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最高境界!
全都是咩咩自找元素
「老闆的遊戲」
解鎖後,就可以當老闆了😂😂😂😂😂😂
萌咩穿搭:https://wear.tw/elmo721007/
萌咩IG: instagram.com/momo1030331
萌媽IG: instagram.com/momo10303312018
萌媽童裝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50286428660179/?ref=share
(太多人私訊問衣服哪裡買,直接連結給大家)
#放下3C不玩 #最高境界 #角色扮演 #咩咩有趣的地方 #不怕沒工作 #中秋節快樂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romo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玩手機」「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滑手機」「床前明月光,疑是手機光」 網路這、麼、美、好,到底要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而不會過度沉迷呢? #佛曰 #放下 ※本文由 衛生福利部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延伸閱讀: 收心三步驟 助家長管理孩...
「放下3c不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蘇霖Sulin I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心得] 有人也不排斥讓孩子接觸3C嗎? -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已經設下規則、實行暫停使用3C 了,孩子卻因為還是很想玩手機 的評價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你用3C帶孩子,孩子就認3C作父母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Hololive EN 「小鯊魚」噶嗚·古拉宣布暫時停下YouTube直播 ... 的評價
- 關於放下3c不玩 在 [心得] 用玩遊戲解決教養難題的教養法《遊戲力》 PTT推薦book 的評價
放下3c不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網路遊戲與暴力行為研究幾乎很難證實這兩者之間具有關係存在,至少不是直接關係的。如果有,日本為世界電玩消費大國,他們的槍枝致死率幾近於零;但相反地,南美某些國家電玩人均消費極低,但槍枝致死率卻比日本多數十倍。
人們卻常犯了一個邏輯的誤謬,倒因為果:認為遊戲是因,殺人是果。事實上,有可能是人們因疏離、具暴力傾向,甚至缺乏關懷與監督,以至於沉迷於暴力電玩娛樂中,做為人際退縮之處。
取自《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
……………………………………………………………
各位朋友,早安:
某位朋友在留言時,提到過暴力電玩的影響。我想藉這篇摘文,來一起討論。
我長期在談3C成癮的議題,實際跟家長互動的時候,感覺家長的警覺心還有待提升,而且也相對少花時間去了解相關知識。常常都要等到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才開始心急如焚,這時很有可能要花上以月、年來計算的時間。
只有心急,常常解決不了甚麼問題。
我跟相關從業人員聊過,甚至因此試著在版面上說明其中一種解決方案,來拋磚引玉。但大部分家長知道問題嚴重,不少家庭正面對3C議題的拉扯,卻不太閱讀相關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382667685917444
舉個非常實際的例子,我的經驗是,3C議題在國小階段就會產生明顯的教養困境。但真正有比較多家長正視,是在孩子青少年的時候,這也正是要升學的階段。等帶到心智科、網路成癮門診,比例最高的,常常是國三、高三這樣的年紀。
講白一點,就是要考試了,家長擔心孩子考不好,才有足夠的動機。
我能理解家長的選擇,因為家長本身常常也對3C有依賴。還有,這是社會問題,但整體社會,包括政策面,不太能幫上忙,這讓家長單打獨鬥很無力。
要戒除3C成癮,還是要回到親子關係的經營。但這是超級大工程,因為家長本身都不見得能有多穩定的情緒。
暴力電玩不一定會導致暴力行為,暴力行為的導因很多。但很少人能透過長時間玩遊戲來營利,所以至少會損壞健康與對生活本身產生負面影響。一顆心一直掛在遊戲上,連生活都不專心了。孩子在餐廳滿場跑,家長眼睛都離不開手機,這情景各位朋友沒看過嗎?
因為玩遊戲,影響了基本的飲食與睡眠。我聽過一些青少年表示,長時間玩遊戲,讓入睡變得有些困難,睡眠品質也變差。但即使如此,心煩意亂的時候,不玩遊戲要幹嘛?!
很多事,長久養成了習慣,一下子難改。祝願您,能給自己時間,遇到任何困難,除了解決問題本身要努力,也別忘了好好生活,從肯定自我開始學習!
……………………………………………………………
暴力電玩造成攻擊行為—是寧可信其有,還是想當然爾
【文/ 陳建安】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到底是有暴力傾向的人,剛好都偏愛玩暴力電玩;還是玩暴力電玩會導致暴力行為產生?在美國,每每只要發生暴力殺戮行為,人們一定又會聯想到電玩—真的是躺著也會中槍。我們寧可相信暴力電玩或媒體會助長暴力攻擊行為,雖然難以正面證實,但至少我們也無法否定這兩者存在可能的關係。
根據近年泛歐洲遊戲資訊(Pan European Game Information, PEGI)分級系統發現,有約百分之六十五的遊戲含有暴力成分。而且互動遊戲科技受到如此廣泛應用,甚至走進校園作為輔助學習方式的時代下,我們如何確認,網路遊戲與暴力行為有關?在解析人類行為學習時,我們了解到,人們「會」做跟會去「做」是兩回事。前面指的是能力,後面說的是促發人會去執行的條件是什麼。還有更多我們無法釐清的影響,例如,青少年是否能區辨遊戲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異呢?網路上虛擬的電玩遊戲情節,是否真如一般人所想,會經由模仿直接轉移至現實生活中呢?同理心是否會降低?是否會產生支持暴力行為的想法呢?
答案還是一樣,網路遊戲與暴力行為研究幾乎很難證實這兩者之間具有關係存在,至少不是直接關係的。如果有,日本為世界電玩消費大國,他們的槍枝致死率幾近於零;但相反地,南美某些國家電玩人均消費極低,但槍枝致死率卻比日本多數十倍。
另一研究也指出,槍手甚至比一般男性對暴力電玩還不感興趣。除了具有心智問題的人之外,人們不會因為只玩了一個攻擊殺戮遊戲後,就跑到大街上殺人。但人們卻常犯了一個邏輯的誤謬,倒因為果:認為遊戲是因,殺人是果。事實上,有可能是人們因疏離、具暴力傾向,甚至缺乏關懷與監督,以至於沉迷於暴力電玩娛樂中,做為人際退縮之處。
但是近來的研究從單獨關注暴力到衍生出一個關注的面向—侵略性。是什麼影響人們的侵略程度,例如電玩情節是合作還是競爭、遊戲的困難程度、遊戲畫面的擬真程度,以及在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如:罪犯或英雄 )等。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
博客來:https://reurl.cc/x0Zjje
誠品:https://reurl.cc/Oq06zg
金石堂:https://reurl.cc/ygeA7D
@昶景國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JPublishing/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放下3c不玩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綠教育 之 讓孩子從獎勵到自我心靈滿足,三部曲--首曲 事物的生滅
孩子已習慣物慾的生活,陷得越深,越難從泥沼中爬起
每每孩子,拿著成績、名次、獎狀來蛻換獎賞時,完成家事或幫忙一件小事就來要求酬勞時,甚至連不玩電動,讀書、完成功課都需要與之交換條件時。你的心中一定充滿無奈,那這一切該如何是好。
那就要從人的大腦會有比較的慾望談起了,那個慾望就是比現在更好,當然這是進步的動力,卻也成為慾望的沉淪,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
窮人三餐不足,少許幾次能讓他飽餐一頓,那天對他來講就是美好的一日
普通三餐吃飽,大餐一年可能沒兩次,那偶爾吃個義大利麵,可能就是很棒的獎賞
小康三餐不錯,三兩天進餐館,普通食物已沒興趣,特殊名產或許較能引發興趣
富有三餐精緻,餐館、名產早已厭煩,若沒世界奇特之物,普通食物已無吸引力
人會以現有狀況做比較,阿亮把這稱為"背景值",當背景值越高,相對要比較者將越高。然而這背景值誰造成的,始作庸者就是家長自己,不是說背景值高不行,而是若在這之中沒有加入"珍惜事物"的人格養成,那便會成為一位浪費的孩子。
許多已習慣物慾的孩子,往往都不珍惜事物,今天擁有iphone4,過個1年便換成iphone5,家長給予的資源越豐富,孩子通常越不珍惜。阿亮曾聽過,一位已是數家工廠的大老闆,期使用的,是其高中孩子的舊手機。或許這只是特例,但這樣的狀況,除了家長直接提供給孩子物質以外,另一狀況便是家長與孩子交換條件。
交換條件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家長想要,提出條件吸引孩子
第二種:孩子想要,提出讓家長心動的目標
不管哪一種,家長通常要的是心靈滿足,而孩子要的是物慾需求。
比如:
家長擔心孩子功課不好,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因此拿物質的獎勵當作誘惑。
孩子與同學比較鞋子,孩子想獲得NIKE的限量鞋,因此拿比賽成績作為交換。
在商場上的名言:創造彼此被利用的價值。因此這場交易是公平的,兩方各自獲得想要的利益。但要阻止孩子物慾的增長,所要做的便是讓交易無法成立。而讓交易失敗的方法有兩種:
一.一方對於利益沒有興趣。
二.一方對於可獲得的利益不夠滿足。
因此若要讓這場交易無法完成,阿亮建議家長使用第一種,放下你對於交換利益的慾望。比如:孩子要跟你交換考試100分,可以打電動。但若家長對於100分沒有感覺,那孩子便無法交換。當然你也可以使用第二種,拉高利益交換的條件,也就是你要考2張100分,才能打電動,或是降低利益條件,你考1張100分,原本可以打兩個小時,現在變成1小時。
阿亮將情形約略分成兩種,並建議家長如下
第一:不嚴重型----孩子對物慾還不嚴重,只是習慣性想交換一些利益
這種情形,通常是家長主動想交換,而造成孩子的習慣性,而要改善的是家長,當家長放下,孩子便會停止。而方法便是將交換的頻率慢慢減少,孩子自然不會再以交換物質的方式來談條件。
第二:嚴重型---孩子對物慾已到了非要不可的狀態
這情形主要又可分為有兩種,
1.與學校的同儕的比較
若是同儕比較,又孩子已無法自拔,這其中又以孩子需要如此才能與同學相處,而不被排斥。而改善的方法則是,家長可能需要考慮換個環境,因為環境都是泥巴,想不沾染泥巴都難。
2.若是家長的背景值很高,那家長就要從自己先改變了,但孩子已經很嚴重怎麼辦。家長可以開始創造他獲得不了的機會,但千萬不要一次全斷,而是慢慢的減少,比如先3成困難,7成保持原樣,後來55,接著73,當他發現這樣的交易模式越來越困難時,便會審慎使用,而非經常性。若你用強硬手段,直接變成沒得講條件,不交換。那這類的孩子,有可能會完全放棄誓死抵抗,或是開始出現偷拐騙的偏差行為。
不過還有第三種方法:事物的生滅
此方法要與前二者併用,且這部分是要接續下一階段的重要過程,此方法又有四個階段。
階段一:家長對自己認錯
讓孩子了解世事萬物都是自己造成的,所有事物的結果,都是過去所有的總和。因此自己要對自己的生滅負責任。阿亮了解以上有點像傳教,但的確就是如此,因為若要執行此方法,家長自己也必須要相信這個觀念。
家長要先了解,孩子變成現在這樣,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自己,當家長能誠實面對自己應該要洗心革面時,便能進行到下一步。
階段二:家長對孩子認錯
家長要能誠實的面對孩子,"才有機會"能教出誠實的孩子,因此家長要對孩子認錯,誠實的對孩子說:會造成你現在這樣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我的錯,是我過度放任,是我逼你讀書,是我...(請自行帶入),因此從今天起,為父母的我們,將重新開始帶著你走向不同的人生。
當孩子還摸不著頭緒時,就"誠心"的抱著孩子說:我相信你可以成為一位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生命充滿熱忱,對未來充滿想像、期待與勇敢的孩子。
階段三:與孩子共同期許未來
此階段,再於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每2~3天就找機會與孩子懇談,若孩子講話很少,就把你從小到大,孩子所不知的故事講一遍,把你對過往人生的想法講一遍,讓孩子了解你,讓孩子開始主動關心你,若自己都講完了。就開始說你帶著他從小到大的想法與歷程,期待與夢想,但在最後總要
加上這麼一段:其實未來並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何事,而為父母的也只能傻傻的不斷期待與害怕受傷害,因此作出了很多不知是否對錯的事情。不過這一陣子,其實我發現事情往往沒有對錯,因為時間不能重來,當時認為對或錯的,而去做的努力,也已經早就發生,能改變的就只有往後的時間。因此父母會更努力地陪你走過下一階段。
階段四:帶著孩子全家出遊
在某次感性的對白中,忽然的跟孩子說:我們計畫一天,不要管任何事情,大家去...深山裡,阿爸找了間寧靜的民宿,過個沒有任何煩惱的三天,沒有3C跟網路,只有家人的互相聊天與陪伴...。
若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進入了第二部曲:生滅的重新開始
放下3c不玩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romo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玩手機」「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滑手機」「床前明月光,疑是手機光」
網路這、麼、美、好,到底要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而不會過度沉迷呢?
#佛曰
#放下
※本文由 衛生福利部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延伸閱讀:
收心三步驟 助家長管理孩子上網時間 輕鬆恢復正常作息
https://blog.trendmicro.com.tw/?p=63498
螢幕無所不在,3C世代兒童該如何面對? —《欲罷不能》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8250
「按讚」為何讓人墜入成癮深淵? —《欲罷不能》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814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XkvUHH867E/hqdefault.jpg)
放下3c不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Pj9N7xdEzU/hqdefault.jpg)
放下3c不玩 在 蘇霖Sulin I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 外面的野貓
你的個性好勝,總是在心裡默默的和其他人比較、爭輸贏。無意間就心浮氣躁,說出讓大家都感到尷尬的言詞。試著打開心胸,放下競爭的心態,真心去瞭解別人,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哦!
B.剛烤好的魚
也不是說你多會花錢,甚至有時為了省錢,可以吃好幾餐的泡麵!然而,在逛街的時候,卻擋不住眼前的誘惑,不小心又買了漂亮的服飾、或是最新最炫的 3C 產品。明明很努力的開源節流,怎麼最後存簿裡的數字還是掛零呢 QQ
C. 主人的新玩偶
在你的生活中,享樂是非常重要!無論課業、工作有多麼的繁重,在任何好玩、刺激、有趣的事物面前,都不足以稱道。若是能在正經事的後面加上一個好玩的目標,對你會很有幫助!
D. 沒見過的新客人
面對眼前的挑戰,你總是充滿負面的想法,完全看不到積極正面的可能性。這讓你不敢冒險,總是在最後,選擇了原地踏步。其實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困難,試著跨出第一步,就有機會看見全新的自己呦!
Thanks for watching. Remember to subscribe and check the notification bell!
謝謝收看!記得訂閱及按鐘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cial Media 社交媒體
Instagram:
【sulinip】https://www.instagram.com/sulinip/
Facebook:
【Sulin Ip 蘇霖】https://www.facebook.com/sulinip2016/
Work Contact 工作聯絡
E-mail:
contact@sulinip.net
janelao@weilamanner.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deo by Canon EOS 70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LCF1UXfbWU/hqdefault.jpg)
放下3c不玩 在 已經設下規則、實行暫停使用3C 了,孩子卻因為還是很想玩手機 的推薦與評價
當我們教育孩子規則背後的價值原則時,才不會讓彼此在「要不要玩手機」的問題上變成「權力鬥爭」,而是讓孩子知道我們想要的是他遵守規則、學習自我控制,而不被手機控制。 ... <看更多>
放下3c不玩 在 你用3C帶孩子,孩子就認3C作父母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一群朋友帶著年齡相仿的孩子相約出遊,但是每個孩子「人手一i」,iPhone也好、iPad也罷,一群孩子打打鬧鬧玩著幼稚遊戲的情景已不復見,每個孩子都沈迷於 ... ... <看更多>
放下3c不玩 在 [心得] 有人也不排斥讓孩子接觸3C嗎?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3C育兒」應該指的是父母丟一台3C為了讓孩子安靜的這種行為。帶有貶義。
但是我認為「3C」本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是萬惡的,我甚至是有意識地讓他們從小接
觸。正是因為太泛濫,才更要讓孩子從小了解3C。看到有的孩子一逮到機會那對3C飢渴的
表情和動作,搶到手就不放,更堅定我認為一味禁止並不會比較好。
我自己從幼稚園打電動到大,高中開始是早期接觸電腦的一群。一直不覺得3C哪裡不好,
而應該是要從小養成自律和對事物優先順序的判斷。小時候我爸媽就讓我打電動看卡通到
飽,只跟我說一句話,該做的事做完就可以玩。(「該做的事」和「做完」的標準判斷也
很重要,不能隨便弄弄)
我的小孩一兩歲時我就讓他們看ipad的卡通歌MV、自己學會開網路熱點和爸爸開視訊、玩
視訊的AR、稍大讓他們看youtube(限定內容)、打紅白機、switch。以及用siri阿姨和g
oogle阿姨找資料。我雖沒有完全全程陪他們玩,但也一定在旁做自己的事,確保接觸的
內容合適、以及隨時解答疑問。(以上皆在視力保健第一的前提下)
他們過幾天要上小一了,能用瑪莉歐maker設計各種神奇機關的關卡,上傳讓全世界的玩
家玩、與他們互動。也應他們要求安排了影片剪輯後製的課程過幾天要去上。(幼兒園時
我用小影簡單幫他們拍了親子作業,老師和同學都很驚豔,也讓他們開始有興趣)
現代就是個3C的年代,或早或晚一定會接觸到。我是認為不如培養他們正確面對的態度,
把3C當做生活的一部份, 而不是個被禁止或拿來獎賞的特別存在。
這樣的方式,小朋友完全不會飢渴於3C,反而自己會有所選擇,他們最近就比較投入關卡
設計,而比較少看哆啦A夢。就像可以選擇玩火車也能選擇玩樂高。
最重要的是不會有依存的問題,可以玩也可以不玩,隨時要結束都可以,也完全沒有過需
要3C安撫的時候,也沒有吵著討的問題,因為就只是日常的一部份,它一直在那裡,不會
突然被誰拿走。
這樣的觀念也許不是主流,但真的覺得不用過度害怕和禁止3C,而是要培養孩子有駕馭、
判斷、運用的能力,讓3C成為成長的助力,讓大人小孩都能正面面對3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169.1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67003190.A.D8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