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我曾經差點犯下一樣的錯誤,讓Hero過度依賴我導致咬毛😢😢😢幸好碰到好的醫生及時制止我的行為,才沒讓情況變得難以挽回⋯⋯真的很感謝醫生~
文源:Dr Tariq Abou-Zahr BVSc ECZM Resident (Avian) MRCVS, "Why We Shouldn’t Hand-Rearing Parrots(為何我們不應人工哺育鸚鵡)", Parrots Magazine, 234: 30-32, Jul 2017.
對許多決定養一隻鸚鵡當寵物的人來說,根本沒考慮選擇由親鳥哺育出的鳥。妳何必這麼做?親鳥哺育的鳥永遠不會像牠們被人工哺育的同伴那樣極度「天真溫馴」或「可愛順從」,此外就連接近牠們都要費上大量時間和精力。人工哺育的鳥被默認為是溫馴的 - 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答案。大眾雖然很可惜尚未接觸到訊息,但為主流寵物市場產出人工哺育、經歷銘印作用的鸚鵡擁有幾項已知缺點。
最近 BBC 紀錄片「相信我,我是個獸醫(Trust Me I'm a Vet)」播放關於飼養鸚鵡的片段我很有興趣,其中推廣了人工哺育遠不如親鳥哺育更適合當寵物的訊息。值得關注的還有商業化人工哺育鸚鵡在歐洲幾個國家如荷蘭和奧地利,目前因動物福利的緣故已成為違法行業。
[銘印問題]
人工哺育鸚鵡的主要問題在於它剝奪幼鳥為建立正常社交與性行為而與同類接觸的需求。由人類飼養的鳥很容易長期銘印在她們身上,成熟後往往較偏向視人類為社交和性方面的伴侶。展現程度隨鳥種而稍微不同,不過巴丹是出了名的極易受這些問題影響,且最不擅於應對。已銘印的鳥常對自己的飼主展現不當性行為,如求偶和自瀆,時常對與人類的接觸表現出強烈偏好,即便其牠的鳥就在附近。飼主未回饋這些性行為,或幾乎花費自己所有時間與自家鳥社交互動都能造成問題。有項研究顯示雄性鸚鵡的銘印比雌性更強烈,其主張由人工哺育導致的性銘印程度在性別上可能有差異。
最終,若鳥視人為滿足自己社交 / 性繁殖的主要來源,人成為牠的「族群」,牠不再明白物種上的分界。當那隻鳥被侷限在籠中,而牠其餘的「族群」遠離牠,包含牠選為潛在伴侶的人類,這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對鳥來說也容易受到相當大的挫折。在野外,多數鸚鵡正常作息的生活期間會花上幾乎所有時間待在其牠鸚鵡附近。這包含棲息在內。即便是獨自在籠內棲息,沒有其牠鳥在附近慰藉也與許多鸚鵡的正常行為模式相悖。
鸚鵡本能上是群居程度非常高的動物,一旦牠找到伴侶,通常會形成非常緊密的關係,深情地替對方理毛(allopreening)並幾乎永遠伴隨彼此。最後牠們會開始交配且考慮尋找巢穴哺育後代。親鳥哺育、未銘印在人身上的鸚鵡會找另一隻鸚鵡來履行。人工哺育、已銘印的鳥往往找人替代。
那個人對牠的「暗示」沒反應時,鳥變得更加沮喪。特別是那個人接著對自己的丈夫 / 妻子 / 朋友 / 孩子展現情感、鸚鵡待在籠內而對此無可奈何時。
是這種挫折造成以不同形式表現出的嚴重心理創傷。起初,可能會有尖叫和 / 或攻擊問題。雖然人們通常明白鸚鵡會挑一人作為伴侶並成為所謂「單一人的鸚鵡」、對其她家庭成員展現攻擊行為,她們往往不瞭解鳥為何對牠們所選定的人類「伴侶」展開攻擊。
[破壞羽毛]
若鳥變得太過沮喪,牠可能對任何可觸及的人攻擊發洩,包含牠最愛的人。除了攻擊,過多噪音和尖叫也常在這種情況下發生。隨著攻擊,鳥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常被關在籠內,和自己選定伴侶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這進一步增加問題,讓鳥更感到沮喪,引起甚至更深的心理創傷。
當鳥再也無法應付自身挫折,並需要額外的「應對機制」,最常見的結果是破壞羽毛的行為 - 咬毛。我已數不清我見到咬毛鸚鵡多少次,而飼主認為牠是「無聊」或感染蟎蟲。當妳詢問她們過去的經歷,幾乎無可避免都是人工哺育的鳥、單獨飼養、生活基本上都待在籠裡(即便牠每天出籠 2-3 小時)、絕大部分與其中一個家庭成員配對。身為不斷重覆聽到相同故事的禽類獸醫,這讓我沮喪至極,我確定如果我遭遇其中任何一件事也會把自己的毛拔掉!
咬毛不是這種情況下的唯一結果。有時會出現泄殖腔脫垂,母鳥也會在籠底重覆產蛋,以及最壞的情況下,破壞羽毛行為可發展至自殘。看到鸚鵡真正在殘害自己,造成極可怕的皮炎病變感染,有時露出下層肌肉的病例實在令人心碎。對如此重覆不斷的鳥而言,安樂死往往是最溫柔的選擇。
這種情況最困難之處在於試圖解決它。許多面臨上述問題的人一旦發覺行為問題的可能原因,便決定納入另一隻鳥做為牠的夥伴來解決。問題是,鳥在年幼時一旦銘印在人身上 - 就永遠保持了。假如牠順利回應新夥伴而未展現極大攻擊性,新來的鳥對牠來說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就我多數的經驗,那隻鳥仍會更偏愛人類陪伴,牠還是會對人類飼主展現性行為且在許多情況下,牠會繼續咬毛,並以沮喪的狀態生活著。對我來說解答分兩部分。繁殖者應停止生產完全經歷銘印的鳥,人們在取得鸚鵡幼鳥時應伴隨其牠鸚鵡幼鳥,而非牠們單獨一隻!
[完全銘印與社交銘印]
儘管截至目前,狀況最少的是那些由親鳥哺育的鳥,但不可否認仍有必須接手的時候。例如親鳥拒絕哺育自己的後代、單親或失去雙親的鳥。這些情況下,繁殖者不接手牠們必然死亡。這些情況下,人們需要仔細思考她們哺育鳥的方式。在育雛器中的各別空間哺育鳥將造成鳥的完全銘印。反之,在集中幼鳥的空間共同照顧將形成社交銘印 - 鳥仍會對人類有某些程度上的銘印,卻隨時與其牠鸚鵡共處,仍然認清自己是隻鸚鵡。
雖然這些鳥仍可能承受行為問題,也可能比親鳥哺育的鳥更容易有諸如破壞羽毛行為等問題,有充分的科學證明幼鳥在一起照顧時,發展異常行為的風險大大降低。理想情況下,共同照顧幼鳥的空間會容納年紀與品種相似的鳥。不過,即使品種和年齡層混合也可提供良好效果,對鳥來說也是比單獨飼養更好的方案。我個人的看法是各別哺育再單獨售至寵物家庭以動物福利角度來看並不妥善,這種做法真的應被禁止。
值得慶幸的是,有越來越多繁殖者如今在遠離這些事,且在鳥界中出現一定程度的自我調整。有幾個讓幼鳥共同成長的大型機構最終維持穩定繁殖能力。只有一隻幼鳥、除了人工哺育別無選擇,並產出完全銘印的鳥,這樣的情況我懷疑是否合乎道德,人們必須承認在權衡之下,繼續這條路是否符合鳥的最佳利益。
[親鳥哺育的鳥能成為好寵物嗎?]
儘管親鳥哺育的鳥真的不是天生溫馴,一般甚至恐懼人類,有時達到相當明顯的程度,在親鳥哺育過程可採取一些步驟以提高產出鳥更穩定、更順從的機會。有科學證明以偶爾接觸新生幼雛為例,可讓鳥同等享受鸚鵡和人類的陪伴。這包括一週總共五次在還給親鳥之前,接觸新生幼雛 20 分鐘。雖然這對相當不滿於任何巢箱干擾的親鳥來說可能不容易,若有親鳥允許這樣做,這是個產出穩定、由親鳥育雛,且有成為良好寵物鳥潛力的理想方式。當然,有些親鳥不會允許,試圖進行可導致殺嬰或遺棄。
所謂的共親職(co-parenting)也是種透過親鳥哺育後代,但人類通常在清晨和傍晚補充餵奶的手法。某些情況下這會持續至羽翼豐滿 / 斷奶,有時繁殖者會將羽翼接近豐滿的幼雛移出巢外,以便完成短期照顧。更進一步的研究需考量這些鳥常出現的異常行為,不過初期報告顯示共親職是產出由親鳥哺育、穩定且具有良好寵物潛力,大有可為的做法。
即便完全由親鳥哺育,若在夠小的時候接手(剛好斷奶期)並給予大量時間和以獎勵為主的訓練,往往會成為良好穩定的寵物鳥。不過這種情況通常需要時間、知識與經驗,對養鳥新手來說可能不太適合。
[結論]
人工哺育牽涉到鸚鵡對人類的銘印作用,使鸚鵡越過其牠同類向人尋求社交與性方面的滿足。人們如今相信人工哺育往往要對我們在寵物鸚鵡身上見到的廣泛福利問題負責,包括咬毛和自殘。
單獨人工哺育並產出完全經歷銘印的鳥是許多人認為應列為非法的作為,如其它幾個歐洲國家所制定的一樣。反之,與其牠幼雛共同哺育和產生社交銘印而非完全銘印是更好的選擇,儘管不容易降低異常行為至親鳥哺育者所表現的程度,特別對於因公 / 母鳥缺乏育雛能力或喪親而無法選擇由親鳥哺育來說它是很好的折衷辦法。有些技巧可應用在親鳥哺育,例如接觸新生幼雛或共親職,這可使鳥溫馴,卻無銘印。這些鳥可能是最適合寵物生活的鳥類。最重要的是,鸚鵡乃群居物種,牠們應隨時有其牠鸚鵡的陪伴。雖然如果飼養鸚鵡的做法正確我完全支持,但我覺得把一隻寵物鸚鵡養在籠內的日子需要終結。
#魚酥翻譯
#每隔一陣子就要捅自己一刀
折衷鸚鵡咬毛 在 鳥人鳥事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也許是因為今年和尚大出,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和尚的飛失或協尋文,每當看到一些才剛學飛的孩子離家,都讓人感到難過QQ
寵物鳥一旦飛失,若沒有幸運被人拾獲,生存真的不易;為了鳥寶的安全,請各位鳥奴小心再小心,千萬不要保持僥倖心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別讓寶貝為了自己一時輕乎大意而付出代價。
多一分謹慎,少一分風險,願共勉之🥰🥰🥰
<< 五十道鸚鵡飛失的陰影 >>
自從接觸鸚鵡飛失的文章,心有戚戚焉,每天自我提醒要看顧好家中的鸚鵡不要飛失了
可是每天還是有10至20篇的飛失文,而文章大多是寫著因為"不小心而飛失了",是怎樣情況的不小心呢?並沒有說清楚
飛失要盡快找回家團圓外,最重要的是避免飛失,要如何避免飛失呢?
今天用情境式畫面方式書寫,比較能感受體會當下及下一秒即將發生的憾事
.
1 綠和尚早上自己咬開籠門飛走了,我該怎麼辦
2 外出包不知為何手把斷掉,壓克力面罩脫落,我心愛的白銀絲和尚飛走了,到現在3天了還找不到
3 不知道賈丁的嘴巴這麼有力量,將螃蟹夾咬壞了,一瞬間就飛不知去向
4 環飛放飛,沒想到金剛夫妻竟然一起比翼飛向浩瀚自由的那一方
5 逛夜市時,黃和尚咬開掰開那小小圓環,鍊子掉出來,鳥飛走不見了
6 不知道何時窗戶被家人開了小縫通風,鳳梨小太陽從小縫飛走了,大家可以幫忙尋找嗎?
7 要餵飼料時,都沒看見度坡巴丹夫妻,原來是咬破外掛的木巢箱後面牆壁飛不見了
8 為了刷洗籠底網,拉高籠門一些,將刷子伸進去刷大便時,藍和尚快速衝出籠門飛了
9 行駛的汽車內放出鳥出來玩,不小心按到窗戶下降開關,藍三白月倫就這樣飛向天空不見蹤影
10 爸爸送給我當生日禮物的灰鸚,怎知咬斷鍊子,繫著鍊子飛走了,我哭了三個月還是沒找到
11 不知道窗簾後面的紗窗何時被貓抓破一個洞,紫羅蘭小鸚放風時就從小洞飛走
12 米特雷大太陽太吵了,所以養在門前地上,今天竟然咬開5根籠子鐵絲電銲處飛走了
13 野餐時,小朋友追逐,撞倒桌上的外出籠,籠門打開鳥就在我眼前,黃虎皮鸚鵡頭也不回的離我而去
14 大巴巴丹咬破紗窗飛走了,請有看到的鳥友連絡我的電話
15 訓練了三個月,現在鳥寶混種金剛終於要戶外放飛了,緊張的時刻)))GO~~逼~逼~逼~)))哇!飛走了
16 開開心心來到公園玩,手伸進去外出籠裡扣外出繩時,綠頰小太陽衝出籠門空隙飛走了
17 走在路旁,被公車的喇叭聲嚇著,腳環太大白子玄鳳細細的腳抽出飛走
18 機車腳踏墊上放著外出籠,被別台機車撞倒我的機車,外出籠也倒了籠門打開,藍銀絲和尚就飛走,請大家幫忙尋找
19 真的不知道50天的綠月倫幼鳥就已經會飛了,只是抓到戶外玩一下就飛走了
20 騎著腳踏車緊急煞車,握在手的外出繩一鬆手掉了,崔士頓巴丹也驚嚇的往上飛,飛過屋頂就看不見也找不著了
21 不知道何時窗戶被家人開了小縫,橫斑鸚鵡從小縫飛走了
22 自己養的狗狗,打開籠門,讓白和尚鸚鵡飛失了
23 琉璃金剛,推開籠門靠著牆壁的籠子,又開啟籠門,放走小鸚了
24 有糾紛又嫌黃翼藍帽得叫聲很吵的親戚,打開籠門,讓鳥自己飛出去了
25 出國遊玩四天,將珊瑚藍和尚交給爸爸照顧,沒經驗的爸爸忘了扣飼料門的夾子,讓鳥推出飼料盒飛走了
26 紅金剛對鳥一起繫繩站站台,沒想到公鳥咬壞鎖頭,讓母鳥飛走了
27 帶大黃兜吸蜜到草地玩,不知道剪掉的羽毛已長出來,竟然飛走了
28 家裡客廳放風時,爸爸剛好回家開了門,我最愛的黃化玄鳳,突然嚇到飛出門了
29 我的五彩金剛不見了,家裡全找遍也是找不到,應該是推開窗門飛走的
30 帶去廟會,被鞭炮聲嚇飛走了
31 帶生病的賈丁去醫院治病很緊張,用力掙脫醫生的手,此時剛好有人開醫院大門,就飛進對面馬路不見了
32 黃邊小太陽沒繫繩也會一直都很乖的站在肩膀上,巷子忽然跑出一隻狗,讓小太陽驚嚇飛走不見了,哼!都是狗的錯
33 今天幫藍月倫用水管灑水噴澡時,不知道是不是腳環變很順滑的原因,腳抽出腳環飛走了
34 外出繩扣在皮包上可能沒扣好,逛街逛到一半,琉璃金剛繫著整條繩子飛走了
35 我三歲傻兒子,將鳥籠門和家裡大門都打開,將我養了三年的肉桂小太陽放走了,發現時已看不到,只聽見鳥聲越飛越小聲
36 戴著小黃帽出門,不知為何突然飛走,腳上還有彈簧鍊勾著機車鑰匙一起從鑰匙孔拉走
37 帶雨傘巴丹到鳥店配戴新電話腳環,老闆不小心沒抓好讓鳥飛走了
38 藍月倫繫繩站台上,放在馬路邊曬太陽,沒想到忽然一陣風吹倒站台,鳥掙脫拉扯將鍊子拉斷飛走了
39 將飼料和飲水放進籠後,不知道籠門卡住沒有滑下來到定位,讓小鸚鑽出飛走了
40 不知道是不是發情的關係,傍晚下班回家才發現紫三白月倫竟然將壓克力籠咬破飛走了
41 不知道很黏我的金太陽,竟然攀在皮包上跟著我一起外出了,走到馬路上遭車子嚇飛了我才知道跟著我出門
42 家裡的成員都知道不能將樓梯窗戶打開,可是孩子的同學想看外面風景而將窗戶打開,鳥兒就趁這時飛走了
43 打開大門讓新買的冰箱搬進來,這時嚇到折衷站台鳥,將鍊子扯斷,從大門飛出去不見了
44 買的快速組裝籠,籠頂網片不知為何被橘冠賈丁頂開跑出來,還好是養在客廳裡沒飛走,趕緊加上鐵絲將頂籠網片綁好
45 昨天量黃臉派洛和尚體重,從之前的120公克降到95公克,導致腳也變乾瘦了,果然今天就腳環脫落飛走了
46 繫繩站台放前院,不知是怎樣古銅玄鳳不見了,只看見地上多了好幾根她的羽毛
47 這對金頭凱克已經自由進出戶外放養好幾個月了,怎已經三天沒回家了呢!!!
48 找了半天終於在樹梢找到本繫在腳上的GPS追蹤器,但是沒有看到五彩金剛
49 從小這對鷹頭鸚鵡沒關籠都是在屋頂鐵皮屋內飛翔生活,但今天怎就是找不到,原來是不知何時老鼠將發泡綿咬出個洞飛走了
50 想破頭了,也是不知到何種原因何種情況,紅金剛就是不見了
.
這4年來,天天看協尋文,用資料量推估,每年有一萬隻以上飛失
但現在看飛失文已不再那麼生氣不已,已不再那麼責備飛失主人了…..
因為除非是繁殖鳥房內關籠一輩子,要不然真的太多太多情況可以飛失不見
祈望能記取並避免這50種情況的發生,不要不只50種情況甚至還增加到100種…
除了刻意放飛、故意野放飼養的行為,及戶外繫繩站台鳥之外,其他請細心、貼心、用心、、專心看顧才能讓心愛的鳥兒永遠陪伴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