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報告Day6|稅務局、交通處、公車管理處、工務處】
今天總質詢結束了,恢復刊登業務報告,明天就會迎來業務報告的大結局,後天是SP──我的總質詢報告啦!有非常多重要的討論,都會一一分享,也請大家多多關注,一起來監督市政!
6月1日(周一)是稅務局、交通處與公車處、工務處的業務報告,討論到停車和人行道空間淨空,以及學生專車如何平衡服務與公車處營運成本,還有與工務處討論到下水道、橋梁資訊公開即時,還有非示範性道路品質如何提升,以及防治光害與工程前生態檢核避免傷害本市生態。
💻業務報告影片💻
稅務局、交通處、公車管理處: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0601D_0.mp4
工務處: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0601D_1.mp4
🚗 #交通處
🚙非暫時性停車問題如何解決?
市長的施政總報告提到市府最近幾年新建許多停車場、路外停車格,但這些停車位大多位於市中心,主要是解決觀光性停車和通勤的暫時性停車需求。然而基隆非市中心的社區仍然有嚴重找不到車位的問題,居民回到家時找不到足夠停車空間。而現在基隆市的平均每戶持有車輛數已經達到1.3輛以上,解決方法之一當然是透過詳實的調查,了解每一個區域、尤其是住宅區的平均違規停車數和目前可提供的車位為多少,清晰了解後,才能對症下藥,從鄰里的空間中找出可增加的停車空間。
另外,在可能的停車空間上,有些住宅區附近可能會有新建案換取容積獎勵而開闢停車空間、或是轉換了使用分區而要回饋的停車,這些必須回饋的空間是真的有開放嗎?停管科有確實監督嗎?因為時間的關係,針對各區域的調查處長回覆去年已調查基隆市的停車供需調查,並公告在交通處的網站。(基隆市停車場整體規劃及可行性評估 https://tourism.klcg.gov.tw/tw/News/Detail1?NewsId=14310069&i=2)另外,處長表示停車空間有沒有開放,主要是建物管理單位(都發處)的職責,交通處是配合都發處查驗。
這份停車需求的調查提供的安樂區幾個無附設停車場舊公寓社區停車數據,我想繼續問是否有我之前提案的「舊公寓社區停車改善」的「應用」規劃是否能基於這份調查開始展開?以及變更使用地分區的建案回饋停車空間的掌握?但都沒有時間QQ。
🚧麥金路道路品質提升計畫:人行道變機車停車場?
這幾個月麥金路在施作道路品質提升計畫的工程,包括路面改善和人行道拓寬,目標是讓麥金路的人行空間更加寬敞順暢,我非常期待這次的工程。但在幾個人行道路段完工的路段,開始有機車占用人行道、直接把公用的人行道當作停車場,行人要如何走在人行道上?而不論在麥金路審議會議還是在質詢中都講過非常多次「機車退出人行道」,也提案給交通處來協助流程設計,我再次向處長詢問提案機車退出人行道的方案及規劃?尤其是麥金路人行道的部分會如何執行?
另外,交通處也規劃長庚醫院站的國道客運和市區公車站牌交換,但是看起來工務處已經先執行了人行道工程,但候車亭卻沒有互換,現在人行道上的路線標示已經重複塗銷、剝落,如果未來再次塗銷重新畫設,將造成民眾很難辨別標示。到底是甚麼時候候車亭要互換,在未來工程改善上,是否可以在前期溝通?
交通處回覆麥金路人行道完工後,希望執行機車退出人行道政策。未來確實會交換長庚醫院站橘郡側的國道客運和市公車站牌,近期會到現場了解地面標示的問題。
📊提升基隆市公車營運效能研究報告書的建議與未來規劃
其實我也想談交通處發包給中華大學進行的研究──《提升基隆市公車營運效能研究報告書》中研究提到電子票證資料不全造成研究分析之困難,是否可以改善資料蒐集,例如向中央申請上下車公車刷卡機裝設費用,還有未來可能發展跨區公車與分段收票的可能。
更重要的,我也想繼續問到該報告書中提到「將停車收入、違規停車規費收入成立基金,挹注大眾運輸」之可行性。「停車基金挹注大眾運輸」這件事很重要,除了能透過基金規劃來協助公車處財務,若有這個經費的設立,象徵著汽車持有人使用「公有」停車空間或違規費用等繳納給政府後,這些費用可以直接挹注大眾運輸,再加上相關的政策工具設計,也許能舒緩公車處的財務或促進公車品質。但以上都沒有時間討論到,非常可惜,有機會也會透過提案與質詢繼續和交通部門討論。
🚌 #公車管理處
👧學生專車租費調整及營運改革
學生專車調整路線班次在地方引起許多討論,在和公車處討論過後整理出學生專車的問題在於:
1⃣️專車路線無法收足每車1500元的租車費用
2⃣️目前保留平均搭乘人次16人以上的學生專車路線若未收取租車費用,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3⃣️每趟車1500元的收費也不符合公車處的行車成本
為解決以上問題,我請公車處計算精確的出車成本,並以里程、搭乘人數或適用車型等條件制定明確的租車收費標準,以利各局處確實編列預算租車,公車處也能確實收到租金。
接著,我以觀銷處轉型為DRTS需求反應式包車服務的「基隆觀光專車」為例,建議公車處針對客群、路線都更固定且易掌握的學生專車,與教育處合作設計月票或每學期固定收費的模式,例如:由各校於學期初統籌、登記搭乘人數,並由乘車者共同支付合理租車經費。
公車處長回答目前的租車辦法是2004年左右訂定、2006年則跳整過票價,對於學生專車是否依照租車辦法租車,各校預算教育處預算編列,需要配合教育處、各校來開會研商,學生或家長是否要付費也要列入研究。希望公車處能確實和教育處及各校來積極討論。
#工務處
⌨下水道、橋梁資訊即時更新
由於非常多的民眾關心基礎工程如下水道和橋梁檢測的資訊公開,在這次工務處的業務報告紙本提問,我也詢問下水道資料的整合和建置進度(如人孔蓋、管線圖等),以及橋梁資訊的更新狀況。工務處在紙本回覆中說明只要下水道工程完工後,就會將資料彙整送內政部營建署並協助公開在圖資管線展示平台(http://sewergis.cpami.gov.tw/CMMEQP/OMapData.aspx),而基隆市的橋樑資訊也放上網。
但民眾不一定知道營建署的下水道資訊網,因此我建議工務處可以在市府網站提供內政部連結,讓市民清楚管線布建到哪裡,另外是工務處網站的下水道資訊仍是二期的工程資訊,但現在已經進行到三期的工程,希望工務處盡快更新。而在橋梁資訊公開上,除了基礎的橋梁資訊,橋梁檢測頻率、最近檢測方法與結果公開,也能方便民眾查詢,所以我也建議工務處可以加上橋梁檢測資料。處長也回覆說工務處處網他也覺得很難用,今年開始府內會有網站改版,相關資訊公開他也會請同仁注意並加強資訊即時。
🔧如何把關非示範道路的道路品質
工務處目前主力推動道路品質提升計畫,以安樂區來說,目前正在進行工程的就是麥金路。但非示範道路或巷弄道路要如何維持道路品質?雖然道路的開挖能夠由開挖單位申請並要填報挖掘系統(https://kct.klcg.gov.tw/dig/Civilian/Default.aspx )並會有檢核流程,但是以去年為例,工務處抽查116案的道路開挖工程,無依照公共工程委員會標準回填作業的不合格的案件就有71件,高達61%。針對目前相當高的回填不合格率,我詢問工務處有沒有降低不合格率的相關規劃?如何把關非示範道路的品質?
處長回覆說市政資源畢竟有限,目前是向中央申請經費、改善主要幹道的品質為主;非道路品質提升計畫的巷弄道路品質,工務處會盡量有效運用有限資源,也會以重罰來降低不合格率,並要求開挖管線單位確實執行。
💡降低光害!智慧路燈裝設及評估
環保署今年三月發布《光害防制指引》,提供各縣市主管單位處理光害問題時參考運用。也有許多科學證據提到光害對生態和人體的影響,而要減輕光害問題,方法之一就是調整路燈照射範圍和亮度。目前暖暖區和中山區都有裝設可調亮度的智慧路燈,但不只是暖暖區和中山區有調整路燈亮度、保護生態的需求。因此我詢問工務處在無智慧路燈的地區,未來有沒有裝設智慧路燈的計畫?工務處目前有沒有不同的工具,例如智慧路燈、矮燈柱、遮光罩等設計,可以兼顧照明、道路指引又不會因過亮而傷害生態而傷生態與人體?而在裝設路燈前,有沒有評估標準先評估當地的生態保護、居民需求甚至是觀星等需求?
處長回覆智慧路燈是用經濟部補助的經費裝設在暖暖區和中山區,因為經費不足,因此還需要評估效益。在光害防治上,處長表示以路燈為例,多數以市民和民意代表、里長需求來執行,工務處沒有其他工具和光害防治專業相關替代方案,應由市府內主責單位統籌來訂定規範、研擬光害較少的替代方案,工務處一定會配合執行。
🦅工程前生態影響評估很重要
先前工務處在西定河的清淤工程,發生不當修剪樹木造成雛鳥掉落西定河的事件衍生許多爭議。整體而言,工務處的業務涵蓋許多工程,包括下水道清淤、河道清淤疏浚和人行道等,可能會牽涉到樹木,但即使施工地點是人為開發許久的地區,有些工程可能會影響樹木和相關生態,對此,我詢問工務處未來有沒有可能建立工程前的相關評估機制?
處長說工務處、施作廠商可能也沒有生態保護的相關知識,未來會透過教育訓練的方式,與民間團體合作,培養承辦人員的生態保護知能,以減少工程影響生態的事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
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驚!故宮展場安全維護竟委外給派遣公司 人事成本暴增】
這兩天韓國瑜市長提及要將故宮66萬件文物一次展出,轟動武林,引發熱議。博物館的展覽具有教育文化功能,展示的文物並非如一般商品展售,把東西擺出來標價或簡介即可,必須做足策展的規劃。而故宮目前的空間場地、人力編制與策展能量,根本無法負荷。別說是文物全數展出,光是每年的特展、盤點、平日的修復維護,都得費上不少功夫(及預算)。
很想問問韓市長,這幾年來,您是否曾自費走入故宮北院和嘉義南院?能否舉出目前故宮南北院的三個展覽名稱?一個從不關心文化建設,就連今年是高雄市史博館建物八十周年都毫無作為的市長,只想把故宮國寶當作招攬遊客的工具,不僅讓外界看見韓市長的文化素養有待提升,更凸顯其欲將文物全數展出的構想過於好大喜功、也不切實際。
韓市長的國政顧問團更是失職,前有黃發言人把義和團的天王稱為團長,毫無歷史常識,若真要故宮列為觀光政策的大亮點,事前更該好好了解故宮等文化館舍的議題。就算沒時間研讀故宮預算、年報或業務報告書,至少打個電話給柯志恩或蔣乃辛議員徵詢意見(這兩位國民黨籍的立委過去在教委會的表現比陳學聖委員認真多了),以免發言頻頻出糗。
我好奇地查對了故宮108年和109年度的預算,沉痾依舊,浮編預算更為嚴重。
過去幾年,故宮在審查預算時,常因臨時人員的人數和經費過多而被立委盯上,人事主任慣用的101招,就是拿著資料來解釋,強調這些人力是必要的,他們之後會持續檢討等遁辭。立委們輕輕放下的理由則是,基於尊重與保障臨時人員的工作權,也希望故宮能減少這些非典型(派遣或勞務承攬)的雇用方式,改以正式職缺聘用。
105年度的預算書中,安全管理維護的臨時人員酬金展場服務人員酬金2088萬1千元,106年 2098萬2千元,107年2240萬元。
簡單說,臨時人員的進用、訓練及管理,過去是由故宮安管室負責。從108年開始,改採勞務承攬,展場安全維護發包給人力派遣公司負責統籌,預算卻高達3848萬5315元,故宮的預算書卻沒有清楚揭露這筆委辦費用編在哪個處室。
106年12月13日故宮院長林正儀在〈國立故宮博物院107年度施政計畫及歲入歲出預算案報告〉第7頁提到,安全管理維護編列1億3163萬2千元,較上(106)年度預算數1億6521萬1千元,減列臨時人員酬金及一次性消防設備汰舊改善等經費,共計減少3357萬9千元。
事實上,檢視107年度預算書,安全管理維護項下的臨時人員酬金仍列了2240萬。到了108年度,故宮展場巡視的人力已經改採委外的方式發包給派遣公司。
問題來了!
翻開108年的故宮預算書,安全管理維護項下的臨時人員酬金歸零,那麼,遊客在展場上看到的巡邏人員打哪兒來呢?故宮安管室竟把這項核心工作,交給秘書室統一發包給派遣公司,108年的預算金額為3848萬5315元,109年的預算更高達3951萬635元。
原本以臨時人員進用方式,一年經費約2240萬元,發包給派遣公司後,費用卻大幅飆升76%。人民的納稅錢,居然如此亂花!更不消說,故宮把人員進用、訓練及展場維護工作交給派遣公司,在故宮的業務報告與預算書中完全沒揭露此事,也未告知社會大眾,要做這件事之前有呈報給行政院,或是做過縝密的風險評估作業嗎?
請教行政院蘇院長:
問題一、一般民間公司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可能選擇將徵才和教育訓練等業務委外辦理,進用的方式改為定期契約(派遣或勞務承攬等),為何故宮將人力委外給派遣公司,費用卻增加了近一倍?
問題二,為何行政院主計處和監察院審計部,對故宮預算書長期呈現的簡陋隱匿等疏失視而不見?
另外也想請教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委員們,您們有好好審查把關故宮的預算嗎?故宮這幾年的預算膨脹,政務人員把一份數百元的故宮月曆當成他們個人的公關禮品大量發送(還不包括其他的文創商品),這些陋習都不用監督嗎?
#蘇貞昌
#韓國瑜
#故宮
#展場安全維護
#派遣
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葛量洪教育學院(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是一所曾經在香港提供專職教師專業培訓的院校,以美術教育為主,於1951年創立,校址在九龍加士居道42號。開校第三年兼併了鄉師,當年香港政府致力發展小學,亟需大量師資,葛師就採取短期的一年制,而且迅速發展擴充名額。全盛時每屆一班竟達330人(羅師中英兩部每屆各收25名,鄉師中文只收25名)。葛師於1964年除繼續開辦一年制外,更加開辦了中文二年制。葛師師資訓練特有兩項措施,第一為「設計教學」,分組學員選題後,要分工參考搜資料、實地採訪。最後要安排大規模展覽作分享。第二項特色是「小組討論」,以補大課單向講授之不足,也建立了更佳之師生關係。一年制全期分配到小學實習一次,畢業生只可任教小學。二年制實習兩次,第二次分配到中學實習,畢業後可最高任教至中三(Form3),選取之標準及校內表現也要求嚴格,入讀二年制者也曾有於升二年級時須離校。由於政府通過教育學院法例,提升至頒授學位的水平,葛量洪教育學院於1994年被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的一部份;而原址將被重建。按恔友會96年統計,葛師開辦了45年,本科同學計達6760名。 其校友會於1952年9月成立,並先後創立了5間以「葛量洪校友會」命名的學校,即:葛量洪校友會觀塘學校(1961-2008)、葛量洪校友會慈雲山學校(1967-1988)、葛量洪校友會油塘學校(1973-1993)、葛量洪校友會將軍澳學校(1988-2008)及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1997-今)。在多間師範學院合併後,葛師校友會學校仍以原名續辦,設有多項獎學金,後因出生率下降而致多間完成歷史任命。葛量洪校友會轄下各小學的校監均為香港民主派元老、前立法會議員、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葛師首屆畢業生,曾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二十一年)。2011年葛師校友會舉辦了盛大之鑽禧藝展及多項紀念活動,增添葛師鑽禧紀念獎學金,更收集校友之著作及歷史照片出版了專冊,名為「葛師的歲月」(Down Memory Lane: Our Golden Years at Grantham College of Education),資料詳盡,並得當年馮翰文副院長發序言。
香港教育學院(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是香港八間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高等學府之一,主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香港教育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於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依照1994年4月25日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直至1997年,香港教育學院遷往新界大埔至今。新校園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 Group)設計,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香港教育學院雖有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教院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五名、亞洲區第三名 ;語文學科則位列全球首 101-150 名 。於2015年9月11日,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及得到立法會通過,教院最快可於16年2月正名為大學。經收集多方意見後,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決定,將以「香港教育大學」及「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EdUHK)」作為教院正名後的校名。香港教育學院設有3個學院,轄下共13個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社會合作項目。
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 在 教育統籌委員會研討會— 為未來塑造教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請支持12月8日舉行的 教育統籌委員會 研討會- 為未來塑造 教育 : www.e-c.edu.hk/ecsemina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