新希望基金會 給夢想一雙翅膀 20週年啦!
大概是四、五年前吧,
我們被基金會的異象觸動。
身為父母親,都知道養育小孩的路很長。
在這路途上,難免會有軟弱和難處…
若是在面臨困境的時候
有人可以陪伴這些的家庭、孩子們多走一哩路
真的可以幫助到孩子們有穩定的生活和求學機會
新希望基金會就是在各個角落默默地付出
培育孩子們發展出他們的夢想
並且實現夢想!
有些孩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成為卓越的人
但有了基金會的幫助及引導
他們的人生不再一樣,有了新的藍圖
可以勇敢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
給夢想一雙翅膀!
謝謝 張茂松牧師和 張光偉 Wayne牧師帶領的團隊
還有各地教會紮實的牧養
讓我們也有機會看到這些孩子們的轉變
請大家繼續支持基金會的各樣事工
大家的奉獻可以成就孩子們的美好未來
👉🏻 https://www.newhope.tw/
#新希望基金會
#我與新希望基金會的故事
#璀璨二十
#東光計劃
#小太陽計劃
#小蘋果計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單元主題:抬耀部落夢想書屋 訪問:甘素英、 詹娟娟、 周鴻儒、 葉錦發 抬耀~是太陽的故鄉! 坐落於海拔約一千七百公尺的高度是新竹尖石鄉玉峰村的泰雅族的偏遠小部落。部落共23戶人口約127人。部落的甘素英婆婆獨居在山上栽種一年只有一期收成的水密桃為生,婆婆有個願望:將未完成的住所提供三分...
新希望基金會給夢想一雙翅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新希望基金會 給夢想一雙翅膀滿20週年
我參與在其中也超過15年
從一開始原住民村落義診
到海外非常偏遠貧窮的地方
我體會學習了非常多
也重拾當醫生的初衷
他們很多人
一生當中沒有接受過正規醫療
最記得有一個病人
如果我們沒有去處理
他應該會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
最後死在村莊
孩子天真的笑容
實在單純無比、令人難忘
深深地祝福他們
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期盼疫情結束之後
能再和新希望基金會一同海內外到處服事

#我與新希望基金會的故事
#新希望基金會20週年
#璀璨20
新希望基金會給夢想一雙翅膀 在 黃健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希望基金會 給夢想一雙翅膀」今天為 #東光計畫 舉辦募款音樂會。這計劃14年來幫助了無數台東弱勢家庭的孩子,當中有許多孩子已經長大進入社會,成為優秀人才,令我非常感恩、感動。
還記得去年,我唱了兩首歌募到20萬元。今天張茂松牧師請我上台,為台東 #愛國蒲、#尚武及阿露伊三所教會,勸募他們為部落孩子做「陪讀班」的經費。一年108萬的需求順利達標,謝謝弟兄姊妹們的支持,即便在疫情中,今天總計募了近400萬,願上帝紀念大家的愛心,加倍祝福。
新希望基金會給夢想一雙翅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單元主題:抬耀部落夢想書屋
訪問:甘素英、 詹娟娟、 周鴻儒、 葉錦發
抬耀~是太陽的故鄉! 坐落於海拔約一千七百公尺的高度是新竹尖石鄉玉峰村的泰雅族的偏遠小部落。部落共23戶人口約127人。部落的甘素英婆婆獨居在山上栽種一年只有一期收成的水密桃為生,婆婆有個願望:將未完成的住所提供三分之一的地方給當地小朋友當書屋,由於地處偏遠及年事已大再加上部落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希望將未完成的水泥建築完工。原本婆婆原本有5個兒子及2女兒,因兒子、女兒及丈夫相繼逝世離開。最小的女兒嫁到大溪,目前只剩唯一的兒子在竹東租屋打零工,還要照顧需洗腎的媳婦及三個就學的孫女。
103/11 /30,我來到了傳說中的抬耀部落,這是由淡江團、世新團、實踐團,一起合作的計劃,或許大家只以為他們在部落找間房子,幫屋主整修後,請他挪出空間做部落書屋而已。其實這故事要從20年前開始講起,世新的資深女童軍詹娟娟夥伴當時他還是學生,跟著耕莘文教基金會的山地文化學習團到這一帶部落服務認識了屋主素英阿媽,但當時服務完就離開了。兩人的生活各自平行發展著,娟娟結婚生子,而阿媽一樣全家住在部落裡,15年前阿媽的兒子因意外喪生,阿媽利用保險理賠金想蓋這房子來紀念兒子,斷斷續續的蓋著,錢很快花完了,再利用賣水蜜桃的錢接著蓋,五年前先生也離開了。阿媽終於放棄了,半完工的房子邊漏水阿媽就這樣將就住著,三年前兩人平行的命運再度交錯、相遇了,該基金會邀請娟娟夥伴回來帶學習團到部落服務,娟娟再次和阿媽相遇相認。經過三年的處處諮詢、思考與溝通,今年8月正式開始推動書屋計劃。由三個童軍團贊助人力財力與募款完成房子,阿媽捐出房子的三分之一的空間給部落的孩子使用,當圖書館,當課後照顧,當安親班,當部落公共空間。
這部落的小孩念石磊國小,一定要住校,因為大家忙著務農,沒人有辦法接送。只能假日能接回來,但一定面對白天沒人照顧的問題。到了寒、暑假一樣白天沒人照顧。只好再送去學校,由一些愛心基金會在國小內辦課輔,但一樣要住校,所以等於小孩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沒有寒暑假,一直在學校渡過。等到了國中要去尖石國中,更遠了,非要住校不可,所以部落的人能陪小孩的時間非常非常有限。時間一過小孩一下就長大了,完全無法享受天倫之樂。這次訪問到了素英婆婆本人、還有書屋最重要的推手詹娟娟夥伴、以及第一位被娟娟拖下水的周鴻儒夥伴、還有重要的營造商葉錦發夥伴,沒有他的人脈,水泥都運不上去。書屋即將完工,有機會全國童軍夥伴,一定要上去看看,見證這三大童軍團,是如何齊心齊力來成就這一件美好的事情、也幫素英婆婆完成她人生最重要的心願。
~~在部落灑下閱讀的種子幫助偏鄉部落的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打造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 藉由閱讀給部落孩子一雙翅膀 飛向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