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剌加的港市機能|知史百家
安煥然
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可能只是「仰人鼻息」,完全依賴外在機遇。除了與明朝中國建交,滿剌加的崛起,還在於本身所建立的有效機制。15世紀中期,滿剌加主扼馬六甲海峽,成為南中國海與印度洋之東西交通的咽喉,自然有它的本事。
馬歡《瀛涯勝覽》記載,滿剌加其地「田瘦榖薄,人少耕種」,糧食尚不能自給自足。根據明朝時人黃衷《海語》的說法,滿剌加的基本生活消費是當時中國的五倍。這樣一個生活水平高,糧食土產又不富足的國家,要以什麼基礎發展呢?除了建國之初,依靠「大明天威」,以及自覺的伊斯蘭化,不可忽視的,還在於滿剌加的港市機能。
要成為東西海洋貿易的匯集中心,滿剌加有其優越的先天條件。馬六甲海峽是東西航線的必經之道,滿剌加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狹處,較易控制來往的船隻。馬六甲河的出海口處有山丘,築城堡居高臨下,易於防守。其內地是沼澤紅樹林,也可阻擋敵人從陸路來的襲擊。此外,馬六甲河內通麻坡及彭亨的水路運輸,腹地亦廣。地理優越條件,使滿剌加在港市發展的競爭上,能握有較多的籌碼。
滿剌加有效而系統化的商業管理制度,對其港市機能的發展貢獻尤大。滿剌加的國家行政制度,是在第三代王西里麻哈剌者時代(1424-1444)確立的。其行政體制相當重視商業管理及海權,是一種注重貿易的商業管理機制。四個一級官員中,除最高級的首相,以及司刑的天猛公之外,餘兩位則是財政部長和水師提督。
要吸引外國商船到來滿剌加,首先要讓他們對滿剌加具有信心和好感。外國商人的生命安全和財產能否受到保護,是一項重要的事務。海權的建立,水師提督(例如漢都亞)極力維持滿剌加領海安全,確保了馬六甲海峽之暢通,是滿剌加港市機能奏效的重要因素。
滿剌加還設有港務官(Shahbandar)。港務官的任務主要是接待來自各地的商船,引見商賈與首相會面,分配貨棧、發送物貨、安排外國商旅的住宿和預定運貨象隻,並負責徵收港口稅收等事務。
由於所涉範圍極廣,滿剌加設有四名港務官。其中一個是專門負責處理來自印度胡茶辣的商旅,第二個港務官是負責來自印度馬拉巴沿岸、孟加拉灣及蘇門答臘北部地區的商人事務,第三個港務官是管理巴林邦(舊港)、爪哇和印尼群島的商船,第四個港務官則是專管中國、琉球、占城、渤泥和暹羅等南來交易的商貿。
港務官的地位頗高,而且滿剌加為了鼓勵各地商人船隻之到來,更不分種族、宗教,通常也委任有財勢的外國商人為港務官,充份顯示了滿剌加商業管理制度的開放態度。
在商稅制度方面,滿剌加也有一套有效的機制。對其西方(例如印度、緬甸)的商船,僅徵6%船貨稅;對來自其東方,諸如爪哇、摩鹿加香料群島、巴林邦和中國的船隻,則不收稅金,改採「饋贈制度」,一般上其饋贈之值相當於5%的船貨稅。滿剌加國內(或其屬邦)的商人,則僅需付給3%的商稅。此外,所有的商船,還要外加饋贈給滿剌加蘇丹和大臣們「禮物」,惟其值通常亦不過為船貨的1至2%。
商稅與饋贈制的收入,是滿剌加國家總收入來源的重要命脈。相較與同時期的其他地區,例如孟加拉的海貿關稅高達37.5%、暹羅22.2%、緬甸12%,滿剌加無疑是「低關稅國家」。這種低關稅制,成為滿剌加轉口貿易的重要基礎。
再好的制度,關鍵還在於使用制度的人。所謂的「饋贈之物」,「抬面上」講,尚還合理。惟,若官員需索無度,則必貪污成風。養成習慣,倒也埋下禍根。
總之,滿剌加具系統化的港市機能是其崛起的重要基礎。外在機遇的把握(如與明朝建立友好的朝貢關係,又能順應趨勢伊斯蘭化),以及內部港市機能制度化、系統化的軟體建設,兩者都是必要的。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否,在於「用勢」以及「自強」,而最怕的卻是內部腐蝕。奢靡成風、貪污腐化,滿剌加是在富裕之中敗亡的。歷史的教訓,時常監視著世人。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摩鹿加群島宗教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明皇帝與海盜合作 維持海洋控制權(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這是中華民族海權史上空前絕後的一頁。在國家公權力的支持下,「海盜」鄭芝龍終於成為中華帝國伸向海洋的矯健臂膀,200年來,中國人第一次重新奪回了海洋的發言權。已經與大海隔絕太久的黃土中國,終於迎來了一絲藍色的希望。
公元1633年10月22日,大明崇禎六年九月二十。
隆隆的砲聲劃破了金門的清晨。
這是這個島嶼有史以來所見過的最為猛烈的砲火。正在廝殺的60艘大型軍艦和近200艘小船,將料羅灣的海面變成了一片火海。
防守的一方,主力是9艘西洋式戰艦,懸掛著紅、白、藍三色旗。這是荷蘭王國剛剛改用的新國旗。除了西洋式主力戰艦外,這一方還有50多艘中國式帆船,這種船被稱為「戎克船」(Junk),據說是「船」字的閩南口音(jong)輾轉傳到西方而得,船上懸掛的卻是色彩鮮豔的媽祖旗,這是閩粵一帶海盜們的旗號。
進攻的一方,主力戰艦則是清一色的「戎克船」,足有50艘之多,船上飄揚著巨大的纛旗,大書大明帝國的國號。這50艘主力戰艦之外,是將近100條小船,滿載著硫磺硝石和稻草等物,居然全是火船。
這就是鄭芝龍率領的大明帝國海軍。
帝國海軍分為兩隊,包抄了灣內荷蘭人與海盜的混合艦隊。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兩舷,裝備著嶄新的英吉利進口大砲,這都是艦隊指揮官、五虎游擊鄭芝龍自費添置的。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火力上,帝國海軍都佔據了絕對上風。100多艘火船則冒著炮火,順風飛槳,靠上敵方戰船,搭鉤放火。
不一會兒,荷艦Brounersheaven號起火焚毀,Slooterdijck號被俘獲,其餘荷艦均遭受重創。那些中國海盜船,則已經全部成為熊熊的火炬。荷軍司令、派駐福爾摩沙長官(台灣總督)普特曼斯(Hans Putmans)無奈,下令能動的戰艦立即撤退。
此次戰役,史稱「金門料羅灣海戰」。這一戰,是荷蘭人東來後的第一大挫折,也奠定了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稱雄大洋的基礎。
入夥下海
年輕的鄭芝龍來到日本,投奔大海商兼大海盜李旦。不久,鄭芝龍娶了當地女子田川氏為妻,田川氏為鄭芝龍生下一子,取名福松,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成功。
鄭芝龍是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鄉人。作為17世紀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少數中國人之一,他的小名「一官」(Iquan,或Quon、Iquon、Iquam、Equan),頻繁地出現在歐洲文獻中。
鄭芝龍年少時為人豪放,「性情逸盪,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以勇力聞名鄉里。而且,他還是個帥哥,清人張遴白在《難遊錄》中說他「少年姣好」。
17歲左右,鄭芝龍離開泉州,到澳門投奔了舅舅黃程,學習經商,經常往來於澳門、日本、呂宋(今菲律賓)等地。這段時間裡,鄭芝龍不僅見了世面,而且學會了葡萄牙、荷蘭等語言,還接受了天主教洗禮,教名叫做尼古拉斯•加斯巴德(Nicholas Gaspard)。這段時間,他除了學習經商之外,也兼職做翻譯,賺錢糊口。
不久,舅舅黃程有批貨需搭乘大海商李旦的船,送到日本平戶,便派鄭芝龍押送,這令鄭芝龍有機會結識了李旦。
李旦也是泉州人,是當時著名的海商,擁有自己的武裝船隊,因此也被明政府稱為海盜。
鄭芝龍很快就加入了李旦的海商集團。鄭芝龍還結識了顏思齊,這兩人都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從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分析,顏思齊是李旦的重要助手,負責李旦集團的軍事行動及在台灣的經營活動。顏思齊曾率領3000多漳州、泉州的貧民,到台灣的魍港(嘉義)拓殖,這是繼林道乾以來的首次大規模開發台灣。
在日本,年輕的鄭芝龍認識了一位當地女子田川氏,並結了婚。關於田川氏的出身,至今仍是個謎。有的資料說她是日本長崎王族的女兒,有的說是日本肥前平戶士人田川氏之女,也有的說是歸化日籍的泉州治匠翁翌皇從日本人田川氏領來的養女。總之,她被稱為田川氏,有時也被稱為翁氏。1624年,田川氏為鄭芝龍生下一子,取名福松,這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成功。因為母系的日本血統,鄭成功在日本至今仍被看做民族英雄。
嶄露頭角
在收復澎湖的保衛戰背後,多方利益角逐,年輕的鄭芝龍為李旦擔任翻譯,周旋於明政府和荷蘭人之間,逐漸地成為集團內部引人注目的新星。
鄭芝龍入夥不久,就遇到了一次展現他語言才華的機會:李旦捲入了明政府收復澎湖的戰鬥,而鄭芝龍則成為這次軍事和外交衝突中的翻譯官。
1579年,荷蘭從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後,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緊緊依靠英國,兩國在1619年訂立了軍事同盟,聯手爭奪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在遠東,英、荷兩國先後在1600年和1602年組建各自的東印度公司,積極拓張。1622年,雙方組成聯合艦隊,荷蘭海軍軍官雷爾生(Cornelis Reyrsz)率領荷艦12艘、英艦4艘,共1024人,遠征東方。6月份,英荷聯軍與澳門的葡萄牙守軍爆發激戰,結果,兵力佔絕對優勢的英荷聯軍卻在水陸兩戰中均大敗。陸戰中,聯軍陣亡136人,受傷126人,被俘40人;而海戰中,1艘荷蘭軍艦被澳門砲台擊沉。英國人認為如此奇恥大辱,都是因為荷方洩漏軍情,憤怒之下,英軍將自己的4艘軍艦撤離。
澳門之戰雖敗,但英荷兩國依然在別的地方合作,以「海盜」式的作戰方式,到處襲擊葡、西兩國的殖民據點和海上航線,除了葡、西兩國商船被攻擊外,前往菲律賓的中國商船也遭襲擊,船上貨物均被英荷艦隊作為戰利品轉賣去日本。不久,葡萄牙手上只剩下澳門、西班牙手上則只剩下馬尼拉。
雷爾生率荷蘭艦隊在澳門戰敗後,聽從副將高文律(Kobenloet)的建議,於1622年7月11日占據了不設防的澎湖群島,乾脆當起了穿制服的海盜,在附近各島上燒殺擄掠。在這一地區有著巨大商業利益的李旦,也損失慘重。他開始了穿梭外交,在明政府和荷蘭人之間進行斡旋,而年輕的鄭芝龍便以助手和翻譯的身份,參與了這次談判。這應該是鄭芝龍第一次如此親歷複雜的多邊利益整合。
談判的結果是,如果荷蘭人能夠撤離並拆除要塞,明政府將不干涉他們佔領「大員」(台南,後來泛指台灣),同時默許荷蘭商船到福建貿易。
佔領台灣,這是荷蘭人朝思暮想的利益。他們立即自行拆毀了澎湖城塞和砲台,在1624年8月26日,登陸鹿耳門,在台南的安平(今安平古堡,鄭芝龍在福建晉江的據點也稱安平,易混淆)建立了據點,開始了在台灣長達38年的盤踞。而李旦也因此成為荷蘭人比較信任的貿易夥伴。嶄露頭角的鄭芝龍在李旦、顏思齊集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迅速崛起
鄭芝龍接替了顏思齊的地位後,其行為卻完全有別於別的海盜,「所到地方,但令報水,而未嘗殺人」,一時聲望大著,人心思歸……
(三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摩鹿加群島宗教 在 『開齋節?深度東南亞小旅行-從伊斯蘭文化開始!』-《黑啤 ... 的推薦與評價
... 飯、沙爹、炸豆餅、開齋節、齋戒月Ramadan、火炬遊行Takbiran、雅加達、齋戒月、haram、 摩鹿加群島 、香料 群島 、蘇門答臘米南加保族、伊斯蘭金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