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林場
片段直播
特別介紹大林六英雄
One
1)全名:江明赫
2)店名:萬國戲院、翹嘴秋茶店仔
3)行業職位:大林鎮的志工
個人經歷:
1、 15年職業軍人上尉退伍
2、 大林小旅行、萬國戲院重建發起人
3、 101年嘉義縣、大林鎮好人好事代表
4、 102年教育部推廣社會教育有功個人獎
5、 105年衛福部績優寄養家庭
6、 106年嘉義地區社會優秀青年獎
7、 樊賜生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嘉義縣大林慢城發展協會總幹事
個人簡介:
一個保家衛國職業軍人,不忍家鄉持續衰落,甚至被認定為沒特色之地,從文化歷史面著手,以十年的公餘時間,往返北、嘉兩地,從調查地方文史、社區發展開始,到整修閒置多年的萬國戲院,讓老戲院成為聚光燈,吸引大家對大林的關注,並以平台式經營與深度小旅行方式,將人潮帶出了戲院,讓更多人外地朋友認識大林,成為報章、雜誌、電視媒體的新寵。也因此喚回在地人對家鄉重視,也成為當地各級學校在學生畢業前必修之認識家鄉課程。
去年8月退伍後,投入鎮民代表選舉,要為地方、為下一代創造更多發展契機。
Two
1. 全名:邱美嘉
2. 店名:艾森農場
3. 職位:導覽員
十年前父親因緣際會下與幾位股東一起在台灣種植上萬多棵茶樹,無奈十年前台灣市場對精油非常陌生,行銷上非常困難。在每年虧損的情況下,股東紛紛撤資出走,父親也一度想放棄這項產業。我得知消息後,一來感到父親努力經營,說要放棄也很不捨。二來茶樹精油是非常好的產品,值得推廣給更多人。於是決定辭掉原本的工作,回家幫忙父親做茶樹精油的網路與實體行銷。
這幾年因為顧客與芳療師的熱情介紹,大林在地夥伴的支持幫忙下生意漸漸步上軌道,更讓我更開心的是看到每位客人親自到艾森農場,體驗茶樹,認識茶樹後的滿足感,以及聽到使用過茶樹精油之後的稱讚。這一切都變成我與父親繼續努力經營下去的動力!
Three
1)全名 黃琮瑋
2)店名 香腸會館
3)行業職位 店長
在外地教書10年曾經擔任學校行政、導師、游泳專長教練、全縣游泳師資研習講師,發現自己慢慢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憑甚麼把事情說得那麼簡單”的老師... 所以決定回到家鄉從心開始。
因“再也沒有沒有什麼比吃飽更快樂的了”決定開一間,讓學生跟上班族可以像在家裡一樣,拿著碗公自在吃飯的便當店。
外公是電影“總鋪師”那種傳統師父,母親繼承了外公的廚藝及絕對味覺....然後...自以為自己是下一代繼承者...
好啦!其實我是硬拖著媽媽跟我開店的任性小孩...
(租了店面才開始想要賣什麼...然後持續至今快五年...)
平常不是在做便當就是在送便當的路上,因外送走遍家鄉,進而從新認識家鄉
Four
1.全名:簡嘉榮
2.店名:莆林庄
3.行業:餐飲服務業
上中學後就沒有在自己的家鄉大林就讀,高中大學亦然,所以對家鄉的事所知甚少,但是時常在回憶中想起爺爺對童年時的自己述說的地方軼事與家族歷史。
退伍後在台北從事不動產相關行業多年,返鄉前兩年則是在北京渡過,隨著離家越來越遙遠,興許是長時間的離鄉,偶爾的返鄉探親,卻總是近鄉情怯,看著雙親一天天凋零,正如自己的家鄉水流花謝,望著高鐵窗外逐漸繁華的景色,心中默默許下返鄉心願,當飛機的引擎聲再轟轟響起時,就是我回家的日子。
5年前回到家鄉後,開始擺地攤人生,由於妻子是北京姑娘,學得一手北方風味的手藝,如此便是肉夾饃事業的開端,我與情同手足的好友&堂弟三人,號稱肉夾饃三兄弟,開始以帶動地方繁榮為己任的展開行動,直至一年半前,堂弟驟然逝世,沈痛的打擊之下,決定完成他生前的遺願,和好友一同開了這家店,決心在大林點亮一盞燈,願我們也成能「照亮在外遊子返鄉的路」引用至赫語錄——
Five
1)全名 莊翰林
2)店名 十信視界
3)行業職位 驗光師
原本為材料研發工程師,為了回家接眼鏡店,再到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進修,畢業後到美國德州做短程的進修實習,並擁有戊類輔具評估人員證書。
回到家鄉,重新裝潢七十年的老屋。保留牆壁斑駁的痕跡和獨特石灰的天花板、牆面。 後半段空間是北歐風格的簡約風,獨立的高標準驗光室採用木頭、黑鐵和玻璃組成,簡約而專業。11米長的單層眼鏡櫃將眼鏡當作藝術品展示,貫穿整個空間,巧妙將斑駁牆面與生鏽黑鐵結合為一體,並與在地藝術家合作,不定期辦展覽。
為台灣西半部唯一眼鏡店借問站,並免費提供現泡的黑咖啡,與人聊天互動之時也介紹更多。
Six
許開興
生 系列報導(一)
踏上小旅行
找回記憶裡的中藥香
採訪報導 / 劉韋琪 攝影/劉韋琪 照片提供 / 許開興
轉身·
「生活四周就是中藥,從小就這樣,這是我們的一個記憶。」 ──許開興
泰成中藥位在嘉義縣大林鎮上熱鬧的街道旁,明亮舒適的店面、玻璃櫃中擺滿了琳瑯滿目 的中藥包與茶包,老闆許開興也親切地向顧客一一介紹各個中藥茶包的功效。隨後,他便帶著 我們穿越長廊,映入眼簾的卻是泰成中藥十幾年前的樣貌,難道剛才走過的其實是時空隧道? 原來是許開興保留下來的傳統老店面,雖位在巷弄中,在過去保守的社會氛圍中,反而讓來看 病的人覺得有隱私權,也因此帶動了生意的成長。然而,隨著大林的沒落,中藥行也從原本的 50 減少至 20 間,許開興也思考著該如何改變家鄉的狀況 ......
回顧:我和中藥相處的那些日子
身為第三代的許開興,童年生活可說是在中藥堆長大,「早期西醫很少,所以習慣問神明 藥單、藥籤的人很多。通常晚上 7、8 點會開始問神明,有些人 11、12 點才到我們家;有些 人住北部,要一次抓 30 帖,那這樣的話,就是小朋友不要睡了,下來抓藥。我們家有 4 個兄 弟姐妹,就兩個人做這個、兩個人做那個,弄好之後再加在一起。當時叫神明藥,很特別。」 他緩緩說起對中藥的記憶。在過去手機、電視還不盛行的年代,就只能玩中藥;而從小的接觸, 也在他心中埋下了興趣的種子。
參訪其他中藥行 讓許開興看到了「未來」
回鄉,才正是挑戰的開始。隨著健保的實施,許多人改吃科學中藥或看西醫,中藥行便逐 漸沒落。慢慢地,顧客量沒有再增加,只有減少。於是,許開興即開始構思著轉型並參訪其他 中藥行。而其中一間在鄉下的店家,令他印象深刻,他說道:「一進去看到的第一眼是什麼? 我看到的是『未來』!」他發現,原來傳統產業也可以做得很好,那麼做得不好,就是自己的 問題,一定是還缺乏了什麼。充滿想法與衝勁的他,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從牆壁粉刷、整理 桌面到裝 LED 燈,都曾產生衝突,「把東西整理、歸位,因為爸爸習慣原本位置 60 年了,他 找不到就會很生氣。他平常也已習慣沒有開燈,可是年輕人喜歡像 7-11,進來就是很明亮、 舒服、有開冷氣的那種感覺。通常看到暗暗的,就不會進來。可是都還有老顧客,大家就覺得 沒差。但如果我要吸引年輕顧客,一定要做不一樣的方式。所以換了 LED 燈,就被罵太亮、 太浪費錢。其實,這些都是過程啦!」他描述著當時的情況。而這些努力,終究也得到了顧客 的正面回饋,「我都會跟客人說講大聲一點,我跟爸爸講 100 遍他都不理我。不過有時爸爸會 出來說『我早就叫他改,他就不改』搞得好像是我的問題,但他其實只是嚷嚷而已,他是認同 的。」透過持續地努力、堅持,加上不斷地溝通、協調,最終不僅獲得了顧客的肯定,也得到家人的支持。
文化大學肉夾饃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西安的「吃文化」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西周鎬京,秦朝咸陽,漢唐長安,都在今之西安一帶。但隨著唐朝的衰敗,西安也失去了作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不再是最強大腦。此後大抵沒什麼大建設。除大小雁塔,也沒有任何唐朝建築還能留存在今天的西安。只有地下古物,嘆為觀止。
但西安還留有一座城牆,那是明朝所建,卻是今天中國大都市裡保留最完整的古城牆。漫步西安城,夕陽下的西安不會跟你爭做老大、比強。我喜歡夕陽下的中國。跟白天的臉不太一樣。是大家放下緊綳、回家的時候。餘暉下有暖心的笑容。開飯,可以休息一下了。
開飯,遊客想吃什麼?上網查搜,友人牽引,找吃西安網紅翹楚:毛筆酥。服務員端來六枝「毛筆」和墨瓶,再加一個硯台。這筆頭啊其實是類似龍鬚糖酥的甜點,沾點「硯台」上的醬,搞笑著吃「筆頭」。其旁的墨汁瓶是藍梅汁,也是可以喝的。但筆柄是真的,不能吃。反正就是一面用餐一面笑,莫名其妙。這道西安網紅菜不便宜,40元人民幣。中看不中吃,好笑就是了。還真領教其pattern多的所謂文化創意。但這「吃文化」,借傳統之名而「被發明」的美食,徒具博君一笑,不見得有文化底蘊,也和陝西飲食習慣貌合神離。
什麼才是陝西飲食的味呢?據說陝西沒有什麼道地菜。但作為絲路之窗,黃土的風,美在吸納包容的大唐氣度,總有其淳樸和溫暖的菜香味吧!
西安好吃的,絕對不是網紅莫名其妙的毛筆酥。來到西安,才知道陝西人也嗜辣。只是其辣,還真不一樣。別以為只有我們會吃辣。大馬的辣是甜辣,像是辣椒裡加了糖。泰國則是酸辣。但中國很多地方的人其實比我們還會吃辣,四川是麻辣,山東北京辣裡帶鹹,而湖南的辣就是辣。還有那個江西菜,據說是中國第一辣,才真正是「辣死你嗎」。至於陝西菜呀,奇怪,紅紅的辣椒和辣油,乍看之下以為很辣,吃起來並不辣,而是重在其香味,是香辣。
此時,西安當季盛產的水果是石榴。這水果是從二千年前張騫通西域的時代輸入的。黃新亞《三秦文化》指說,陝西因絲路之開闢而受惠的直接成果是大量農作物輸入。葡萄本是中亞古國大宛特產,石榴很可能來自俄羅斯,還有胡桃(核桃)、胡豆(蠶豆)取自波斯(今伊朗),胡瓜產地在埃及,烏孫、大月氏引種成功,西漢時引入長安(魏晉南北朝時期改稱黃瓜)。胡麻是芝麻,本生大宛,漢代已普植陝西。當然從西域傳來的芝麻餅,就叫胡餅了。
別小看這撲朔迷離的胡風。大唐氣度的長安本來就是胡漢雜處。如果把胡風刪除,西安的唐代出土文物的魅力減半。黃新亞《三秦文化》說:「唐代長安的胡風顯示著中國古代的成功經驗,即那一時代中華民族的開放與創造精神。」
來中國北方內陸,基本不吃米飯,吃粉食麵麥了。來西安,必吃「饃」。什麼肉夾饃、泡饃、煮饃。講完就是用麵粉製作成的各種餅。這「饃」字的來源,可以再查考。但麵麥「粉食」,顯然也是受到胡風影響。
粗放線條的西安,除了出名的biang biang麵,還有一種驢蹄子麵。千萬別以為麵裡加了驢肉,實是其取名來自這麵條就像驢蹄般有勁。拌醬清爽,麵有嚼勁,價格也合理。只是不分大中小,碗大、麵多、饃多,撐飽。
西安還有回民清真美食。雖說大唐時期長安城已有穆斯林足跡,但真正大量移入,還是元朝色目人政策,重用和尊重這些穆斯林。回回天文學、回回炮和科技醫藥的引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回族人賽典赤.贍思丁曾是成吉思汗帳前侍衛,後得忽必烈重用,任陝西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達九年之久,興屯墾、辦學校,頗獲好評。
今來西安,當然要到回民街。這裡已成旅遊街,逛熱鬧吧!全是商街叫賣聲,親切又陌生。回民飲食以牛羊肉饃為主。我在回民街買了一包十塊錢的,五包加送一包的香脆小麻花,包裝紙盒標了halal清真認證。回來南方,送兩位馬來同事,他們好開心。
(原刊於2018年12月2日《星洲日報.言路.邊緣評論》。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圖片由攝圖網提供)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文化大學肉夾饃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布魯塞爾台灣餐廳? |
離開布魯塞爾前的晚餐,為了滿足外子「到比利時就是要吃薯條」的願望,我在布魯塞爾設計旅遊書裡找到一家推薦的薯條餐廳Friture René。
我們從市中心北部的文青區離開,開車前往位在市中心南邊的餐廳,經過了一個穆斯林區。路邊有穆斯林肉鋪,店裡都是包裹著頭巾的婦女,讓人感到異國風情的同時,車子越深入就讓我感到越緊張。這種莫名的緊張,是因為在車裡我們也能明顯感受到進入了一個封閉的部落街區,路上的行人不多、面色凝重的匆匆走著。
這樣的感覺和我們認識的巴黎市中心有許多穆斯林的非洲區感覺非常不同,非洲區離蒙馬特不遠,是一個非常熱鬧的街廓。路上有人販賣假菸、假錶、水煮花生或玉米,還有人在地鐵站出口發放巫師廣告,滿街的非洲或穆斯林餐廳、甜點店,路邊永遠站著許多閒聊的人(北非稱這些人為柱子,因為他們的文化就是在大街上聊天,像房子一樓的柱子一樣),有些人覺得很亂,而我們覺得這裡是巴黎非常生氣蓬勃的一區(想當年Margiela曾在此辦秀,現在還住著許多著名藝術家、設計師和歌手)。
我們非常早到餐廳,晚上六點半不到,薯條餐廳Friture René就已經沒有位子了,於是我們決定轉戰設計書上推薦更南邊的餐廳Old boy,它剛好在我們南下巴黎回家的路上。離開這一區之後,外子才跟我說,我們剛剛經過了號稱恐怖份子溫床的Molenbeek,是比利時警察都不願意多管的地區,怪不得壓力感這麼重!
我們會選Old boy這家餐廳,是因為他們網站上說是一家概念來自童年在台灣、泰國二地和家人晚餐的回憶,讓亞洲胃的我和女兒馬上投贊同票。驅車前往的路上,越靠近餐廳,街區就越chic,後來道路兩側都是傢俱、家飾用品店,讓我忍不住跩起來跟外子說:「日韓台餐廳通常都在很chic的區域,你看巴黎在歌劇院一帶,倫敦也在chic的街區。」跩的呢,結果人家根本不是台灣餐廳!
話要先從外子買的那本布魯塞爾設計導覽說起,在北邊文青街時,我就發現賣彩色蠟燭和台灣設計那二家設計選品店沒在書中推薦。賣台灣設計的選品店老闆跟我說,因為這是一本「比利時設計」的書,只挑選比利時人開的店、比利時人做的設計、比利時人⋯等。概念是這樣沒錯,但有些店家普普,vintage設計藝廊不也是賣荷蘭、丹麥或瑞典傢俱?其實這本設計旅遊書的選擇,就是看他們高興罷了。所以這間餐廳並不是台灣人或泰國人開的,而是比利時人開的。
餐廳晚上七點開門,我們七點五分到,結果餐廳已經高朋滿座沒有三個人的位子了,最後我們一家三口擠在最後一個雙人座位。整間餐廳在開門十分鐘內座無虛席,晚上3度的布魯塞爾還有人在外面排隊等候。
菜單有現在超級流行的滷肉刈包、滷炸豆腐刈包、炸豬血雲吞、蟹肉芹菜沙拉、紅蘿蔔南瓜紅咖哩⋯⋯等,主打像亞洲一樣分食的方式,但份量都非常小,刈包也是二口可吃掉的尺寸。而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上了一個二口炸雲吞之後,要再等個10-15分鐘才會上一個二口刈包,然後再等15分鐘再上一個二口沙拉。這樣的上菜速度讓我們15分鐘吃二口菜,我真不知道開放式廚房吧台裡的三個廚師都在幹嘛。公館夜市的藍家刈包如果是這種速度,大學生上課都要遲到了呀!
好吧,抱怨的應該只有我一人,其他桌的客人都忙著bla-bla-bla的喝酒講話、聊天把妹,不像我們是真的帶孩子去晚餐的。離開時,店門口還是一堆人在排隊等候,我們也才發現原來隔壁還有間他們的刈包外帶店,裡面也是很多客人在買外帶,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台灣的刈包已經紅成這樣。但老外改良的幾乎已經是陝西的肉夾饃了呀,滷肉都被剁碎成一絲一絲的了,而且沒有肥肉跟香菜。這幾年珍珠奶茶跟刈包真是不得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