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烏雷(Ulay)從嘉峪關出發,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從山海關出發,兩人行走超過2500公里之長,費時三個月,在中途相見之後相擁道別,並宣告斬斷情緣。
.
這個堪稱史詩的行為藝術,在《凝視瑪莉娜2 Homecoming》(2020)裡經過瑪莉娜本人的一段吐槽之後,似乎更有意思了。
.
在2010年之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已是藝術界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在2010年,紐約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為她舉辦為期兩個月的回顧展,其作品《藝術家在場 The Artist Is Present》邀請觀眾與之對視,吸引破紀錄的85萬人次入場。在那一刻,她的名聲幾乎超越了藝術圈的框架,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
.
當然,這裡所稱的畢卡索不是專指這位畫家本身,更像是一個形容詞──地位有如超級巨星般的藝術家。一部向她致敬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 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2012)在兩年後問世,進一步讓更多人認識她的創作理念,也包括對她過去經典作品的回顧,以及她與創作夥伴、前男友烏雷(Ulay)的傳奇重遇。
.
本週在台上映的《凝視瑪莉娜2 Homecoming》(2020)其實不是《凝視瑪莉娜》的續集,兩部片的英文片名不同,導演與出品國都不同。片商會稱為第二集,有其宣傳考量。不過坦白說,就精神上,兩部片卻有如孿生姐妹,是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生平的延續討論,也將視角拉回了她的出身。
.
波斯詩人哈菲茲(Hafez)曾說:「只有將我們囚禁的東西,才能讓我們自由。」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曾引述這段話,以表達自己若非生長在創作自由遭遇阻撓的伊朗,自己未必會去認識自由的真諦。
.
這句話對瑪莉娜或也成立。這位偉大行為藝術家可不是在紐約或巴黎長大,而是從狄托(Josip Broz Tito)執政之下的南斯拉夫首府貝爾格勒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在當年共產黨專政的時代當下,南斯拉夫國民所面臨的自由箝制其實不同早期蘇聯、中國般嚴格,因為當時狄托主張左右逢源,在美、蘇兩大強權之間都找到生存空間。
.
在南斯拉夫的特殊國情之下,瑪莉娜雖然沒有得到全然的創作自由,但卻也有一定空間探索自己對藝術的追尋。但可以想見的是,在那個只是裸體就被謂之激進的年代,其父母隊絕不待見她的叛逆。她與雙親的回憶、對創作概念的影響,以及身處在只容許一種聲音的國家的生命體驗,是本片有意探索的方向之一。
.
不過本片導演鮑利斯.米利科維奇(Boris Miljković)的企圖心或許不在於揭露,而是順著瑪莉娜的既有形象完成這部作品,觀者未必能從中得到太多驚喜。反而唯一讓我震驚的是在影片尾聲時,瑪莉娜突然出聲點破了代表作《情人:橫越萬里長城 The Lovers: Great Wall Walk》的「不純粹」,不過她說這是當時與她情緣已斷的烏雷所造成,口吻帶有指責與怨懟。
.
或有人會說這是一種對舊情人的報復,但無論這段話是無意說出,還是有意攻擊,都可以感受到瑪莉娜充滿人味的一面。
.
紀錄片裡面完全沒提到一段事實是,在《凝視瑪莉娜》當中兩人上演傳奇和解之後五年,烏雷將瑪莉娜告上法院,怨她成為藝術明星之後獨吞了他大多數的版權收益,指出「這些作品現在都出現在教科書中,並且寫進了藝術史,但她(瑪莉娜)卻故意歪曲事實,把我的名字給遺漏了」。烏雷最終取得勝訴。
.
在創作上有如共同體的兩人,在分手之後走向不同道路,一度和解,卻又鬧上法院。這令外人不免感嘆,藝術家在外人眼來往往有如騰雲駕霧、對世俗浮雲不屑一顧貌,但哪怕是瑪莉娜與烏雷這般俠侶,最後也得俗氣地上法院來解決問題。自認反正已經被「忽略」的烏雷顯然毫不在意,他把一切尷尬都丟給了瑪莉娜。
.
不過,瑪莉娜也許在法院上討不到便宜,卻仍然可以在藝術領域上斬烏雷威風,彰顯自己清高,畢竟她也的確掌握更高話語權。至於烏雷本人就連回應也沒有機會,他在本片在2020年十月問世之前便已經辭世。
.
不過別誤會了,以上評論不代表我個人對瑪莉娜有任何不滿。話說回來,如果一個藝術家真有不被愛恨情仇、貪嗔癡影響的超凡胸襟與包容力,哪可能創造出什麼震撼人心的作品?
.
.
(圖左為烏雷,圖右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為《AAA,AAA》(1978))
#MarinaAbramović #Ulay #Homecoming #BorisMiljković #行為藝術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聯影電影cineple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ylai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吸血鬼 # 吸血鬼傳説 #吸血鬼來歷 今天要和大家講一講吸血鬼的故事和來歷。“Vampire"這個英文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732年,其意思是指死屍、吸取血液的惡魔。而殭屍在英文被稱為”corpse",意思是指活動的死屍,本質上為僵而未死的屍體。如果要簡單點來說,吸血鬼和中國湘西殭屍有什麽分別?一...
斯拉夫語英文 在 顆顆悅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何詩蓓為香港編寫奧運神話之際,碰巧我在看這本《凱爾特神話》。
說碰巧,當然不是只因為他們都是神話如此簡單;而是何詩蓓跟凱爾特民族,其實大有關係。
何詩蓓不姓何,「何詩蓓」是她本名Siobhan Haughey的譯音。好難讀的英文啊,當然啦,因為那是愛爾蘭語,不是英文嘛。
愛爾蘭語正是碩果僅存的古凱爾特語的後裔。
古時候,歐洲住著四大民族:拉丁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
原本主要棲身於德國法國一帶的凱爾特人與其他民族長期鬥爭,慢慢被逐一殲滅,最後一支部落被日耳曼人趕到歐洲的盡頭,愛爾蘭。
此後,愛爾蘭的凱爾特人與日耳曼族的盎格魯人(英格蘭人)便展開了長達一千年的抗爭,卻一直沒有起色。
甚至去到上個世紀,英國政府更曾禁止愛爾蘭學生在學校說愛爾蘭語,違者會被掛上羞辱性的頸牌,使到愛爾蘭語幾乎絕種。幸好,追求民族共存的觀念慢慢流行開來,愛爾蘭語才不再受到迫害。
以上,就是凱爾特人的民族故事,對身為香港人的你,有沒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望到一個會說香港話的愛爾蘭人,就好像看見兩個命運相似的民族故事,越洋過海重疊一起,變成一個,神話中的神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可以share嗎?
share,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斯拉夫語英文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海戰情的大哉問以及誤區
嚴肅的台海、南海、東海軍事作戰分析,全世界已經有許多,但可惜多半是英文,絕大多數台灣讀者接觸不到原文,只能依賴二手傳播。在台灣,一旦「二手」,幾乎就代表了「斷章取義」甚至直接扭曲。由於「語言國力」的低落,台灣至少在可預見的將來,對台海戰情難以形成一個有真正國際見識的共識,也勢必難以擺脫中共通過方塊文字 (中國稱為漢字)、華語語系的統戰擺弄。
短文無法詳盡介紹台海戰情的認知框架(請見作者六月底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因此,本文內容將僅限於列出多數讀者腦中所想、但不見得願意真實面對的疑問,還有台灣社會在思索台海戰情時的種種誤區。
雖然不敢說全面,但以下試圖羅列出讀者最關心的問題,以及一句話的回答:
*中共最怕什麼?短期最怕麻六甲海峽被管制,因為中國80%的資源依賴此海峽;長期最怕西方通過和平演變削弱其一黨專政的合理性(而台灣正是此西方戰略的核心角色);
*日本最怕什麼?台灣東岸被中共建立核子潛艇基地。台東岸是斷崖,水深一千米,可直通地球最深海溝馬利安納(Mariana Trench,深8千米),而該海溝北端就貼著日本本島;
*美國最怕什麼?短期最怕中共及其盟國切斷其海權咽喉如巴拿馬、波斯灣、蘇伊士、麻六甲、南海、台海、東海;長期最怕中共輸出其數位極權統治系統,形成新型的地球獨裁國家聯盟;
*歐洲最怕什麼?中共獨裁聯盟形成氣候,致使歐盟變成無關緊要的一方;
*Quad (美、日、澳、印度)力量能否圍堵中國?即使在南海成功圍堵住中共,不等於台海就無戰事;
*單單控制台海,失去南海,對共軍有意義嗎?沒有意義,因為對中共,南海是咽喉,台海只是支氣管;
*台海戰爭是否一定帶來世界大戰?若戰爭僅限於台海,那將是有限戰爭;若佔領台灣,則世界大戰是大概率事件,因為得台灣者得亞洲,得亞洲者得天下;
*還有沒有任何可能避免台海戰爭?政治空間還是有的,但台灣向中共屈從絕不在其列;
*武力攻台分哪幾階段?大局下,蠶食絕非兵家之道;但若中共採取首戰即決戰路數,習近平將成慈禧,大共朝落入大清朝命運。
以下羅列台灣社會當下對台海戰情的心理誤區:
- 戰爭是政治決定,不是軍事決定;單單對比武器的數量及噸位,乃外行人思維;
- 把「中共」當成一個整體,不知其派系鬥爭對作戰決定之影響何在;
- 戰爭靠財力,台灣中了中共大外宣之毒,忽視了中國經濟之脆弱性;
- 最便宜的戰勝是挑起台灣內亂;內亂靠分裂,當前中共統戰的精髓在傳播「美國不可靠、台灣不堪一擊」;
- 習慣以台灣本位看台海戰情,忘了以世界大局看台海戰情;
- 二分法辯論:美國會參戰、不會參戰;
- 混淆有限戰爭、登陸戰爭 – 二者在軍事上是兩回事;
- 台海寬100公里,是英吉利海峽的4倍,台灣可被擊敗,但難以佔領(因此台灣內部第五縱隊、帶路黨是關鍵),台灣長期低估了中共製造台灣內亂的能力;
- 以飽和式飛彈拿下台灣 – 即使如美國,對伊拉克、南斯拉夫的飽和式轟炸也僅收到微效;
- 以「台灣本位」看事態,低估了西方人對中共本質的無知;
- 低估了極權的任性,台灣人看過最極權的不過是蔣介石;蔣介石比起毛澤東柔和100倍,習近平的極權任性可能超過毛。
如此結束,有些突兀,但限於文長,也只能就此先打住了。
(更多內容,請造訪 「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
斯拉夫語英文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吸血鬼 # 吸血鬼傳説 #吸血鬼來歷
今天要和大家講一講吸血鬼的故事和來歷。“Vampire"這個英文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732年,其意思是指死屍、吸取血液的惡魔。而殭屍在英文被稱為”corpse",意思是指活動的死屍,本質上為僵而未死的屍體。如果要簡單點來說,吸血鬼和中國湘西殭屍有什麽分別?一個是有思想、會交談而另一個是沒有思維,特徵是跳著行走。“Vampire” 這個單詞是起源於馬扎爾語“Vampi” ,而“vampi”則起源於斯拉夫語、俄語、波蘭語都在使用這個單詞。由此可見,吸血鬼的傳說是從東歐斯拉夫地區傳至西歐的。在14世紀的時候,歐洲爆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場瘟疫-黑死病。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有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由於當時人心惶惶和醫學沒有那麼發達,當時被感染到黑死病休克的病人,在還沒有判斷完全死去的情況下就會被馬上被處理下葬。所以當棺材裡面的人因為缺氧而突然醒過來,肯定會做一番掙扎,最後再無助地死去。然後在一些偶然的情況下,人們打開了墳墓,發現屍體殘損且有血跡,甚至改換了姿勢。在那種愚昧、落後的年代,吸血鬼的傳說就開始流傳出去。
另外一種說法呢,是指當時歐洲的政府因為控制不到這場瘟疫,又解釋不到這種現象,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呢,當局就將這場瘟疫的罪魁禍首轉嫁於吸血鬼身上。在1725年匈牙利曾經有過一個這樣的新聞。有一位62歲的村民去世,隔天他的兒子也被發現死在家中,就是鹹家產拉,之後再有8位鄰居和村民受到了攻擊,全部都死於失血過多。人們就推斷說是這個農民死而復活,變成吸血鬼殺他的兒子和村民。這起案件報告至今都還存放在維也納的檔案館裡,也因為這個新聞,法國第一次出現了"vampire"這個名詞。
1732年3月,巴黎出名雜誌《拾穗者》刊登了這件奇聞,《倫敦日報》也跟著刊登,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吸血鬼的故事就被炒得沸沸揚揚,吸血鬼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恐怖怪物。
在1552年瘟疫期間,波蘭東普魯士興起了一項習俗,就是會在死者的口中塞一個石頭,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死者咀嚼。他們相信當死人會自我咀嚼時,就會便成吸血鬼,也稱之為“吸血鬼之初”。
推荐影片:
十大神州上古神器 | 排名第一的既然不是軒轅劍!? | 傳說中的神兵利器,你懂幾個?【Skylai Tv】 https://goo.gl/cqL5SC
【都市傳說】5個馬來西亞吉隆坡猛鬼凶宅 | 探靈隊愛到的猛鬼鬼屋 | 【無奇不談#12】Skyla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g37XCr24s
吸血鬼傳奇#4 如何辨別吸血鬼和殺死吸血鬼 【無奇不談#4】Skylai Tv https://goo.gl/QifsXq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这里有可能会出现youtube不方便上传的影片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s87fM3MLi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