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今天的內容文字稍多,請大家有耐心看完。
狼談到了類股強度的延續,以及大家喜愛用型態學的基本使用認知
2021-狼希望大家能一起賺爆
排名百分比怎麼算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六)
認知自己錯判情勢之後,別無他法,只能更認真的準備。最後的十天,我請了住院醫師最寶貴的休假。這十天除了照顧家人、煮飯之外,其他時間都在讀書。這讓我想起了準備USMLE時每天10-12個小時奮戰的日子。
公眾衛生是外國人的罩門,偏偏又是必修出題最多的科目。醫學知識是共通的,公共衛生政策卻每個國家不同。若沒在日本讀書執業,唸起來就像全新的科目。在友人的建議下,買了教學影片觀看。17個小時的影片用1.5到2倍速看完。每天看到最後大腦運轉過快、很想吐 (不是因為講師長相的關係,講師長得還不錯可愛)。
日本國考還有一個有趣的題型叫做禁忌肢,是絕對不可以選的選項。通常都是你做了病人就會死或有嚴重後遺症的行為,譬如說給有盤尼西林過敏者盤尼西林、用阿斯匹靈治療小兒感冒等等。禁忌肢最多只能選錯三個,超過三個立即淘汰,像在玩踩地雷一樣。考試時你不會知道哪些是禁忌肢。通常這些選項都是很明顯的錯誤,但每年還是有30%的考生不小心踩到一題,也真的有一兩個考生因為禁忌肢被刷掉的。
十天很快就過去了。三屆考古題做完後又複習了半次,整體正答率終於提升至70%。但只在及格邊緣,不可掉以輕心。
這次去日本我選擇在台灣轉機,打算回程在台灣停留五天。10幾個小時的飛機上,我跟時差奮鬥,幾乎沒有休息。飛機到台灣停留時,我打了電話回家。過家門卻不能入,特別沮喪。加上身體的疲累吧,有一度覺得自己要昏倒了。如果真的昏倒,昏倒在台灣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吧。
前往日本的飛機上有許多觀光客,看起來輕鬆愉快的樣子。你是否也曾有這種感覺,當你悲傷時,周圍的人看起來特別快樂。人群太過耀眼,我決定先閉上眼睛。
我的考場在大正大學。
這是我第一次來巢鴨。當我還是觀光客時,沒來過這裡,所以很意外看到這裡的APA Hotel住滿了外國旅客(沒錯,APA社長FUMIKO我又來看妳了XD),不知道這附近有什麼知名景點? 考試完或許可以去逛逛。
2/7入住時已是傍晚,旅途疲累一下子就睡著了,剛好調時差。
2/8一整天待在旅館讀書+調時差。
日本醫學生花800小時準備的考試,我只有200個小時,到最後都不能鬆懈。
考試在2月9日、10日舉行。早上七點,旅館餐廳外面已是長龍,全是考生。時間一到大家魚貫進去又是排隊,整個過程沒有人說話。餐廳裡雖然滿是人,卻安靜地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聽得見。我都快窒息了。
走出旅館,零下的溫度寒風刺骨。當天東京下了雪,美麗的景象我卻無暇觀賞。國考辦在二月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真的有夠冷。一定是北海道的陰謀,故意想讓我們南國來的表現比較差是吧。
聽從日本朋友的交代,先去便利商店買了飯糰跟麵包當作午餐。我還準備了能保溫的便當袋,將熱飲放進去,打算午休時間好好享用。為了維持一貫的美式作風,我叫了Uber。畢竟走路15分鐘以米國人的標準已經太遠了。雖然Uber是美國的,但司機是日本人…他竟然放我在考場後門下車… 全身溼透的我,搞不清楚落在我臉上的是雨、是雪、還是淚水。
國家考試兩天有6個block,400個選擇題。第一天3個block,第一個block 75題 165分鐘 ……這是在考醫學知識還是膀胱大小。我以為USMLE已經夠不人性了,9個小時的考試只讓休息45分鐘。沒想到日本人想出另一種折磨人的方法,要你一次坐三個小時。醫師國考是不是都要設計的有點變態才能測試醫師的專注力跟抗壓性,而兩者剛好都是當醫師的必要條件。我本來以為我會提早交卷,結果寫完只剩下十幾分鐘。題目是日文,看的速度慢很多。
第一節考試完有一個多小時的午休。拿出我的熱飲細細品嘗。考場裡面有暖氣很溫暖,不需要穿外套。
第二節是必修,題目比較簡單只有100分鐘。果真還是被公眾衛生的題目殺爆了,完全沒把握正答能超過80%。最後一節四點十分開始又是140分鐘。時差在這時候發酵,我越寫越慢,已無法思考。
走出考場時,我偷聽日本考生的交談: “好難啊””必修死定了”。我聽著鬆了一口氣 lol 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覺得。回到飯店隨即上Medialink App對答案。Medialink是日本最大的醫學書籍出版商,幾乎每位考生都有買它的考古題、模擬試題或是題庫。Medialink App上有講師即時解題,即時公布解答。題目是紙本可以帶回家,只要將你的答案輸入,就可以知道大概的成績。但之前提到過了,只知道成績是沒用的,重點是你跟別人比起來如何。可惡啊,我又被日本人騙了。嘴上說好難,怎麼成績這麼高。一開始輸入時因為人數很少,百分比自然比較前面。隨著人數越來越多,排名不斷退後。啊啊啊,第一天睡覺之前我已經成了邊緣人了。
第二天的考試日程跟第一天差不多。第一節考試前考官的說明長達30分鐘,包括座位配置、考試規則等,都是昨天聽過的東西。我心裡想,無論如何我都要通過這個考試。聽30分鐘的廢話加上接下來165分鐘的考試太煎熬啦。為什麼還要再重複一遍啊? 昨天沒有人來考試的人今天一定也不會來啊,來了也注定被fail了,為什麼要再重複一遍我的媽,以下省略30萬字。好不容易等到考試開始,我秉著「明年絕對不要再重來」的決心,專心將我在台灣、美國醫師國考以及住院醫師訓練學到的東西從腦袋中掏出來放到答案裡。
剩下只能聽天由命。
考試有個小插曲。我請朋友幫我從台灣帶了可以換筆芯的那種2B劃卡筆。從小到大考試都用這種筆劃卡,非常方便不需要削鉛筆機。第一天考試時監考官問我這是什麼筆? 解釋完他讓我繼續用。第二天一個女的巡邏考官看到又問了我一樣的問題。回答完她居然叫我收起來說不能用…挖哩咧。好險我有在日本便利商店買了他們本國出產的2B鉛筆備用,否則要我用甚麼東西劃卡? 只要我當場咬破手指血書嗎? 我們真應該逆輸入這種劃卡筆去日本,保證大家考試都第一名。
第二天晚上上Medialink,答案差不多都出來了。登錄人數也近八九千人,幾乎九成考生都在上面了。雖然照數據應該是會通過,但從小到大只要是畫卡的考試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劃錯啦、橡皮擦是不是擦不乾淨之類的事,畢竟我有天然呆的體質。還要擔心是不是會被禁忌肢刷掉。
3月18日是公布結果的日子。日本在這方面還很落後,除了考試還停留在劃卡之外(台灣跟美國都已採用電腦作答),結果公佈也是用對準考證號碼。在瀏覽號碼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好像是日劇裡面的人物,捏著手帕在公布欄前面不安的找尋屬於自己的數字。我一行一行小心地往下看,怕看太快會發現自己的號碼不在裡面....
看到那熟悉的數字時真的如釋重負!
兩天後我收到平成最後一年的合格成績單。從這刻開始,正式地成為了同時具有台灣、日本以及美國醫師執照的醫師。三國的醫學皆有其進步可取的地方,期待有朝一日我能成為一個兼具三國優點的小兒科醫師。
(完)
排名百分比怎麼算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信報》 專欄
從大班樓得國際肯定說起
「世界50最佳餐廳」(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頒獎典禮在上週二於新加坡濱海灣劇場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廚界巨星雲集,場面盛大又華麗。往年,香港只有一家餐廳,那就是置地東方文華酒店的Amber曾數次打入50名以內。今年情況有變,佇立在中環九如坊已有十年的高級粵菜館大班樓,首次登上榜單,排名41,亦是亞洲區首次有中餐廳能入榜,跟世界其他重要菜系爭一日之長短。我已連續好幾年親自參與盛事,留意到每一年榜單的變動頗大,從中了解到競爭的激烈,大班樓能獲得評委的票數絕非僥倖。然而,這中菜界的光榮,卻引來一些酸溜溜的評論,當中頗有謬誤——唉,正如新加坡行家友人David說的:井底之蛙,如何突破呢?
不公開指名道姓了,只想糾正偏見:有人說,這榜單嘛,需要跟廚師混熟,混熟以後,對方就會來吃你的餐廳,然後才能從中爭取選票——50 Best的評委由廚師/餐廳經營者、美食作者、環球資深饕客三組類別所組成,所佔的百分比分別是34:33:33,男女評委各佔50%,這些資料全在官網上詳細列明。由此可見大班樓就算跟擔任評委的廚師混得再熟,也無法爭取到很高的票數,更何況,大班樓對外的代表人物、創辦人葉一南,是從來不搞公關動作的,跟同行的來往幾乎是零。所以呢,說這句話的人,是對事實毫無了解,憑空想像推測大班樓是這樣入榜的。
又有人說,這是西方的評選遊戲,架構、口味都很西方,他們對中國文化了解不深,吃不懂中菜的意涵和創意——坦白說,連冷門如秘魯菜都能有代表人物的出現,將之推上國際舞台再全球開花,中菜根本無資格說別人吃不懂這句話。關鍵是,如果你覺得別人吃不懂,有沒有努力讓別人吃懂,而不是閉門造車呢?這些年來,我接受過全球各地不同城市餐廳的邀請前去作客,行程異常豐富,不止在餐廳吃一頓那麼表面,還會由主廚帶你去逛當地街市認識在地食材、帶你去拜訪為餐廳供貨的小農、深入產地、帶你去主廚常去的餐廳,有的更會為你在家裡煮一頓,讓你走入他的家庭生活,對他有深入的了解。如果餐廳有自屬的農場,去參觀農場更是少不了——這種種「深耕食道」的努力,正是讓你了解他做的菜是怎麼一回事?有怎樣的故事?透過你的文章去傳遞訊息,讓更多人「吃得懂」。有一定財力的餐廳,如莫斯科的白兔、里斯本的Belcanto、東京Bvglari的Luca Fantin等等,可以「獨資」這種媒體邀請;而有的餐廳則是選擇跟旅遊局一起合作發出邀請,旅遊局負責機票住宿,在地行程則由餐廳負責,譬如斯洛文尼亞的Hisa Franco、利馬的Astrid&Gaston等,總之會想盡辦法去作推廣。坦白說,從未在中菜界見過有過這樣的動作,即便是財力雄厚的品牌也不少。這是為什麼呢?值得深思。
最受不了的是,現在還會有人說一些沒大志的話:做中菜,國內市場已經夠大,何必出去跟別人比拼,追求什麼國際肯定呢?那麼,那些運動員又何必參加奧運?留在國內跟自家人比賽不就行了嗎?你說是嗎?中菜的發展、國際地位如今遠遠落於人後,真要拜被這種眼界有限的思想所賜啊!
圖解:
大班樓的菜品有風格、有特色,而且素質穩定,近幾年名氣越來越響。圖為創辦人葉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