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楓雅專欄 你吃過無國界料理嗎?】
#無國界料理 抹去了文化界線,綜合2種或多種異國料理,但這樣的狀況之下,怎麼樣才能做到文化融合的剛剛好?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北西八地 Busybod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nailer网站: https://thesnailer.com/ 這家客記故事館,從外觀看起來像是有在賣食物的餐廳 但是進去後又覺得不是餐廳這麼簡單,那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東西呢? 其實客記故事館的成立就是希望把客家文化融合美食以及旅遊帶出來給民眾。 這裡除了有客家美食之外,也有舊物歷史走廊,...
文化融合 食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天氣還不錯,兒子提議我們到院子吃午餐。十足的「文化融合」:一邊是伊比利香腸、西班牙起司、無花果果醬、Hummus 加橄欖油餅乾;另一邊是兒子指定要的白米飯,和用台灣醬油做的蔥燒排骨。
.
我們四人邊吃邊聊,赫然發現上回這麼做已經是一個月以前的事了!隔離在家兩週,連出門都感覺是件大事呢!更別說今天還在院子裡清潔泳池和掃落葉,謝謝上天給予我們的平安。
.
女兒突然有感而發地說:「我很認真與自己對話,覺得我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人!」我們突然聽到她這樣「表白」有點不好意思,但摸摸她我們也說:「我們有妳,也是非常幸福的事!」
.
老公補了一句「當然是包括幫你洗髒衣服的時候,我們感覺非常幸福!」三個人又笑成一團。我們彼此照顧,互相支持,就這樣關關難過也會關關開心地一起過!
.
桌上的食物,幾乎都來自於西班牙合作廠商和好友,我們等於被很多的「關係」餵得飽飽的。在這種時刻特別感覺到這些點滴溫暖。
文化融合 食物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文章 #料理台灣專欄
一直忘記跟大家分享我在《料理.台灣》雜誌Ryori.Taiwan 的專欄。《料理台灣》是雙月刊,2020年的三四月、五六月、七八月這三期,我都在談 #在地,也因為二月時開始寫第一篇在地的連載文章,才起心動念做了Taster 美食加 的「在地進行式」專題。
半年的時間拖了很長,現在一次把三篇文章貼給大家看,會比較連貫,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
以下三篇原文刊載於《料理台灣》第50期、第51期、第52期
/回溯「在地」興起的推理過程/
日本和牛的沙朗肉片,捲起生蠔醬與酸黃瓜,上頭一撮黑光燦爛的小山,是魚子醬。儼然奢華感的經典符號,任何餐廳的任何料理,需要爭取客人多一點點的認同與滿足時,就會放上這一粒粒烏亮晶瑩的珍饈。
現時在台灣的餐廳吃飯,你嚐到的魚子醬有高概率產自台灣本土。
訝異嗎?吃貨早就見怪不怪。畢竟,台灣已有義式手工乳酪坊,用台灣牧場的優質生乳新鮮製作莫札瑞拉起司(Mozarella)或布拉塔起司(Burrata);台灣也有歐式風乾熟肉工坊,用台灣豬進行義式培根(Pancetta)、義式沙拉米香腸(Salami)、西班牙煙燻紅椒臘腸(Chorizo)等等加工。台灣是新興葡萄酒產區,台灣產葡萄酒近年來屢屢在國際競賽脫穎而出;台灣產可可製作的精品巧克力逐漸打開知名度,台灣的咖啡業界人才濟濟,更不用提台灣的茶,向來享譽世界。
米其林星級餐廳擁抱本土食材,台灣的蔬菜、水果、肉類、海鮮太好發揮了。攤開台灣幾間指標性西餐廳的菜單, 主菜不想出牛排要出什麼?台灣的品牌雞、品牌豬本來就好用,想獵奇一點,屏東乳鴿一度曝光率極高,胭脂鴨近來竄起,鵝有之、羊有之,甚至連鴕鳥都登場。過貓、山蘇不唯山產店愛用,皇宮菜、龍鬚菜被換上新風貌,以前看著稀奇的晚香玉筍、火龍果花,在季節允許時也能變身固定班底。主廚去崁仔頂挑魚買魚,台灣好的漁獲做成生魚片毫不遜色,日本料理店還用台灣產柴魚來做高湯呢。
如此洶湧翻騰的在地風潮,除了選用台灣產食材,還表現在文化認同上。皮蛋豆腐可以拿來拆解再重組,錦上添花一匙魚子醬(台灣產的,當然),就是星級餐廳的開胃菜;牛排主菜做膩了,結合上沙茶醬,就產生沙茶牛肉的趣味;麻辣鍋繁複沉鬱的辛香,也能被鎖進醬汁裡,優雅襯托鴨肉。台灣的飲食文化,成為主廚揮灑創作的靈感資料庫。
上述種種顯得理所當然,或有讀者閱讀至此,以為我在說廢話。其實我正在採取一種倒敘法。沒有錯,「在地」很夯,「在地」政治正確,大前提已經被建立起來了,而我們要問,它是怎麼被建立起來的?
回溯這個過程,有點像瞎子摸象。「在地」起一個頭,拉起來才知關鍵詞是一整串,慢食(slow food)、本土飲食主義者(locavore)、從產地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牽涉的議題一個扣一個,糧食生產、環境保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分析的角度有如萬花筒,折射出農牧業、生態學、貿易、經濟學、社會學等等領域。
可不可以單純從「愛吃」出發?
尤其,當你明白,「吃在地」的一位代表性人物,美國的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緣由,只是因為她很喜歡在家做菜招待親朋好友……
/在地、反文化運動與美國慢食教母/
說起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的故事,必須回到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盛行的美國。彼時的柏克萊校園充斥著搖滾樂、性解放與學生抗爭,大四生愛莉絲.華特斯與她的「言論自由運動」男友大衛.戈因斯(David Goines)住在一起。那是1966年。
華特斯與戈因斯的公寓成了某種知識份子沙龍。言論自由運動的老鳥們會聚集在這裡,享用華特斯精心烹調的蝸牛或巧克力慕絲,這類當時頗不尋常的法國食物。華特絲非常受不了她的革命同志老是啃白麵包與工業火腿做的三明治,「單單政治上的解放、性事上的解放是不夠的,你必須解放所有感官。」
華特斯對於食物滋味的追求,源自1965年的一趟法國行。1950年代起,美國餐桌已被冷凍食品霸佔,華特斯震驚於法國人是如何在乎食物,在乎地買、在乎地烹、在乎地上館子,她對食物的感官幡然覺醒。在一間布列塔尼的鄉村石屋裡,她親眼看到餐廳的男主人抓了一隻活跳跳的鱒魚,送到她面前,趕回廚房,不消多久,就與庭院裡現摘的蔬菜一起作為主菜正式登場。這簡直是一種天啓:當季在地食材在最新鮮的狀態下被調理,有多麽美味。
「帕妮絲之家」真正誕生,必須等到1971年。華特斯已經與戈因斯分手,改和另一位柏克萊校友湯姆.勒迪(Tom Luddy)同居,他們主持的晚餐派對更加盛大了。勒迪經營一藝術電影院,在藝文圈、電影圈人脈甚廣,華特斯因此認識了她的餐廳投資人、勒迪的好友與柏克萊的年輕教授保羅.阿朗托(Paul Aratow)。阿朗托為華特斯注入現金與信心,整修了一棟老屋,雇用了一位主廚,華特斯辭去蒙特梭利老師的工作,擔任外場經理。1971年8月28日,帕妮絲之家開門大吉,端上法式肉派、鴨肉與橄欖及沙拉、杏仁塔,三道菜的套餐售價三塊九毛五美元。
帕妮絲之家很快就大獲成功。文人雅士都來了,還有客人專程從舊金山出城來吃飯,前所未見。這種簡單直接、用心烹調、注重食材品質的料理,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和東岸的高級法餐或家庭裡的電視餐完全不同。華特斯也很快就理解到,她不能用美國工業化農業生產出來的食材,滋味差太多了,她必須仰賴在地小農,唯有他們才在乎風味。
華特斯與帕妮絲之家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風味大旗的號召下,許多美國人意識到,原來自己可以吃得更好、過上更好的生活。60年代以降的反文化運動,至此也與傳統上美食(gourmet)的追求合流,個人消費選擇服膺於風味的統治。「好吃」也添上了更複雜的意涵,「在地」則是其一。(未完待續)
/美味是在地的終極目標?/
上一回說到,美國慢食教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開設加州柏克萊傳奇餐廳「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觸發了80年代「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的興起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運動。「在地」成為美國飲食文化的重要價值,四十年來躍為主流,強調在地當季食材並融入美國多元文化的「新美式料理」(New American Cuisine) 也堂堂誕生,開枝散葉。
閱讀這段歷史,我不免想到台灣飲食圈近幾年火紅的「台灣味」。二相對照,確有相似脈絡,尤其目前台灣味的論述是以西餐作為火車頭,江振誠主廚與「RAW」餐廳的聲量最大,與RAW性質相近的餐廳大多是以法式烹飪技法詮釋在地食材,這與帕妮絲之家的基本設定並無二致。這當然是簡化後的陳述,台灣過去幾年的在地風潮不能只歸咎於一人一事,物產、職人、工藝的互相串連都造就了台灣味的暢旺,吃在地、烹在地也不是新時代的發明,然而若要謂喚起問題意識、梳理身份認同,以西餐作為主軸的台灣味探討確實構成在地風潮的重要論述。
同樣作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國家,如果說美國透過飲食發掘自我的過程走在台灣前面,其有關在地飲食運動的討論值得台灣借鏡。首先,帕妮絲之家的成功,代表二種價值觀的匯流:傳統美食家崇尚法餐的美學賞析,以及60年代以降反文化運動對於工業化食品的厭惡。足以統合二種平行觀點的堅強理由,正是美味。換言之,不論是偏好高級法餐的上流階級,或是左派理想的革命份子,都認同「運用在地當季食材用心烹調的料理比較好吃」。這就是主流形成的起點。再者,「好吃」的內涵也變得更複雜了,從此以後,選擇食物的價值判斷多了某些政治意味,當你站在超市貨架前,你會拾起恆春洋蔥、放下美國洋蔥;當你閱覽餐廳菜單時,你會注視彰化胭脂鴨、忽略澳洲牛小排。如此選擇的原因,除了味道,可能還有以下考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縮短食物哩程、支持在地小農、更營養更健康。
然而,對於吃貨(foodie)而言,支持在地的壓倒性理由仍然是味道:在地食材最新鮮、最有風味,因此具有美學上的巨大優勢。如果美味才是終極目標,小心,美味也會回過頭來推翻在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矛盾,在異國食材上最明顯,好比為了追求西西里菜的正統滋味,不得不使用產自當地的橄欖油與鹽漬酸豆;台灣的日本料理餐廳,仍然崇尚築地市場直送的魚鮮。台灣產的葡萄酒、魚子醬,如果最佳品質仍無法比擬國際水準,就會被自家人嗤之以鼻:不應該為用而用。
面對「美味」,環境保護、永續發展、身體健康未必不可拋。兼顧是理想,不能兼顧的時候呢?雖然沒有必要一刀二斷,複雜的價值判斷,我仍在內心辯論。
—
同場加映:
Taster 美食加 #在地進行式 專題:
https://taster.life/20200630-3/
文化融合 食物 在 北西八地 Busybod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nailer网站:
https://thesnailer.com/
這家客記故事館,從外觀看起來像是有在賣食物的餐廳
但是進去後又覺得不是餐廳這麼簡單,那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東西呢?
其實客記故事館的成立就是希望把客家文化融合美食以及旅遊帶出來給民眾。
這裡除了有客家美食之外,也有舊物歷史走廊,讓大家可以來這裡享受美食之餘
也可以參觀以及了解一下客家文化。
而且之後也會陸續舉辦一些體驗活動,比如如何製作擂茶算盤子之類等等的活動。
非常多元化的一家“故事館”,所以疫情結束後大家可以多多來這裡餐館看看哦!
現在還不能出門來到這裡參觀的話,你們也可以通過Snailer買到客記故事館的客家美食哦
算盤子、客家擂茶、咖喱麵包雞、木耳炸肉、咖啡奶茶等等的這裡應有盡有!
而且輸入Promo Code : #YAKFAN,將會有5%的折扣哦!!
=============================、、
Hakkee Cafeteria
Address: 174G, Jalan Kepayang, Kawasan 17, 41150 Klang, Selangor
Phone: 012-221 8841
#客記故事館 #hakkee #北西八地 #cafe #客家 #擂茶 #restaurant #delivery
#snailer #外賣 #美食 #文物館 #博物館 #museum #coffee #咖啡 #foo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EZ3_CM3y4c/hqdefault.jpg)
文化融合 食物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沙嗲牛肉公仔麵,近年在網上成討論話題,一間位於荔枝角的小店「好好運」吸引一眾沙嗲牛迷凌晨排隊朝聖;沙嗲牛肉公仔麵,茶記必備的食物,有哪個香港人未吃過?慈雲山榮記在武肺第三波時研發出煲仔麵,靠沙嗲牛肉煲仔麵引起話題,因為求變成功轉危為機,充份體現香港人的靈活多變。
港英時期,鬼佬喜歡到高級咖啡店飲奶茶吃三文治,來個三點三下午茶;藍領階層則經常去茶餐廳,因為沙嗲重鹹味,可補充因體力勞動而流失的水份,是香港最地道的食物。原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不少潮州人到南洋經商或打工,沙嗲是南洋的特產。後來這批潮州人來港生活,便順道將沙嗲帶到香港。
一九六六年開張的新華茶餐廳,是第一代茶記,今年六十五歲水吧師傅文哥七十年代入行,在新華打工已廿多年,經歷三代老闆。其沙嗲牛肉麵堅持用新鮮牛肉配上大光麵,將牛肉切得薄是好吃的秘訣,每星期要切一百四十斤。「七十年代香港已經有沙嗲牛肉麵,以前十檔有九檔茶餐廳都是潮州人開,潮州人鍾意做生意,我全部老闆都係潮州人。」文哥說。
在南洋歸來的潮州人,用上當地香料、花生及芝麻醬改良南洋沙嗲,由於沙嗲的「嗲」潮州話和「茶」同音 ,故起名為沙茶醬,潮州經典菜沙茶牛肉便是用沙茶醬煮成,潮州人來到香港,加上不同文化融合,沙茶醬遂演變成今日的港式沙嗲。"
更正:
3:52 陳培深 綿香第二代負責人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沙嗲牛肉麵 #潮州 #慈雲山 #茶餐廳 #荔枝角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yAGt3gwxFg/hqdefault.jpg)
文化融合 食物 在 李佑群老師的CHANNEL YO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李佑群老師X台灣首位米其林主廚江振誠的時尚對談
#按讚留言分享有機會獲得全台最難訂餐廳RAW的快速通關卡!
#佑群老師和台灣餐飲界的榮耀江振誠帶你一起品嚐友善地球的台灣味
【品味時尚RAW:李佑群老師X國際名廚江振誠】
# YOU TV vol.32~YouGunLee Lee X André Chiang Fashion Talk
記得點畫面右下角看HD!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Y-AJhoEaonk
「李佑群老師個人時尚頻道」《# YOU TV》自開播以來,短短時間累積了超過八十萬瀏覽人次、一百萬以上的觸撃人數及上萬則留言。曾出訪米蘭、巴黎時裝週,也曾到東京拜訪時尚圈重磅級好友們。本次帶大家來到位於台北,號稱全台最難訂的餐廳《RAW》拜訪名廚江振誠。
時尚教父李佑群不止埋首時尚產業,對於飲食更是有所堅持,十多年前還曾經出版過簡易的美食口袋書,身為一個時尚吃貨的佑群老師,終於第一次與餐飲大神江振誠主廚碰面,看似處於水平兩端的兩人,對於美學的見解,卻有著同樣的默契,透過這次《# YOU TV》聽聽兩個風格男子怎麼用他們熱愛的事物與文化融合,表現出對於地球的關懷以及當今最時尚的態度。
讓餐飲大神江振誠親自介紹本季Spring Raw的創作理念,食材採用了近五十種台灣土生土長的蔬菜,而為求零浪費的準則,能用的一點一滴都不能被浪費掉,正巧與錄製當天的世界地球日相互呼應;佑群老師也為江振誠主廚準備了一套榮獲2018年LVMH年輕設計師冠軍的日本新銳設計師井野將之品牌Doublet黑色套裝;搭配義大利品牌msgm的辛普森家庭卡通T恤,讓套裝變得有趣不死板。在對談之餘兩人也展現了時尚男子的默契,對於兩人而言時尚與料理之間,是有著相同的觀點與原則,對於主廚而言,味覺的評斷與設計美學一樣都是審美的一部分,最後主廚也不藏私,大方公開RAW的私房拍照景點與角度,沒想到兩個男人竟在廁所意外的擦出火花,想知道料理與時尚之間的共通點,千萬別錯過這次的《# YOU TV》。
#關於YOUTV
李佑群老師的個人時尚頻道《# YOU TV》的「YOU」來自老師英文名字「YouGun」,代表社群網路世代中,互動的你們(YOU)都是主角。由佑群老師擔任製作人、主持人、時尚及創意總監,創造了一系列高質感的創意影片,這次由新鋭時尚攝影師 Han Studio 掌鏡,精彩內容將一波接著一波帶給粉絲,質感不輸任何時尚節目與旅遊書,絕對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看「李佑群X江振誠 關於食物與時尚的品味哲學」抽大獎📢】有機會得到全台灣最難訂餐廳《RAW》的快速通關卡,從此你的字典裡沒有「訂不到」的RAW!還有韓國型男保養首選品牌BLACK Monster的多項熱門商品,共4名,請大家把握拿得的機會呀!
活動參加辦法:
Step1. 請務必先進佑群老師臉書粉絲團首頁👉 李佑群老師 Yougun Lee ユウグン リ 將粉絲團設定為「搶先看」(很重要,會確認唷!)
Step2. 接著,在本FB影片貼文按讚並留言「我已經搶先看了+任何話」。
Step3. 同時務必 @ 兩個朋友「公開」「分享」出去!
獎品名單:
1.《RAW》快速通關卡 (1名)
2.BLACK Monster黑泥清潔洗面乳、BLACK Monster零毛孔去角質泥(1名)
3.BLACK Monster男士清爽BB乳液、BLACK Monster雙頭護唇膏 (1名)
4.BLACK Monster男士清爽BB乳液、BLACK Monster清爽控油噴霧、BLACK Monster男士遮瑕筆 (1名)
獎品詳情請上 BLACK Monster Taiwan 官網 https://www.blackmonster.tw/
(得獎者擇期在本粉絲團公布,贈品恕不退換,本粉絲團保留變更贈品內容之權利。)
#YOUTV #RAW
#AndreChiang #chef
#Style #Fashion #LifeStyle #Travel #Taipei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Produce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AJhoEaon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