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雅各伯年」專題介紹 ~ 聖雅各伯十字】
大家應該多少聽過聖雅各伯朝聖之路,是從歐洲各地到安葬聖雅各伯的 Santiago de Compostela 朝聖的一條路,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是聖雅各伯節,如果剛好這一天是星期日,那一年就是《聖雅各伯年 Año Santo Jacobeo 或 Ano Santo Xacobeo》,今年剛好是聖雅各伯年,導遊藉機在此分享關於聖雅各伯及朝聖之路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十字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十字架有很多種,在這裡跟大家舉一個大家都「有看沒有見」的十字架。
導遊相信到過普拉多美術館的人應該都看過維拉斯奎茲的仕女圖,也看到維拉斯奎茲把自己畫在上面,不過,有誰注意過維拉斯奎茲衣服上有個十字?
這是聖雅各伯十字!
不過,事實上,這個十字不是維拉斯奎茲畫上去的,他畫的仕女圖上面沒有聖雅各伯十字,維拉斯奎茲在仕女圖完成之後三年、在經過一番嚴格的審查之後,被允許加入聖雅各伯騎士團,而現在仕女圖上的聖雅各伯十字是國王菲利浦四世(沒錯,國王會畫畫)加上去的,從這裡就知道國王有多賞識維拉斯奎茲!
而聖雅各伯十字的形狀,在西班牙日常最常見的是在聖亞各伯杏仁蛋糕(Tarta de Santiago)上面會看到(見留言照片),每個聖雅各伯杏仁蛋糕上面會用糖粉撒出聖雅各伯十字的形狀出來 😋
#西班牙 #聖雅各伯十字 #聖亞各伯杏仁蛋糕「聖雅各伯年」專題介紹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拉 撒 路的故事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養育一個孩子要全村的力量,那麼虐待一個孩子也需要全村的力量。」
If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it takes a village to abuse them.
─ ─《驚爆焦點》
這個假日只在電影院裡看了一部電影,就是《感謝上帝 Grâce à Dieu》,走出影廳時暗自讚嘆,歐容不愧是歐容,一丁點都沒有讓人失望,即使是一個涉及宗教爭議,甚至可以說是不太令多數觀眾感興趣的嚴肅主題,情緒掌握依舊收放自如,既壓抑又暗潮洶湧的情感在鏡頭之外兀自翻騰。
一直以來不會特別排斥或偏好探討宗教或信仰的作品,無論柏格曼的電影或《母親》、《沉默》等都相當喜歡,不過《幸福的拉扎洛》從看到名稱就已先入為主連結到拉撒路的故事,反而在觀影過程中難以融入劇情,對個人而言有點太過刻意強調聖經隱喻。但宗教也有明暗面,猶如《一一》後腦勺的海報設計,那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是人性與社會見不得光的灰色地帶,同樣描述神職人員性侵兒童這些令人髮指的真實事件,一個發生於不遠以前的波士頓,一個則是 2016 年才在法國里昂被揭露,《感謝上帝》不同《驚爆焦點》之處,在於是從幾位不同階層的受害者角度,刻劃童年創傷如何造成從男孩蛻變到男人的深遠影響,如何觸及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的複雜連結,進而成立了一個名為「不再沉默」的協會,他們多半不怨恨這些事情降臨於自身,而是父母的隱忍退讓、緘默責備、息事寧人、拒絕支持,不願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造成他們在日夜煎熬中掙扎成長的主因,誰又能保證人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呢?
樞機主教巴爾巴蘭口口聲聲說培耶納神父的行為不應以「戀童癖」稱之,因為神父愛著孩童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如此官官相護、睜眼說瞎話的包庇行徑,也難怪會脫口一句「感謝上帝」,幸好已經過了法律追溯期,虐待一個孩子確實需要整個城鎮的沉默力量。
林奕含曾寫下,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這群人希望改變的非為宗教、非為信仰,是由人所組成教會、由人所創造的體制。因為這個協會,有人得到安慰與救贖,有人覓得心靈的平靜,電影尾聲,最初勇敢站出隻身對抗整個里昂地區天主教會的父親,是為了不讓孩子也落入幾十年前殘害自己的同一雙魔爪,是希望孩子在上帝的愛與光輝之下能無憂成長、擁有健全人格,在經歷這些波折後,兒子凝視著他的雙眼:「爸,你還相信上帝嗎?」
如果心中還有信仰,該問的也許是《牧師的最後誘惑》那一句,人類做出如此多傷天害理的自私舉動後,神還願意寬恕我們嗎?
拉 撒 路的故事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養育一個孩子要全村的力量,那麼虐待一個孩子也需要全村的力量。」
If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it takes a village to abuse them.
─ ─《驚爆焦點》
這個假日只在電影院裡看了一部電影,就是《感謝上帝 Grâce à Dieu》,走出影廳時暗自讚嘆,歐容不愧是歐容,一丁點都沒有讓人失望,即使是一個涉及宗教爭議,甚至可以說是不太令多數觀眾感興趣的嚴肅主題,情緒掌握依舊收放自如,既壓抑又暗潮洶湧的情感在鏡頭之外兀自翻騰。
一直以來不會特別排斥或偏好探討宗教或信仰的作品,無論柏格曼的電影或《母親》、《沉默》等都相當喜歡,不過《幸福的拉扎洛》從看到名稱就已先入為主連結到拉撒路的故事,反而在觀影過程中難以融入劇情,對個人而言有點太過刻意強調聖經隱喻。但宗教也有明暗面,猶如《一一》後腦勺的海報設計,那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是人性與社會見不得光的灰色地帶,同樣描述神職人員性侵兒童這些令人髮指的真實事件,一個發生於不遠以前的波士頓,一個則是 2016 年才在法國里昂被揭露,《感謝上帝》不同《驚爆焦點》之處,在於是從幾位不同階層的受害者角度,刻劃童年創傷如何造成從男孩蛻變到男人的深遠影響,如何觸及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的複雜連結,進而成立了一個名為「不再沉默」的協會,他們多半不怨恨這些事情降臨於自身,而是父母的隱忍退讓、緘默責備、息事寧人、拒絕支持,不願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造成他們在日夜煎熬中掙扎成長的主因,誰又能保證人生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呢?
樞機主教巴爾巴蘭口口聲聲說培耶納神父的行為不應以「戀童癖」稱之,因為神父愛著孩童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如此官官相護、睜眼說瞎話的包庇行徑,也難怪會脫口一句「感謝上帝」,幸好已經過了法律追溯期,虐待一個孩子確實需要整個城鎮的沉默力量。
林奕含曾寫下,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這群人希望改變的非為宗教、非為信仰,是由人所組成教會、由人所創造的體制。因為這個協會,有人得到安慰與救贖,有人覓得心靈的平靜,電影尾聲,最初勇敢站出隻身對抗整個里昂地區天主教會的父親,是為了不讓孩子也落入幾十年前殘害自己的同一雙魔爪,是希望孩子在上帝的愛與光輝之下能無憂成長、擁有健全人格,在經歷這些波折後,兒子凝視著他的雙眼:「爸,你還相信上帝嗎?」
如果心中還有信仰,該問的也許是《牧師的最後誘惑》那一句,人類做出如此多傷天害理的自私舉動後,神還願意寬恕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