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就沒寫過這麼長的論文了 😅,全國登山研討會,我又來了!
稱不上什麼真知灼見,拋磚引玉才是真的。在一個正常的國家裡面,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就跟生態調查一樣,應該是政府撥預算委託學術機構或顧問公司來做,才輪不到我們跳出來野人獻曝哩!
所以臺灣,起碼在山域政策方面,中央政府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論述。G哥出事之後,我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臺灣封山史」,結果聽說它在政府的內部協調會中成為了參考資料之一。奇哉怪也,那時候我只是想讓大眾瞭解來龍去脈,可沒想到政府也需要這份資訊。
.
從那時我就有個感觸:政府裡決策圈的人,似乎跟山林脫節的程度超乎想像。
行政院拍板要整建山屋,下面就跟著建。但如果從公共資源、環境影響、國際案例、登山產業等方面分析臺灣現行的「特有種」山屋,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我要反問一句:官員有做過評估嗎?或是武斷地認為這樣做山友就高興了?
基層單位大致上知道情況,但又有多少聲音傳得到高層耳中?高層又有多少動機正視這個問題?協會勢力沒落之後,登山界群龍無首,民間的聲音要進入政府的守備範圍,除了媒體報導之外似乎別無他法。(特別感謝今年聯合和公視的專題報導,算是為目前的狀況作了一次總體檢)
山域管理的沉痾,人人都知道難解異常,但總要去試試看。
.
.
.
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要匯集更多愛山人的聲音,讓國家社會知道我們不是烏合之眾,而是為了留給後代更好環境而努力的公民。
在此也向各領域中無私付出的山友們致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山在那裡,不會被人征服、也不該當作工具。 我們應該鼓勵進山、淨山、敬山,才能一起 #向山致敬 。 政府匯集廣大山友建議,與十五個部會討論多時,終成 #開放山林 政策。從解禁開始,要一步步整建山屋步道、方便國民登山、教育民眾敬山,也要請登山者勇於冒險之餘,替自己負責任。 不只開放山林,我們也要修法...
整建山屋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山林開放」政策上路九個月來,政策宣導及配套不足,導致亂象頻傳。繼月初百人在嘉明湖妹池百人紮營,令人驚呆;最近又發生雪霸國家公園山莊、山屋、營地一位難求,甚至有「搶佔」事件發生!
「山林解禁」,讓高山不再難以親近,全台81處林道,除「自然保留區」外,民眾進入國家公園,從原先「許可制」(須事先申請入園證),改採用「報備制」;政府也計畫投入四年7億經費整建山屋和步道,優化登山環境。但九個月過去了,山域活動管理指導原則及相關配套,仍在原地踏步,一遇到事情,就產生「無法可管」的狀況。
美麗的山林具有保護和遊憩功能,可是國內相關法規仍嚴重落後。政府應加速整合,否則「親近山林」的美意,恐淪為「侵山擾林」!
🚩雪霸山屋營地一位難求 登山客爆增三到四倍→https://pse.is/UBSQ5
😱百人瘋嘉明湖紮營 恐危山林→https://pse.is/SXQJ7
😫山林開放9個月 離譜山難變多→https://pse.is/TNCAH
整建山屋 在 Campfire 營火部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棒的修訂,當我們希望政府減少管制,讓喜愛戶外活動的人可以自由的探險,做好自身的風險控管,別把政府當作免費的保險跟提款機,這樣也讓公務人員免於被究責的煩惱,變成綁手綁腳,多作多錯的局面。
===================================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颱風天或危險區域經常有民眾以「冒險」為由涉險遊玩,卻發生憾事,立法院今(3日)三讀通過《國家賠償法》部份條文修正案,明定若開放的山域、水域等自然公物,經管理機關、受委託管的民間團體或個人已針對該公物設有適當警告或標示,人民仍從事冒險或具危險性活動,國家得減輕或免除賠償責任。
行政院在今年10月宣布山林解禁政策,推動山林開放,鬆綁全台81處林道,過去繁瑣的登山申請也將簡化流程,並投入4年7億經費整建山屋和步道,優化登山環境。但過去有不少民眾在颱風天、危險區域從事冒險行為,致使意外發生,國家是否應給予賠償,形成討論空間。
配合現行實務見解,若公共設施的設置或管理有欠缺,法案條文明定,若公共設施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管理時,因管理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人身自由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賠償責任。
但條文也增訂,若開放的山域、水域等自然公物,經管理機關、受委託管的民間團體或個人已針對該公物設有適當警告或標示,人民仍從事冒險或具危險性活動,國家得減輕或免除賠償責任。
立法說明指出,在開放的山域、水域等自然公物區域範圍內,也可能設置人工棧道、階梯、護欄、吊橋等,若管理機關已就使用設施設有適當警告或標示,人民卻從事冒險或具危險性活動導式損害,並不能完全歸責於國家。(林惟崧/台北報導)
整建山屋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山在那裡,不會被人征服、也不該當作工具。
我們應該鼓勵進山、淨山、敬山,才能一起 #向山致敬 。
政府匯集廣大山友建議,與十五個部會討論多時,終成 #開放山林 政策。從解禁開始,要一步步整建山屋步道、方便國民登山、教育民眾敬山,也要請登山者勇於冒險之餘,替自己負責任。
不只開放山林,我們也要修法告別 #媽寶國家 ,本週的院會提出「 #國家賠償法 」修正,上山、下海、溯溪,都是台灣最好的享受,政府不禁止大家冒險、但只負責清楚標示風險,責任則請大家自行承擔。
親近山、尊敬山,才能見證山的偉大。
有敢於冒險的人民,才能成就堅忍無懼的國家。
#繼續衝 #繼續拚
#國家繼續向前進
—————
大家有空嗎?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我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