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師地理,感謝抽獎贈書活動 ]
公布得獎名單喔
不好意思,巫師小編消失一段時間。因為最近帶領學生在指導地理奧林匹亞競賽,然後自己又南北奔波在弄甄選。調整一下心情,又再次出現(笑)。這裡要分享這些優質好書,而且也是跟人文地理、區域研究,有所關聯的書籍,並且公布粉絲專頁感謝活動的贈獎名單。巫師掏腰包哦~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3】
這裡要大大感謝,出版社:野人。大力贊助!
簡介:本書直擊衝突核心,以最強大的地理圖表,解答諸多國際議題、地緣糾紛的根源。作者以歐陸視角分析、濃縮複雜資訊,用一張地圖就能展現政治、人口、經貿、文化等不同尺度的訊息,同時輔以極有條理的文字說明,清楚梳理事件的「歷史脈絡 →當前現況→演變趨勢→未來展望」,是所有關注世界局勢、重視國際觀的讀者,一手掌握地緣政治最新動態的圖解聖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2373
🎉恭喜抽中得獎者(兩位):江孟庭、鄭安安
📌一看就懂台灣地理
個人覺得,學好地理需要搭配圖解 😀
簡介:本書分為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態系五大部分,每個主題再從不同分類及項目,作者黃美傳具有多年地理科的教學經驗,以文字敘述各項地理現象的成因,並藉由照片及插圖輔助,圖文並茂的方式,讓讀者易於了解,也不致感到艱澀枯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112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孔昭翰
📌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農村、童玩、青草巷,我從亞馬遜森林回來,追憶台灣鄉土植物的時光
這本書讓人很驚艷,原來南美大陸跟台灣有深厚淵源!
簡介:
日常生活中的拉美
從生活裡的各層面──田裡、夜市、供桌、青草巷、童玩、台語歌、俗諺、休閒嗜好……處處可見融入其中的糧食蔬果、鄉花野草、園藝植物,自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以來,它們如何風靡台灣的民生市場、擔負經濟貿易的重任,見證幾代人的回憶。
中西文獻裡的拉美
從西方植物學至台灣歷史文獻,探尋拉美植物自地理大發現後,來台的歷史淵源、當時人們的接受情形、它們又如何融入台灣鄉土?此外也探究拉丁學名的涵義,連結到台語的命名,以及從中衍生的趣聞。
胖胖樹眼中的拉美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大家熟悉卻不一定知道來自拉美的懷舊植物,二是作者實際到拉丁美洲的見聞,從植物學家的眼光,連結起鄉土植物與拉美原鄉。文中穿插介紹80種熱帶植物,記錄其生態特性及文化應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6324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Queenie Hsu
📌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美國為何可以成為如此?這是一本滿耐人尋味的書
簡介:
多數人都熟悉封面上方那張「經典」美國本土地圖;或許也都知道,美國以共和國之名自我標榜,同時卻大行「帝國擴張」之實,如今,它的世界霸權影響力依舊顯見。
但在本土之外,星條旗高揚的還有那些散落全球、住著許多「美國人」的島嶼、環礁和群島,卻一直以來備受忽略。
從建國以來,除了向西擴張,美國人也積極將觸角伸進中美洲,甚至拿下如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等地。而在靠近遠東地區,更有知名的太平洋領地,包括夏威夷、關島,以及二戰中至關重要的中途島、威克島、豪蘭島等多個軍事基地。
上述這些地方,有的是遭到殖民式資源掠奪,有的則是當地原住民承受來自本土白人的欺壓,甚至是被推上世界大戰的戰場。
長久以來,這些地方籠罩在美帝陰影之下,且常常為美國歷史所忽略,或不被承認為「真正的」美國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家丹尼爾.因莫瓦爾要為讀者講述的,正是美國自建國以來在這些地方崛起、擴張、活動的種種事蹟,這是美國成為「美帝」的關鍵,卻從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87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su_tingyu
📌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和你想的不一樣!造就以色列成為科技強國的七大溝通和創新模式
這個是巫師加碼贈送!也是要感謝出版社:真文化
簡介:
Google導航系統、自動駕駛、通訊軟體、USB隨身碟、膠囊內視鏡、沙漠農業灌溉系統等,都是以色列改變世界、傲視全球的高科技發明。面積比台灣小、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的以色列,為什麼能夠發明出許多改變世界的高科技產品?
以色列是個移民國家,一間企業內,就可能包括了俄羅斯人、美國人、亞洲人、阿拉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如何在這樣多元文化的情況下,更有效率溝通、共同激發新點子,這就是以色列獨有的企業文化。
本書作者採訪多位以色列、以及和以色列人合作過的各國商務人士,整理出了以色列企業的七大特質,掌握這些特質,即使第一次和以色列人談生意,也能快速和以色列人建立起互信、友善的關係。本書亦適合不含以色列人的多元文化企業,尤其全球化企業,讓你更容易取得生意夥伴的信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791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F-Wei Hsu
--
這裡,要再次感謝這些年來,喜歡巫師地理的粉絲朋友。可以了解到地理原來跟這麼多議題有所關聯,也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許多時事與國際情勢。這次活動,包含291位網友在Fb留言參加,有2位表示打氣並讓出抽獎,以及有64位在巫師的ig留言(巫師的ig是 Wizard.geo)。我有很認真地把大家都留言都看完。然後我一一整理名單,運用Excel跟網路的抽獎程式,抽出這些幸運兒。
要麻煩這些幸運兒,私訊巫師地理喔!您的通訊地址、姓名、連絡電話,讓巫師小編可以在近期寄送給您。
感謝大家的參與活動,希望這個活動可以讓大家了解到這些好書,也可以持續關注臺灣在地跟國際連結的議題 :)
掠奪性出版社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時候,我覺得世界很吵。
前陣子有讀者剛看完《專注,是一種資產》,說他開始實行裡面的練習,才發現內在的聲音好聒噪。我聽完深感同意,因為我自己也是在靜心或是閉關時,才會清楚聽見腦袋裡有個喋喋不休的收音機,24小時播放吵雜而粗糙的嘰喳聲──大部分都只會讓我皺眉而煩躁,卻沒什麼營養,但我們卻找不到旋鈕把它關掉。
而在看這本《零噪音》的時候,非常喜歡作者用科學的視角,完美解釋了這個現象:
「大腦每分鐘可以處理750個單字左右,然而我們一分鐘能說出或閱讀的單字量只有大約150個。」
中間這600個字哪裡去了呢?我分享一次經驗,你就知道自己不孤單。最近是第三級防疫期間,連上課都出不了門,但對著鏡頭遠距聽課,很容易就會神遊渙散(畢竟旁邊沒有別人,眼前又有手機電腦這兩大毒品啊),於是這邊想點一下網頁,那邊想看一下郵件,覺得倒個水無妨,起身又摸了一圈再回來。
就在這時候,我意識到自己大腦的吵雜,於是警覺起來自問:「現在的你,大腦那600字在哪裡?」
透過這樣的覺察我才驚覺,自己雖然有在聽老師說話,甚至還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重點,但這不過就是那區區150字──另外600個字,我在想著等等下課要把剩的稿子寫完,要把剪好的影片上傳,分心滑了手機兩下,傳了幾張照片跟朋友分享,接著又提醒自己上課要專心,就把手機放下,繼續盯著螢幕,但沒十五秒目光又飄到同學的視訊影像上,心裡默默忖著:啊,某某的頭髮好像變長了,哇,原來某某的家裡長這樣啊,欸那個誰怎麼看起來這麼兇,心情不好嗎?要不要關心他一下,該不會是因為他前幾天的貼文有關吧?疫情期間他們這行真是辛苦啊……(這樣想著,手又想開臉書看看他的近況)
我很喜歡的靈性作家托勒曾說,我們和瘋子的差別,只差有沒有把腦袋中的胡思亂想說出口而已。
我完全同意這句話,尤其當我們放任那些思想到處撞擊,牽動著我們的身心任意遊走行事的時候,我們其實就跟現實中夢遊沒什麼兩樣──甚至還可怕地以為自己清醒。
「留心這難以留意的600字,聆聽大腦說話」,是減少腦中噪音重要的方法,也是《零噪音》這本書中很重要的觀點之一。
除此之外,翻閱書中也能看到諸多客觀數據,補充我們大腦平常到底多常被外界的噪音淹沒。
「電子郵件是資訊噪音的主要來源:有51%的人,只用兩秒打開並且刪除郵件」(這不就是我嗎)
「我們平均每天會滑手機/點擊螢幕高達2617次。重度使用手機者的頻率更高達5427次。」(心裡想著我沒有吧,嗯鐵定沒有,我這週手機螢幕使用時數下降呢──等等那是因為我都在用電腦啊啊!)
如果要說我的書是寫專注力的「對內修行」,那麼《零噪音》就是是專注力的「對外管理」──提供的數據佐證精闢,點出目前生活中掠奪注意力的亂源,並且提供實際的方法讓我們「降噪」,比方說學會說「不」,對別人,或是對自己,而不是當個有求必應的資訊成癮者,當我們腦內逐漸安靜下來,才能獲得真正的心神安寧。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零噪音》,可以送給大家抽獎:)
贈書不再是用「隨機抽」囉!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自己想看的理由,例如:
「我想看《零噪音》,因為我覺得防疫生活和內心充滿了噪音QQ」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6/28(一)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零噪音》給他哦!
掠奪性出版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閱讀]追逐怪物的人: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的連續殺人案追蹤紀實
#犯罪側寫
現代人將彼此物化,只顧自己、無視他人痛苦...我們厚臉皮問野獸從何而來,是什麼創造他們,顯而易見,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布倫特.特維<犯罪側寫:行為證據分析入門>
這本書透過「傳記」的方式,小說的手法,紀錄韓國犯罪側寫師在偵查和破案實的要角,了解這類型執法人員在犯罪偵查環中的重要性「附註:此類執法人員較像是"心理學者這類的警察"試圖站在犯罪者的角度看待事情,以訴訟法理的科學證據維基礎,推定犯罪者的性格、心理、智力、職業、特徵,有助於縮小嫌犯的範圍,幫助搜查」的新搜查方法,透過訪談人物創造故事角色、場景和行動的方式。
如果說,#犯案者 是 #利用弱者的心理進行犯罪行為的獵人,那 #犯罪側寫師則是 #獵捕心理獵人的人之一
犯罪之人,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基於人性的本質、被對待的經驗、後天的遭遇,都是可能促成一個人成佛和成魔的道路,對於犯罪者來說,無論是天生的變異因素、後天的扭曲對待、環境的加乘作用等等因素,進入犯罪者內心,卻又不類化、收回感受的物化著一同透過這個殘酷的濾鏡看世界、環原犯罪現場,正是側寫師們,面對殘酷和受傷而跟著扭曲的人性難解習題!
#這些被追逐的臉龐 透過犯罪,促成一群人滴水不露的緝捕、追逐著他,藉而更隱沒人群玩起躲貓貓的心理遊戲,這本書藉由側寫師的視角,提供偵查現場,不只非黑即白的視角,更是提供犯罪者突破自己的內心脆弱、隱藏在小心翼翼的心扉背後,內心那塊不被理解的餘毒!
透過提著燈籠了解犯案者的內心,無論是血跡、腳印、分裂的屍塊現場,穿越理解受害者的哭喊回到現場,從怪物的腳印中,重新反思這個世代能夠提供什麼,不助長怪物,書中指出:大多數的犯罪者都回答不出讓他開心的回憶,但如果詢問關於不高興、生氣、傷心的是,他們會不隻從何說起,感到最悲傷或匱乏的大多都是「和爸媽出去吃飯」「去遊樂園玩」這般家庭生活共有的記憶。
#家庭的情感樞紐,#養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客體關係品質,正是與這個世界連結的重要一環,主觀感覺被掠奪、活得辛苦、感到無助且挫折,都是我們人生中會遇到的一個環節,孩子不如我們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或通過這些生活困境,無論在哪個階段,我們一起努力!然而,你,我,給我身旁的人懇切的支持和觀感,透過一點點力量,都好!
因為,預防犯罪,只要是社會人我們都有責任,也都身在其中!
#高寶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