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跟到整個事件,也沒有要評論這則私事,不過看到下面有人詢問什麼是開放式關係,想說藉由這波討論,不才小弟我剛好先前有找了一些文獻,剛好有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整體的結論如下*:
1.經營開放式關係並不比經營一對一關係輕鬆
2.在一對一關係當中會發生的吃醋、嫉妒,在開放式關係當中也會發生,重點在於當事人要如何處理和溝通
3.有些研究顯示開放式關係的關係滿意度和一對一關係並沒有差異;但有些質性研究發現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會遭遇一些難以言說的辛苦

4.開放式關係當中有一個獨特的、一對一關係當中沒有的好處是,你可能會因為你的伴侶「在外面」非常開心,而為他感到開心,儘管「讓他開心的對象不是你」(這個部分叫做溢出效果,Compersion)。很難想像吧?對,我也很難想像,但研究的結果就是這樣。
5.如果你是不安全依戀者,比起安全依戀者更有可能選擇開放式關係,但是在開放式關係當中會遭遇到很多辛苦的部分,例如嫉妒、吃醋。不過,這一點在一對一關係當中,不安全依戀者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6.假設ABC三個人是開放式關係,B同時和AC在一起,AC兩個人之間並不認識,那麼B就需要擔任「訊息管控者」的角色,要和雙方討論「你想知道什麼、不想知道什麼」,減少衝突和爭執的出現。
有一些研究顯示:
——有的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可能是「被開放」的,也就是說,自己的伴侶想要開放式關係但是自己不想,可是因為不想跟伴侶分開,所以才勉強接受;
——也有一些是一開始半推半就,但後來享受其中,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晚才看見這種選擇;
——還有一些是在多種關係當中起起伏伏,最後找到開放式關係成為一生的「志業」⋯⋯
當然還有更多不同的可能。就像一對一的關係一樣, 100種情侶就有100種可能,開放式關係也有各種不同的組合,每一對都不一樣。
但無論如何,這邊有一個重點是:不論你選擇什麼樣的關係,都有相對應需要承擔的責任,還有獨特的快樂。
那要怎麼樣才會避免踩到地雷,明明你想要的是一對一關係,卻不小心跟開放式關係的人在一起呢?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是,在一段關係開始從朋友,漸漸走向曖昧之前,先確認彼此「想要的是什麼關係」,是先交往看看、炮友、開放式關係、還是其他無法典型定義的關係?這個討論可能會很花時間,但也可能因此而減少不確定性,讓之後的相處,減少模糊。但根據過去一些開放式關係的研究,儘管是如此,還是無法避免被欺騙的機會(例如,也有一些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是從劈腿,轉換成開放式關係)。沒辦法,出來混,總是要還;約炮戀愛,難免暈船。
講起來好像很悲慘,但我覺得大人的戀愛和年輕時懵懵懂懂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更能夠運用溝通,來了解彼此的需求,以及對感情的想像。
所以,在感情裡我們可能時時刻刻都要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關係嗎?這個覺察可以針對自己,也可以針對彼此,重視自己的感覺,才不會在情緒累積過頭之後,炸傷了原先儲存在兩人之間最珍貴的東西。
——
#補充
感謝下方大家熱烈的討論!其實許多下方大家的留言我都覺得很有道理,也覺得這樣各種不同角度的討論很好。
之前許多研究的案例也會發現一種的狀況是:有些開放式關係的當事人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關係,所以會在各種關係當中摸索。在這個摸索的過程當中,很可能會傷害到他身邊的人(例如他原先的伴侶、後來加入的伴侶、或者是同時進行的幾個伴侶等等);還有一些狀況是,使用「開放式關係」來為自己的劈腿開脫,或者是像前面說的,本來其中一個人是劈腿、或者是去外面找炮友,他的伴侶因為捨不得這段關係就「勉強接受」,或者是被開放了,這樣的情況也很有可能。雖然這是另外一部分(嚴格執行知情同意)的實踐者很不樂見的狀況。
我覺得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開放式關係的重點在於「互相知情同意」(這是理想的情況),但在實際的研究上,並不是所有的開放式關係實踐者,一開始都是「先說好」才進入開放式關係,有些時候是「漸漸發展」而成的,也有些時候,就如同大家所猜想的,會有其中一個人被蒙在鼓裡,然後等到另外一個人劈腿的事情爆發了之後,才打出「我是開放式關係」的這張牌。
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劈腿的人會覺得很委屈,但是因為很愛這個人,只能勉強接受,這就是上面所說的「被開放」。用這種形式形成的開放式關係,就跟一般的關係一樣,後續還是要面對劈腿、嫉妒等等問題(是的,就算是開放式關係,沒有和對方知情同意,一樣會有劈腿的狀況出現)。
在一些研究當中,那些「被蒙在鼓裡的被開放者」,有的後來慢慢接受並享受這樣的關係,有的雖然不能接受但是自己也去找了其他的伴侶,有的最後真的無法忍受,離開的開放式關係,回到了一對一關係,當然還有各種複雜的可能⋯⋯。就像是前面所說的, 100種關係就有100種樣子。
在這個新聞事件裡面的王男,我們無法知道他是屬於哪一種開放式關係,也不知道他是劈腿,還是他所聲稱的開放式關係,更不知道這當中是不是有人是「被迫開放」,也不清楚這當中有沒有任何的權力拉扯,但由於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也無法針對這個事件做猜測,所以在這裡我只能夠提供「開放式關係當中幾種不同的型態舉例」,讓大家對於這個名詞有一些了解。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很容易在一些新聞事件當中投射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看到了這個新聞之後,特別支持某一個人,或者對某一個人特別感到同情,或許可以回過頭來想一想,在你心裡面發生了什麼,這個事件或這個人,跟自己的「什麼經歷」有關。透過這個方法來看新聞,我們就不只是吃瓜群眾而已,更可以增加對自己的覺察。
再次感謝大家的留言,我才能夠更仔細的說明各種不同的情境。

(由於轉錄以上的說明會不見,需要複製引用這篇文章的可以直接複製或截圖)
鄭家純
#延伸閱讀*
🙋♂️關於開放式關係的一些研究
https://www.taisounds.com/Opinion/KOL/Gender/uid4852994249
🧐不安全依戀者與開放式關係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6620
整體滿意度定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擴增智慧」全新概念誕生!人機交互協作,能超越當前的 AI 嗎?
2021/04/22
by
陳泓儒
人工智慧(AI)應用愈來愈普及,預計到了 2025 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1,900 億美元。目前,AI 已被逐步擴展,應用於各種商業場景,而在AI發展的同時,一個稱作「新 AI」的概念也在近期被提出。
「新 AI」又被稱作擴增智慧(Augmented intelligence),據 Gartner 的定義,擴增智慧是指在以人為中心的前提下,人類與 AI 攜手合作以提高認知表現的協作模式。透過這種人機協作,達到比任何一方「單打獨鬥」得到更好的結果,預計 2021 年,擴增智慧將在全球創造 2.9 兆美元的商業價值及62億小時的勞動生產力,未來也將成為各領域企業極力發展的目標。
新 AI 將會用於什麼場域?想善用新 AI 的企業,又該找尋什麼樣的人才?
AI 學習能力有限,訓練消耗甚鉅
隨著自動化改變了全球勞動力的形態,許多行業不得不對員工重新進行大規模的技能培訓,然而,基於對 AI 取代人類的恐懼,目前仍有一部分人對 AI 充滿著不信任感,因此,擴增智慧的概念才會如此迷人,它希望能融合人類與 AI 的精髓,相互配合達以達成雙贏的局面。
AI 發展至今已經可以做到一般人無法完成的事情,如 AI 可以輕鬆吸收大量的知識,此外,其執行任務的專注度和洞察力都遠勝過於人類,加上不會感到疲倦。鑑於此,AI 已在許多產業中發揮作用,然而目前為止,它仍得依循人類制定的規則運作,沒辦法自己「幹大事」。
也許會有 AI 技術的研究人員反駁,只要寫入夠多的模型,給它夠多的資源,AI 就能有不輸人類的理解和學習能力,但這背後的資源消耗甚鉅,據統計,一個最先進的AI模型每次訓練所消耗的能量比「5 台車跑到報廢」還多,相較之下,人類的大腦只需要「一頓早餐」就能開始思考、學習新知。
而在擴增智慧的概念中,人類和AI做事是對等的,兩者無法互相取代,但有交集就能相互合作,如何結合這兩種強大力量將成為未來的主要方向。
工作生活套 AI,做事更有效率
在擴增智慧的理念中,AI 將和人類一同工作,不僅能提高人類的生產力,還有可能因與人類的創造力相結合,而產生過去從沒想過的解決方案。例如,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將擴增智慧用於加強患者護理體驗、改善人口健康、降低總體醫療成本,增加對醫生的專業滿意度。當醫生遇到棘手病症時,可以運用 AI 找到許多解決方法,不過各方法可能會因患者的體質或當地的法規、醫療環境等而無法運用,這就要靠醫師判斷去調整,因此最後決策權還是在醫師手上。
新創公司 Personal AI 則將擴增智慧作為人腦的延伸,其運用 AI 技術將客戶的記憶透過區塊鏈技術加以「保存」,讓客戶不需要再用力地回想破碎的記憶,協助人們更有效地保留這些生活細節。透過人與 AI 的交互,不僅能節省人們的腦容量和思索時間,還能使人們更專注於體驗生活並創造值得回憶的記憶。
AI 人才,將成未來趨勢
既然擴增智慧的理念主打人和 AI 相互合作,相關人才的思維要跟上就顯得重要。未來要跟 AI 溝通的將不再限於工程師,而是各領域的人們,如上述範例中,醫生要有 AI 的基本概念,兩者才有機會共同合作。
有一定的 AI 素養,才能了解人 AI 工作原理的核心概念,以及 AI 應用於自家產業別的優缺點,並靠 AI 獲取自己在工作上遇到問題的能力和得到創造力。當然,擴增智慧是將人類和機器的智慧結合,兩者都將在其中發揮作用,因此也不僅要理解 AI 的概念,還需要使用者「天馬行空」, 思索人機組合的新用途,將合作效益最大化。
企業老闆可以透過擴增智慧理念,將新技術和員工的創造力結合,將業務加以精簡,但反過來聘僱員工時,也得確保有 AI 素養才能發揮效果。
擴增智慧將人和 AI 都發揮了比以往更多的效果,這個概念將可能成為未來主流。在 AI 不斷進化的同時,人若在 AI 素養上也能同速率提升,確保自己能與 AI 溝通,就能使自己在工作領域上,藉由「1+1 大於 2」的觀念,成為領先者。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25
整體滿意度定義 在 孫怡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跟著怡琳看世界 19
Majority of Americans approve of Biden and his priorities in first 100 days
大多數美國人認可拜登在就任的前100天所做的優先事項
Approve 認可
Priority 優先事項
Predecessor 前任
A new CNN Poll finds 53% of Americans approve of the way he is handling the job and say he has had the right priorities, and 59% say he is doing a good job keeping his campaign promises.
CNN的最新民調顯示,53%的美國人認可他處理事情的方式,並說他有正確的處理優先事項,還有59%說他在履行競選承諾方面做得很好。
Biden earns broad approval for his handling of the defining issue of the last year of American lif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Overall, 66% approve of his handling of it, up 6 points since early March. He earns near universal approval on the issue from Democrats (97% approve), 65% approval among independents, and 30% approval from Republicans.
拜登在處理過去一年定義為美國人生活的新冠肺炎問題上,獲得廣泛認可。整體而言,66%認可他的處理方式,跟三月初比起來增加6個百分點。在民主黨人士中,他幾乎獲得全體認可(97%的認可),65%獨立人士認可,以及30%共和黨人士認可。
The poll suggests Americans are starting to see signs of life in an economy that has been stalled for much of the last year. Most, 54%, say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very or somewhat good, up from 43% who felt that way in January. And nearly 6 in 10 say they expect the economy to be in good shape a year from now.
民調顯示美國人在去年大部分時間停擺的經濟中,開始看見曙光。大多數人,也就是54%,說經濟狀況非常好,從一月份認同的43%上升了。並且10人中近6人表示他們期望從現在開始一年後,經濟保持良好狀態。
Biden's overall numbers are on the lower end for presidents elected to their first term in office at the 100-day mark, and they are even more sharply divided by party than any of his recent predecessors.
就上任100天的第一任總統而言,拜登的整體滿意度低於水平,而且政黨分歧遠比前幾任總統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