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家有老人就如同珍寶般珍貴,而長者珍貴的地方在於他們人生歷練豐富,從他們身上我們或許能學到一些寶貴的經驗跟生活智慧,這是過去我對這句諺語的解讀。可是實際照顧過自己的爸爸後,現在我對這句話有全然不同的見解。
.
原來這個「寶」就像孩子的那個寶,接我爸來家裡住一週,有種像在照顧孩子的感覺(不是抱怨)。這些年嫁人後忙著照顧自己的家庭,陪伴自己的孩子,我沒什麼盡到做女兒的心,所以把爸爸接來住我很開心。我爸自從今年記憶力退化,他自己獨居總讓我擔心得要命,我一天到晚跑回家看他,原以為接來我家住,能讓我放下一些擔憂,結果卻看到身為上一輩父母的辛酸面......
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一直到老了,都還是放不下我們。
.
舉例來說,老白每天出門上班前,我都會上前抱他跟他說掰掰,但因為我爸在,我就不好意思這麼做,結果老白也理所當然的連跟我爸說掰掰都省略,就這樣默默出門上班。我爸因為沒看見老白,就問我「他去哪了?」然後因為他記憶力退化,問完的問題就忘了,所以我大概每隔五分鐘就要回答他一次,後來我傳訊息叫老白打個電話回家,跟他說他去上班了,讓我爸安心。
.
因為老白一整天不在,我爸總會問我他什麼時候回來?晚餐時間也是,我跟孩子吃飯的時候,一直問我 「阿韋上班有沒有吃飯?」我爸這輩子的心力都在子女身上,他根本不關心自己,甚至也不懂得對自己好。有一晚吃飯,他又問我「阿韋有沒有吃飯?」我跟他說「我們都長大了,你可不可以多關心自己」(說到一半還不爭氣的哽咽)我很努力的掩飾想哭的心情,叫恩恩小羽先陪阿公吃飯,自己走去房間廁所讓眼淚靜靜流完,把心情調適好再繼續吃飯。
--------
上週我接到一封網友的私訊....
內容大抵在問我不是還有姐姐跟弟弟,我把爸爸接來家裡照顧,那姐姐跟弟弟呢?他問我心裡會不會不平衡?我知道對方沒有惡意,他只是想闡述他跟我面臨一樣的心境。
.
我媽走的早,她沒有留下什麼給我們,唯一傳承給我家子女的就是互相照顧的心,我的父母給了我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家裡的孩子多所以總是吵吵鬧鬧的,可是不論我們姊妹再怎麼吵,感情依然很好,甚至好到我姐出嫁的那天,我哭到泣不成聲,比我爸媽還傷心😢
.
人總要活到一定的歲數才能體悟到「手足是父母留給子女之間最重要的資產」這是再有錢也買不來的,我是結了婚才明白,不論妳跟另一半再怎麼契合,他終究沒有參與自家父母過去的生活點滴,很多感受他可能不太能理解。
.
平日我自己一人扛著大小事,週末輪我姐,我第一次感受到手足的力量,你真的會感覺到她能分擔你的心情,儘管我們的情緒都差不多,可是有個人能理解你是如何的難受,在那個時刻裡,是最大、最有效的安慰,這樣就夠了。
.
那天跟我的家人討論著萬一哪天爸爸病重,絕不要插管! 大概是有年紀了,每當長輩有什麼病痛的時候,好像所有自然的話題,都隱藏著一股不自然的氣息.......我的腦海不斷浮現媽媽病重需要簽放棄急救同意書的畫面,一想到當年送媽媽進火葬場的畫面,我的眼淚就瘋狂的掉出眼眶,因為太不捨我媽,所以當年是我們做子女的把老媽的骨頭一個個夾進罐子裡,抱著她的骨灰喊她回家的,一顆心經歷過這樣支離破碎的傷痛後,還有什麼走不過的?
.
我後來回訊跟對方說,我的姐姐跟弟弟工作很忙,我能做的就做。因為我姐出社會比我早,當年我還在唸研究所的時候,都是她們資助我的,每個人能付出的心力都不一樣,大家面對的都是自己的父母,不要留下遺憾才是最重要的。
.
生命中有很多磨難,經歷過這些無法掌控的事情,才明白我們是多麼的渺小。人來到這世上是一個人,走的時候也是一人,生命裏的得與失,都不斷在讓我學習珍惜、感恩與自省。
.
.
在死亡面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身上
都藏著你我的人生答案
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
你們會看見我文字的原因。
.
.
-------
願你們大家都很好
中秋節快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受貓奴歡迎的【貓行為網上講座】,今個夏天可以在網上足本重溫了。收看過《馴貓記》仍然未滿足,想更深入地學習更多貓行為的知識?星級貓行為網上講座足本重溫版就適合你啦!明明已經在睡前跟主子玩耍,怎麼還是通宵喵喵叫擾人清夢?明明已經買了好幾塊貓抓板,怎麼還是把我的沙發抓得支離破碎?明明只是在家中走動而已,...
支離破碎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讀《論語》時,有一段話引發了我不少的感概。這段話是很出名的,原文如下: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簡單的翻譯是這樣:
仲弓問什麼是仁?
孔子說:“出門好像去見貴賓,役使民衆好像去承擔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在邦國做事沒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無抱怨。”
解讀《論語》,說淺的話,又真的可以很淺,講深入的話,又可以用甚深微妙來形容。
我每每讀古書,總體會到讀古書不得粗心氣浮,需要讀者細心去層層思考推敲,融入其中,而且往往需要清心,明理,去偏思考書中的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意思是什麼,更需要去審問字句與字句之間的因果關係,思辨其中邏輯脈絡關係,環扣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如果是虛理,不是實學的話,只不過是口頭講爽罷了,《論語》很多話都變成了雞湯式的口號,甚至無法篤行之了!
如:「見大賓承大祭」跟「不欲」與「勿施」有什麼關係?
爲什麼要孔子要先說「見大賓承大祭」,之後才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
前一句是不是「事前」的一種入手修煉口訣,後一句是不是一種「即時遇事」的發揮,最後的「無怨」是不是在篤行時,當事人在沒自欺欺人下,「事後」檢視自己內心最好的尺度呢?
(當然全句全文也是事前的窮理致知,遇事的修煉與發揮,我只不過再想借此發揮一下古書內文,往往是在說一個事情時,卻隱含三個層面的。)
如果參不透其中的因果關係,或者輕忽略過「見大賓承大祭」到底是怎樣的「用心」修煉,那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怎能真正的發自內心篤行之呢?
如果僅僅滿足「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的解釋,會不會變成了「過淺」的虛理呢?篤行之的入手用功處又在哪裏呢?
如果過於淺解,會不會變成反儒的學者,看孔子講仁時變得支離破碎了呢?
我常常被孩子問做人的道理,如要學媽媽,還是學爸爸?
要學外婆,還是學奶奶,到底哪個纔是做人的道理?
就好像昨晚李子眼含熱淚,很強而有力說:「到了今天,我還是接受不到,放不下奶奶走了!」
李子講了這句話之後,被小女兒一直扣鎖追問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等等的問題——孩子會問這些因爲是最近我們一起看了《濟公》。
我其實是很有衝動說:我們努力一起讀周易與四書吧!讓爸爸每天用中庸的角度去貫通論語,每天講一段論語給你聽吧!
但是,我僅僅是想罷了,也沒有說出口,更沒有承諾兩個孩子,因爲我心有所「恐懼」,很擔心自己講一段話就講了一個小時以上。
由於昨晚李子和李小的突發性問題,導致我修改不好此文,甚至延遲了跟老胡測試直播。
雖然如此,不過,卻巧妙銜接到此文的一個故事:外甥女問我做人的道理,我剛巧用「不欲」與「勿施」這個層面跟她解釋。
有一次我的外甥女在做學校的功課時,老師要求他們問一問長輩:做人的道理是什麼?
我的外甥女訪問我時,我就從對內和對外這兩個部分說起。
然後就說:任何做人道理,總是離不開「由內及外」的,遇到事情時又得「由外及內」,這裏簡單粗暴跟他說了古人從小學到大學的讀書歷程。
最後我是用不欲與勿施做了總結。
爲了讓外甥女明白,見大賓我是用見博學和尚來比喻,然後簡單粗暴講述做祭拜時需要尊敬(守敬)和心無雜念的比喻,也是用奶奶在博學和尚廟裏面誦經做比喻。
對此,也許我外甥女聽得會似明非明吧?能記多少,能明白多少,我不知道的,但,我是很認真很詳細告訴她的,因爲我最期望的是,我的解釋會給她留下一個種子。
在講到「無怨」時,我粗淺的補上一個說法,就是你的反思力量和反省的力量,因爲有了這力量,當在做事或對外時,就比較容易由外及內。
在做事上,有反思反省,總有一天能做到窮理致知,止於至善,如是方能繼續修正與提升你做人的境界,可看我們WhatsApp的照片。
外甥女跟老師報告時,老師是有表揚她的,同時也將她的功課show給全班的同學看,甚至要她講給全班同學聽,然後老師還喃喃自語還強調了很多次,可看我們的WhatsApp照片。
不欲與勿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工夫,甚至涉及了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
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是在什麼事都沒發生(沒事發生的),也就是說理解這句話時,讀者就像是局外人一樣,是沒有任何事情衝擊的。
當自己還是局外人時,如果對這個部分沒有理解到透徹的話,事前工夫沒練好,沒做好心理預設的重複練習,當事情直接衝擊到來時,沒「見大賓承大祭」的這種用心與工夫,請問「即事」的那一剎那,當事人的「不欲」,能不能做到「勿施於人」就是一種考驗了。
在多數人,尤其我們是凡夫俗子,往往在當下,被即時事件的衝擊下,稍一不順心如意,就會將「己所不欲,全施於人」來發泄情緒了!
即便夫妻,在事情發生當下的即時反應 ,其中一方若失控了,就會馬上怪罪於人,遷怒於人,然後言語上還可能給予別人罪名扣鎖,連環羞辱,那麼,這是不是是將「己不欲全施於人」了呢?
這裏僅僅是說的是倫常家事當中,真要做到「情緒不失控」,真能觀照到自己的情緒,先不說職場,在家,僅僅兩夫婦二人的內心與情緒發泄,有沒有「無怨」,就得自己要撫心自問,老老實實了——這裏你可以擴展到職場與面對其他人事上的。
如果要「情緒不失控」,前面那句「如見大賓如承大祭」就是一種很重要的用心和態度了!
但,「如見大賓如承大祭」,是不是很容易做到呢?
見大賓時,承大祭時要完全沒有輕忽浮躁之心,恭恭敬敬的用心,就是需要學而時習之的修煉工夫了。
用心想想,即使你肯用這種見大賓和承大祭的「心」來讀古書求知識,然後再窮理致知的話,豈不是一樣可以做到「清心,明理,去偏」的境界嗎?
這豈不是又給予了你時刻修煉一動一靜的工夫嗎?
真要達到清心,明理,去偏,想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比較靠譜的,機會也會相對提高的。
正如《論語》這麼一句簡單淺白的話,讀的心不同,理解之深淺也會有所不同的。
支離破碎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哈爾濱「龍人」頭骨近90年後重現帶來震撼突破 - Pallab Ghosh
中國研究人員將一個古老的人類頭骨公之於眾,這可能屬於全新的人類種群。
該研究小組聲稱,在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直立人(Homo erectus)等已知的古人類種群中,這是進化史上最接近我們的近親。
這個綽號「龍人」(Dragon Man)的標本代表著至少14.6萬年前生活在東亞的人類種群。
有人於1933年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發現這一標本,但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學家們注意。
有關頭骨的分析文章發表在《創新》(The Innovation)期刊上。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斯金格(Chris Stringer)教授是英國人類進化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
「就過去一百萬年的化石而言,這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他告訴BBC。
「你現在看到的是人類的一個獨立分支,沒有走向直立人(人類種群),而是代表了一個長期獨立的血統,在這一地區進化了幾十萬年,最終滅絶。」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可能改寫人類進化史。他們的分析表明,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新發現的人種與直立人關係更密切。
他們將這個標本歸為新類:龍人(Homo longi),英文來自漢語「龍」的發音。
「我們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姐妹種群,」中國科學院和河北地質大學教授倪喜軍說。
他告訴BBC:「我當時喊道『天哪!』我不敢相信它保存得這麼好,你可以看到所有細節。真是驚人髮現!」
與其他人類種群(包括我們)的頭骨相比,這個頭骨大很多。但它的大腦尺寸與人類相當。
龍人的眼窩很大,幾乎呈方形,眉脊很厚,嘴巴很寬,牙齒很大。河北地質大學的季強教授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早期人類頭骨化石之一。
研究人員解釋:「它兼具原始人類和一些較為現代的種群的特徵,有別於其他已經發現的人類種群。」
科學家們認為龍人的體格強健結實。但對他的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因為他的頭骨已經從發現地點轉移了。
這意味著目前沒有考古背景,比如石器或者其他文化元素。
據報道,這個頭骨是1933年在松花江上建橋的建築工人髮現的。松花江流經的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字面意思是黑色之龍河流,這一新發現的人類種群以此命名。
這座城市當時正處於日本佔領之下。對該頭骨文化價值心存懷疑的中國工人把它偷運回家,以防落入佔領者之手。他把頭骨藏在家裏的井底,在那裏保存了大約80年。這名男子在死前把頭骨的事告訴了家人,因此才最終到了科學家手中。
中國發現了許多難以歸類的早期人類遺骸,龍人便是其中一個。還包括在大理、金牛山和華龍洞發現的遺骸,以及在青藏高原發現的夏河人顎骨。
關於這些遺骸是否代表了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原始樣本,或其他完全不同的人種,一直存在激烈爭論。
丹尼索瓦人最初是通過在俄羅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的5到3萬年前的指骨提取的DNA來鑒定的。由於與尼安德特人的姊妹譜系相關的遺骸支離破碎,這個群體被稱為「尋找化石記錄的基因組」。
劍橋大學的瑪爾塔·米拉松·拉爾(Marta Mirazon Lahr)教授認為,龍人實際上是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是古代有趣的神秘群體。從DNA證據來看,在青藏高原發現的這塊顎骨可能屬于丹尼索瓦人。」她說,「由於在西藏發現的顎骨和龍人的很像,我們現在可能第一次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臉。」
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公布了一組來自以色列的遺骸,可能屬於尼安德特人之前的物種。該團隊認為,龍人可能是首次出現在黎凡特地區的人類後裔。
但中國研究人員堅持認為,來自東亞的這些難以分類的化石代表著一個新種群逐漸進化的過程。倪教授對那些不同意該評價的人做出禮貌回應。
他說:「結果將會引發很多爭論,我相信很多人不同意我們的觀點。」
「但那就是科學,正是因為有了不同觀點,科學才會有所進步。」
原文:BBC中文網
#歷史
支離破碎的意思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深受貓奴歡迎的【貓行為網上講座】,今個夏天可以在網上足本重溫了。收看過《馴貓記》仍然未滿足,想更深入地學習更多貓行為的知識?星級貓行為網上講座足本重溫版就適合你啦!明明已經在睡前跟主子玩耍,怎麼還是通宵喵喵叫擾人清夢?明明已經買了好幾塊貓抓板,怎麼還是把我的沙發抓得支離破碎?明明只是在家中走動而已,怎麼又突然衝過來咬我一口?明明是主子最喜歡的罐罐,怎麼總要在我大手入貨後轉換口味?
100元足本重溫 為愛寵自我增值
1.5小時網上星級講座請來擁有20年貓行為治療經驗、《馴貓記》主持兼星級貓行為治療師Briganne Carter,為你解讀各種貓咪身體語言的背後意思,解構晚上大叫、破壞家具、胡亂咬人等各種常見的貓咪行為問題,教你如何以訓練的方式讓貓咪乖乖地剪指甲和解決偏食問題。以各類真實個案作為例子,深入淺出地解構常見的行為問題,針對性地為不同處境作出改善建議。現時只需100元,就可以在限定時期內即時無限次足本重溫網上星級講座。配合你的學習進度,何時看由你話事。為愛寵自我增值,一鍵購買,即買即睇!
詳情: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5/LMVXW32AZBC53BOVZ2JXYYEGS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馴貓記 #貓行為 #偏食 #貓貓 #罐罐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支離破碎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畫符」介紹
訪問作者: 李秉樞
內容簡介:
李秉樞成長於臺南將軍區的漚汪,自幼在古厝、宮廟旁玩耍,他對「文字」的想像,起始於「畫符」。從小學習書法,鑽研符籙,摹擬字形與筆跡,畫下無數道符。開篇〈破體字〉寫道:「人生識字憂患始」,點破全書關於「文字」的命題,進而梳理成長的記憶,並描寫自身如何認識文學、歷史,乃至於世界。
字是人存在的痕跡。作者由鄉村移居城市進入學術殿堂,〈書痕〉藉由知識分子憂鬱的文學史,探問書本(或書寫)是危險事物嗎?〈神在〉中的祖父曾是宋江陣成員,作者摹想在廟埕中表演的阿公而演練起降魔武術,卻驅不散死神陰影,最終熱愛讀書寫字的祖父病後失語,散佚成支離破碎的〈卮言〉。
一封信,一對賀聯,一首籤詩,一頁日記,一篇祭文……由「字」延伸出長大、遊戲、知識、家鄉、親師、信仰、時間、醫病、死亡等主題。李秉樞寫童年友伴關係中的孤獨與惆悵,面對故鄉與親人凋零的虧欠,是銘記鄉土物事隨著歲月斑駁的哀歌,也是悼亡傷逝、撫慰人心的安魂曲。行文優美節制,既古典又新潮。
作者簡介:李秉樞
一九九三年生,臺南將軍人。臺大中文系、臺大臺文所碩士班畢業,現就讀臺大臺文所博士班。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大文學獎、紅樓現代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臺南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想要一直讀書寫字。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