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暢談 #小說家讀小說家
#文化與精神性的臍帶
2020國際書展因新冠肺炎取消,許多精彩講座也隨之有所更動。九歌文學國度原訂於書展期間舉辦的「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故事與新世代撞擊的火花──張亦絢、洪明道、鍾旻瑞對談」,將對話現場搬上網路,透過雲端共用文件,三位作家以文字交鋒,既貫徹防疫策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又能歡快暢言。
書寫橫跨終戰到現代、主題則圍繞著「地方」的新人洪明道,和筆下的少年們不斷在探索與傷害裡成長的鍾旻瑞,以及閱讀廣博的中生代作家張亦絢,誰是妙麗?誰是大菜小吃都能做的廚師?誰是小鎮流出來的作者?小說家讀小說家,會有什麼樣獨特的著眼點,又會撞擊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張亦絢:我在兩個人的創作裡,都看到一種可喜的傾向,也許對年輕創作者來說,是種不錯的參考,我會稱那個東西叫做「不逼自己」,但不是說不努力。而是說,是很善於選擇,是找到一個自己最有感情的守備範圍與方式,並不貪心。那個範圍並不天大地大,但他們就是「變本加厲」地深化與轉化它們。
🌟洪明道:閱讀《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讓我的新身體重新想起舊傷,也讓我不敢輕忽正在他人身上發生的痛,有擾亂線性進步觀或將成長視為扁平曲線的可能。
🌟鍾旻瑞:我從明道的小說《等路》中隱約讀出某種憤怒的殘留。會說殘留,是因為認為那經過了時間和文學創作的轉化,已成為了充滿感情的表達,並非寫來作為武器,要挑戰或是冒犯誰的。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Search
文化與精神性的臍帶 在 王怡方EVON WANG ceramics - 時間之器Vessel of ... 的推薦與評價
在缺乏承裝物件的實用性之外,又存在著什麼精神層面的價值? 怡方在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研究所就學期間,開始研究日本文化中這些如同雕塑般的Tsubo (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