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現在過得怎麼樣?】
高中歷史課,我們都讀過 #一國兩制,意思是香港從英國回歸中國之後,雖然屬於中國的一部份,但可以保有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最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想要 #統一台灣 的企圖愈來愈強,也多次拋出對台灣實行一國兩制的「提議」,更表示「#九二共識 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你會想接受嗎?在這之前,不如先看看香港過得怎麼樣吧:
🔴 一國兩制下的 #香港生活
因為大量中國移民和中國資金進入,這些事情發生在香港
1⃣️ ️ #民生物資被佔據,買個洗髮精或奶粉,都要跟中國人搶貨
2⃣️ #醫療資源被佔據,看醫生要等好幾個月,例如照超聲波要排2年又4個月
3⃣️ #本土小型店家紛紛倒閉,被中國大型連鎖店取代
4⃣ ️ #房價年年飆升,房租超貴只能蝸居
5⃣️ #教材被改成中國教材,75%的小學以普通話取代粵語作為中文科主要的教學語言
6⃣️ ️ #政治權利不完整,行政長官(特首)和立法會並不像台灣一樣是 #一人一票民主直選(沒有機會用選票教訓政府ㄌ)
7⃣️ ️ #媒體自由漸漸消失,香港的世界新聞自由度從17年前的14名來到史上新低的70名;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在收購香港的媒體
🔴 一國兩制下的 #香港經濟
🤔 雖然有上面的問題,但和中國統一後 #經濟應該有變好吧?
確實,比起回歸前,香港的經濟規模 #增加了一倍多,國民平均年所得更高達134萬台幣。然而,️香港 #貧富差距極大,去年貧富差距(堅尼係數)直接來到 #45年最高,成為亞洲No.1;另外,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主要著重在金融和房地產 a.k.a 炒房,也曾被批評 #發展失衡。這些經濟利益,身為小老百姓享不享受得到,實在無從得知。
🔴 總而言之,香港人對一國兩制還有信心嗎?
根據香港當地媒體《立場新聞》報導指出,香港人對於一國兩制的 #信心指數,一路從1997年的信心+45.3%,到2018年跌至負值「-3.5%」a.k.a. #信心全無——如果一國兩制真的讚,為何香港人會那麼反彈呢?
🔴 一國兩制和台灣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現在香港所實行的一國兩制,是 #鄧小平 於1980年代提出,向中華民國台灣提出的 #統一方案。但因為我們頑強抵抗,中共決定在1997年先試用在回歸的香港身上,希望對台灣產生示範的作用。幫香港QQ
這就是為什麼香港總是替台灣擔心,常常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原因。香港圖文作家爵爵&貓叔也曾畫過這類的主題,許多香港年輕人紛紛留言附和,直言 #好怕台灣步上香港後塵⋯⋯
一名香港青年曾說過:「好好守護台灣,便是最好的禮物。」
身為台灣的年輕人,各位同學又是怎麼想的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月26號,中國的內蒙古教育廳發布了一項「雙語教學」新政策。當地以民族語言授課,也就是用蒙古語教學的小學與初中,從9月開學開始,「語文」課必須要改用普通話教學,並且採用國家統一的教材。在接下來的兩年,政治、歷史的課程也要陸續跟進。這項政策引起了當地居民巨大的反彈。許多內蒙古的人超級不爽,有的上街抗議...
教材被改成中國教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8月26號,中國的內蒙古教育廳發布了一項「雙語教學」新政策。當地以民族語言授課,也就是用蒙古語教學的小學與初中,從9月開學開始,「語文」課必須要改用普通話教學,並且採用國家統一的教材。在接下來的兩年,政治、歷史的課程也要陸續跟進。這項政策引起了當地居民巨大的反彈。許多內蒙古的人超級不爽,有的上街抗議、有的家長帶頭讓小孩罷課,也有的是老師跳出來反對,說這是文化滅絕啊。甚至一間本來可以收一千多人的學校,搞到最後真的來註冊的只有10幾個。還有家長突破警方封鎖,把被關在宿舍的小孩接回家之類的。通遼市、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很多地方都有示威遊行,警察也有武力鎮壓,消息來源很多也很亂。
你可能會問說改用普通話教學有需要這麼生氣嗎?而且官方的說法看起來,這個政策帶來的改變其實很小。而且雙語教學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不好啊。從教育開始,給少數民族一項跟多數人溝通的工具,減少對話的障礙,對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以台灣的經驗來看,我們都知道改變語言教育這件事情很嚴重,但是內蒙古的狀況跟當初台灣不一樣啊。這個政策影響到的範圍不大。內蒙古的人口組成跟西藏或是新疆比起來,漢化的程度高出很多。現在大概2400萬人裡面,真正的蒙族人只有大概460萬人,也就是17%,還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其實通通就都是漢人。然後這不到五分之一裡面,又只有60%的人的母語是蒙語。所以在當地學校其實有分成兩種,一種是跟其他地方一樣,所有課程都是漢語授課。另一種就是從頭到尾,都是用蒙文教學的「民族語授課學校」。
民族語授課學校中,數學、自然、地理歷史通通都是用蒙文教學而且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本來就有漢語教學。這次的政策就是說,這些”用蒙語教學的漢語課程”,要改成”用漢語教學的漢語課程”。本來學校裡有教的蒙古語課,保持原樣不會變動。除了剛剛講到的政治及歷史課程未來改以漢語教之外,其他什麼數學地理之類的也沒有改變。這樣看起來不就是幾乎沒什麼變更,為什麼大家反應會這麼大?
因為說到底這個就還是在限縮蒙語的環境啊。可是以一個國家的立場來說,人民能夠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好處不是比較多嗎?只要不是用打壓的方式來推動語言,對這些民族來說不是也有好處嗎?可是並不是整個內蒙古大部分人都無法用漢語溝通,是要那種老一輩真的一直都住在牧區的人,才會有漢語溝通不便的問題。而且這些民族語授課學校,本來就有漢語的課程。現在中國政府在一個其實沒多少幫助的地方大做文章,就讓人覺得存心要亂搞。
尤其在少數民族的政策上,習近平打從一開始就在瘋狂的打壓少數民族啊,怎麼可能在其他地方是用強硬手段叫人家漢化,換成內蒙古就變成真心為了人民著想。還是說他跟內蒙古有什麼姦情?而且還可以從幾個方向來看這件事。一個就是蒙古文化越來越被限縮,那個不滿在這一次爆發出來嘛。內蒙古其實整個生活環境就已經是漢語霸權了,公共設施啦、娛樂啦、媒體啦,幾乎都是漢語的天下。大概跟台灣的客家話差不多吧。而且這個政策發布的前幾天,唯一一個純蒙語的社群軟體BAINU被中國政府禁止啊,這個政策應該就是最後一根稻草吧。另外就是除了語言,接下來政治課程跟歷史課程也會被影響啊。歷史課怎麼教影響有多大,我們台灣人都很清楚嘛。它現在限制只能用國家審核過的統一課程,這個一定有問題啊。
而且世界上官方語言不只一種的國家明明就一大堆,比如說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士等等,難道這些國家的人民溝通全部都有問題嗎?他們會挑出一種語言當作共通的溝通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啊。推廣共用的語言不需要打壓地方的語言啦。是不知道一個人是有辦法同時學習多種語言的嗎?
語言上不用打壓地方語言沒錯。但是在這次引發反彈的民族語授課學校,如果沒有全面用統一的課本,主要都用蒙語在教學,培育出來的學生,在觀念上一定會與其他漢語體制上課的學生有落差吧。這個不用考慮嗎?我在美國去過很多印第安保留區,因為跟美國主流制度不一樣,人的想法真的也不一樣,這沒有好壞的問題,問題是很多企業不願意進去投資,因為大部分企業為主流打造,在保留區產生落差的時候,它為什麼要擔這個風險?所以很多保留區真的沒有工作機會,真的很窮。
不過一個社會本來就應該可以有很多樣貌。對想要留在內蒙發展做在地創生的人來說,在民族語學校上學,生活在漢語的環境,培養出對兩種語言文化理解的人才這樣不也是一種正面影響嗎?重點是是否有給這些人選擇的權利。跟中國政府講選擇的權利就考倒我了。以目前習近平的做法來看,為了社會及他自己政權的穩定,他沒有打算給人民太多選擇。所以這次就是打著雙語教育的名字,目的是更加削弱蒙語的地位。
我是覺得要改語言政策可以,但一定要民間參與啦。在很多國家教材裡只是改幾個字,都要經過由政府委任的委員會通過,這些委員就是由校長,家長,學者,甚至學生代表來組成,經過充分討論之後,才能改。你如果經過這個過程,公平公開透明,反彈就不會這麼嚴重。不過民間參與這個事,在中國有可能嗎?我特別希望中國的觀眾,來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