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vs 推薦電影】1870-August-22 刺馬案 / 《投名狀》The Warlords, 2007
.
【馬新貽】Ma Xinyi, 1821~1870
.
「刺馬案」指的是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1870年8月22日)約上午十點半左右,兩江總督馬新貽在閱兵後返回總督轅門途中被刺客張汶祥所殺;由於張汶祥被捕後,審訊供詞來回反覆不明,最終被慈禧太后下旨凌遲至死,因此無法得知刺殺事件的真相,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馬新貽是來自山東的回族人,信奉伊斯蘭教,曾帶領官兵平定太平天國軍和捻軍有功;相傳馬新貽在討伐太平軍時被圍攻,為了保命,和太平軍首領張汶祥義結金蘭,誓言為太平軍在清政府中臥底。但後來馬新貽背信,才導致這場刺殺行動發生。
.
.
【推薦電影】
《投名狀》The Warlords, 2007
導演 陳可辛
主演 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
產地 中國、香港
.
雖故事並非史實,但電影是以「刺馬案」與太平軍降卒被殺的「姑蘇大屠殺」,兩大事件改編的故事。
三大男星同台演出拜把兄弟,角色與角色間的火花是本片精彩之處;它將刺馬案當中的人物關係,藉由野史的兄弟情誼重新詮釋,拼湊了完整的刺殺案全貌,同時也呈現了清末政府與人民間的緊張關係,在混亂時局之中凸顯可貴的人性。
.
.
【姑蘇屠殺】
Fiction vs. Fact
.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大哥是對的…」
《投名狀》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對話莫過於此;這段情節是改編自1864年的姑蘇屠殺事件。
當時的太平軍姑蘇將領郜永寬等八人為首的太平軍被清軍包圍多日;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郜永寬透過一位在清廷常勝軍內的舊識,英國軍官查理戈登,向淮軍統帥李鴻章乞降。
李鴻章向郜永寬承諾,只要殺死太平軍的慕王譚紹光,就接受郜永寬的投降;因此郜永寬刺殺譚紹光,卻在開城投降時,李鴻章背信,在占領蘇州城後將郜永寬麾下的2000多人全數屠殺。
.
.
.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
.
**************
歡迎加入【 有梗電影俱樂部 】臉書社團,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需回答問題審核)
.
也別忘了按讚追蹤更多不同平台內容唷!
📣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YouTube:http://pcse.pw/9ZNYT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投名狀 #劉德華 #金城武 #李連杰 #刺馬案 #清末四大奇案 #太平天國 #清朝 #中國 #陳可辛
「投 名狀 蘇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請益] 投名狀蘇州城投降後有更好的解法嗎?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不禮貌鄉民團- 昨天看著黃國昌在立院裡生氣的樣子讓我想起一 ... 的評價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投名状(李鸿章-苏州杀俘案)(曾国藩-刺马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投 名狀 蘇州 在 Re: [請益] 投名狀蘇州城投降後有更好的解法嗎?- 看板movie 的評價
投 名狀 蘇州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即將要上到高中舊版的清末歷史,我不禁興奮:「我購買已久的投名狀,終於要破繭而出了!」
投名狀的電影背景是描寫清朝與太平天國的戰事,在劇情文本上則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馬案」。
先來說說改編文本,所謂刺馬案,是指平定太平天國出力甚多,並在戰後出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竟在出任不久,被一名叫張汶祥的平民暗殺。按張汶祥的說法,是馬新貽在張汶祥當盜匪時,鎮壓殺死他的眾多同伴,然後他的妻子被人拐跑,他跑去找馬新貽主持公道,馬新貽又不受理,於是他就把馬新貽給殺了。
以上內容,後來給民間改為,馬新貽和張汶祥以及一位老兄結拜為兄弟,結果馬新貽拐了無名老兄的老婆,還把吳明老兄給殺了,張汶祥為了報仇,也把馬新貽給殺了......嗯玩嫂子、搞背叛、殺兄弟,眾多八點檔元素都給它燴進去了,這實在是非常煽情的文本。所以不但民間傳說甚廣並且持續衍生出不同劇情的故事,邵氏電影公司也拍了多部有關刺馬案的電影,而且主題通常聚焦在玩嫂子(或是嫂子勾引大哥)的戲碼上。
相較之下,投名狀拍的就大器恢弘許多。裡面的婚外情元素其實降得頗低,連偷情畫面都只是用一艘畫舫中的關窗畫面來寫意。導演真正用心著墨的,是戰亂時代下的眾多方方面面。
比如:劇中本為官軍的龐青雲,聽到趙二虎、姜午陽一眾平民,竟打算伏擊太平軍的糧食時,他不禁訝異:「你們敢搶他們糧食?」姜午陽直率地回答:「附近都沒糧食,不搶他們的,活不下去。」充分顯示在戰亂下的平民,求生是多麼的無奈(尤其後來另一波官軍還把姜午陽等人搶來的糧食又搶走了)。
又比如:著名的搶糧、搶錢、搶娘們。為了募集敢死隊,龐清雲等人開出了「去了拿兩份錢,死了拿三份,活著的拿四份」的重賞。一陣衝鋒後,活著的人樂開了花,因為他們不但拿到先前許諾的賞金,而且也在軍中獲得了地位。可畫面一轉,姜午陽拿著戰死部下的慰問金,回到家鄉遞給等待兒子回來的大娘,大娘當場痛哭,然後更殘忍的是,姜午陽向大娘遞出第二份慰問金......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上的榮耀,往往背後是好幾倍的傷悲。
然後,就是我覺得本片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蘇州殺降。
先來簡介一下歷史上的蘇州殺降。蘇州是太平軍後期的重鎮,當時李鴻章率領淮軍以及外國傭兵性質的常勝軍前往圍攻,最後慫恿本有降意的太平軍將領搞內鬨,結果殺死了蘇州成的太平軍主將,並率軍投降。
但等到李鴻章進入蘇州城卻發現:「蘇州城內的太平軍竟然還沒繳械!該不會他們想搞叛變吧?」順帶一提,在此之前幾個月,李鴻章的老弟接受一批太平軍的投降,結果在受降時,竟被新有不甘的太平軍士兵槍擊,當場打在了腿上,命雖沒丟,但嚇的是魂飛魄散。這個經歷,更加深李鴻章的不安,所以李鴻章的決定就是:屠殺受降的太平軍!這場蘇州殺降,保守殺戮了2萬名太平軍。
劇中的蘇州殺降,則是龐青雲為了要攻下太平軍的首都─南京,而且在軍糧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決定掛掉拒絕收編的太平軍殘部。但成功勸降太平軍的趙二虎,先前卻已經答應善待太平軍(而且注意一點,這些投降的太平軍中,有些人跟他是同鄉,但龐青雲跟他們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於是這兩人產生嚴重衝突。
趙二虎:「我答應過要讓他們活著!」
龐青雲:「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趙二虎:「人無信就是畜生!」
此時,夾在兩者之間的姜午陽表示:「大哥是對的。」
於是我們終於要進入主題(沒錯,前面全部是鋪墊,我就是囉嗦),那就是龐青雲的「蘇州殺降」到底有沒有道理?而這,也是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討論的重大議題:我們是該秉持著道德?還是向現實需要靠攏?
我先以軍事上分析龐青雲的角度,龐青雲必須速戰南京城,他的糧食不足,同時沒有兵力及時間去看守或遣散不願歸降的太平軍。於是他決定屠殺。
這在歷史上有沒有相似的例子呢?有,就是長平之戰時的白起。
白起當初面對投降的20多萬趙軍,他知道這批趙人幹意極大,雖然現在投降,但以後找到機會,要嘛落跑、要嘛反叛,十足是不安定因素。同時,白起已經決定速攻當時毫無防備的趙國首都,他沒有時間及兵力去看守趙國降卒,所以他索性做了一個心理戰術應用:坑殺趙國降卒!這個舉動,不但有效解決後方安全,而且還讓兆國首都內的軍民完全心態崩潰,如果白起當時揮軍進攻,沒準趙國就滅亡了。
所以同理可證,在軍事上,龐青雲在當時環境資源的局限下,他的選擇是正確,或是說最為有效率。
但以道德標準,人家已經投降,你卻出爾反爾。在已經結束做戰狀態的情況下,殺人、說謊,這絕對有問題。
所以趙二虎的主張,也有其道理。
看到這邊,相信有不少人已經想吐槽:「老ㄕ,你兩人之間的描述差這麼多,根本已經偏袒其中一方了吧?」
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趙二虎思考是直接且簡單的。所以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趙二虎沒想到,但卻可以支持他的論點。
古語有云:「殺降不祥。」這除了是道德上的譴責以及警示,其實還包含一個道理:脫離戰爭狀態後,所有非常措施都將引起軒然大波。
是的,以軍事角度分析龐青雲的做法,是沒問題的。但脫離了戰爭狀態,又有多少人會認同龐青雲的做法?
舉個例,白起以前是被供奉在武廟中的,結果宋太祖趙匡胤卻因為他殺降的劣跡,而把他從武廟中驅逐......問題是:趙匡胤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也是幹過殺降的。只是當他成了和平時代的皇帝,或是說,想要限縮將領權力的上級,他只能借題發揮的譴責白起,還且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不但讓人啞口無言,而且還能獲得非戰爭情況下的大眾支持。
龐青雲的殺降,的確解決當前問題,但事後呢?朝廷是否追究?周邊民眾是否買單?以後會不會被人以此為藉口攻擊?這一波屠殺放下去,不只是造成良心上的譴責,其實還要遭受日後各方道德壓力上的譴責呀!
回到真實歷史場景,李鴻章雖然後來以巧妙手段平息當下眾人對他的指責。但日後卻沒少為蘇州殺降而被批評,當然,由於朝廷的默許,所以沒對李鴻章造成大礙,但私底下遇到的磕磕碰碰,卻絕少不了。
這還是李鴻章有本事閃避過關,歷史上不少幹過屠殺的將領,後來往往就敗在他屠殺的惡劣名聲宣傳下(例如:項羽,他就因為搞屠殺,讓劉邦操作輿論,最終使劉邦迅速占領對項羽苦大仇深的關中地區)。
所以為何掌握道德重要?因為那是正常狀態下的最大公約數觀念。
但若是顧太多的後事,那眼前的戰局又要如何?
其實若真的要討論,投名狀中的蘇州殺降能討論的面相其實能一直延伸下去,我想,這也是為何這一段場景被許多人奉為經典的原因。
總之,以上只是個人淺見,也是作為一種教材討論的發想。
最後,我只想脫下一切實際的包袱,毫無負擔的感性說詞:「寧做太平犬,莫做亂世雄;萬幸我不用身處在那樣的大時代,但那過去的大時代,卻也因此該值得被紀念,因為前人的苦難奠定如今我們的時代,再者......難道我們真的不會經歷這樣的大時代嗎?」
最後是開放給大家一起來聊電影的機會,我想請教大家:
你是支持龐青雲?還是支持趙二虎?
你有看過投名狀嗎?你最喜歡投名狀什麼地方?或是有甚麼心目中的名場面呢?
都歡迎一起留言聊電影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zWRYtBBWA
投 名狀 蘇州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看著黃國昌在立院裡生氣的樣子
讓我想起一部十年前的電影,叫做【 投名狀 】
這電影裡面有一段很值得玩味的劇情
就是龐青雲三兄弟,跪在朝廷老臣的面前匯報軍情
趙二虎對著老臣們說
『 我們先取蘇州,再打南京! 怎樣? 』
老臣們哄堂大笑,轉身離去
趙二虎問龐青雲,這群老臣在笑什麼?
龐青雲說
『 南京是敵人的心臟,這仗如果打完了,他們賺什麼? 』
最後這三兄弟還是不知死活的去攻打蘇州
但因為缺糧,缺槍炮,反而陷入困境
龐青雲不得已,跑去老臣的面前求救,跪著大喊
『 給我糧 ! 我就可以拿下蘇州 ! 』
朝廷老臣裝嚨作啞,什麼也不肯給
把龐青雲打發回前線了
最後,龐青雲被暗殺倒地時,老臣說了一句
『 這個龐青雲是人才,卻不懂得為官之道啊 』
( 團長 )
投 名狀 蘇州 在 不禮貌鄉民團- 昨天看著黃國昌在立院裡生氣的樣子讓我想起一 ... 的推薦與評價
讓我想起一部十年前的電影,叫做【 投名狀】 這電影裡面有一段很值得玩味的劇情 就是龐青雲三兄弟,跪在朝廷老臣的面前匯報軍情 趙二虎對著老臣們說『 我們先取蘇州, ... ... <看更多>
投 名狀 蘇州 在 投名状(李鸿章-苏州杀俘案)(曾国藩-刺马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电影投名状是根据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和李鸿章攻陷苏州时造成的南京杀俘案改编而来,在乱世之中,活下去是人们最根本的动力,要是能像我们的 ... ... <看更多>
投 名狀 蘇州 在 [請益] 投名狀蘇州城投降後有更好的解法嗎?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這幾天又看了十幾年前的老片-投名狀
看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人演古裝戲
到現在要湊這種大咖演員演好電影還真不容易
不過從第一次看投名狀到最近看第二次
感電影中龐青雲跟趙二虎完全決裂的時刻
就是蘇州城投降後4000太平軍俘虜被殺
當時龐青雲決定要殺因為沒有糧食留給他們
只是蘇州城百姓不是也出城了
難道不能把這些士兵像百姓一樣送出城就好
一定要在城內把俘虜屠殺殆盡嗎?
還是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法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A515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04.30.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03981014.A.42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