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會控制你。
「焦慮」和「無助」的感覺,往往來自於我們對「未來」的不安──根本什麼都還沒開始,卻莫名不安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能會發生某些事情;並且會無意識地將這種情緒展現在生活中,比方說,出現緊張、罪惡感、憤怒、忌妒等「失控狀態」──而這一切,大多是自身的「心靈選擇」所造成的。
為了消除不安感,我們急迫地尋找能逃離、抵抗,甚至是操控焦慮的方法。當你越在意、執著,反而越容易陷入情緒困境的惡循環,不僅無法改善,還可能引發更大程度的焦慮感!
取自《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
*****************************
「心理學專家,也是本書作者的柯琳妮‧盧普科,曾經是多年的焦慮症患者;在長年與疾病抗戰的歷程中,她不斷地嘗試各種能解除焦慮的方法與機會。直到與《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簡稱ACIM)相遇後,她終於能夠緩解,並擺脫沉積多年的情緒壓力。」
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作者試著跟焦慮相處的過程。然後,作者使用了某種思想體系,終於走向內在安穩,並且寫下了自己的心得。
各位偶爾聽我講外星話的朋友,在看完下面的摘文之後,不難發現:相似的概念在版面上討論過了,甚至部分用詞還相同!
這幾天跟一群年輕朋友談「我們所認知的『自我』,只是為了活在地球上的『工具』」,講完之後,我自己都啞然失笑了。對我來說很自然的事情,對大部分地球人來說,還是過於乖誕,下次還是講講地球人比較能接受的話好了!
只要不斷地問「我是誰?」這個問句便可以不斷帶著我們去檢視「自我」,那麼,作者所說的下面這段話,就可以體會!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我跟版面上少數的朋友互動的時候,會講一些地球人不是那麼熟悉的話。有人告訴過我,他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像是,
「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
各位朋友如果記得,我偶爾會用「高我」來描述這時候的「我」。當我們內在沉浸在愛中,我們就如同回到了家,那樣平靜喜悅!
但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狀態嗎?
其實不是,這種狀態不「刺激」,甚至從地球人的角度來看,會有點無聊。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要進入這種狀態,類似一種逃避。
「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大部分地球人更喜歡的,是在二元對立裡玩遊戲,充滿競爭、比較。雖有壓力,但也更有追逐的快感。
接下來,讓我們好好讀讀這本書的最前面的文字,這些文字足以帶著我們跟焦慮與無助保持距離。但如果讀了實在莫名其妙,不懂也可以,放在一邊就好,有時候時間到了,這些文字才能對應得到我們的經驗與體悟。
祝福您,能感受到我們存在本身的奇蹟!
*****************************
【文/ 柯琳妮‧盧普科】
靜下心來,把你是什麼以及神是什麼等想法都屏除在外;把所有你曾學習過有關於這個世界的概念都屏除在外;把你對於自己的想像屏除在外。(《奇蹟課程》W.pI.189.7:1)
我們的腦海中有許多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就像是擋在平靜心靈前的堅硬磚塊。我們會用錯誤的方式看世界,是因為這些方法讓我們不快樂;或許這麼說聽起來很矛盾,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全都對害怕和痛苦上癮。然而,我們平時不會注意到這種癮頭;不過,這種癮頭正是使這個世界變得殘酷或可怕的源頭。
我們以為問題和敵人都在「外界」,也就是在這個世界中;但事實上,問題和敵人大多來自於「我們習慣用徒勞的觀點看待世界」。我們很難在沒有額外幫助的狀況下屏除這種觀點。
幸好,有一個很有效率的方法可以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那就是透過你的內在療癒師。我所說的內在療癒師,也就是所謂的聖靈、你的更高心靈或者你的內在老師。你想要用什麼名字稱呼它都沒問題。我在提到超越這個世界型態的概念時,會用粗體表示。你的內在療癒師與你「並非分離」,也不存在於你之外,但它存在於恐懼之外。
我們的內在療癒師持有通往內在平靜的鑰匙,它知道什麼才能讓我們感到真正的快樂。它是我們內在那道微弱而寧靜的聲音,這個聲音總是會告訴我們:我們是被愛的、我們是安全的、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它不會分析或者批判我們:它能看見我們內在的光。
在你追悔過去或者擔憂未來的時候,你不會聽到這個聲音;只有活在當下時,你才會聽見內在療癒師對你說的話。與內在療癒師建立連結,會讓你感覺到深切的滿足與舒適。它會帶來純粹的喜樂,就像是回到家裡一樣。但是這種快樂的、受保護的童年感受,會輕易地被忙碌與擔憂等生活的干擾所掩蓋。不過,等到你學會如何與內在療癒師保持聯繫之後,你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奇蹟志工了。
《奇蹟課程》啟發了我,讓我想到了透過內在療癒師來緩解焦慮這個方法。《奇蹟課程》是一套獨一無二的靈性系統,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透過全心全意研讀課程擺脫了我的內在地獄。
對我來說,克服長期焦慮的最大關鍵,是接受了課程中對於我們存在的最基本解讀。這個瘋狂世界對我來說一點道理也沒有,我需要一個解釋。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萬物,因為過去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害怕極了。《奇蹟課程》顛覆了我的世界──接著,它用全新的方式,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每一個疑問。
***
我們的真正身分是誰?
你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因為死亡與病痛而深受焦慮的糾纏,那麼我要在這裡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你不會死;你不會生病;你會永存,就算你的身體倒下了,你還是能知道自己是誰。你過去可能已經聽過類似的話了,但我們將會一起體驗這些話語中的真相,因為這種體驗將會帶領你擺脫焦慮。
你已經忘記你曾是由永恆的愛所構成的存在了,因為現在的你,相信自己被困在一具身體中,被困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但事實上,你是純粹而充滿愛的心靈。這充滿愛的心靈獨立於小我人格之外,也獨立於你的大腦所製造的「思想」之外。
你的真實其實是抽象的,而非實質的。你不是你的身體。是的,你現在看起來的確「好像是」擁有一具身體,就像你擁有衣服一樣─但人人都知道他們的衣服並不是他們本身。衣服只是能夠提供溫暖與保護、或許還能表現人格特質的有用物品罷了。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想像什麼是「超越這具身體的存在」。我們多數時間其實都在沉睡,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存在於永恆之中,誤以為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家。每當我讀到以下這段來自課程的句子時,我都會覺得受到安慰,這段句子協助我開始理解一個與眼前所及之處大相逕庭的世界:
安靜地坐下來,抬頭看看這個世界,告訴自己:「真正的世界不是這樣子。那裡沒有建築、沒有街道、沒有踽踽獨行的人。那裡沒有商店,不會有人想購買永遠買不完又根本不需要的物品。那裡沒有人造燈光,也沒有夜晚會降臨。那裡沒有天黑與天亮。那裡沒有失去。那裡沒有這些東西,只有光亮,永不止息的光亮。」(《奇蹟課程》T-13.VII.1:1-6)
所以,事實上我們處於完全的平靜之中。我們是永恆而共同的喜樂、平等的愛與被愛;我們正永不止息地發光。
你覺得永恆的幸福聽起來是件好事?或者你覺得聽起來像太空燕麥餐,既平淡又無聊?我能理解你可能會這麼想:「永恆的幸福聽起來很棒,但太過崇高了。面對現實吧!我現在可沒有感覺到任何平靜、快樂與愛。我只能感覺到我現在感冒了。」在我們用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獲得平靜前,要先探索心靈裡那道看似真實、悲觀且恐懼的聲音本質。在本書中,把這道聲音稱為小我(ego)。
***
掉入小我的兔子洞裡
掉落、掉落、掉落。墜落是不是永遠不會結束呢?
「不知道我已經向下墜落多少英哩了?」她大聲說。「我現在一定已經靠近地球的中心了……不知道我會不會直接穿越地球!要是我會從地球另一端出去,並且看到的人都是頭上腳下在走路,那一定有趣極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路易斯.卡羅)
所謂小我,是指你的心靈相信自己是具有人格的一具身體,而非一種永恆的存在。這種信仰或想法會使你與神分離。小我會反轉我們的認知,因為小我的思想系統會表現出與神完全相反的特質。如果說神是永恆的生命,那麼小我相信的就是死亡。如果說神是無條件的愛,那麼小我就是精於批判的專家,只會把愛給予它認為值得的人。如果說神是徹底無害的存在,那麼小我就會喚起痛苦。如果說神只看得見真實,那麼小我就只看得見虛假。
你可能會覺得小我看似重要,但事實上它只是我們納入心靈的「渺小、瘋狂想法」(《奇蹟課程》T-27.VIII.6:2)。小我是恐懼的虛假之聲,使我們只能認識一小部分的自己。
你是否曾有過這種經驗:在想到一個愚蠢的念頭後,無法將之拋開?就算你懷疑這個念頭大錯特錯,還是有可能會認真看待它很長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我們家曾租過一棟房子,後面有一座地面泳池,裡面的水冰冷刺骨。我爸爸那時非常想要讓孩子游泳,因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要用廚房的電熱爐一次燒四壺熱水,再把熱水通通倒進容量四萬加侖的泳池裡,替泳池加溫。
雖然我那時才十歲,但連我也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可是他對這個方法深信不疑。在把第一批熱水倒入泳池後,他又匆匆趕回去煮第二批熱水。經過數次失敗後,他才終於開始尋找別種能夠升高水溫的方法。他後來發現,其實在屋頂上加裝太陽能板,就可以加熱泳池的水了。
小我正是這種被我們認真看待的愚蠢想法。相信小我是使我們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還沒有親眼目睹「相信小我」會導致不快樂之前,我們是不會願意放下小我的。
我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種「存在的大問題」所困擾,在從小我之中尋求自由的途中,我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尋求解答。其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會將小我納入我的心靈中?答案是「特殊性」。
我們愛的本源不理解特殊性。在愛眼中,一切都同樣特殊。也就是說沒有人是特殊的──這個概念在地球上幾乎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這裡,我們的特殊性幾乎等同於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神之子)靜靜待在愛的家中時,我們之中有些人決定自己想要取得決策權、想要變得更酷、變得與眾不同─比起單純地在神給予我們的完美中存在,我們當然會更希望能寫下屬於自己的生命篇章。愛是一體的,它只懂得一體,愛無法給予我們渴望至極的特殊性。
或許可以這麼說:身為孩子的我們,表現出來的「兩歲反抗期」會比較不一樣,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因此,為了能得到愛無法給予的特殊性,我們決定要背棄愛。我們背棄共同體中愛的本源,認為自己必定能找到、維持並加強我們的特殊性。我們緊抓著特殊性這個「渺小、瘋狂的想法」,極為認真地看待它,以至於最後我們迷失在其中,再也不記得我們曾和本源有過恆久而充滿愛的交流。我們沉迷於二元性與個體的夢境,但那場夢卻常是一場噩夢。我們犯的錯不是短暫的,而是長遠的,因為我們選擇持續夢見共同體的代替品。由於我們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還不是有意識的個體,因此我們沒有這段記憶。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特殊性的渴望就是證據。
.
以上文字取自
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擺脫情緒失控困境,傾聽「內在療癒師」聲音,練習放手讓你更愛自己【隨書附《奇蹟課程練習筆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8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MIRRO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鯨落》 曲:陳卓賢 詞:陳卓賢 編:王雙駿 監:王雙駿 忽冷忽暖忽爾再升溫 一漲一退一引眾星沉 與海繾綣 而最終擱淺 咫尺之處只有這黑夜 千里分隔任狂濤在瀉 多麼可怕 仍能安躺 哪管水花四濺 讓我 水作棺殮 化身甜點 能化做養份也應該 無須要為此感概 沉沒在大海怎配有權被愛 命運若一早...
掉落相似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會控制你。
「焦慮」和「無助」的感覺,往往來自於我們對「未來」的不安──根本什麼都還沒開始,卻莫名不安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能會發生某些事情;並且會無意識地將這種情緒展現在生活中,比方說,出現緊張、罪惡感、憤怒、忌妒等「失控狀態」──而這一切,大多是自身的「心靈選擇」所造成的。
為了消除不安感,我們急迫地尋找能逃離、抵抗,甚至是操控焦慮的方法。當你越在意、執著,反而越容易陷入情緒困境的惡循環,不僅無法改善,還可能引發更大程度的焦慮感!
取自《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
*****************************
「心理學專家,也是本書作者的柯琳妮‧盧普科,曾經是多年的焦慮症患者;在長年與疾病抗戰的歷程中,她不斷地嘗試各種能解除焦慮的方法與機會。直到與《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簡稱ACIM)相遇後,她終於能夠緩解,並擺脫沉積多年的情緒壓力。」
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作者試著跟焦慮相處的過程。然後,作者使用了某種思想體系,終於走向內在安穩,並且寫下了自己的心得。
各位偶爾聽我講外星話的朋友,在看完下面的摘文之後,不難發現:相似的概念在版面上討論過了,甚至部分用詞還相同!
這幾天跟一群年輕朋友談「我們所認知的『自我』,只是為了活在地球上的『工具』」,講完之後,我自己都啞然失笑了。對我來說很自然的事情,對大部分地球人來說,還是過於乖誕,下次還是講講地球人比較能接受的話好了!
只要不斷地問「我是誰?」這個問句便可以不斷帶著我們去檢視「自我」,那麼,作者所說的下面這段話,就可以體會!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我跟版面上少數的朋友互動的時候,會講一些地球人不是那麼熟悉的話。有人告訴過我,他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像是,
「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
各位朋友如果記得,我偶爾會用「高我」來描述這時候的「我」。當我們內在沉浸在愛中,我們就如同回到了家,那樣平靜喜悅!
但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狀態嗎?
其實不是,這種狀態不「刺激」,甚至從地球人的角度來看,會有點無聊。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要進入這種狀態,類似一種逃避。
「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大部分地球人更喜歡的,是在二元對立裡玩遊戲,充滿競爭、比較。雖有壓力,但也更有追逐的快感。
接下來,讓我們好好讀讀這本書的最前面的文字,這些文字足以帶著我們跟焦慮與無助保持距離。但如果讀了實在莫名其妙,不懂也可以,放在一邊就好,有時候時間到了,這些文字才能對應得到我們的經驗與體悟。
祝福您,能感受到我們存在本身的奇蹟!
*****************************
【文/ 柯琳妮‧盧普科】
靜下心來,把你是什麼以及神是什麼等想法都屏除在外;把所有你曾學習過有關於這個世界的概念都屏除在外;把你對於自己的想像屏除在外。(《奇蹟課程》W.pI.189.7:1)
我們的腦海中有許多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就像是擋在平靜心靈前的堅硬磚塊。我們會用錯誤的方式看世界,是因為這些方法讓我們不快樂;或許這麼說聽起來很矛盾,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全都對害怕和痛苦上癮。然而,我們平時不會注意到這種癮頭;不過,這種癮頭正是使這個世界變得殘酷或可怕的源頭。
我們以為問題和敵人都在「外界」,也就是在這個世界中;但事實上,問題和敵人大多來自於「我們習慣用徒勞的觀點看待世界」。我們很難在沒有額外幫助的狀況下屏除這種觀點。
幸好,有一個很有效率的方法可以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那就是透過你的內在療癒師。我所說的內在療癒師,也就是所謂的聖靈、你的更高心靈或者你的內在老師。你想要用什麼名字稱呼它都沒問題。我在提到超越這個世界型態的概念時,會用粗體表示。你的內在療癒師與你「並非分離」,也不存在於你之外,但它存在於恐懼之外。
我們的內在療癒師持有通往內在平靜的鑰匙,它知道什麼才能讓我們感到真正的快樂。它是我們內在那道微弱而寧靜的聲音,這個聲音總是會告訴我們:我們是被愛的、我們是安全的、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它不會分析或者批判我們:它能看見我們內在的光。
在你追悔過去或者擔憂未來的時候,你不會聽到這個聲音;只有活在當下時,你才會聽見內在療癒師對你說的話。與內在療癒師建立連結,會讓你感覺到深切的滿足與舒適。它會帶來純粹的喜樂,就像是回到家裡一樣。但是這種快樂的、受保護的童年感受,會輕易地被忙碌與擔憂等生活的干擾所掩蓋。不過,等到你學會如何與內在療癒師保持聯繫之後,你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奇蹟志工了。
《奇蹟課程》啟發了我,讓我想到了透過內在療癒師來緩解焦慮這個方法。《奇蹟課程》是一套獨一無二的靈性系統,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透過全心全意研讀課程擺脫了我的內在地獄。
對我來說,克服長期焦慮的最大關鍵,是接受了課程中對於我們存在的最基本解讀。這個瘋狂世界對我來說一點道理也沒有,我需要一個解釋。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萬物,因為過去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害怕極了。《奇蹟課程》顛覆了我的世界──接著,它用全新的方式,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每一個疑問。
***
我們的真正身分是誰?
你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因為死亡與病痛而深受焦慮的糾纏,那麼我要在這裡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你不會死;你不會生病;你會永存,就算你的身體倒下了,你還是能知道自己是誰。你過去可能已經聽過類似的話了,但我們將會一起體驗這些話語中的真相,因為這種體驗將會帶領你擺脫焦慮。
你已經忘記你曾是由永恆的愛所構成的存在了,因為現在的你,相信自己被困在一具身體中,被困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但事實上,你是純粹而充滿愛的心靈。這充滿愛的心靈獨立於小我人格之外,也獨立於你的大腦所製造的「思想」之外。
你的真實其實是抽象的,而非實質的。你不是你的身體。是的,你現在看起來的確「好像是」擁有一具身體,就像你擁有衣服一樣─但人人都知道他們的衣服並不是他們本身。衣服只是能夠提供溫暖與保護、或許還能表現人格特質的有用物品罷了。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想像什麼是「超越這具身體的存在」。我們多數時間其實都在沉睡,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存在於永恆之中,誤以為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家。每當我讀到以下這段來自課程的句子時,我都會覺得受到安慰,這段句子協助我開始理解一個與眼前所及之處大相逕庭的世界:
安靜地坐下來,抬頭看看這個世界,告訴自己:「真正的世界不是這樣子。那裡沒有建築、沒有街道、沒有踽踽獨行的人。那裡沒有商店,不會有人想購買永遠買不完又根本不需要的物品。那裡沒有人造燈光,也沒有夜晚會降臨。那裡沒有天黑與天亮。那裡沒有失去。那裡沒有這些東西,只有光亮,永不止息的光亮。」(《奇蹟課程》T-13.VII.1:1-6)
所以,事實上我們處於完全的平靜之中。我們是永恆而共同的喜樂、平等的愛與被愛;我們正永不止息地發光。
你覺得永恆的幸福聽起來是件好事?或者你覺得聽起來像太空燕麥餐,既平淡又無聊?我能理解你可能會這麼想:「永恆的幸福聽起來很棒,但太過崇高了。面對現實吧!我現在可沒有感覺到任何平靜、快樂與愛。我只能感覺到我現在感冒了。」在我們用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獲得平靜前,要先探索心靈裡那道看似真實、悲觀且恐懼的聲音本質。在本書中,把這道聲音稱為小我(ego)。
***
掉入小我的兔子洞裡
掉落、掉落、掉落。墜落是不是永遠不會結束呢?
「不知道我已經向下墜落多少英哩了?」她大聲說。「我現在一定已經靠近地球的中心了……不知道我會不會直接穿越地球!要是我會從地球另一端出去,並且看到的人都是頭上腳下在走路,那一定有趣極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路易斯.卡羅)
所謂小我,是指你的心靈相信自己是具有人格的一具身體,而非一種永恆的存在。這種信仰或想法會使你與神分離。小我會反轉我們的認知,因為小我的思想系統會表現出與神完全相反的特質。如果說神是永恆的生命,那麼小我相信的就是死亡。如果說神是無條件的愛,那麼小我就是精於批判的專家,只會把愛給予它認為值得的人。如果說神是徹底無害的存在,那麼小我就會喚起痛苦。如果說神只看得見真實,那麼小我就只看得見虛假。
你可能會覺得小我看似重要,但事實上它只是我們納入心靈的「渺小、瘋狂想法」(《奇蹟課程》T-27.VIII.6:2)。小我是恐懼的虛假之聲,使我們只能認識一小部分的自己。
你是否曾有過這種經驗:在想到一個愚蠢的念頭後,無法將之拋開?就算你懷疑這個念頭大錯特錯,還是有可能會認真看待它很長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我們家曾租過一棟房子,後面有一座地面泳池,裡面的水冰冷刺骨。我爸爸那時非常想要讓孩子游泳,因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要用廚房的電熱爐一次燒四壺熱水,再把熱水通通倒進容量四萬加侖的泳池裡,替泳池加溫。
雖然我那時才十歲,但連我也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可是他對這個方法深信不疑。在把第一批熱水倒入泳池後,他又匆匆趕回去煮第二批熱水。經過數次失敗後,他才終於開始尋找別種能夠升高水溫的方法。他後來發現,其實在屋頂上加裝太陽能板,就可以加熱泳池的水了。
小我正是這種被我們認真看待的愚蠢想法。相信小我是使我們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還沒有親眼目睹「相信小我」會導致不快樂之前,我們是不會願意放下小我的。
我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種「存在的大問題」所困擾,在從小我之中尋求自由的途中,我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尋求解答。其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會將小我納入我的心靈中?答案是「特殊性」。
我們愛的本源不理解特殊性。在愛眼中,一切都同樣特殊。也就是說沒有人是特殊的──這個概念在地球上幾乎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這裡,我們的特殊性幾乎等同於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神之子)靜靜待在愛的家中時,我們之中有些人決定自己想要取得決策權、想要變得更酷、變得與眾不同─比起單純地在神給予我們的完美中存在,我們當然會更希望能寫下屬於自己的生命篇章。愛是一體的,它只懂得一體,愛無法給予我們渴望至極的特殊性。
或許可以這麼說:身為孩子的我們,表現出來的「兩歲反抗期」會比較不一樣,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因此,為了能得到愛無法給予的特殊性,我們決定要背棄愛。我們背棄共同體中愛的本源,認為自己必定能找到、維持並加強我們的特殊性。我們緊抓著特殊性這個「渺小、瘋狂的想法」,極為認真地看待它,以至於最後我們迷失在其中,再也不記得我們曾和本源有過恆久而充滿愛的交流。我們沉迷於二元性與個體的夢境,但那場夢卻常是一場噩夢。我們犯的錯不是短暫的,而是長遠的,因為我們選擇持續夢見共同體的代替品。由於我們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還不是有意識的個體,因此我們沒有這段記憶。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特殊性的渴望就是證據。
.
以上文字取自
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擺脫情緒失控困境,傾聽「內在療癒師」聲音,練習放手讓你更愛自己【隨書附《奇蹟課程練習筆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8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掉落相似詞 在 英該多看書 繪本與書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值得愛一輩子的好書】第三階段書單
第三階段的書單琢磨特別久。
葛格剛要升五年級,尊重他的選書自由,我只負責讀和推薦。中選比例大概是五本裡會選一本,其他都是他到書店翻讀,自己找感興趣的主題。
很多文章都在談「大孩子」不愛閱讀,無論是歸咎教育、考試制度僵化或閱讀風氣不好,兒少小說(以及青少年小說)的推廣確實不易。更重要的原因是選書難度大增,文字量增多,主題也更繁複,很難透過推薦就下手購買,畢竟厚厚一本,爸媽如果沒有閱讀習慣,根本無從選擇,孩子要是翻個幾頁就不讀,錢花得有多冤枉~
陪讀陪讀,大孩子其實更需要爸媽花時間共讀。不是逐字逐句念,而是一起讀同一本書,在對話與討論中,帶來更豐厚的閱讀體驗。共讀的重要體現在兒少讀書會的必要,也是我很企盼能投入的新領域。因為市場的需求問題,出版社將眼光瞄準在得獎與具有鮮明議題的選書,當然經典也不可少,往好處想,這階段的書都是萬中選一,本本精彩,幾乎沒有地雷書,也算是讀者的小確幸。
書不必讀多,但是得深入的讀。以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為主,為他儲備未來生活的能力、面對挫折的力量,是這階段純粹的美好。很多書我一邊讀一邊流淚,感覺成長的過程裡錯失了幾塊拼圖,為此跌跌撞撞,不明所以。假使在那段難熬的挫折的歲月裡,早一點懂得生活是一連串的挑戰與跨越,沒有人躲得過失落與傷痛,但一切終究會雲淡風輕,是不是腳步就能更輕快,更暢達些?
這階段選書,依舊承續先前選書邏輯:多元、趣味,然後加深加廣,有些關於成長的美好與失落,慢慢帶進孩子的閱讀風鏡中,也是很棒的選項。
📗武俠、魔法、奇幻與自然
前幾天在外面吃飯,隔桌有個健壯帥氣的男孩,不停比手畫腳,說得口沫橫飛,我當下好奇心發作,拉長耳朵聽他跟媽媽的對話,原來是金庸小說的魅力,將五年級男孩迷的神魂顛倒,媽媽最後撂了狠話,放暑假才能接著讀《倚天屠龍記》。我自己也是武俠小說迷,一讀再讀不厭捲,我完全能懂得那份激動與讚嘆,我們家是先從電視劇入手,一集接一集,武俠小說的灑脫與神妙不可言傳,所以當我看到鄭宗弦老師新出版的《少年廚俠》,結合武俠、奇幻冒險、歷史和香噴噴美食,讀來五感皆滿足,孩子手不釋卷,連讀兩集,直催我問續集在哪,武俠小說入門首選,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哈利波特熱未減反增,有些高年級的孩子是抱著原文書啃,我私心覺得文字比電影好看太太太多了,建議先從小說入手,陪著孩子讀幾章,接著就能享受整個午後的寧靜,魔法世界一走進去,要出來就很難了。除了哈利波特,葛格班上同學開始「傳閱」《貓戰士》,聽說很受歡迎,如果對奇幻文學有興趣,也是不錯的選項。除了翻譯文學,陳郁如老師的作品也是好評如潮,《修煉》以東方神話為創作源頭,博及《山海經》與陰陽五行等元素,準備要放進書單,作為進階選書。
有些作品擅長描繪大自然的靜好與純然,著墨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相對來說,這些小說的基調較沈靜,需要更細膩的觀察力和耐心,需要慢讀善感,漸次勾勒自身與文字間的共鳴,而文學的美恰恰是蘊藏在通達的感官體會,在不經意中遇見的美好,以及深切的心靈交流,我稱之為『安靜的書』。特別推薦《大尖山的大冒險》和《大森林的小木屋》,文字的靜美無可比擬,插圖更是由大師操刀,岩村和朗的小老鼠系列是我的繪本啟蒙,而安野光雅對景致的細膩和獨有的視角,更是為《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增添情致,柔軟溫婉,是對大自然最美的禮讚。
📗冒險,百讀不厭
我一向不愛災難片,總覺得那份無力的挫敗感揮之不去。當初老師推薦《手斧男孩》時我還猶豫了一下,故事裡的男孩靠著以前看過的自然知識節目和一把手釜,不只需要勇氣,墜機後等待救援的日子,更要動腦筋和大自然(動物)和平相處,因為太愛這個系列,每天晚上都迫不及待要讀給葛格聽,也成了他最愛書單的首選之一。
冒險系小說族繁不及備載,像是去年推薦過的《甲蟲男孩》、《荒野機器人》、《獵書遊戲》從不同角度切入冒險刺激的歷程,文字質量好,故事精彩有趣,身邊的孩子接受度都很高。動物小說大多都有濃厚的冒險氛圍,像是沈石溪的《狼王夢》、《西頓動物記》以及《彼得和他的寶貝》、《傻狗溫迪客》等,揉合動物習性、自然生態和情感互動,顯得格外動人。
📗女孩力量大
以女孩為主角的小說越來越多,凱特狄卡密歐的《少女三劍客》以溫暖筆觸,娓娓訴說青春期孩子面對成長的困境和焦慮,不說教不帶批判的口吻,更能直直走進孩子的心底。
不得不用力推薦的則是林滿秋老師的作品,在地創作最大的優勢,就是更貼近台灣孩子真實的生活樣貌,不管是慣用語、流行語、說話口氣的描寫,還有思考方式、價值觀與既定的刻板印象等等,都能精準的拿捏描摹,孩子讀起來就像是自白或是周遭朋友的經歷,加上深入的心理描繪,將女孩子彎彎曲曲、難以言喻的少女情懷表露無遺。最喜歡《替身》和《浴簾後》的故事設定,那其中幽微的「懂得」很有撫慰的力量。
📗小文青養成計畫
我在筆記裡寫下:時間滯留在書頁之間,我跨不過那道不捨與傷感的河。《不想說再見》是上半年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篇幅很短,卻字字精煉,處處有情,每讀這首詩:
「詩人的狗兒
撿起我掉落的文字
啣在他柔軟的嘴裡
一如寶藏
好在日後
埋藏
如此一來
詩人的狗兒
才能繼續傳遞這些文字
讓我跟隨」
就忍不住掉淚,人與狗兒的羈絆如此之深,相互陪伴相互取暖,無論憂喜悲歡,面對生離死別,都不想說再見。詩意在愛裡緩緩流動,只需短短數字,已然動魄驚心。
同樣是詩一般輕靈的《會寫詩的神奇小松鼠》就輕快可愛多了。在尋找愛與歸屬感的需求裡,我們都是情感豐沛的詩人。這也是以女孩為主角,帶點奇幻的色彩,跟《少女三劍客》的主題相似,少了沈重生活壓力,更多的是想像與詩意。
喜歡古典文學的話,陳郁如老師的《詩魂》、《詞靈》不但融合詩詞之美,還兼有奇幻的魅力和成長的力量,提供給小文青不一樣的選擇。
📗成長,大不易
兒少小說的主題就在於貼近生活經驗,為成長儲備更多力量,這個階段的孩子生活重心轉移到學校與友伴的人際關係上,也是形成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孩子在意自己的外表言行,其實是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模樣和評價,被接納與否,衍生出許多相關的重要議題:霸凌、特立獨行、說謊、自我肯定與否定、與家人的情感的緊密程度、單親、父母離異,而這些主題都圍繞在突破「成長」的困境,找到希望和擁抱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像是《爬樹的魚》、《奇蹟男孩》、《破蛹而出》、《那又怎樣的一年》、《無頭蟑螂的狗日子》、《別告訴愛麗絲》,都是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找到更舒服更自在的生活態度;
「說謊」是個有趣的議題,手上正在讀的是《謊言樹》,兼有推理懸疑和哲思,好喜歡這個別出心裁的故事,一翻開就停不下來,實在太想知道故事到底會如何鋪陳?關於謊言,我們理解的太淺薄,思考的太少,不只是對錯是非,還可以有更深沉的思考空間。
好書怎麼讀都讀不完,第三階段的書單可以一直延伸,無窮無盡,只要找到你喜歡的書就好~
好書推薦|
《少年廚俠》,親子天下。
《哈利波特》,皇冠出版。
《貓戰士》(共六冊),晨星
《大尖山的大冒險》(共四冊),青林。
《大森林裡的小木屋》,小樹文化。
《手斧男孩》,野人出版。
《甲蟲男孩》,親子天下
《荒野機器人》,小天下。
《獵書遊戲》,親子天下。
《狼王夢》,聯經出版。
《西頓動物記》,木馬文化。
《彼得與他的寶貝》,小麥田。
《傻狗溫迪客》,台灣東方。
《少女三劍客》,台灣東方
《替身》,未來出版。
《浴簾後》,小魯文化。
《不想說再見》,小麥田。
《詩魂》,親子天下。
《詞靈》,親子天下。
《會寫詩的神奇小松鼠》,台灣東方。
《爬樹的魚》,小天下。
《奇蹟男孩》,親子天下。
《破蛹而出》,幼獅。
《那又怎樣的一年》,小天下。
《無頭蟑螂的狗日子》,親子天下。
《謊言樹》,青林。
掉落相似詞 在 MIRRO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鯨落》
曲:陳卓賢
詞:陳卓賢
編:王雙駿
監:王雙駿
忽冷忽暖忽爾再升溫
一漲一退一引眾星沉
與海繾綣 而最終擱淺
咫尺之處只有這黑夜
千里分隔任狂濤在瀉
多麼可怕 仍能安躺 哪管水花四濺
讓我 水作棺殮 化身甜點
能化做養份也應該 無須要為此感概
沉沒在大海怎配有權被愛
命運若一早記載緣份不再
擁有沒有 不必追究
回報是見著那些笑口
鯨落入大海只有冷仍綻放
寂靜在暗淵漸降
海魚即管吃喝
遺愛後葬於海溝這軀殻
天際展翅飛如何想像
海裡撥鰭泳難同順暢
儘管相似 為何總是未見一飛上天
就算 翻背幾次 也都如此
鯨拍翼卻沒到天空 餘生也往深海送
沉沒在大海怎配有權被愛
命運若一早記載緣份不再
擁有沒有 不必追究
回報是見著那些笑口
鯨落入大海只有冷仍綻放
寂靜在暗淵漸降
海魚即管吃喝
遺愛後葬於海溝這軀殻
魂魄附泡沫上水面 乘蒸氣盡化煙
掉落在深海也有其用處
別剩自尊心暗裡無奈打轉
不怕受挫 專心給予
如掛念你便勇敢的說
落下淚捨身替你成大志
若是為你我可以
自願犧牲走進歷史
閉目 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