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麼汪
【天啊!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 狗狗相處出狀況】
你是否曾經有過工作回家一打開門時,
發現衛生紙如雪花般散落四處,彷彿提前過了一場聖誕節,
滿地狼藉、翻箱倒櫃讓你差點報警以為有人闖空門,
而那位製造這些傑作的孩子正用著無辜的大眼看著你的狀況呢?🥺
或是曾經遇過狗狗不停追著自己的尾巴轉圈圈,
讓你在覺得有趣之餘又隱隱有些擔心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狀況?
這樣有沒有問題呢?
遇到這些問題先不急著生氣,也不要慌張,
其實找對方法就可以順利解決與狗狗相處的問題,
就讓大廷告訴你為什麼狗狗會發生這些行為以及要怎麼解決吧!
在了解問題前,首先必須判斷這些行為屬於:
⭐️⭐️問題行為➡️
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只是可能因為生活矛盾、錯誤理解、需求沒有被滿足
或是不符合主人的生活型態而導致
簡單而言就像跟你生活習慣不同又有一點點不合的室友
Ex:爆衝、隨地大小便、翻垃圾桶、咬遙控器…等。
⭐️⭐️行為問題➡️又分『正常行為』及『異常行為』
🌸『正常行為』:行為本身正常,但過度出現或是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
如:咬蒼蠅、啃咬拔毛或過度繞圈圈、無來由的高強度追尾
🌼『異常行為』:因基因、生理異常的疾病所引發的行為問題。
如:異食癖、焦慮症、分離焦慮症、過動症、強迫症、噪音恐懼。
以上這些狀況
⭐️⭐️請務必先排除狗狗『身體疾病可能性』後,才可以開始下一步動作!⭐️⭐️
✨當出現『問題行為』時需要思考是否因為不正確的相處互動,而造成彼此生活上的困擾呢?
如:用不正確的方式與狗狗玩耍,像是用手捉弄狗狗
這時候就可以適時修正與狗狗相處的方式,
並尋求『行為訓練師』的協助,可以幫助你更快處理問題唷!
✨而出現『行為問題』代表狗狗可能在 生理 或 心理 上出現狀況了,
這時就必須尋求『動物行為治療師』的協助。
若是不會判斷狗狗的狀況屬於『問題行為』還是『行為問題』
這時候就讓『行為訓練師』來幫你判斷吧!
有任何問題寵物訓練相關問題也歡迎私訊大廷詢問💁🏻♂️💁🏻♂️
如果覺得篇文章讓你更了解狗狗的內心世界,歡迎幫我們按讚分享💜
讓我們更有動力提供更多既專業又有趣的寵物小知識😊
若想看更多狗狗知識及寵物訓練師生活的酸甜苦辣歡迎 follow IG @whispererdt
🔸 了解更多訓練資訊 🔸
👉 加入官方Line帳號 @kbb8260q
👉 或者臉書私訊 https://pse.is/3jyltg
👉 來IG偷窺訓練師 https://pse.is/3k6shf
👉 更多精選訓練文章 https://dating.talk.tw
🔹 手刀報名訓練課程 🔹
👉 5個月以內,幼犬課程:https://pse.is/3jgkua
👉 5個月以內,狗狗課程:https://pse.is/3garkp
#behaviorproblem #problembehavior #dog #doglife #doglovers #dogstagram #dogtrainingisfun #positivetraining #dogtrainingadvice #dogtraining #dogtrainer #pet #petsofinstagram #pettraining #pettrainer #socialization #socializationtraining #狗 #狗狗 #狗奴 #狗狗訓練 #狗狗訓練師 #狗狗訓練課程 #正向訓練 #正向訓練師 #幼犬 #幼犬訓練 #幼犬班 #到府課程 #寵物訓練 #教你怎麼汪
拔毛症行為治療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知道的「強迫症」是「強迫症與相關疾病」這個大類別底下的其中一種心理障礙症,同樣並列在這個家族底下的還有「儲物症」、「拔毛症」、「身體臆形症」等。而儲物症裡面又有一種在台灣較少見、研究不多但讓人相當頭痛的疾病── 動物囤積症。
-
動物囤積症的定義是,一段時間內,在特定地點大量飼養動物,數量龐大到自己幾乎無法給予妥善照顧。根據美國跟西班牙的部分研究,動物囤積者通常是女性(男性案例稍少)、獨居者或是中老年人。而且很可能經濟狀況不好。
-
此外,囤積者多半認為自己是在「拯救」動物。但事實上,多數被專業人士帶走的動物,皮膚都出現潰爛、營養嚴重不良、有攻擊性且非常焦慮。牠們很難被認養,甚至有些必須接受安樂死。這跟囤積者「熱愛動物」的初衷完全不符,然而他們總是極力否認這些事實,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
研究人員所找到的案例,通常是來自鄰居的檢舉,因為大量囤積動物不只讓當事人的住處雜亂不堪,也會給鄰居帶來衛生問題還有噪音。這時候就會有相關單位請專家來把動物帶走。但讓人難過的是,這只是一個消極手段。囤積者多半沒有得到良好的心理治療,所以過一陣子可能又有新的動物要受害了。
-
也許對某些人而言,意識到自己真正擁有某樣東西時,才能帶來安全感,來填補心中的空洞。因此與小動物的親密互動,會帶來強烈的情感連結,這幾乎是囤積者生活中的一切。也許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只能依靠親友的支持跟陪伴了。
-
文章介紹:
https://pansci.asia/archives/59546
拔毛症行為治療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少有漂亮的女生會想把自己剃成光頭的,頭髮本身就是迷人的要素。
但對少數人而言,頭髮也會變成惱人的因素~
影片中來自英國的瑞貝卡,擁有一頭俏麗的短髮,但在鏡頭中表情看起來有些苦澀,原來她患有罕見的拔毛症,總是會不自主的拔下自己的頭髮,長期下來已經導自她頭皮某些區塊的毛囊永久性受損,因此她決定把自己的頭髮全部剃光。
在臨床上,拔毛症指的是患者一再地無法抗拒拔自己毛髮的衝動,因而造成明顯毛髮掉落現象,通常患者在拔毛髮前會感覺緊張,而在拔毛髮後會覺得滿足或解脫。
一般來說,拔毛症患者以女性居多,但是從一歲到四、五十歲都有可能發生。拔毛部位不論大人小孩,都以頭髮最多,其次是睫毛及眉毛,接著才是身體與四肢的毛髮,男人拔毛的部位多於女人。
拔毛症發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但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的患者中,常可發現其發病與生活壓力事件有關。
除了藥物之外,有些患者可以從行為治療中獲得症狀的紓解,但是行為治療的種類繁多,而且需隨著患者的年齡、求助動機以及心理狀況調整,有些人只要讓他將發生拔毛髮的時間、次數、拔毛數量記錄下來做行為的監控,症狀即可獲得改善,有些人卻需要許多步驟加在一起方能奏效,所以這一部份需要與精神科醫師討論後執行,效果比較容易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