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茶茶之後 如何預防動物遭虐待?
剛剛我和新北市李坤城議員 李坤城 新北市議員 在立法院舉辦「送別茶茶之後 如何預防動物遭虐待?」聯合記者會,邀請救貓人士許鐳譯、范舒閑、林耀宗,以及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參與,說明當時虎斑貓茶茶遭虐情形,並提出相關建議。行政機關則由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副司長郭彩榕出席。
新北市蘆洲虎斑貓「茶茶」,日前遭領養人黎姓男子限制行動,並以棍棒毆打、熱水澆淋等方式虐待後不幸離世,此事因黎男不滿女友提出分手,而虐待兩人共養的虎斑貓,試圖以此逼迫女友。
過去定案率非常低,相當諷刺,我擔憂即使修法提高刑責,但若執法單位沒有認同一樣沒用,目前動保法訂了最高2年、200萬以下的罰則,目前都是微罪,行政團隊包括農委會、衛福部、警政署等都要深思此問題。
李坤城議員說,虐貓事件長達13小時,過程殘忍,但不管是警察或動保處人員到場時毫無辦法,只因為沒看到嫌犯動手而非現行犯。他認為警方和動保處外派人員的動保知識仍不足。他認為,若警方按警政署處理動物保護法的作業程序,可判斷是刑事案件,但是現場還是等到動保處來,由於新北市是外派人員,不只時間晚一小時,就算有影片,黎嫌不承認、不簽名,外派人員似乎拿他沒辦法。只是這其實可依動保法25條規定強制處理。
其實,動物虐待與家庭暴力相關性高,安全網應雙向防治,105年度在審預算時,立院曾要求農委會、衛福部橫向、雙向通報,但幾年來卻幾乎沒有作為,希望兩單位要建構平台系統,有家庭暴力時,社政單位不能只負責「人」,也要與動保單位有橫向溝通,動保處處理動物受虐時,也應通報社政單位有家庭暴力的可能。
衛福部說明,為了及早防範家暴,105年度確實有研擬相關說明。為協助第一線社工及早發現危險因素,有一份親密關係量表,近1、2年已將是否要脅寵物作為量表題項,修正版草案今年底完成後,明年會正式供第一線運用,未來農委會若有資訊系統,要跟衛福部串接勾稽都沒問題。
農委會說明,樂見衛福部有與動物連結的資訊上平台,動保單位可務實運用,包括認領養機制當作不能領養的「灰名單」,嚴加評估。也可針對名單連結寵物登記系統,若有飼養寵物,可做後續追蹤與掌握,在資訊面、實務面做有效管理。
我要求衛福部,未來暴力評估危險量表在今年底會增列選項,明年正式上路,也就是調查暴力案件中,家中是否有動物,而動物是否也是其施暴對象,若農委會到時候無可對接之資訊系統,農委會如何接受通報?這個雙向通報系統要清楚。而農委會應就未來如何追蹤個案資訊、通報系統如何更透明化、由哪些專責人員處理此平台,虐待動物案件如何通報衛福部防治家庭暴力,也應有方案。
#茶茶 #動保法
#家庭暴力與動物虐待主管機關應橫向通報雙向防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阮慕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21:23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大華國際證券投顧 洪士哲分析師 主題:股市分析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10.13 ------------------------------------------------------------...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非常歡迎 美國在台協會 AIT 的 #孫曉雅 處長帶領她的團隊來到 #新北市,雖然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但AIT跟市府團隊一直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讓我有種見到老朋友的感覺。
孫處長在30年前派駐臺灣時就來過 #新北板橋,當時連新北市這個名字都還沒誕生呢!再次回到這裡,她大力的讚賞臺灣在社會風氣、民主自由、環境、交通等各方面長足的進步,而我也歡迎第一次到臺灣來的柯副處長慢慢感受臺灣的美好。
我從孫處長的言談中,感受到她跟我一樣對疫情中如何重建新生活相當的關心,我們將攜手努力協助雙邊合作,振興產業發展、女力賦權及SDG永續發展,而疫情盡速平息更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孫處長來自 #佛羅里達州,她也熱愛騎自行車,我特別邀請她之後來漫遊新北的自行車道,品嘗美食,親身體驗新北。
#國際厚友誼 #安居樂業 #侯友宜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晚陸續有人問我,對趙少康專訪柯文哲的評論。
我本來還疑惑,市長上電視作秀,跟市政有關嗎?
但我看到柯市長的臉書說
「為什麼疫情期間還上專訪?很簡單,正確的資訊本身就是防疫的一環」定調這次專訪就是防疫措施的一部分。
既然跟防疫有關,還是要好好看看市長說了什麼。
今天看了市長的專訪和下午的市府記者會,跟大家報告五點心得:
1⃣️ 認真監督台北市政府的議員,就是綠營打手?
過去我一直不太了解,為什麼總是有支持市長的人,每天很勤奮地跑來貼我綠營側翼的標籤。
我從政生涯一直是社民黨員,至今參加過兩次選舉都是在藍綠夾殺之下自己選。
跟自稱深綠、墨綠、曾和民進黨如膠似漆全面結盟選上市長的柯文哲相比,我跟民進黨的關係應該還很遙遠吧。
直到昨天看了市長的專訪說「打他的議員是要『表忠』」;今天下午的記者會,市長又暗指議員索資是意識形態會妨礙防疫,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台北市長做不好的地方,議員不能批評、不能要求改進。如果議員經常公開批評市長,就是綠色、就是「打」、就是意識形態。
原來,議員監督市府,要畢恭畢敬。如果問了很難回答的、尖銳的問題,就是意識形態、就是綠色。
原來,議員監督市府,只能看市府餵的新聞稿和官方網站,不能請市府提出資料。如果議員因為公開資訊太少,向市府調資料、掀市府的鍋蓋,就是意識形態。
市長種種言論,把議會裡所有認真的議員貼上標籤,這是行政權對監督權明目張膽的挑釁。
在野黨國會立委砲打行政院,叫做監督的力量;在野黨議員批評市政府,就叫做綠色側翼、叫做表忠。
這是什麼標準?恕我無法認同。
把質疑你的人都貼上顏色的標籤,這跟你所厭惡的手法有什麼不同?
我沒有家世背景、沒有大黨當靠山,白手起家能夠得到進入議會為市民服務的機會,我每天都非常珍惜。
我只是每天都用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就是我效忠臺灣的方式。我為我的國家服務,不為政黨或個人利益服務。
我想,議會裡所有認真問政的議員,都是這樣。
我相信民主制度的精髓,就在於「權力分立、監督制衡」。民選市長認為批判他的議員都是別有用心,這才是民主制度最大的危機。
2⃣️ 特權疫苗名單要公布就快公佈,要進口中國製疫苗就在立院提案,不要打政治假球:
柯市長嗆聲要公布總統府第二類人員施打疫苗的名單,我認為,鍋蓋不要只掀一半,要公佈就全部公布。
包括好心肝、振興醫院違規施打的名單,以及台北市政府第二類人員的施打名單,最好都一起拿出來,讓全民一同檢視。
這樣議員也不用再跟衛生局索資,衛生局基層也不用再出來頂包說礙於個資無法提供。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是長官不准提供。
連總統府的名單都可以公布了,好心肝、振興、市府官員的名單一定更可以公布。只是要不要做而已嘛。
可惜,下午蔡副市長就公開說,台北市沒有總統府的第二類人員名單。
到底是蔡副說謊?還是市長亂講?不但沒有正確資訊,又多搞出一個謎團。
而柯市長在專訪中提到進口中國製疫苗的問題,更是奇妙。
目前法規不准中國製疫苗進口,不論藍綠執政都是如此。
國會第三大黨主席、最關心疫苗議題的醫生市長,難道不知道法規限制?
如果認為法規限制不合理,就應該由立院黨團提案要求廢除限制。
民眾黨團認為民進黨官員只能打國產疫苗,就提案並順利通過;如果民眾黨認為應該開放中國製疫苗進口,為何在立院沒有任何動作?
3⃣️ 柯文哲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卻製造更多的紛亂:
市長昨晚公開講可以公布總統府施打疫苗名單,今天下午副市長公開否認。這已經相當荒謬。
更荒謬的是,如此亂講不只一樁,似乎是市府日常。
⛔️ 萬華設快篩站有兩套故事?
柯市長在趙少康專訪說,萬華阿公店爆發疫情時,陳時中部長反對設快篩站
但在5/14中央北市聯合記者會上,柯市長的說法是
「我們要在萬華設四個快篩站,分別是中興醫院、和平醫院、西園醫院,另外在剝皮寮,『按照中央的建議加設一個快篩站』」
https://youtu.be/9h9O7-T5P44?t=865
從市長5/14的說法可知,設立快篩站是中央地方共同決策。市府本來設3個,中央加碼到4個。
過了一個多月後,突然出現完全相反的說法,變成陳時中反對設快篩站,不理台北市。
這到底是刻意製造紛亂?還是記憶模糊錯亂?
⛔️ 7/2環南市場設置聯合前進指揮所記者會「被設局」?
根據副市長黃珊珊的說法,當天中央和市府有數次聯繫。
9:45 市長和指揮官通電話,同意設置聯合前進指揮所。
10:10 王必勝傳訊黃珊珊,表示在環南現場簡單站著講即可。
10:39 市場處回報副市長,中央11:30要前往環南巡視並召開記者會。
10:56 指揮中心幕僚抵達環南市場,和台北市市場處副處長確認記者會場地、流程及雙方出席人員。
11:01 市府發言人陳智菡通知媒體「11:30陳時中指揮官召開臨時記者會⋯⋯臺北市長柯文哲、副市長黃珊珊均會出席記者會」
11:20 台北市柯市長、黃副市長一行人抵達環南市場。
按照目前的資料,市府「最晚」在11點時,就知道記者會時間是11:30。(我當天也在11點就從媒體得知此記者會)
市府發言人明知記者會時間是11:30,但市府卻在11:20才抵達現場,很明顯並沒有會前會的期待(否則不會只提早10分鐘到)
最可能的版本是:
市府發言人沒有讓市長瞭解11:30要開「記者會」,也沒有跟長官做任何確認,就直接整團人出發到現場。
造成只有發言人知道要開記者會,市長、副市長狀況外,後續衍生市長自認「陳時中把我騙去」的風波。
為什麼發言人知情未報、未確認?市府上上下下這麼多人知道要開記者會,只有市長不知道?
這不是平白造成市長和指揮官的嫌隙和社會的紛擾嗎?
⛔️ 疫苗預約系統被惡搞?
早在6月10日指揮中心就已經公開宣佈:6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用「里鄰催種系統」,第9類、第10類開始採用唐鳳網路預約系統。
這不需要任何「內線」,只要每天注意指揮中心記者會就知道。
但柯市長先是拒絕依照指揮中心指引以里鄰催種系統服務65歲以上長者,抱怨唐鳳系統太晚上線,堅持要高齡長輩使用北市自主研發的網路預約,造成亂象叢生。
等到第9、10類如期採用唐鳳系統時,柯市長又埋怨中央的系統讓北市系統派不上用場。
但事實上,6/10中央就已邀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參與網路預約系統相關會議。但台北市並未派人出席(或許是基層忙著背市長發下來的0608好心肝黑鍋?)
接著在6月17、18、25中央召開三次會議,台北市政府都有派員出席。隨後在6月28-7/2的系統封測,市府也有參與。
照理說,市府指揮官柯文哲,最晚應該在6/17就能同步掌握中央的疫苗預約系統進度。
但市長後來的表現,卻好像一直都被蒙在鼓裡、狀況外。
到底是基層在講市長沒在聽?還是已經無人敢跟市長講真話?
或許,市府內部的溝通不良「下情無法上達、上命不能下達」混亂程度恐怕已超過大家想像
4⃣️ 柯文哲2019還說旺中是紅媒,2021卻為中天讚聲,還把藍綠白的多元媒體生態,說成「只有一種聲音」,與旺中論調不謀而合:
中天電視「不予換照」之際,高唱「臺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的論調,並製作圖卡指稱全台灣的新聞台都是「綠媒」(包括TVBS、東森、年代、壹電視)
昨夜柯文哲市長在專訪中,表示看49~56台,都快以為自己就是共產黨,暗示每台都在抹紅他、都是綠媒在攻擊。
這樣的論調,和旺中的世界觀驚人的相似(難怪市長會熱情為中天讚聲)。
每一家媒體都有立場,這是事實,不用否認。而台灣多元的媒體環境,也絕非只有一種聲音。
台灣有藍媒、有綠媒、有白媒,政治評論員也有藍有綠有白。
只要不是有中共政治任務的紅媒,都是多元聲音的一部份,政治人物都應該以包容的眼光看待。
政治人物因為沒有全方位受捧,就把所有媒體不分青紅皂白打成「綠媒」(連T台、東森、年代、聯合、中時都是民進黨的媒體?)這是對全體新聞工作者和政治評論員的侮辱。
趙少康先生身為政媒兩棲名人,也主持政論節目(收視率也挺不錯),聽到柯市長說每一台政論都在抹紅他,竟然沒有當場表示任何異議。
難道趙少康先生也認同TVBS是綠媒?趙少康也在抹紅柯文哲嗎?
如果媒體都是綠媒,柯市長會有這麼多專訪可上?
先為中天讚聲,又把中天之外其他所有媒體全部打成綠媒,營造「非紅即綠」的二元對立,這真的是首都市長的格局?
5⃣️ 常言道,當真相還在穿鞋時,謊言已走遍半個世界。
當謊言走遍半個世界時,做事的人就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看完整場專訪,我實在看不出發動這種政治表演,對當下防疫有任何幫助。
全民還在繼續三級防疫,疫情最重災區的市長,不但上電視做政治表演攻擊政敵,還釋出大量真假未明的爭議言論,引發一連串政治紛擾,看在人民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 在 阮慕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0-21:23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大華國際證券投顧 洪士哲分析師
主題:股市分析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10.13
--------------------------------------------------------------------------
21:24-42:29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副處長 陳建華
主題:「舒服、安全、美麗 公辦都更2.0」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10.13
阮慕驊各類工作活動邀約 請接洽 linkinting@gmail.com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 第四次會議
經過4個月的努力,都市更新自治條例 終於完成,議會參與立法過程首例。
感謝嘉義市議長,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戴寧議員,孫貫志議員,和其他議員同仁的支持,謝謝參與的市府團隊,和議會同仁。
再度感謝都發處陳副處長,地政處饒處長,財稅局林局長,和市府同仁的努力。
另外,今天要特別感謝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提出下修都市更新單元,從1000平方公尺,到500平方公尺,約150坪的建議。
也感謝結構技師公會理事長,針對都更結構安全優良案,比照台北市,提供更高額外的容積獎勵誘因,讓都更結構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的建議。
就像地政處饒處長所說,希望這一部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的母法,可以做到彈性、精確、可行等三大特色,待立法完成後,開啟嘉義市都市更新的新頁,讓居住正義,實施者權利,和弱勢的權利保障,能有三贏的結局。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3次會議
今天非常感謝莊豐安議長,王美惠議員,鄭光宏議員,戴寧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都發處副處長,建管科科長,地政處處長,財稅處處長,法制局局長相關市府團隊,還有市議會議事組同仁共同出席和協助,讓本次專案小組第三次會議,可以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重點是根據上次會議決議,討論都市更新自治條例法條內容。
主要是要求都市發展處,參考台北市都市更新成功的立法和實施經驗,制定嘉義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草案,公開透明,用開放的態度,集思廣益,建立共識。
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實施辦法,早在72年9月12日公佈施行,這中間歷經了十次的修正,最近一次是在107年10月23號,內政部的版本,晚了台北市15年,在87年11月11號公佈,最近一次的修正是在108年1月30日。
台北市的都更條例,陸續受到中央採納,是成功典範,值得我們借鏡學習。
台北市政府用公辦都更,推動都市更新,增加公部門投資,加速審議流程,推動168專案,用6到8個月的時間,完成都市更新計畫的審議,比一般3年6個月的審議時間,大幅縮短。
經統計從95年到107年 共核定360案,完工139案(佔38.6%),施工中83案(佔 23% ),安置現住戶 13633戶(其中合法建物11756戶,佔86%,違章建築戶1877戶,佔14%(可保障弱勢),更新後的戶數是37988戶,增加了24355戶,比原屋數增加1.8倍。
台北市還有一項創舉,在101年以都市更新基金100%捐助,成立財團法人都市更新推動中心,104年轉型成為公辦都更平台,作為公辦都更的實施者。
目前為止,已擔任公辦都更的實施者8案,引進民間資金414億,創造957億投資產值。
都更中心做為都市更新政策研擬、溝通整合、駐點訪調,促進公私部門利益均等化的角色,內政部在107年8月也跟進設置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未來各地方政府成立公辦都更專責機構,將會成為趨勢,也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本次會議有上一屆都市計畫研究甚深的鄭光宏議員加入,如虎添翼,建議在立法過程,吸納更多來自於民間社會,建築師公會,結構技師公會, 營造公會,不動產仲介公會,地政士公會等,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增加公共參與,專業意見,提高立法可行性。
孫貫志議員建議,增加區段徵收所手段,舊市區市中心老舊社區,作為都市更新單元,地價高,只要做好財政規劃,就能創造市民,都更參與者,和市府公辦都更實施者,三贏的結果。
王美惠議員建議,注意保障和補貼所有權人權益,讓可能受到的損失,降到最低,是獎勵性質的都市更新條例,可以成功最大的關鍵。
戴寧議員強調,市議會本來就是立法機關,透過專案小組,用公開透明的方式,多元參與討論,立法完成過程,讓議會参與,建立共識,加快立法流程,開誠佈公,有助推動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的立法進度。
最後還是要代表市民朋友,感謝市長和市府團隊,天下為公,無私無我的參與討論,提供專業的法律草案,提供我們專案小組,作為立法研究,重要的参考基礎,謝謝市長,和相關的市府團隊。

新北市都更處副處長 在 '21.12.23【財經起床號】 新北市都更處長張壽文談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主持人:陳鳳馨來賓: 新北市 政府 都市更新 處處長張壽文主題: 新北市 年度 都更 成果|智慧居安心宅城市美好新未來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7:00-9:00am 本集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