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二十二,大士爺祭放水燈,文隆橋下點燈祈福。
民雄大士爺和基隆中元祭、頭城搶孤、恆春搶孤並列臺灣四大中元祭典,今年配合防疫縮小舉辦,沒有踩街、沒有平安餐、沒有祈福晚會,僅維持辦理普度場、放水燈及大士爺火化昇天。
#民雄大士爺特色
全臺灣唯一供奉大士爺為主神的廟宇,是民雄重要的公廟。一年只會出現三天,農曆七月二十一、七月二十二和七月二十三才會現身,最後一天火化,其他時間在大士爺廟只會看到觀音。
以往廟方在大士爺祭上以「紙糊的大士爺」神尊現身三天,多年來廟方內部對平常大士爺應不應該有形象,意見不一。因此,廟方木雕的大士爺軟身神像被收藏在正殿神龕左側;後來確定農曆七月請出在正殿鎮殿。
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站姿大士爺,民雄的大士爺是坐姿,並手持四角令旗。
#民雄大士爺廟
梅山大地震之前,民雄沒有大士爺廟。大士爺是由四個神明會分工,辦理祭典,分別是頂街大士爺會、下街大士爺會、小普(普渡小朋友亡靈)大士爺會和下街蘭盆會。
梅山大地震後,民雄許多廟宇倒塌,但因重建缺少經費,無法一間間蓋回去,便把媽祖、開漳聖王、開台尊王、觀音大士等神祇,集結起來一起放在現今的大士爺廟。
因日本治臺的限制,希望老百姓信奉佛教,民間無法以道教色彩的大士爺之名申請廟名,而以佛教意味濃厚的慈濟寺取代,廟宇中觀音的角色也淡化了大士爺的色彩,直到1987年才正名為大士爺廟。
#民雄大士爺祭典的流程
▪️七月二十一:凌晨四點半,爲大士爺開光,撕開紅紙,點眼,宣告祭典正式開始。
▪️七月二十二:水從筆架山來,在此放水燈。
▪️七月二十三:法會,把廟內的大士爺請出來監普。之後坐上竹轎子,走到火化地點,進行火化。
今天,由民雄七星藥局的至鎧帶路解說,我們前往放水燈的地點,法師誦經祈福後,將5座水燈厝及108朵蓮花慢慢施放入溪水中,水燈是水中邀請函,猶如竹燈篙,都是通知孤魂接受陽間祭祀,水燈漂走後,會把供桌上的食物全部投入水中,最後放鞭炮結束儀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農曆六月廿九日至七月廿九日(國曆7月31日至8月29日),依循古禮舉辦「中元盂蘭盆勝會」各項活動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是台北市文獻會經文資普查主動提報,法會傳承了傳統習俗,融合儒、釋、道思想,並依佛教的儀軌與經典,營造深富民間文化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祭祀內容結合歷史事件,諸如祭拜「樹蘭花腳...
搶孤特色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ITF台北旅展
獲最佳展館最佳表演雙獎 屏東成縣市府展館唯一
屏東縣以自然生態森度旅遊為主題,營造秘境氛圍的展館設計在2020年台北國際旅展中大放異彩,榮獲大會頒發「最佳展館獎」,而春日國小太陽古謠隊天籟般的童聲將原住民文化、滿滿的熱情與活力帶到會場,更獲民眾票選「最佳表演獎」,讓屏東館成為本次2020ITF台北旅展中唯一榮獲雙獎的縣市政府展館,也讓民眾對於國境之南更多一度的深刻認識。
今年屏東館配合交通部觀光局「脊梁山脈年」以自然生態為主打主題,場館入口以石板與實體植栽搭配水霧系統,建立森林秘境入口意象;視覺牆以落山風藝術季、涼山瀑布、萬金聖母聖殿與客家紙傘等屏東在地元素的實體裝置,讓民眾感受屏東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與文化。而現場舞台更以VR科技與觀光體驗結合,讓民眾透由VR視覺體驗屏東的涼山瀑布、大津瀑布、青葉部落等大自然之美與恆春搶孤活動的實景,搶先一步去感受這些景點特色,豐富的展館內容讓參與2020ITF台北旅展的民眾都印象深刻。而主舞台安排春日國小太陽古謠隊學童,以天籟般的童聲將原住民文化、熱情與活力帶給現場;無論是展館或表演內容都讓參與民眾深刻認識多一度的屏東,也榮獲主辦單位頒發「最佳展館獎」與「最佳表演獎」,成為本次展覽中唯一獲得雙料獎項的縣市政府。
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表示,展館設計是把屏東豐富多元的特色濃縮在16坪大的展館中,每一個角落都盡力呈現出某種屏東文化與特色,有吊床場景邀請民眾參加12月落山風藝術季、有水濂般的噴霧如同踏入涼山瀑布、有客家紙傘垂掛營造六堆文化,而萬金聖母聖殿、蔥寶蔥娃的陳設,更讓人想去屏東參加聖誕平安與四重溪溫泉季等相關活動。這次場館設計與表演活動能獲得主辦單位與參與民眾青睞,交旅處深感榮幸。而從11月起屏東縣境內陸續有早午餐生活節、粄條文化節、半島歌謠祭、四重溪溫泉季及國際風箏節、聖誕節、綵燈節等一系列的活動,豐富多元,歡迎大家走一趟屏東,旅遊屏東那多一度的「森度」,多元、豐富、國境之南的屏東,絕對值得你深度造訪。
搶孤特色 在 頭城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活動行銷公司委託免費曝光 #搶孤 #頭城活動 #中元祭典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頭城的搶孤活動停辦,但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宜蘭縣頭城鎮中元祭典協會,為持續促進地方特色的曝光度,並為地方祈求消災解厄,決定辦理【首屆中元祭典辦桌供品創作大賽】,廣邀全國公司行號、民間團體、自行發心參與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主辦單位將針對辦桌供品的「創意性」、「在地性」來評比。
報名組數限額30組,額滿截止。中獎機率高達五分之一,大家快來發揮你們的創意~
🏆活動獎項🏆
活動將取金牌獎一名、銀牌獎一名、銅牌獎一名、佳作三名
🥇金牌獎:獎金新台幣叁萬元整、獎狀
🥈銀牌獎:獎金新台幣貳萬元整、獎狀
🥉銅牌獎:獎金新台幣壹萬元整、獎狀
🏅佳作:獎金新台幣伍仟元整、獎狀
🎁參加獎:感謝狀
🎁人氣獎:舉凡參與活動之民眾可獲得抽獎券一張,供民眾將抽獎卷投入參賽組別的供桌抽獎箱中,由民眾預測得獎供桌,待前三名得獎名單公佈後,由主辦單位從前三名得獎供桌的抽獎箱中抽出三位幸運名眾,可獲得協會提供之電視每人乙台,共三台。
🔹報名時間🔹2020/08/27-2020/09/11截止
🔹報名方式🔹
<1> 現場報名:
請至宜蘭縣頭城鎮中元祭典協會(頭城鎮開蘭路1號2樓)報名
<2> 網路報名:https://reurl.cc/v1dDke
※活動詳細內容可參閱活動簡章 https://reurl.cc/N6Xbv5
搶孤特色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農曆六月廿九日至七月廿九日(國曆7月31日至8月29日),依循古禮舉辦「中元盂蘭盆勝會」各項活動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是台北市文獻會經文資普查主動提報,法會傳承了傳統習俗,融合儒、釋、道思想,並依佛教的儀軌與經典,營造深富民間文化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祭祀內容結合歷史事件,諸如祭拜「樹蘭花腳」、「五泉廟」、「車藏 腳媽」等,深具在地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意義,也彰顯北台灣早期移民開發奮鬥史。
龍山寺表示,拜「樹蘭花腳」、「五泉廟」是寺裡特有的傳統,因當年漳泉械鬥就發生在龍山寺附近,血衣就埋在寺內的蘭花樹下,所以才有拜「樹蘭花腳」,寺廟現址當時也蓋了五泉廟,以祭拜械鬥死去的人,後來要建龍山寺時,寺方答應每年都會祭拜五泉廟,便有了這傳統。
艋舺龍山寺年度祭典除了寺內所供奉佛神聖誕的祝聖儀式外,亦配合時令節日舉行祭祀活動,其中以農曆七月「中元盂蘭盆勝會」最為隆重,為萬華區之祭典盛事,簡稱盂蘭祭或慶讚中元。清人唐贊袞於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所撰《臺陽見聞錄》中提及:「臺俗盛行普度,門貼紅箋,大書慶讚中元。……自七月初起,至月盡止。又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臺灣日日新報》載有:「陰曆七月慶讚中元,近城市街分為三大廟門,高豎燈旛普濟無依孤鬼。其十一二兩天為大龍峒保安宮結緣之日,凡屬同安原籍者與焉;十三四兩天為艋舺龍山寺結緣之日,凡屬晉南惠原籍者與焉;十九二十兩天為艋舺祖師廟結緣之日,凡屬安溪原籍者與焉。」
五、依文獻紀錄,慶讚中元活動於艋舺地區已行之有年,原則上依原鄉祖籍劃分祭祀群體,於七月中旬舉辦祭典。舊時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由三邑人士之黃林吳三姓輪祀,按例進行起鼓、放燈、普施、搶孤等活動。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巡撫劉銘傳令行禁止搶孤之風,遂改為設筵饗祭,祭品則由艋舺三邑人為首的武榮、螺陽、晉水及金紙商金晉興等四個祭祀團體籌備置辦,號為「四大柱」。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改為三姓合辦,或與大稻埕三邑人士輪辦。至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後,「中元盂蘭盆勝會」回歸龍山寺主辦。
六、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自農曆六月末日地藏王廟發表開始,至七月末日龍山寺謝燈篙而告一段落,每年均有眾多民眾參與「贊普」及放水燈遊行,為萬華區之一大盛事。
六月二十九日 地藏王廟發表
七月一日 豎燈篙 (布幡、紙幡、七星燈)
七月十二日 發表連放榜 (為紙糊神祇開光結壇)
七月十三日 拜樹蘭花腳 (奠祭清朝來台墾民械鬥戰亡人士)
七月十四日 放水燈 (招請水上孤魂)
七月十五日 普度 (設孤棚、孤飯、供品;施食)
七月三十日 謝燈篙 (普度結束)
搶孤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新書介紹 #一青妙 專訪
目前正在上映的「媽媽,晚餐吃什麼?」也是改編一青妙的兩本書《我的箱子》和《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所以在這集的專訪中,除了介紹他的新書、也會介紹正在上映的這部電影。
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繼《我的臺南》後再度啟程
探索寶島東海岸風情,發掘臺灣的另一種面貌
在一青妙的作品中,往往可以發現最純粹的感動。藉由寫作,她不斷探尋、追索自己的家族史,一次又一次以自己的方式貼近這片土地,不僅為家族寫史,更為臺灣這座島嶼留下珍貴的側寫。這一回,在《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臺灣東海岸》一書中,一青妙將目光移到了基隆、九份、宜蘭與花東,不僅流連忘返,更要透過圖文並茂的紀錄,和讀者分享當地的一切美好。
在「基隆」這塊與她淵源最深的土地上,一青妙遙想著顏家的昔日風光,占地廣大的中正公園,過去正是她的父親顏惠民的出生地「陋園」,儘管如今已歸政府所有,她仍不禁在這裡緬懷無比親近的家族往昔。
一青妙為三星蔥餅著迷,而到「宜蘭」羅東鄉體驗蔥農生活,全副武裝練習栽蔥、洗蔥,初嚐所謂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又到頭城參加搶孤,感受臺灣民俗慶典的充沛活力與地方特色,「透過搶孤這項祭典活動加深和地方的關係、重新認識在地的歷史」。蘇澳冷泉、冬山河、幾米廣場,這些引人入勝的宜蘭景點也在在有她的身影。
一青妙更重回依稀留存在年少記憶中的太魯閣,憶起過去父親到「花蓮」出差時經常帶回太魯閣的石頭給她,年幼的她不懂得珍惜,及長才發現花蓮的石頭並不僅是一般的石頭,但珍貴之處不在於它們是珊瑚或玉石,而是因為那是父親為她精心挑選的。她還造訪電影《太陽的孩子》的舞臺豐濱鄉港口村,儘管人口外移又缺少就業機會,導演勒嘎‧舒米與他的母親仍舊留在這裡,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希望未來能夠留給孩子們一些東西」。
此外,一青妙還遠赴「臺東」長濱鄉造訪了腳底按摩的創始者吳若石神父(Fr. Josef Eugster),聽他娓娓細數開發這套健康法的始末,年近八旬的老神父至今仍在教會和他的弟子們一同為鄉民服務。她也重回紅葉少棒隊的故鄉紅葉村,再次追溯這段傳奇的源頭,重溫臺灣棒球史上最輝煌、最熱血的時期,儘管前代凋零、後繼無人,但紅葉少棒隊的歷史就像甜中帶酸的鳳梨,「做為一道『夢想的軌跡』,永遠都是心中難忘的回憶」。
透過一青妙懇切的筆觸與真摯的情感,在地的美好人情躍然紙上,從未見過的臺灣風情也歷歷在目,她為讀者帶來了又一冊引人入勝的作品,聚焦東臺灣的真、善、美,刻劃內心深刻的感動,透過文字的力量,讓人看見最純粹的臺灣。
搶孤特色 在 頭城搶孤 的推薦與評價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頭城的搶孤活動停辦, 但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宜蘭縣頭城鎮中元祭典協會, 為持續促進地方特色的曝光度,並為地方祈求消災解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