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少子化議題再度引起社會各方關注與討論的焦點,不少論述也開始探究青年世代晚婚、不婚現象背後,面對所處社會經濟環境等的挑戰如何形塑對於婚姻制度與家庭關係的看法。除了從多元視角來檢視少子化帶來的社會挑戰以及其背後的脈絡,不妨可以透過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這篇書摘,反思「婚姻」作為尋找「配偶」、成家、生子的社會意義。
-------
生物學家瓊・洛夫加登也注意到將當今人類對於交配的概念用於動物會產生問題。她寫道:「性擇的主要文獻將偶外生子形容為『背叛』結偶關係,說雄性『戴綠帽』,偶外所生的後代則是『私生子』,至於不進行偶外交媾的雌性,則謂其『忠貞』。」洛夫加登總結道:「此種帶有評判的用語,等於是將當代西方對於婚姻的定義加之於動物。」
確實,加上了家庭的標籤之後,正面證據就變得比反證更容易看見,這樣的心理過程,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一旦心裡有了一個模型,我們就比較可能去注意和記起支持自己模型的證據,而非反證...
由於沒有清楚定義自己要找的東西,許多人類學家無論往哪兒找都找到了婚姻。喬治・默多克(George Murdock)是美國人類學的中流砥柱,他在一九四九年的經典跨文化人類學調查中斷言核心家庭是「普世的人類社會分群方式」。接著又宣稱每個人類社會皆能找到婚姻。
然而正如我們所見,努力想描述人類天性的研究人員都很可能會犯原始人摩登化的毛病,無意識地傾向去「發現」看來熟悉的特性,因此視當代社會的型態為普世皆然,也在無意間致使自己看不透真相。學者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這個現象,他寫道:「研究人類天性的科學,傾向於肯定支持政權的做法及喜好。政權專制時,視提出異議為心理疾病;政權行種族隔離時,跨種族接觸被打入不正常;政權採自由市場時,則認為自利是人的天性。」
...
各地的人都會湊成對,即便只是幾天、幾小時或幾年。他們這麼做或許是為了共享歡愉,為了生孩子,為了讓家人開心,為了談成政治聯姻或商業買賣,又或者只是因為他們喜歡對方。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走不出原有愛情觀的駐點人類學家就說:「啊哈!這個文化也行婚姻制。你看,普世皆然!」然而這些關係和我們對於婚姻的概念可能相去甚遠,就如同吊床之不同於奶奶家的羽絨墊被。單純改變術語,說那是「長期結偶」而非「婚姻」並沒有比較好。正如唐納・賽門斯所說:「可惜,英文的辭典實在不足以準確反映人類經驗的質地。……把當前的詞彙縮成『結偶』一詞,想像這麼做就很科學……根本是在自欺。」
...
從上述例子可見,當代西方在使用婚姻一詞時,所認為的必須組成條件:專屬的性,交換財產,甚至打算長久作伴一事,皆非普世皆然。許多演化心理學家及人類學家稱之為「婚姻」的關係,都不期待要有上述元素。
現在再想想「偶」(mate)和「配」(mating)這兩個詞導致的混亂。[4]「偶」有時指的是某一次交媾的性伴侶,其他的時候則指公認的婚姻中的伴侶,與此人共同撫養孩子,並建立各種行為及經濟的模式。「配」有可能是在一起「至死不渝」,或者也可能是和「朱利歐在操場邊」快快完事。[5]若有演化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男女有不同的內在認知或情緒「模組」,決定了雙方對於配偶不忠的反應,我們都假定這指的是長期關係當中的配偶。
但是很難說。當我們讀到:「人類擇偶的條件有性別差異,如此現象之所以存在且持續不輟,是因為男女用以調節配偶評估的機制有所差別的關係」,還有「因視覺刺激而勾起性慾是男性擇偶過程的一部分」時,我們抓抓頭,心想這討論的倒底是人如何選擇那個對自己意義非凡、要帶回家給媽媽看的對象,還是指異性戀男性在美女面前常有的立即、直覺反應模式。
(引用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042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不談他的過去,因為他崛起出道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邊玩沙玩水。所以我幾乎訪問過他所有的小內閣跟他本人之後,才比較有把握可以分析。 網友說不是過年不談政治嗎?對啊,因為他短時間之內只有毫無懸念的新北市長連任,其他都沒有真正牽涉進甚麼競逐大位的空間。他真正的戰爭是在2028年,民進黨籍的總統第一任之...
抓頭心理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yt直播: https://youtu.be/jhsVtKdDDGs
今天不談他的過去,因為他崛起出道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邊玩沙玩水。所以我幾乎訪問過他所有的小內閣跟他本人之後,才比較有把握可以分析。
網友說不是過年不談政治嗎?對啊,因為他短時間之內只有毫無懸念的新北市長連任,其他都沒有真正牽涉進甚麼競逐大位的空間。他真正的戰爭是在2028年,民進黨籍的總統第一任之後的連任之戰,2022年侯友宜一定連任,但2024年不會代表國民黨出來選總統,因為在台灣游離選民的文化改變之前,2024年國民黨就算派川普出來也選不贏,所以2024年這局選舉根本是板凳時間,2024的選戰看頭只是在賴清德還是鄭文燦出來而已,出來了就會贏。喔對了,我根本沒提柯文哲對吧,因為2024年沒他的局啦,真的有人想聽再說吧。
我用四個字來描述現在的侯友宜,藏鋒求訥。他並不是口才真的不好,他只是沒有政治魅力,但請注意他最近每一次的新聞回應,都算是得體而且沒有侵略性。因為現在不是他嶄露鋒芒的時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警政體系需要在行政首長帶領之下運作,所以長時間以來他隱忍鋒芒的能力已達化境,他不想說的話根本套不出來。所以對媒體來說他不會是個很有趣的採訪對象,但問題是少說少錯啊!【回看那些妙語如豬的政治人物啊】
他的內閣用人並不突出,但十分穩定。因為這個模式才符合他的【人民的小事,就是政治人物的大事】的風格。新北市府的橫向連結,社福、警政體系橫向連結的很好,當我現場問他認為施政滿意度最重要的部分是甚麼時,他的回答是讓人民睡得好?!這真的不是唬爛,聽他一解釋之後才明白這是有道理的,幾百億的大建設對民眾來講不是那麼重要,民眾要求的是晚上睡得好,出門不被砍,家附近治安好,帝力與我何有哉,然後這樣就滿意了~~~不是東一個科學園區,西一個科學園區可以取代的。
甚至,這也跟學校附近的照明跟清潔程度有關,也跟學校附近的宮廟民政體系拜訪有關,也跟家庭中有人入獄之後的弱勢家庭照顧有關,打起字來很複雜(由於今天沒稿費我就偷懶了,等下直播用講的),但實際上很簡單,就是破窗理論的應用,但其他市長怎麼都沒想到這件事情呢?(抓頭)
摘自維基百科: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心理學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刊載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上,20世紀90年代,美國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威廉·布拉頓和市長魯迪·朱利安尼(英語:Rudy Giuliani,朱註:但他後來變成川普的瘋狂爪牙,這件事情就不多說了哈哈)進一步推廣了這一理論,他們的警務政策受到該理論的影響。在這十年裡,這個城市的犯罪率顯著下降。該理論認為,犯罪、反社會行為和社會混亂的可見跡象創造了一個城市環境,鼓勵進一步的犯罪和混亂,包括嚴重的犯罪,所以,針對輕微犯罪(如破壞公物、公共飲酒和逃票)的警務方法有助於創造一種秩序和法制的氛圍,從而防止更嚴重的犯罪。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沒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佔領、定居或者縱火。又或想像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如果無人清理,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為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會員專屬影片】 https://reurl.cc/bzGpWE (說書影片要社會宅以上才看得到啦,目前只有一百個人哈哈)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抓頭心理學 在 瑪那熊的愛情觀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是不想聊,是不想跟你聊?】
前陣子到合作的婚友社,與VIP會員諮詢。
第一位A會員無奈又挫折地說,怎麼跟他配對過的八個女生都很冷、聊不起來?他問什麼對方都回得很簡短,也不太會主動講些什麼,雙方氣氛很尷尬。
--
第二位B會員的困擾則是,已經配對的十個女生裡面,有幾位他覺得還不錯,想知道如何評估誰最適合、好進入後續的曖昧階段。
這位會員還說了一句:「這邊女生還滿好聊的,會主動跟我分享她自己的事情,反而我說的話還比較少呢。」
--
諮詢結束後,我詢問了負責安排約會的顧問,發現兩位會員所配對的女生,超過半數是重疊的(因為這兩人背景差不多,職業類似、收入不錯、年齡相仿)
也就是說,有幾位女生都曾跟他們約會過,但A覺得這些女生很難聊,B卻表示這群女生滿主動分享。怎麼回事呢?
--
我們都期待認識「好聊」的對象,但事實上對方「好不好聊」,也要看你自己:
1. 有無吸引到對方
2. 本身聊天能力能否引發互動
--
以第一點來說,雖然兩位會員的顏值都不錯,但A穿著稍嫌老氣,髮型也沒整理;
反之B約會時習慣穿合身襯衫,也用造型產品抓頭髮。以第一印象來說,B絕對比較容易激發女生「想互動看看」的意願。
--
至於第二點,A自述因為工作繁忙、沒什麼休閒娛樂,加上很少有跟女生聊天的經驗,因此約會常出現「不知道講什麼」的窘境。
至於B,會利用放假出去走走、旅遊,在家則是追熱門影集、聽音樂,約會時可以從這些主題切入,當對方提到自己的生活趣事時,B又能用自己相關的故事回應,結果就是女生主動愈講愈多,很快拉近關係。
--
上述的AB兩位會員,都處於男性圍繞的工作環境,但為什麼一位遲遲沒有進展,一位已經開始跟幾位女生約會,甚至煩惱該選誰?
--
我在三月即將出版的新書《#一出手脫單又脫魯》,提到單身者常有一個關鍵盲點:
「我單身,是因為我沒認識女生」
事實上,單身最大的因素
【並非沒有認識女生,而是不懂如何吸引女生】。
若缺乏合宜的武器、策略,即使讓你認識五個十個對象,也無法引發對方的興趣或好感。
所以,別只急著認識女生、一直要別人幫忙介紹,先學會如何吸引女生、讓她會想主動靠近你,才是更關鍵的事啊!
熱銷兩萬本,全面提升互動力:
《一開口撩人又聊心》▶ http://bit.ly/2PnBWq3
線上訂閱頻道,助你高效脫單:
《歡迎加入脫單公會》▶http://bit.ly/30MlLI4
抓頭心理學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不談他的過去,因為他崛起出道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邊玩沙玩水。所以我幾乎訪問過他所有的小內閣跟他本人之後,才比較有把握可以分析。
網友說不是過年不談政治嗎?對啊,因為他短時間之內只有毫無懸念的新北市長連任,其他都沒有真正牽涉進甚麼競逐大位的空間。他真正的戰爭是在2028年,民進黨籍的總統第一任之後的連任之戰,2022年侯友宜一定連任,但2024年不會代表國民黨出來選總統,因為在台灣游離選民的文化改變之前,2024年國民黨就算派川普出來也選不贏,所以2024年這局選舉根本是板凳時間,2024的選戰看頭只是在賴清德還是鄭文燦出來而已,出來了就會贏。喔對了,我根本沒提柯文哲對吧,因為2024年沒他的局啦,真的有人想聽再說吧。
我用四個字來描述現在的侯友宜,藏鋒求訥。他並不是口才真的不好,他只是沒有政治魅力,但請注意他最近每一次的新聞回應,都算是得體而且沒有侵略性。因為現在不是他嶄露鋒芒的時刻,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警政體系需要在行政首長帶領之下運作,所以長時間以來他隱忍鋒芒的能力已達化境,他不想說的話根本套不出來。所以對媒體來說他不會是個很有趣的採訪對象,但問題是少說少錯啊!【回看那些妙語如豬的政治人物啊】
他的內閣用人並不突出,但十分穩定。因為這個模式才符合他的【人民的小事,就是政治人物的大事】的風格。新北市府的橫向連結,社福、警政體系橫向連結的很好,當我現場問他認為施政滿意度最重要的部分是甚麼時,他的回答是讓人民睡得好?!這真的不是唬爛,聽他一解釋之後才明白這是有道理的,幾百億的大建設對民眾來講不是那麼重要,民眾要求的是晚上睡得好,出門不被砍,家附近治安好,帝力與我何有哉,然後這樣就滿意了~~~不是東一個科學園區,西一個科學園區可以取代的。
甚至,這也跟學校附近的照明跟清潔程度有關,也跟學校附近的宮廟民政體系拜訪有關,也跟家庭中有人入獄之後的弱勢家庭照顧有關,打起字來很複雜(由於今天沒稿費我就偷懶了,等下直播用講的),但實際上很簡單,就是破窗理論的應用,但其他市長怎麼都沒想到這件事情呢?(抓頭)
摘自維基百科: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心理學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及喬治·凱林提出,刊載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上,20世紀90年代,美國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威廉·布拉頓和市長魯迪·朱利安尼(英語:Rudy Giuliani,朱註:但他後來變成川普的瘋狂爪牙,這件事情就不多說了哈哈)進一步推廣了這一理論,他們的警務政策受到該理論的影響。在這十年裡,這個城市的犯罪率顯著下降。該理論認為,犯罪、反社會行為和社會混亂的可見跡象創造了一個城市環境,鼓勵進一步的犯罪和混亂,包括嚴重的犯罪,所以,針對輕微犯罪(如破壞公物、公共飲酒和逃票)的警務方法有助於創造一種秩序和法制的氛圍,從而防止更嚴重的犯罪。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沒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佔領、定居或者縱火。又或想像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如果無人清理,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為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因此破窗理論強調著力打擊輕微罪行有助減少更嚴重罪案,應該以零容忍的態度面對罪案。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會員專屬影片】 https://reurl.cc/bzGpWE (說書影片要社會宅以上才看得到啦,目前只有一百個人哈哈)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