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像一面照妖鏡
這幾天看著加入的社區社團,店家、商家在推待用餐。
幫助疫情下失業、待業、休業、歇業的人在這節骨眼有口飯吃。
大家開始在留言裡面對發起人,團主歌功頌德。
我很喜歡版主說的句話:這個社團沒有比較特別,只是比較正常而已、不管是早期的眷村,或是本土的莊腳,大家搭把手互相幫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是一個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又愛惜羽毛的人。
疫情下
有些人默默的,不想釣譽的,做好正常的事。
有些人敲鑼打鼓,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幹了蠢事。
更有一些整天在聚光燈下,明目張膽地幹得壞事。
大叔的父母從我出生有記憶以來,一直在從事的就是餐飲業,
小時候家裡開的是麵攤、中間開過自助餐。
小時候的一碗麵我記得是五塊錢,
鄉下的社區麵攤,我們那個社區又是一個礦區,基本上都是屬於經濟比較弱勢的族群。
爸媽的麵攤變成托嬰的集散地,
在那個沒有安親班的年代,放學到攤上來吃碗麵,解決晚餐、順便寫完功課是一個一炮三響的選擇,我爸媽對這種的狀態也覺得就是平常。
這樣的孩子,大都是爸媽在忙,也只能自生自滅。
放學他會直接自己到我們攤上來吃碗麵,寫功課、然後自己回家、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一個帳本,記帳等月底父母再來買單。當然有時總會出現一、二本帳,沒有父母來認領的狀況。媽媽總是說:郎都隴高觀那久丫,一擺沒差啦!(人家都已經跟我們消費那麼久了,一次沒結沒差啦!)
只要有客人用餐,剛好沒錢,或是忘記帶錢包,跟媽媽說他忘記帶錢,媽媽的說法都是,沒關係啦!有經過再給就好了。
我很喜歡這句:有經過再給就好了!
那是一種台灣人,特有的有人情味的說法。
“有經過再給”,給的是一種沒有壓力的說詞,背後的含意是,如果你真的是因為經濟狀況有問題,付不起這碗麵,那等你經濟狀況好轉,你”有經過再給”就好了,如果你是無心的忘記帶錢包,你也不用急著跑一趟來付錢,下次”有經過再給”就好了,
而如果你是有意要跑這條單子,”有經過再給”隱藏的是如果你不想付,老闆娘其實也沒有期望能收回這筆錢。
這說法是一種不給別人壓力,也讓顧客有顔面再次上門的智慧。
我印象中記得某一次有一位中年人吃完麵,說他沒錢,我的母親手忙著招呼客人,頭也沒回的就跟他講說:「你做你去沒要緊」
彼時大叔我正年輕,還是個高中生,對於公平、正義的倒是還深信不疑的年紀,看著穿著光鮮、口氣也沒那麼謙卑客氣的,說著我沒錢的中年人,是有怒氣的。
我問媽媽為什麼不叫他付錢。
媽媽說:郎有困難,甘係外表看乀出來,咱開呷乀,就抹驚郎呷啦!
難道你要為了幾十塊,跟他在店裡拉拉扯扯。然後半天都不用做生意嗎?
又是一個台灣人的智慧。
台灣人一直是很善良、有智慧、互助的。我相信看我文章的人裡面,應該多多少少也都有經過眷村或是鄉下庒腳,大家互相幫助,左右鄰居、互相支援的歲月吧。
有人有到隔壁借蛋或是借醬油的記憶嗎?有人還記得到巷子口的雜貨店只要看是誰家的孩子,一張小臉就可以賒帳的美好嗎?
疫情期間其實真的沒有像那些政客那些名嘴、跳梁小丑為了撕裂我們而說的那麼可怕。
其實生活可以正常過的、
#找回平常的初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連月以來,不少學生因為反修訂《逃犯條例》而走上街,用不同方式表達不滿。今集的《港。故》嘗試從老師角度,了解這班年青人到底在想甚麼? 任教通識科十年的周老師(化名)坦言,在這硝煙四起的日子,他花了不少時間在課室以外,透過電話向學生給予情緒支援,「尤其係開學之後,坦坦白白我哋所有老師都放低咗所謂嘅立場...
找回平常的初心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連月以來,不少學生因為反修訂《逃犯條例》而走上街,用不同方式表達不滿。今集的《港。故》嘗試從老師角度,了解這班年青人到底在想甚麼?
任教通識科十年的周老師(化名)坦言,在這硝煙四起的日子,他花了不少時間在課室以外,透過電話向學生給予情緒支援,「尤其係開學之後,坦坦白白我哋所有老師都放低咗所謂嘅立場,去協助紓緩佢哋(學生)嘅精神壓力。」而他也會在「人鏈活動」中觀察,以確保現場學生的安全。
學生與家人爭執 老師充當和事佬
今時今日,反修例風波不止於政治爭拗,撕裂已波及各個家庭。周老師也遇過有學生因政見不同與父母爭執後,有情緒問題而求助,需要他深夜趕到學生家中處理,「其實佢係好愛錫佢嘅父母,佢都明白自己喺意見上一啲好衝動嘅表達可能會傷到佢哋嘅心。」在他的協助下,經歷幾小時傾談,學生和他父母間的火藥味也慢慢減退。
「其實回歸生活,無嘢比親情重要,原來無論係嗰位同學又好,或者佢嘅屋企人又好,大家都係想大家平平安安、安安樂樂咁食餐飯,但呢幾個月可能因為政治,令大家嘅關係愈走愈遠,所以我覺得有自己嘅使命感喺度。」周老師他坦言現在工作量大增,但卻未想過放棄,「只要能夠幫到我哋嘅下一代,幫到我哋嘅年輕人,哪怕只係好皮毛嘅力量,我都覺得係值得。」
堅持信念,另一原因是他也在這幾個月的經歷中,找回了當初選擇投身教育的初心,就是實踐人文關懷,「佢哋要求嘅所謂獨立調查,呢個喺社會上有廣泛共識嘅一個訴求,得唔得到正視,我相信可以證明到佢哋係強勢定係弱勢位置。對於呢班唔能夠得到正面看待嘅人嘅處境,我對佢哋予以多一點關懷,我相信呢樣嘢都係我自己當初抱有嘅初心。」
嘆有權者對年青人缺乏體諒
周老師憶述一次與學生們聊天的感受,對話中他表示欣賞他們對關注的政治,也為他們有可能違法或傷害到自己而痛心,說完之後同學感動地表示多謝。這次經歷令他明白到,年青人並不是需要政見上的支持,而只是一份關心和諒解,偏偏現在已很難找到,「如果有更多成年人或擁有權力嘅人,對於呢班年青人係予以體諒、諒解,事情又會唔會發展成今日嘅地步呢?我永遠都相信給予正面能量嘅重要性。」
理解錯誤原因 正向教育打破不信任
他相信在教育之前,是先要跟學生建立信任,「年青人可能對於建制或政府有好大不滿,我哋嘅職責係修補所謂嘅撕裂或世代隔膜,我哋可以畀一個平台佢去展示不滿,我哋有空間畀佢去做想做嘅事,但係我哋希望佢能夠對老師、學校多予信任嘅態度,唔好輕易去同我哋作出對立嘅局面,之後再同佢哋講罷課嘅利害,又或者違法行為對自己嘅影響,一定要先建立信任,之後一切教育工作先會嚟得比較容易。」
他堅信,為人師表師應該以正向方式助學生重回正軌,「縱使佢哋係有錯,但你只要可能講聲『我會理解你唔交功課背後嘅原因,但係都希望你清楚自己嘅角色同責任』,原來一句所謂嘅理解,係可以令學生未必一次就聽話,但經歷咗兩次、三次、四次後,佢慢慢會重回佢嘅正軌。」
「星期一見」 冀學生平安
面對前所未有的社會撕裂,周老師也有一個願望,「我希望呢個社會真係可以共融,共融第一步我覺得要做嘅係,大人要更加體諒小朋友嘅需求,而小朋友們得到大人嘅愛後,能夠建立返屬於佢哋嘅理性思考,最後培養出屬於佢哋嘅智慧,去帶領社會走向更長遠嘅路。」
現時逢星期五下課前,周老師對學生都有句例牌對白,就是「星期一見」,「呢句話喺平時無事發生嘅時候,會係一句好平常不過嘅說話,但去到今日,你會發現原來佢哋能夠平安歸來,保持健康嘅心境回歸校園,係有些少難度。」
他也確信,年青人是未來的主人翁,「只要佢哋能夠保持安全、健康,我相信我仍然會對呢個社會有信心,所以希望各位學生們,每一個星期都可以平安回家。」
今集《港。故》用8分鐘,邀請大家跟周老師一同放下政見,走入年青人的內心世界,聽聽他們的心聲。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找回平常的初心 在 初心,找回工作熱情與動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初心 ,找回工作熱情與動能。 580 個讚。人天生喜歡工作,工作能讓生活與生命更美好,到後來是因為苦多於樂才厭惡和逃避工作。組織要為員工不喜歡工作負最大責任,找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