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演算法過好一生,可以嗎?】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本日單元:我的學習之路。
在計算機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我們在網路上所做的各式交易,都會被網站後台AI厲害的演算法紀錄,透過數據分析你的購物偏好,當你下次再瀏覽網站,要下單購買商品時,網站便會「貼心」的推薦你可能會喜歡的東西,而這些推薦,有時候還真的打中內心。你忍不住將商品一一加入購物車,等你意識到會不會買了不必要的東西,卻已經按下結帳,你不免哀嘆:「這個月的支出又超支了!」💸
既然演算法這麼厲害,那我們的人生,是否也可以用演算法計算呢?🤔 🤔 🤔
電腦科學家布萊恩‧克里斯汀2017年時的書〈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大膽提了個假設:人如果交給演算法做決策,人生是不是更好?
讓我來分四個部分為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演算法可以怎麼運用?
↠↠↠
第一單元:面對截止日專案的正確作法
日常工作上,我們往往被無數專案的截止日期追著跑!下個禮拜一要完成A專案、下禮拜二又要完成B方案,下禮拜三完成C方案….那麼多事情,我一個人要做完,怎麼辦?
讓我們用「最佳截止日期演算法」試試吧!💡
這個方法很直觀,我們就按照截止日期的先後順率做事情就好了,按照最佳截止日期演算法,你做事情的順序應該是:A→B→C ✅
但是,真實世界中,方案的難度跟大小並不同,如果A專案很難,做完A專案delay,勢必會連帶影響B方案跟C方案,如果照順序做,每個方案都拖延了,不就被老闆開除了,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對此,數學家給予的建議是:把「花時間最長」的專案,放生吧!👋
如果你想要盡可能按時完成「最多任務」,就應該放棄占用時間最長的任務,這個方法,就是「摩爾演算法」。
你聽完以後,一定覺得數學家糊塗了,難道沒有方法,可以做好萬全之策嗎?
答案是,還真沒有。😅
↠↠↠
第二單元:小事退散,要事優先!
如果你是個管理者,你絕不可能用「摩爾演算法」做決策,放棄時間最長的任務,往往是公司最核心價值的任務,那可不是做其他小專案得到的效益,可以彌補的。
我們應該要區分,什麼才是對公司真正重要的任務。🔍
讓我們用「加權最短處理時間方法」,做量化吧!
公式是:任務的密度 = 重要程度 / 完成時間。
我來舉個例子:如果A專案要用5小時完成,帶來的公司收益是5千元。而B專案只要花一小時,帶給公司的收益是2000元。
那你理所當然要先做B方案,因為以一個小時的單位密度來算:B方案一小時的2000元收益,大於A方案一小時的收益1000元。
這個方法看起來比上一個按照截止日順序完成的方法好多了吧!但是,它忽略了一個問題。
如果我要同時考量截止日期,跟重要程度,我該怎麼辦?🤷
數學家遺憾的告訴你,這就跟時間管理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
第三單元、演算法的真實實踐
如果你手上正在做一個專案,突然接到新任務,如果你用的是「最佳截止日期」演算法,請你比較一下新任務和手上專案的截止日期;如果你用的是「加權最短處理時間」演算法,請你計算新任務和手上專案的「單位密度」。
你要明白,各種的演算法都是不完美的。❎
「加權最短處理時間」演算法的合理性,是假設你切換任務「沒有成本」。但是,按照一般人的大腦習慣,我們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是要花很多時間跟代價的。⏳
如果我在寫文章,我的老闆突然叫我幫公司同仁買便當,我出門買個便當回來後,剛剛寫文章的邏輯被打斷,可能靈感全失,再寫文章就要花更多的時間。📝
如果你是個對自己工作有掌握力的人,不容易被打擾,那麼加權最短時間處理法,可能是比較適合你的。
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演算法不是技術,是藝術。🎨
↠↠↠
第四部分、演算法給予我的啟示
在工業革命之前,我們今天敬佩的數學家、科學家,並不是個高尚的工作。更別提在中國,「科學」一詞可是近代才有的東西。
而我們今天科技文明不斷進步,給予我們最新的決策方法、時間管理等各式工具,我認為最值得我們研究的,不是如何按著方法做,而是思考背後的道理。🗣
日心說提出之前,地心說可被地位神聖崇高的主教們視為圭臬,牛頓三大定律提出後,正當人類以為破解了大自然的規則,突然神空一世降生了愛因斯坦,提出了顛覆人類想像的光粒子說,開創量子力學,而後來,愛因斯坦又被波爾的測不準原理推翻…。
從科學的歷史角度來看,科學的提出並不是出於「邏輯」驗證,而是幾乎完全顛覆性的「創見」推翻前人的「真理」,一步步實現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世界觀。
眾多演算法面前,我覺得我們只能抓住一個「原則」:讓決策流程更合理,讓事情做的更好!並不是事事要你照著演算法操作。🙅
畢竟,電腦只是輔助工具,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今天你用演算法決定你的結婚對象,演算法推薦了一個「最佳人選」,但你見了面覺得沒眼緣,聊起畫來不投機,你真的願意和對方共度一生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同我為你介紹的上本書:「選3哲學」一樣,作者沒有標準答案,他把每天三件事提升到了「哲學」層次,從5大模塊選3塊,每天更新選擇,但也不保證你這樣照著做,人生會變得更輕鬆簡單。👀
↠↠↠
好,今天我想分享的就到這邊。
今日提問:生活中你已經用演算法做決策嗎?還是你傾向用感覺做決定呢?歡迎在底下留言,與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威爾遜,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一起前進!我們下次見!
摩爾定律公式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超級賽因斯Super Science─電磁學大師安培的故事
李家同校長說了電磁學大師安培的一個故事:安培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據說他經常在身上帶著粉筆,靈感一來,就馬上找個地方寫下公式。有一天在路上,安培又急急忙忙地在一面牆上寫下靈感,沒想到那不是牆,而是一輛車。
當然,他的靈感就被車子載走了。
安培的時代是十八、十九世紀,出生在法國里昂,從這個背景看來,載走安培靈感的,大概會是一輛馬車吧?我們不知道安培在馬車上到底寫了什麼,但是我們曉得,他專心治學的態度,讓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安培發表的安培定律,可以描述在穩定不變的電流下,電流與磁場的關係,算出磁場的方向與大小。配合後來英國科學家約翰‧弗萊明發明的右手定則,就成了現在學生所學到的「安培右手定則」:假如將右手的大拇指,朝著電線的電流方向指去,再將其它四根手指握緊電線, 四根手指彎曲的方向,就是磁場的方向。
安培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後人又稱安培是「電學中的牛頓」。從法拉第發明發電機,馬可尼發明無線電,電磁學的偉大成就,大大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然而,沒有人可以否認,其中很大一部分貢獻來自於認真研究的安培。
聽安培的故事,聽見更多物理學上的偉大成就,請收聽超級賽因斯Super Science (ASML艾司摩爾贊助製播),網址:
http://www.ic975.com/Main/Rundown.php?id=29681
台灣艾司摩爾ASML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ASML-Taiwan-127651067296805/?fref=ts
摩爾定律公式 在 數位時代- 隨著摩爾定律一直被質疑,張忠謀為何說出柳暗花明 ...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摩爾定律一直被質疑,張忠謀為何說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見解?解密台積電的兩個武器。 ... 日本経済新聞の公式Facebookページです。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