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紐約時報
*【共和黨阻撓政府撥款,拒絕取消債務上限】
美國參議院共和黨人否決了一項避免本周政府關門和下個月聯邦債務違約所需的支出法案,由於共和黨反對暫停實施債務上限,美國正走向一場財政危機的邊緣。拜登政府試圖大力推進其國內議程之際,共和黨試圖在關鍵時刻削弱其努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us/politics/republicans-block-government-funding-bill-debt-limit.html
*【澳洲決心抗衡中國,它做對了嗎?】
在宣佈將“挺身而出”對抗中國四年後,該國正在與其政策和立場急劇轉變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後果角力,本月的美英澳核動力潛艇協議更加劇了這種寒意。盟國稱讚澳洲展示了相對弱勢國家可以如何重新定義與中國的關係。但批評人士指出,對安全的高度關注削弱了澳洲對中國的瞭解,從而增加了政策失誤的風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world/australia/australia-china-elations.html
*【中國停電限電擾亂了耶誕節供貨,還將波及全球經濟】
一些工廠已經減產或停工,居民們對突然停電停水抱怨不已。由於出口強勁,許多高耗電工廠的電力需求增長;煤價也在同步上漲,導致發電成本提升。而作為公共事業的國家電網無法調高電價,只能選擇減少供電時間。目前還不清楚中國的電力短缺會持續多久。經濟學家已經調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這一問題還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使其他國家的物價上漲。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business/economy/china-electricity.html
*【德國社民黨贏得德國大選,Olaf Scholz有望將成為下屆領導人】
中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以1.6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擊敗了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但由於未能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社民黨需要和其他政黨聯合組閣。在複雜的多黨談判中,保守黨基民盟候選人Armin Laschet仍有可能贏得總理職位。分析指出,本次大選的格局意味著德國政治正在發生結構性轉變。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7/world/german-election-results
*【新塔利班政府禁止女性上大學】
塔利班繼續收緊對女性的限制。新任命的喀布爾大學新校長宣佈,女性將被無限期禁止進入大學,無論是作為教員還是學生。塔利班8月奪權後曾表態將給予女性更多權利,允許她們學習、工作甚至參與政府工作。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這也是對阿富汗高等教育系統的又一次嚴重打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world/asia/taliban-women-kabul-university.html
*【朝鮮特使在聯合國發表講話的同時,朝鮮發射短程導彈】
韓國軍方稱,朝鮮週二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了一枚不明飛行器。幾乎在同一時間,朝鮮駐聯合國大使Kim Song發表講話,呼籲華盛頓結束對朝鮮的“敵對政策”,停止美韓聯合軍演,並從半島撤出其戰略武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world/asia/north-korea-projectile-launch-UN.html
*【Facebook禁止13歲及以下用戶使用Instagram】
在遭到強烈反對後,Facebook暫停了為13歲以下兒童使用Instagram。此前《華爾街日報》披露了一項Facebook的內部研究,顯示該公司瞭解Instagram對年輕女孩心理健康產生的有害影響。這引發了一場公關危機以及新一輪要求新監管的呼聲。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technology/facebook-instagram-for-kids.html
*【2020年,全美各城市的謀殺案激增】
2019年以來,凶殺案的同比增長是自1960年開始全國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但總體而言,去年重大犯罪有所下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us/fbi-murders-2020-cities.html
*【五角大廈協助撲滅野火】
7月當野火席捲美國西部時,拜登總統與該地區的州長會面,以尋找更好的方式與大火作鬥爭。加州州長Gavin Newsom要求使用原用於警告導彈襲擊的軍用衛星,過去秘密軍事裝備,援助平民消防員也曾用於35年前。隨著白宮、中央情報局、美國林業局和其他聯邦機構尋求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系統,對未被發現的野火和威脅性的突發事件發出警告,這種威脅也隨之擴大。五角大廈允許進行測試和短期原型。但這些安排不會是永久性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science/wildfires-military-satellites.html
*【福特將大力推動電動汽車建設4家工廠】
福特汽車宣布, 斥資數十億美元在美國建設三個電池工廠和一個電動卡車工廠,在未來四年內創造 11,000 個工作崗位,增加對電動汽車和卡車的製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7/business/energy-environment/ford-battery-electric-vehicle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法官裁定,紐約市有權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工作人員接種疫苗。紐約市長白思豪規定15萬多名教育工作者和工作人員要在27日前至少接種一劑,否則將被停職,不僅工作不保,還領不到失業救濟金。
#紐約州州長Kathy C. Hochul敦促醫護人員“做正確的事”並接種疫苗。
#拜登接種了輝瑞 BioNTech的加強劑,並敦促還沒施打過疫苗的國人快去打第一劑。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的妻子在訪問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接種了疫苗。
#雪梨計劃在 10 月開始解除封鎖,目標是在 12 月之前恢復正常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估為4.5%,低於2021年預估的5.7% 增長。對美國的預測更大幅度放緩,從今年的6%降至3.9%。
#尼泊爾放寬對遊客的規定,以幫助振興旅遊業。
#據NBA聯盟稱,超過 90% 的 NBA 球員接種了疫苗,裁判和球隊關鍵人員也將在三週後的賽季開始前接種疫苗。但包括網隊明星後衛Kyrie Irving在內的一些知名球員,對疫苗表示懷疑,至於他們的接種狀況也避而不談。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27/world/covid-coronavirus-vaccin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
「教育工作者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呂欣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哈佛商業評論- 教育工作者將#元技能定義為一種持久的能力 的評價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輔導室| 學生輔導法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評價
- 關於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2022年7月9日楊淑雅組長: 教育部協助有興趣赴美教授中文的 ... 的評價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一位得過金曲獎的醫師,Why Not?」
前天晚上,曾參選台北市長的某網紅教授,對於擁有準外科醫師身份的金曲最佳新人獎得主 ?te壞特 ,給予了一些評論。不僅先是表示,「你放心給她開刀嗎?」,接著還提到「斜槓文化鼓吹腳踏數條船,也許增加生存機會,成為卓越之士恐成夢想」、「想要兼任醫生和歌星?我們社會將要損失一位可能卓越的醫生或歌星,卻多了一位一定不快樂的平凡人!」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並不認同,而且可惜的是,如此過時又狹隘的言論,竟然是從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口中說出。
如果能夠經歷醫學系的扎實訓練,同時又能夠推出傑出的音樂作品,獲得金曲獎殊榮。
Why Not?這樣的自我挑戰,不正是我們應該要鼓勵大家勇於嘗試的嗎!
這週六晚上,我也親自參與了金曲獎的頒獎典禮,作為一名稍稍脫離流行的媽媽,在播放最佳新人獎入圍名單的時候,幾乎都是我未曾看過的生面孔,然而在現場看著入圍者期待、興奮的表情,讓在場的我也不禁緊張了起來。
接著頒獎人緩緩唸出「最佳新人獎,得獎的是:?te壞特!」
我轉頭看見一位戴著帽子和墨鏡的年輕人,一臉詫異但興奮的走上頒獎台,緊張地收下獎座後,在台上說了一番我印象深刻得獎感言:
「我是在體制內不斷努力往前跑的那種學生,然後其實我今年才畢業,才脫離那個體制,20 歲當我感到迷惘困住時,我選擇休學停下來聽自己的內心,那是別人不理解的決定,但現在回想起 5 年前那段停滯的時光,是我人生改變的開始,我親身試過了,請你們不要害怕,勇敢看自己內心的需要,你們也可以。」
在這一番發自內心的分享和鼓舞後,她現場獻唱了一段,略帶緊張卻又慵懶脫俗的靈魂歌聲,一瞬間就征服了全場觀眾,也讓我默默記下「?te壞特」這個神秘又吸引人的姓名。
當天晚上抱著好奇心回去,仔細一查才發現,原來她是一位剛畢業的醫學系學生,之前更曾在醫院實習,而帽子、墨鏡等不露臉的配備,則是為了保有私下生活。
事實上,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壞特就曾提到,她從小就很乖巧,父母師長叫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該念書就念書,按部就班地,依循著「升學體制」長大。
「我其實不知道自己未來應該做甚麼,我就像個饅頭,任由大人們捏出他們想要的形狀,就連大學志願,都是家人幫我填的。」
但在上了大學,進入大家的夢想科系後,她卻感到越來越不快樂、越來越迷惘。於是她大膽地選擇休學一年,那一年,她什麼都做,學烘焙、學咖啡、學節目後製、學寫劇本,平均三個月就換一個工作,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她逐漸釋放焦慮,最後在音樂中找到了自己,從一個迷惘的女孩,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te壞特。
在她的故事裡面,我看見了好多台灣人的影子。
我們大多從小就被困在一個體制裡面,在那裡面,我們只能循著規劃好的路走,我們只能不斷埋頭苦讀去符合人們設立的標準,在這個體制裡面,往往有一個「完美的模板」讓我們仰望,為了成為那個模樣,過程中總是充滿限制,讓我們都忘了探索自己。
直到長大、甚至達成目標後才發現,我們迷惘地不知道自己是誰。
?te壞特說:「我只知道我必須停下來,不能像個老鼠那樣,一直關在齒輪裡轉啊轉!」
所幸,我相信我們的社會也正在改變,相比於我們那個年代,現在的學生可以選擇的未來遠比我們過去寬廣,在大學校園當中,嘗試雙主修、轉系、休學或 gap year 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更願意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並且在過程中嘗試去認識自己。
我的人生,也轉了好多個彎,我曾經是一位工程師,現在我是一位媽媽,同時,也是立法委員,這樣子的「斜槓經歷」,並沒有讓我變成不快樂的平凡人,反倒是能夠從不同工作中的經驗相互加乘,也讓我能夠用更多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物。
上個月初,我參加 2021 兒童領導力線上教育展座談時,有人問到「怎麼定義未來人才?」,當時的我回答:「成為一個瞭解自己的人,看見自己、實現自我,享受這個過程中,在生命中活出熱情」。
有些人找到其一生志業,為此奉獻,打造匠人精神;有些人喜歡嘗試、接受挑戰,為自己的人生開創更多可能,無論是哪一種,我都覺得很棒,因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
事實上,今年的金曲獎,將特別貢獻獎頒給羅大佑先生。素有「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的他,對華語歌壇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鮮少人知道的是,在成為音樂人之前,他正是一位醫師。
所以,當一位得過金曲獎的醫師,Why Not?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世一
內容簡介:
喚醒世人的黑鳶紀錄片「老鷹想飛」、支持友善生態的「護鷹紅豆」「護鷹米」、一年一度基隆市歡慶的「老鷹嘉年華會」……,喚起世人重視我們身邊的野生猛禽,然後呢?換個說法就是想問,我們可以為泛稱老鷹的黑鳶在台灣近三十年來大量消失的困境,還可以再做些什麼改變?
台灣特有亞種的黑鳶早已列為有待保育級的野生動物,或許「尊重生命」的觀念深植人心才是一切的答案,因為唯有如此,老鷹族群飽受威脅的環境問題才有解套的可能,人鷹共好的生命教育才能落實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當中。
本書作者陳世一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可說是位自然觀察者的熱愛與實踐者。話說他二十年前剛來基隆,就被一幕老鷹空中翻身的景像給深深震撼,心想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二○○九年基隆港口的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一償宿願了。日後,只要得空就會到老鷹食堂的基隆港口,探望心儀已久的老朋友。因此,這本《鷹飛基隆》醞釀期長達二十年之久,密集觀察不輟更長達七、八年,而觸動他下筆寫就本書的動機,是他察覺到當你我欣喜看到老鷹在空中飛舞英姿表象背後,那老鷹在台灣生存困窘的真正原因……。
作者並非專攻鳥類的研究者,但是卻一針見血地道出猛禽性老鷹在台灣的處境;文字不是文藝派的奇思妙想,只是純然率真地想寫出旁人尚未看透的老鷹飛行美學;本書從未以生態攝影書自居,可是每張照片都捕抓到老鷹生命之舞的靈魂本質;筆者鮮少將生態教育掛在嘴邊,怎知字字句句都表達了愛老鷹的人道關懷見解;這本不是生態旅遊導覽書,卻將台灣最美的賞黑鳶勝地及隱藏版基隆港漫遊路線無私分享。
野生猛禽老鷹的生活行為觀察 + 風中舞者老鷹的飛行美學藝術創作 + 既使手指僵直仍要補抓捉老鷹一閃即逝的華麗身影 + 為老鷹發聲,將眾人不求甚解的老鷹生態角色價值重新定義……,作者發現原來圓滿的老鷹生態復育不會光只有老鷹,也有要四季鳥類飛舞、魚群跳躍,以及人類有智慧的善待,一切的一切盡收錄在《鷹飛基隆》的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圖文創作之中。
本書獨有:
⊙老鷹個資全揭密!圖解主角老鷹的外型特徵、羽翼特色、生活習性、花式俯衝鷹姿、水面抓食路徑總整理,從頭到腳、到天空飛行,無不精闢解說
⊙了解台灣老鷹的最佳入門手冊!圖解老鷹在生態鏈上扮演的角色、圖解人類生態金字塔中的老鷹角色
⊙天空猛禽不再傻傻分不清!圖解全台灣老鷹分布地圖、北台灣賞鷹地圖、台灣常見猛禽辨識特徵
⊙近距離與老鷹做深度接觸!圖解全台最美的基隆港賞鷹勝地、四季造訪基隆港的老鷹飛行路線、隱藏版的基隆港賞鷹漫遊行程
⊙有文學之筆、更有精采照片寫真!前所未有的老鷹飛行美學九大分類,高達62種動人心弦的鷹飛美姿文學解析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6種肉眼可見的港區魚群,到基隆不再只有嘴巴品嘗廟口美食
本書特色:
(一)第一本台灣老鷹的飛行美學圖文專書!基礎了。
(二)全台賞鷹情報大公開,首推基隆港的老鷹嘉年華!堂》吧,那是夜歸者口腹飽足的身心避
(三)一書在手,你也可以成為賞鷹達人!
(四)懂老鷹、愛老鷹,就要知道老鷹吃什麼!其中,古今說老鷹抓雞、抓魚真是天大誤解!
(五)不可不知的台灣老鷹大量消失主因!
(六)作家獨有的感性書寫 + 生態攝影的銳眼鏡頭 + 老鷹飛行美學的細膩觀察,以多元創作方式呈現,說出專屬於台灣老鷹的故事
(七) 隱藏版的基隆港豐富生態,可能就連在地人都不知道!
作者介紹:陳世一
台北人,現居基隆。
自然觀察者、文史工作者。
長期從事台灣生態、文化記錄與寫作。
著有《九份之美》、《綠色旅行》、《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漁業史》、《基隆港市與相關行業發展的歷程》等書。
20年前剛來基隆,每當中午騎車從愛一路穿越仁二路時,總在被東岸高架橋墩錶框的天空,看到老鷹在旭川河口空中翻身的景像,這畫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心想,有一天一定要好好認識牠們,直到2009年海洋廣場建成後,終於可以更靠近看、拍牠們了。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談海洋教育
本集再次邀請到 #羅力,他目前是映像生活工作室的導演,自由媒體工作者,同時熱衷投入海洋保育工作與影像紀錄片的拍攝,現在是多所社區大學與許多縣市推動海洋保育、紀錄片拍攝的講師。以下是這次節目的訪談重點,讓聽眾朋友了解何謂海洋教育。
一、 淺談台灣的海洋教育:台灣海洋立國2000年,海洋政策白皮書2004年,海洋教育白皮書2007年,201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布環境教育法海洋教育也成為環境教育的一個重要內涵。2011年起教育部將海洋教育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正式融入各級教育的各個科目當中。但是回憶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內容中,有多少涵蓋海洋教育,民國97年統計過小學有海洋相關內容只有8%左右,國中部分大約10%,可見我們的海洋教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然而台灣海岸漁村的現況:老人鄉兒童村、外勞代替本土人力、海洋生活技能的沒落、海鮮文化取代了傳統生態平衡的觀念…。台灣海岸大約有70%左右的水泥化,而西部的95%非常嚴重,東部海岸的消波塊,西部海岸的防波堤,除了改變自然生態外,也產生了嚴重後果如:凸堤效應、侵蝕效應~新竹南寮漁港、花蓮鹽寮漁港、台東大武漁港…不勝枚舉。
二、 我心目中的海洋教育不應該只是個議題,而應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應該在下個議題產生後而逐漸消失,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了解海洋、認識海洋、親近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資源。
三、 如何執行?
1. 從接觸開始:吃海鮮(海洋文化中吃的文化,列舉蘭嶼人的傳統智慧)。
2. 到海邊走走:感受海洋的魅力。
3. 觀察海岸及生態(善用海生館及海科館,探討如何認識海洋生物,介紹自然名的特質)。
4. 選擇適切的海洋遊憩:從遊憩中培養愛海的樂趣。
5. 先感受再求知:海洋教育的定義「普通、專業」。
6. 海洋教育多用「提點少用代勞」。
四、 教育的本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來探討教育現場對海洋教育應有的態度。
五、 討論海洋教育中,體制內老師的角色。專業人士的角色。學者專家的角色。
六、 結尾: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呂欣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參與選舉,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把妹妹教給我的愛與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階級、權力、金錢,這些東西或許可以收買那些政客,但是絕對不會讓欣潔改變──這是我給所有支持者的承諾,也請大家,再相信我一次,給我一個機會,聽聽我的政見與理念,支持我去實現更好的未來。
呂欣潔主張財團加稅,確保穩定的財源,一定要做出社區化、平價、且公共化的長照,至少一週一次的喘息服務,建立社區的統一諮詢窗口,改善照顧服務員的勞動條件,讓年輕人願意投入,才能增加本地照顧人力,外籍看護應由社區的長照或日照中心聘僱,派至需要的家庭服務,讓每個需要照顧的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區終老。
長期照顧,不是搶眼的政策,但絕對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政見,對欣潔而言,長照不只是政見,更是我生命的一部份。讓每個需要的人獲得照顧,我們的社會,將會更美好,更適合居住,透過實質政策的改革,我們一定可以減少「照顧者自殺」、「弱勢家庭因為照顧困境而殺死親人」的悲劇。
台灣的年輕人,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悲慘的。我們的稅制極度不公,營收百億以上的前十大財團,有效稅率平均只有10%,一般人民年收入超過50多萬稅率就是12%,房價所得比世界第一,還要背負即將破產的年金負債,最後,超時過勞工作,卻還被貼上草莓族標籤。
我主張,逐步調高基本工資至兩萬六,調漲的原因,並非如國民黨所說的要促進經濟成長,而是因為基本工資的意思是,人活在台灣每個月所需的最低生活費用,依照這個定義,根據計算,在台灣至少要有兩萬六,但現在只有20008元。同時,必須增加勞檢員才能落實勞基法,強化工會力量,讓勞工團結,找回與資方協商的能力。
針對大家的居住問題,首先應透過稅制打擊投機炒作,這些投機炒作讓原本買得起房子的人變成買不起,更讓中小企業的辦公室租金變高。其次,對於比較沒能力買房子的人,應該建立完整的租屋市場,透過囤房稅讓空屋釋出為租屋,同時完善法規,保障租客與房東的權益,活絡租屋市場,讓「租房子」也成為有尊嚴的選擇。第三,政府應興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且應依照家戶可負擔水準訂定租金價格,讓所有人都住得起,而不是像現在台北市動輒一個月2萬多的價格。
至於年金改革,欣潔要在此強調,不是針對特定族群,而是要求政策的永續發展。欣潔主張,實現職業公平,把不同體制的年金整併,讓每一個人,都有公平的未來與退休生活,台灣的年輕人,也不用擔心自己幫國家,揹了一屁股債。
接下來,我希望在立法院中推動讓有愛者皆能成家的婚姻平權法案,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法,持續的建構性別友善的校園,透過性別教育減少霸凌事件的發生,以及將我長期服務的多元性別族群經驗與觀點帶入立法院,全台灣至少有兩百三十萬名同志族群與他們的家人們,唯有能平等看待差異、尊重多元族群人權的社會,才是一個真正能實現公平正義的社會。
人權,是普世價值,台灣的性別人權運動,在全亞洲,可說是名列前茅。因為性別人權工作,欣潔有幸進入歐盟、聯合國的會議,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存在、台灣的努力。台灣要突破國際外交困境,就應該從這樣進步的議題開始,我希望由政府推動NGO工作者進行國際交流,投入資源進行民間國際交流人才的培訓,進而促進實質交流,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民主軟實力。
最後,我也希望能夠成立一個多元語言翻譯的電話諮詢中心,讓在台灣的新住民們,在最基本的溝通與辦理公務上,能夠更加方便。
最後的最後,欣潔想要對信義南松山的朋友說:請支持真正改革、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候選人,我不只是一個三十世代的年輕人,我代表著的是更多的青年想要一個更好的未來的聲音,國會要改革,需要青年人進入國會,而不是黨意為上的舊政客,也不是立場不清的變色龍。
如果你曾經失望過,但依然渴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請支持2號呂欣潔。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輔導室| 學生輔導法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推薦與評價
第1 條為促進與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及全人發展,並健全學生輔導工作,特制定本法。 學生輔導,依本法之規定。但特殊教育法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 ... ... <看更多>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2022年7月9日楊淑雅組長: 教育部協助有興趣赴美教授中文的 ... 的推薦與評價
講座: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長楊淑雅主題:教育部協助有興趣赴美教授中文的老師或有意赴美從事中文 教育工作者 的管道或方式日期:2022年7月9日(星期六) ... ... <看更多>
教育工作者定義 在 哈佛商業評論- 教育工作者將#元技能定義為一種持久的能力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工作者 將#元技能定義為一種持久的能力,可以讓人更快學習新事物。 舉例,當父母鼓勵孩子學習演奏樂器時,除了希望培養音樂技能(有些孩子會精通,有些可能不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