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幾年下來,我覺得身體真的非常奧妙,健身絕對不能只管肌肉與脂肪,我認為「筋膜」更是身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筋膜不健康,不僅會讓你體態走鐘、練不到該練的部位,讓你脂肪囤積在不該囤積的地方,更會嚴重影響姿態、脊椎、甚至內臟的健康🤓☝️
筋膜是什麼?
筋膜是一種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是身體中拿來連接、填充、包覆不同組織、器官、內臟的東西。我們熟悉的很多結構,例如:骨膜、肌腱、韌帶、筋膜、膠原蛋白……等等,都屬於結締組織,可以說在你身體裡到處都是,在身體中也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結締組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功能,因此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很堅韌、有的彈性又滑溜。結締組織雖然有不同的型態,但其實彼此又互相連結。例如:包覆著骨骼的骨膜,會連接著肌肉的深層筋膜,深層筋膜又會連接到肌腱與韌帶,而肌腱、韌帶又會在關節周邊連結到的關節上骨膜,或者另一塊肌肉,然後淺層筋膜又把上面這些通通包住。
總而言之,是一個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閣不清的概念!🥴 健康的筋膜具有靈活、柔韌、可滑動等特性,能帶來讓身體勻稱、血流增加、恢復速度快、降低受傷風險與疼痛、增進運動表現、減少妊娠紋、橘皮組織與疤痕等好處。
💪增進筋膜健康的方法
• 每天伸展10分鐘:以不會造成疼痛的程度每天伸展10分鐘(每次30秒~1分鐘),可以幫助釋放肌肉的壓力。
• 滾筒按摩:滾筒按摩有助確認累積過多壓力而緊繃的筋膜部位。當按摩到緊繃或疼痛的位置時,應短暫停留30~60秒,幫助改善筋膜健康。
• 三溫暖:溫熱能夠提升血液循環、幫助筋膜進入更為柔韌的狀態。除了三溫暖以外,蒸氣、熱敷、熱水淋浴也都是能夠提供溫熱的方法。
• 有氧運動: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從體內提供溫熱,除了活動到肌肉以外,也能增加供給給肌肉的血液。
• 多喝水:如同我們的肌膚,當筋膜的水分充足時,會更有可塑性與延展性;如果筋膜缺水,則會變得脆弱。
如果你覺得自己怎麼健身訓練,體態還是很難抬頭挺胸、脂肪老是囤積在大腿根部、手臂、腹部等,身體長期有說不出來的不舒服,總感覺腰痠背痛、肩頸緊繃,去按摩也無法根治問題,很有可能你的身體有某部位筋膜不健康喔!像我就是因為連續的剖腹產,腹部的傷口沾黏越來越嚴重,導致腹肌整個非常緊、骨盆被往前拉變得骨盆後傾,牽連到上半身的交叉症候群,花好多時間才調整回來。
建議可以去找專業的復健科、運動醫學醫師、物理治療師,他們是第一線最瞭解筋膜的醫療、醫事人員,由他們幫你進行評估或安排相關檢查,這是目前想知到自己的筋膜有沒有問題的最好方法👌
我們的新品R立方按摩軸組合,內含按摩軸、按摩球還有收納袋與電子書😍 現在正在早鳥優惠中(預購優惠快結束了!)電子書裡有關於筋膜的知識、什麼樣的人需要筋膜放鬆、不同狀況的人要放鬆哪些部位來調整身體?以及附上十種不同部位的按摩方式,只要掃描按摩軸裡的RQ code,就能隨時邊看著手機邊幫自己按摩超方便👏
R立方舒壓按摩軸在這邊👉 https://bit.ly/3lo7zAj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A力地方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常飲食怎麼吃 #吃出腰 這是關於我平常怎麼吃飯的大原則, 就是拿起筷子或叉子,張開嘴巴~打個哈欠~ 對!講飲食,就是這麼枯燥乏味.... 我在上個月發了兩篇關於飲食對我身體的影響, https://business.facebook.com/504002146735734/posts/1121...
「改前叉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心得] SYM GT 改DY前叉內管組-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前叉簡單介紹及評分 - 機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Sym 4MICA 螞蟻俱樂部| 載貨,騎快,常常覺得前叉太軟不夠用嗎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關於小街魯降前叉與降車身的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分享] GSXR150小魯14000km心得&retro- 看板biker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你真的要改避震嗎?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心得] SYM GT 改DY前叉內管組- biker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心得] SYM GT 改DY前叉內管組- 看板biker - PTT體育區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心得] 春風700CL-X Sport租車心得PTT推薦SuperBike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前叉避震、前叉觸底、前叉改裝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前叉避震、前叉觸底、前叉改裝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改前叉好處 在 [心得] 春風700CL-X Sport租車心得 - PTT評價 的評價
改前叉好處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攝影131] 細說分鏡 Vol.0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00
🖍從包包裡拿出器材,為了拍攝準備,花費了不少時間
🖍當相機握在手中,腦海卻開始一片空白
🖍心裡讚嘆著美景同時,卻忘了該怎麼好好的透過相機、鏡頭
🖍將眼前的感動加以保留下來
到了美景當前,你是選擇先好好欣賞一下,再開始拿出器材拍照? 還是二話不說先把器材準備好,拍上幾張再拍照? 這點每個人不同,但我想若是一般不熱愛拍照的朋友,這問題是不存在的,倒是我們這些喜歡拍照的人,不管拍的好不好,我們來想一下這個情境問題。
🟥他人的聲音
「你不要老是拿著相機拍照」,我們常會聽到類似的聲音,是的,當我們一但開始拍起照來,似乎就沒有停過,因為眼前的畫面實在太漂亮了,捨不得停下來,儘管怎麼拍最後結果都差不多,最多改變構圖、曝光,但我們就是會多多嚐試以免回家後感到後悔。
不過呢,這樣子也是不好,我們花費太多時間與心力在「拍照」的所有動作上,若是要將一景色,用雙眼看下、在大腦留住深刻的體會,確實是要停下手邊的動作,雙眼凝視著前方,隨著空氣的流動調整呼吸,試著左看右看、轉轉脖子改變一下視野,舒展一下四肢順便做個沉呼吸,再吐氣同時…,景色又變了。
🟥停一下做個沉浸
或是坐下來,閉上嘴,闔上雙眼,用耳朵聽聽除了旁人的騷動之外的聲音,身體感受陽光照射下的溫暖,或是冷風剌骨的感受,會發現一但閉上雙眼靜下心來,進入到另一種欣賞美景的層次,別急著睜開雙眼,再多沉浸一會,這需要一點時間,才能讓心靈自表層的雜閙表層,深潛的方式觸及到心底,你的身體的韻律改變了,奇妙的是,一但到了這個層次,你將改變了世界的節奏,當你的心跳一拍、一拍的跳動越來越緩慢,這個世界著你的心跳再一點、一點的變化。
若身體深深的感受到此刻美好的感受,好了,可以睜開眼,動動身體,再度拿起相機開始拍照,就算光影、色溫並無變化,你會發現你又重新擁有另一個視野,專注在剛剛沒發現的角度,再補捉幾張照片。
以上的順序,我覺得可以交換,先拍完後體驗一下「當下」,或是先享受「當下」再來拍照,又或是這二個過程不斷的交叉「拍一下、停一下、拍一下、停一下」都可以,若你沒有這個拍照習慣,下次不彷試看看,別急,你會有時間的。
🟥機會不是人人有
雖然前面說的很美好,但並非人人都有這個機會。
抵達地點,別說先靜下來欣賞美景,倉皇的自包包拿出相機等器材,又在考慮該用什麼鏡頭,先裝上鏡頭,再插上記憶卡、電池,再把包包背好,如果又沒有好習慣,把那些小東西放在包包該有的位置,你又在包包裡頭翻找半天,中間不但浪費了時間,同時還讓自己更加焦急,更糟糕的是 – 忘了帶記憶卡,或是電池沒電,這些經驗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過。
❗❗ 這些流程,其實可以在出發前就先準備好的,該用哪顆鏡頭,就先裝在相機上,記憶卡、電池早已經放在相機裡,一但抵達地點,相機一抽,鏡頭蓋一開,就順勢開始拍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習慣,且這習慣是有好處的,其一是剛講的,你不減少現場慌忙不必要發生的過程,再來就是在家就先檢查電池電量、記憶卡容量,出了門更減少發生「少帶電池、少帶記憶卡」的問題,如果你沒有這個習慣,你可以試著學習。❗❗
好了,回到現場,相機握在手上,拿起相機調整鏡頭構圖好,一切準備好蓄勢待發前,你開始遲疑了,在按下快門之你還有更重要的事 – 曝光的決擇,曝光三要素該怎麼適應眼前的景像,相同的視角,不同的構圖,參數又要隨時調整,剛剛那一鼓做氣的衝勁,在這裡又像破了洞的氣球緩慢的洩氣,腦海又開始空白了起來。
心裡讚嘆著美景,手上握著相機,腦舊依空白,心裡有些些後悔攝影觀念好像不夠熟練,無法將所學用在這裡「當下」,眼前的感動又只能好好的記在心裡,又中真是遺憾又可惜。
但還是得拍呀,於是最簡單又安全的,切換到「自動模式」,自動的曝光,只需要調整構圖就好,快樂、簡單,這也是一種拍法,但近年手機相機又進步不少,再拿出手機多拍幾張,讓人感嘆的是,手機拍出來的照片,至少在手機螢幕上看起來,又比相機拍的更加鮮豔動人,此時就在想「為了相機器材,事前的準備、中間的辛苦背負、抵達的慌忙整理、腦海的空間緊張」,這些都不需要,一隻夠聰明的手機就好,不是嗎?
🟥那該怎麼辦
當然我們會說,這些都是攝影知識與技術不夠熟練,平時不練習的結果,但要一些朋友說說話,很多人平時是不大有機會「刻意」的去練習這些東西,任何學習與「生活技能相關」以外的任何知識、技術,都要刻意在一天中,規畫些時間去「操作」,一但脫離太久,就算你拍再多回、上再多課,到了現場你就是無法運用。
❗❗ 雖然我前幾面說到 – 完成一張照片所需的所有動作,都是「當下與世界互動下,感受到剌激」後所做的決定,身體就像是根大天線般,不斷吸收當下世界給你的剌激,決定了你拍什麼、怎麼拍、拍多拍少,此時就像是進入「心流層次」,不用別人指導你,你就如行雲流水般一張接一張,最怕的是被外界干擾、中斷你的心裡歷程。 ❗❗
這層次抽象嗎? 一點也不抽象,太多人跟我一樣,擁有這種體驗,只是要達到、經驗到這種體會,老實說,真的得在攝影的基本功夫上,熟練、熟練、 再熟練,到了現場當下,你才能先用心眼欣賞、打量、沉浸當下,才能順順的拿起相機一張又一張的拍了下來,這點,依舊是很現實的答案。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改前叉好處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少讀者在澳洲生活或者將會移民澳洲,或許會對以下內容有興趣。
最近上了幾個COVID management的課,臨床上遇到不少COVID個案,跟同大家分享下澳洲COVID現時的情況
***以下內容只作參考、分享和討論用途,實際臨床治療請根據個別醫院的指引)***
【澳洲現時狀況】
主要爆發在於NSW,其他States每日確診數目前仍然為個位或雙位數,但Victoria有急速增長的潛力。所以地區的爆發個案以Delta為主。
NSW經歷兩個月封城後,並未能成功把Delta壓下來,現時每日400+個案,累積個案已8000+,ICU使用量約60+。全個NSW有約500到600張ICU病床,政府宣佈如有需要可double ICU病床數量。不過目前已有約11-14%的ICU被COVID病人佔用。未來兩星期及往後的兩個月專家預計每月確診數會升至1000+的四位數字。
為什麼封城好像沒用?很多專家有不同解說,可能是疫苗覆蓋率太低、部分民眾繼續馬照跑舞照跳開BBQ Party、封城以唧牙膏方式逐個Suburb逐個封、一年半後都仍然有人不肯戴口罩或戴不好個口罩、一年半後仍然可以出現院內交叉感染等等。
【臨床上我們學會了什麼?】
最新的研究仍然顯示重症大多是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值得注意的是Delta除了傳播率更高外,似乎造成重症的機會比起original/alpha更高,特別是針對年輕群體。不過目前數據很多confounding factors,到底是因為年輕群體大多未打疫苗/未排隊打到疫苗,所以比較容易出現重症定還是delta的殺傷力比較大,相信過多幾個月有更多數據便會更清晰。
感染後一般的disease course是怎樣?
大約80%會是輕症、10-15%會是moderate to severe(大多需要住院治療)、5%是重症(Critical,或需要ICU)。Incubation period大部分3-5日就開始病發,delta似乎更短,但可長至14-21日不等。
具更高風險的群體為男性、長者、本身有心臟病、肺病、免疫系統不良、糖尿病(1/2型)、長期腎病、吸煙等等。
病發後通常day 5-8開始惡化,9-12日就開始peak,常見併發症有肺部、心臟、血栓、炎症性反應等等。
肺部如大家都相當了解,常見的為非典型性肺炎的bilateral peripheral lower zone pattern,但這種pattern亦在老人/COPD群體上的atypical bacterial pneumonia較為常見,所以並不能只靠CXR去判斷,CT Chest的話有更多defining features。不過早期病發的話,imaging未必好conclusive。歐美甚至現時澳洲,基本上你發燒或有呼吸道徵症都會幫你驗COVID。
心臟的話如任何病毒性感染,都有myocarditis的風險,同時如果嚴重的cytokine storm和multi organ failures的話,T2MI亦相當常見。臨床可疑的話ECG和troponin都不會少做。
血栓風險其實不低,如任何嚴重炎症性疾病或感染,COVID的PE風險視乎人種和Studies,都有差不多1-3%。歐美加澳等白人為主的國家以往多數有hospital policy, for any hospital admission > 24 hours都會建議打40mg SC enoxaparin作DVT prophylaxis,但有趣的是亞洲人血栓的風險其實低好多,亞洲地區甚少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但somehow日常都會照幫亞洲病人打,到底是否合適,就值得商榷。不過因為COVID,現時不少臨床建議感染COVID住院的話都打prophylactic enoxaparin。不過therapeutic enoxaparin (1mg/kg BD)就發現似乎對outcome沒有重大影響,更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亦有個別指引建議如有臨床懷疑的話定期驗一驗D-dimer,但不少不幸染上COVID的病人都有underlying disease本身都會增加d-dimer,如果你d-dimer positive你都基本上要CTPA,但CTPA你照完1個COVID病人又要deep clean間房,下個照CT的病人便要等一輪,到底驗還是不驗,仍然是臨床上不簡單的選擇。
【目前治療的選擇】
目前有較多證據支持的藥物有Dexamethasone,類固醇似乎永遠不會令人類失望。NEJM鼎鼎大名的RECOVERY Trial發現6mg PO/IV daily可以減低重症患者28 days mortality,特別對於需要氧氣支援和插喉患者最為有用,亦可減小ARDS的機會。但對沒有氧氣需求的患者來說並無重大分別。所以輕症並不建議使用Dexamethasone
Remdesivir早期被譽為神藥,NEJM研究發現對輕症並無重大作用,但對中等至嚴重患者來說則有縮短住院時間的好處,特別在需要氧氣支援的患者上。但似乎對已插喉的患者身上無重大幫助,可能由於插喉已是最後手段而插得喉時抗病毒或許已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應對那可惡的ARDS
Tocilizumab (IL-6 inhibitor),以往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近一兩年在COVID的臨床研究其實都相當controversial,有些研究顯示有用,有些顯示無重大分別,但最近似乎又有新數據對於重症病人來說在控制cytokine storm上有不錯的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另外亦開始有研究使用Baricitinib (JAK inhibitor),跟Tocilizumab一樣,原是用在自體免疫系統炎症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目前研究亦是似乎有控制cytokines storm,在重症上有正面效果。不過仍然需要更多數據、在使用時機和跟其他藥物配合上。
在美國亦有時會用到Regeneron的monoclonal antibodies,不過美國外的地方基本上都未引入,相信一來天價、二來貨量亦不足供應全球。有興趣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最後就是回歸病毒感染大多都是依賴支援性療法,人類到目前為止都仍然未有方法可以有效地殺死病毒,大多只能靠免疫系統,用藥物抑制病毒生成速度,讓免疫系統和抗體清除病毒。
於COVID治療中最常見的便是氧氣,如mild to moderate的一般只要nasal cannula支,大部分病人aim saturation >90%。但嚴重或重症時便要考慮high flow或NIV或插喉。不過NIV或插喉大多需要ICU支援,而插喉後比較麻煩的是好多時都wean不甩條喉,所以一般除非到最後階段都避免插喉,而當病人惡化到必須插喉時,Tocilizumab和Baricitinib似乎未有非常好的效果,可能已經miss the boat?這需要更多數據和研究
另外就是有趣的是intermittent prone position似乎對血含氧量有改善。不過到底對預後有無幫助就仍然未明。
今日暫時講到呢到,最近澳洲大爆發,作為前線醫生都遇到不少COVID病人,如果大家有興趣,下篇跟大家分享一下前線醫護面對的困難和壓力。
改前叉好處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日常飲食怎麼吃 #吃出腰
這是關於我平常怎麼吃飯的大原則,
就是拿起筷子或叉子,張開嘴巴~打個哈欠~
對!講飲食,就是這麼枯燥乏味....
我在上個月發了兩篇關於飲食對我身體的影響,
https://business.facebook.com/504002146735734/posts/1121196575016285/
🔺寬的我,跟窄的我
https://business.facebook.com/504002146735734/posts/1116738305462112/
🔺『看心情』的飲食原則
那些都不是什麼專業理論或飲食指南,
因為我也不是一個很有邏輯聰慧的煮婦,
無腦的狀態下要改變飲食習慣,
又不能只吃路人的腦袋補充蛋白質(誤)~
但我還是想分享一下,
痴愚如我是怎麼辦到的:
影片前面我又開始貓咪視角了,
貓咪翻譯蒟蒻之前在我的健身筆記裡常出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3IRjjOD74
🔺貓咪翻譯蒟蒻看奴才健
用貓生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行為,
會知道自己太用力!
現在,貓爺也來參觀我的廚房一日遊~
影片最後我會聊到:
為什麼腰,是吃出來的?
為什麼飲食調整這麼難?
我是怎麼有效調整飲食?
飲食筆記有什麼好處嗎?
怎麼吃才是對呢?
“以上不專業飲食分享”
我總是會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很複雜,
先森說這就是我的特色,
所以當我收到一個很大的問題:
比如:妳怎麼瘦的!
或是:到底怎麼吃啊?
我都會花很長的時間打一大段文字,
然後就忘了煮飯了....
然後就匆匆忙忙的燙到手了(心累)....
我就是這樣一個老是抓不到重點的人,
我也很能理解沒時間回頭讀我文字又好奇的心,
如果當年我有閒情一篇篇找資料翻文,
自己也不會拖這麼久才瘦下來,
有個人能講給我聽多好!
但我又不能出門隨便拉個人問!
這就是我明明知道很枯燥,
還要拜託先森幫我錄這篇的初衷,
當然他的視角依然有他的風格,
而我的獨腳,也有我的難懂~
影片中漏掉的,是我的真面目,
那一餐,是大方向,是日常飲食,
一週裡面,偶爾我也會有放縱的時候,
泡麵、麵包、麵條也經常出現在我的餐桌~
因為我沒有一個目標要脫脂,沒有要賽,
飲食對我來說是每一天,做到60~70分就好!
做到60~70分,耐心等待,仔細尋找黑數,
真的!!可以吃出腰的!
可以吃出腰的!
吃出腰!
腰腰腰腰腰!
😼影片為私人飲食筆記分享,
若有專業問題請尋求教練或專業協助喔!
--------------------------------------------------------------------------
我是A力,運動是我的日常,廚房是我的療癒室,
我曾經是個圓噸噸的地方媽媽,也在九彎十八拐的減脂路上迷過路,
如果妳也在學習,我會很開心在這裡見到妳~
這裡有我老公幫我記錄的生活,我也很歡迎妳到粉專上跟我聊天,
生活是一場接力賽,我們一起陰溝裡賞星星!
粉專:地方媽媽 健身筆記 Ellie
https://www.facebook.com/ellielocalmom
IG:local_mom_ellie
https://www.instagram.com/local_mom_ellie
攝影- 周琨瑾 火野攝影
剪輯- 彭佳琳 A力地方媽媽
音樂資訊-
🎵 Track Info:
Artist: Tchaikovsky Song: Waltz of the Flowers
Title: How About It by Topher Mohr and Alex Elena
Genre and Mood: Pop + Happy
改前叉好處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1103中視 善用建商資源省錢 客變這樣做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rfPXH1m7JHk
主播/蕭惠文:「買預售屋的好處就是整個格局是可以變動的,但有一些眉角要注意。」
主播/蕭惠文、攝影/張召朋 採訪報導……↓
依照自己的喜好或生活習慣來設計房子,買預售屋最大的好處,當快要蓋到你買的樓層,通常是在2~3個月之前,建商就會通知屋主要不要做變更,就是大家常說的“客變”。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客變並不一定說完全是建商退我錢,有一些要加的項目跟減的項目,原則上就是早一點講,不要等房子蓋好了你才提,那之後都來不及。」
客變要省荷包,格局規劃要想好,不然等隔間隔好再改,從拆除清→運到施工又要花十幾萬。
主播/蕭惠文:「現代人喜歡住大的房間,可能會把兩間房改成一間房,在客戶變更時候就可以做到,但也必須想到5年後如果家中多了新成員怎麼辦?」
空間格局規劃最好有未來性,至於廚房衛浴家電位置則可以依照生活習慣,廚房開放式還是獨立空間,水電線路規劃、插座要幾個?這些都可以在客變提出,等完工後再講,廚房門換個方向可能就又要再花5萬,插座不夠用,安裝一個費用一千元以上,而且線路外露也不美觀,當然,建商提供設備不喜歡也可以退掉不要。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如果你不要,它大概都是市價的6~7折退給你而已,但是它可以省下之後你要自己重新裝潢規畫的時間,也無形中替你省下了這個清運、拆除隔間的費用。」
從格局、廚衛設備、磁磚建材到水電線路,都是可以變更的內容,完工前提出都有機會省荷包。比較要注意的是在平面圖上標註大叉叉的屬於水區或火區,位置不能大挪移。
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又要有一個最高CP值,買預售屋簽合約之後,就可以開始思考,未來的家怎麼規劃布置,利用建商提供的客變,從格局、設備、建材、水電線路,都精準到位,才能省時、省力、省荷包。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11/191103.html
改前叉好處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常常提出一個疑問,到底中菜還有甚麼改進的空間?
舊有而傳統的中菜廳,時常出現一個大問題——制度落後。食材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樣,蒸條養殖的石斑,預先燒好的乳豬叉燒,甚麼調味都用一款上湯煮成……中菜何時變成這樣子?粵菜不是講求精和細,食材要新鮮當造,煮法要仔細,味道要多層次……
澳門新開的摩珀斯酒店,內裏有家中菜廳名為天頤,兩位大廚范健華和黃贊奇,一位出身於米芝蓮餐廳譽瓏軒,另一位則曾在香港名店好酒名蔡工作。
兩位80後的主廚,都有感中菜需要革新,便決定將天頤變成以廚師發辦Omakase形式的中菜廳。
「我們每天去街市買新鮮食材,每日設計菜單,盡量做出最季節性的中菜,給客人新鮮感。」范健華說。日本菜做Omakase不是新奇事,但中菜以此形式卻難矣!一來要控制速度,二來管理好整個流程,保持菜式的溫度。
「頭幾個月好困難,始終團隊比較新,但現在已上手了,沒大問題,一次過來60-70位客人,都可應付得來。」他們的廚師團隊人數非常多,做好的菜式,可即擺盤再送到客人面前,試食過,夠香夠熱,做到傳統中菜應有的溫度。那歸功於酒店背後是有財有勢的集團,能投入大量人力資源。
至於菜式,8道菜,再加餐前小食和美點,似足西餐的tasting menu。有齊炒炸炆煮等中菜技術,同時亦用上高科技廚具,例如慢煮機、烤爐等。
不少創新菜式甚有驚喜,香茅乳鴿用上23日石岐鴿,先用香茅醃過再風乾,現炸現吃,骨香酥軟,又有煙燻香味,不錯。前菜的馬友魚甚有潮州魚飯的風味,用慢煮機低溫處理馬友魚,再配上魚子同吃,魚味鮮濃又有油香,同樣是很好的改良。其他菜式如晶瑩燕窩球、油泡花竹蝦都是用料好,兼備廚功,同樣有質素。
若真要雞蛋裏挑骨頭,可說是8道菜的流程沒太多高潮起伏和起承轉合,顯得有點平靜。
不過他們確實已把廚師發辦式中菜做得頗好,既有用到本地食材如魷魚、獅頭魚、西洋菜、乳鴿等,又在烹調手法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由於食材每天鮮買鮮用,下欄和餘下的食材不多,減少了很多浪費,這真是中菜變革的一大好處。路雖不易行,但若繼續向這方向走,相信不少中菜廳都可以此為借鏡,或作參考。
天頤
地址:澳門摩珀斯酒店21樓
電話:(853) 8868 3446
營業時間:6pm-11pm
詳情: http://bit.ly/2GszuOt
採訪:呂嘉俊 拍攝:關永浩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改前叉好處 在 前叉簡單介紹及評分 - 機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皆是以個人感覺評分供參考,老話一句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適當改裝讓你的車更好騎錢錢要用在刀口上啊,下列以1分到5分評分5分最佳,1分通勤車款原 ... ... <看更多>
改前叉好處 在 Sym 4MICA 螞蟻俱樂部| 載貨,騎快,常常覺得前叉太軟不夠用嗎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來分享一下斌哥的神奇小腸腸,因蠻多人也想知道改了肥腸後的油耗,故在斌哥所托之下紀錄了兩桶油的油耗,並分享給車友參考...(先說不是業配,單純使用者分享). ... <看更多>
改前叉好處 在 [心得] SYM GT 改DY前叉內管組-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這次改前叉心得沒放在系列文,因為我覺得已經達到有別於以往的境界,文字敘述應該會偏
多,主要是想分享整個過程。
由於最近改汽車避震,換成日製KYB黑桶總成,行路質感變超級棒,才讓我突然想到,官方
宣稱阻尼加硬10%,不就代表阻尼和原廠不同?那為什麼機車卻拘泥於換彈簧和油,而不是
去搭配使整個避震系統調性趨近相同呢?
重點是我之前已經改過四次前叉了,都不是完美的結果,再簡單提一下好了。
1. 建晟自製彈簧+Ostar濃油(番數和油量未知)
2. 睿飛強化彈簧+Maxima 20W(油量未知、彈簧偏長),實際上路幾乎無下沉和吸震,慘哪…
3. 志順光陽彈簧+Morris 20W 90c.c.
4. 建晟三陽彈簧+Ostar稀油(番數7.5W上下、油量80c.c.左右)
除了第二次睿飛硬到試不出來之外,其他三次過減速帶都能感覺到彈簧往把手回撞,進而發
出撞擊聲,而且是超級大聲的那種,所以經過一番思考後,我的猜想是可能SYM原廠阻尼棒
在雷,不然怎麼可能各種組合都試過了還沒辦法解決,於是心一橫,直接向潮野訂了DY內管
組,要就一次弄好。
潮野之前我有去過,換10吋MA-WG前輪,這間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
1. 客人很多,也就是生意非常好。
2. 輪子不是用氣動鎖,而是用扭力扳手,這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整體感覺還不錯。
所以這次我在網路上查到潮野有在處理前叉,就決定過去用了,主要也是我找不到第二間。
然後我刻意選擇平日下午去,避開人潮,到店後升上去拔前叉,因為內管組要全換,就直接
拆下面的螺絲,只是之前有去過其他間,跟我說過螺絲好像有上膠,拆不下來,結果潮野也
用氣動打了一陣子,我就問是不是沒救了,老闆說不是,他們打算持續用氣動把螺絲打熱,
最後再上更大支的氣動,我一開始很好奇這樣是否有用,想不到還真的成功,可能斷斷續續
打了約莫半小時吧,最後改接大支氣動高轉速打下去,螺絲就鬆開了,我當下好想哭,原來
上膠還有辦法打下來,為什麼別人的GT好像沒這問題…
再來進入配置的環節,老闆本來在電話中說應該是灌100c.c.,但拆開內管組上面寫著20W 8
5c.c.,老闆說那就照著標示灌,但我表示不想用那麼濃,老闆建議15W 90c.c.試試,所以
就開始倒入前叉油,但還沒倒完老闆就停了,他說這樣有點太多,已經超過油封一段,還是
灌85c.c.吧!所以最後是15W 85c.c.的配置,而且還有兩邊比對油面高度,很細心。
灌油加上安裝也不過半小時左右,其實還滿快的,唯一可惜的是鼓煞皮的角度可能有點改變
,導致手感跑掉而且有異音,我當下也忘記請老闆重新安裝。
接下來是實際上路的環節,我試過跑山、市區不平、超級大坑洞和凸起,全部都能輕鬆駕馭
,最重要的是,過減速帶終於沒聲音啦!而且壓過去的瞬間幾乎沒有下沉,但又不會很彈跳
,超級穩!遇到所有坑洞也都是下沉一點點,卻完全不死硬,反而是之前那些入門改法,碰
上不平路段就會震到不行。
這時我就想問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碰撞聲?
1. GT原廠阻尼棒就是垃圾,爛到我換回原廠彈簧去重灌都能有問題?
2. 油量不足,因為從潮野老闆電話中提到的配置,代表他原本也覺得是灌100c.c.,而且我
爬文看到不只一個人,分享GT整理前叉都是灌100c.c.左右,好像也沒聽說過爆油封?若油
量不足,是不是就會有彈簧回撞的問題,因為有大量空氣,導致過坑洞瞬間,前叉行程壓縮
過多?
延續第一點,大家常說的換彈簧加重灌油,真的是一個好方法嗎?因為在我的認知裡,若彈
簧和阻尼的調性兜不起來,那也不太OK吧?還是這單純是我車的原廠阻尼棒太廢,或是油量
配置有問題?
另外,改DY內管組最明顯的好處,是頂蓋變成內六角螺絲,如果要再重灌油就輕鬆多了,是
說前面改四次花的錢都能直接上DY前叉總成了…
快到家之前先去評價最好的車行,也是最大間的SBC,請老闆幫我中柱上油,結果他聽到我
牽車時會有摩擦聲,就說我煞車調太緊囉!我說知道後就離開了,過幾天我再去找他,跟他
說其實不是調太緊,而是角度跑掉,他就直接幫我拆掉前輪、噴煞清、重裝,就正常了,沒
想到居然不跟我收錢,不愧是評價最高,所以說真的是要看店家,有沒有掛SBC根本不是重
點。
心得部分好像少了點,但我個人感受很深刻,只是難以言喻,那種花了五次錢終於改好的心
情,有人懂我嗎XD
所以這篇主要著重在分享配置的過程,下面附上前叉照,雖然應該看不出來有改過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2.18.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637770605.A.D1C.html
內管組比較划算沒錯。
,改了好像有點浪費。
膠的問題嗎?
希望料錢有辦法壓在一萬以內XD
剛好,大概也是極限了,如果那時候老闆90c.c.全倒,可能會偏硬,且後面有機會爆油封。
出現,家人騎和我同一款車,騎了三萬多都沒有重灌,也不會有撞擊聲,所以可能真的是油
量問題,之後我會牽家人的GT過去潮野問,如果是灌100c.c.,那這一切就說得通了。
會有油量不足的問題。
兩樣,所以灌完的當下我是失望的…
次中最高且最長,所以感覺和油量沒什麼關係?
少見,不然應該會很熟才對。
過螺絲上膠這件事耶?還是只有我這台末代GT有改,因為前叉長得和以往的確實不大一樣。
※ 編輯: fck01 (163.22.18.106 臺灣), 11/29/2021 11:16: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