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傳播論壇:新舊媒體聚合之下的農業傳播】
Strategies & Solutions to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其中A類「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學產研鏈結人才培育計畫」之分項計劃,由臺灣大學動植物農業產業創新領域教學推動中心執行之課程,己在暑假期間圓滿結束,成果豐碩,剩下的「重頭戲」是跨領域之「農業傳播論壇--新舊媒體聚合之下的農業傳播」,將於10月26日(周五)下午一時至五時,在臺大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歡迎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在全球化與資訊化的時代,今日的傳播科技進步神速,舉凡不同形態的媒體:例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社群傳播)等等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網際網路(數位傳播),已成為開放媒體中一新興市場:媒體時代需要懂得如何「自我包裝、行銷自己」,正確觀念與認知需要媒體傳播,各種產業的經營與發展,更需要媒體行銷;善用媒體,傳播是一大助力,否則有可能是阻力。
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人文社會學術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也大幅拓展,各種媒體滲入全球每個角落,提供大量的資訊、解釋、教育、娛樂,形塑著不同的文化及價值觀,其中,新聞與傳播專業實踐是媒體現象中最重要的一環,相關的分析研究亦逐漸厚植其理論和範型,成為人文社會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次論壇強調以傳播理論與實務之應用為基礎,跨領域至生醫產業與新農業之訊息產製,與媒體應用。
因此,本論壇特別邀請在學術與實務界重量級之香港中文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吳世家教授,專題演講。吳教授曾擔任香奈兒(CHANEL)傳媒總經理、P&G大中華區對外事務協理、台灣克萊斯勒公司行銷暨公關總監,實務經驗豐富。
此外,我們也邀請本土的農業網紅劍劍(謝銘鍵),談談如何改變大家對農民及農業的刻板印象,並與傳播大師吳世家,作簡短的「農業傳播相對論」,希望激起不一樣的火花,創新農業產業。以下是當天論壇議程:
開幕儀式暨來賓致詞 13:00—13:20
專題演講(一):13:20-14:20,講者吳世家教授,題目: 數位傳播在農業的機遇 (The opportunity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
專題演講(二):14:20-15:00,講者謝銘鍵,題目:野生劍劍開講—對農民的十大刻板印象。
農業傳播相對論:15:20-15:40,草根網紅(劍劍)V.S.傳播大師(吳世家)。
議題討論:15:40-16:40,新舊媒體聚合之下的農業傳播;與談人:吳世家教授、彭宣雅(聯合報系資深農業記者)、黃志輝(信義鄉農會總幹事)、吳成富(桃園市青年農民聯誼會創會會長)、劉興榮(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廣課長)。
綜合討論:16:40-17:00,主持人:林如森(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回應人:吳世家、黃志輝、彭宣雅、劉興榮、吳成富、謝銘鍵。
閉幕儀式:17:00-17:10,閉幕儀式暨頒發「媒體傳播策略與行銷、傳播媒體實習」課程結業證書。
報名資訊:教學推動中心
葉友茹 02-33663354
yoruyeh15@ntu.edu.tw
教育部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我們一起翻轉台灣高等教育吧!(五之五)
強化技職教育 職場能力分類分級
在深耕計畫專注回歸教育本質的同時,如何強化技職教育翻轉的力道,讓學生透過教育習得一技之長,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也是計畫的核心之一。技職教育或技術訓練必須成為主流,這是臺灣產業向上提升的重要支柱,也是臺灣社會能在未來世界變遷中存續的關鍵。很多人都認同,臺灣的經濟奇蹟,端賴早期我們有堅強的技職教育體系,培育源源不斷的工程人員。這些年來,中小企業對基層工程師的強烈需求一直不曾間斷。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優秀技職體系持續投入專科職能訓練,技職教育不該是不斷升學的管道,而應該是職場能力分類分級的就業力養成。獎勵實務技能優異的老師,創造技職訓練的價值,以提升實務技能的社經地位,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高教帶領前瞻研究
最後一項,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是,高教該有的前瞻研究。教學是屬於基本功,打底大學生做研究的能力,然而,高教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解決人類在科學、人文、世界、宇宙基本的問題,並且透過前瞻研究帶動人類與社會的進步。在歐美先進國家,有不少是經濟、科技、教育屬同一部會管轄,但由於臺灣的部會分工,有關研究的部分,比較理想是由教育部結合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甚至環保署等單位,共同提供經費協助建置國家級的研究中心。目前進行中的「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就是科技部、經濟部及教育部共同合作推動的方案,未來應該要再嘗試更多整合並鼓勵學校將創新研究成果,運用於產業界,與國內外產業合作或新創企業。
農耕的教育觀
高教的問題千頭萬緒,就人才培育流程而言,前與國教銜接,後與未來社會對接,是社會重要的基石,是國家、社會未來領導人的訓練基地。掌理教育政策的部門,更該有一個堅定的、長期的「百年樹人」教育理念,才不至於常常被短期現象所遮蔽,隨機式的做出許多像是「揠苗助長」的政策。我出身農家,所以一直在鼓吹「農耕的教育觀」,我覺得教育與農耕的基本理念很相近,教導學生就跟培育農作物、樹木一樣,必須有耐心的等他慢慢成長,而不是追求立竿見影的時效。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師,要有農夫、園丁的心態,第一要務將環境、制度、法令建置完善,第二要務是適時適性提供必要的激勵和養分,讓種子、作物依其天賦發展。只要理念清晰,以終為始,並且找回辦教育該有的初衷,我深信臺灣的高教仍然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