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疼痛與彈響聲直播精華】
本次直播兩大重點:
1. 手肘區域疼痛的介紹
2. 手肘彈響聲
----------------------------------------------
1. 手肘區域疼痛的介紹:
在所有的運動種類和運動技巧中,都包含了大量的過頭舉手的動作,使得手肘的傷害變得非常常見。
主要依據疼痛的區域可以分為手肘的外側、內側、前側和後側傷害,在這些傷害中,#手肘的外側疼痛是最為常見的。
【手肘外側疼痛】
可能有肱橈關節骨性關節炎、剝離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游離骨、肘肌發炎,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等等。
其中最常見的為 #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和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Radial tunnel syndrome)
---------------------------------------------------
#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
影響約50%左右的網球族群,所以又稱網球肘。
痛的區域: 外上髁(常見發生於橈側伸腕短肌的肌腱)。
橈側伸腕短肌肌腱會跨越肱橈關節線,直接連接到肘關節的關節囊。而橈側伸腕短肌肌腱的前側部分相對於後側及遠端薄了許多,這個薄且脆弱的附著位置可能是造成肱骨外上髁炎的主因。
《處置》:
#物理治療是網球肘介入治療的第一線,除了常見的伸展運動,徒手治療中的關節鬆動術,針對關節面和肌腱的沾粘做鬆動術和Mill’s manipulation也是有幫助的。
訓練上針對共同連接到外上髁共同肌腱的腕伸肌做離心收縮的訓練來增強肌力並減少肌腱所受的應力,也是針對網球肘復健上非常重要的一環。
儀器治療包含震波(慢性期)、經皮電刺激(急性期)、超音波等等,其中目前研究上認為比較有效的儀器治療為高能或低能雷射。另外針灸也被認為針對外上髁炎是有幫助的。
---------------------------------------------------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
好發於30-50歲女性,為橈神經在橈骨頭和旋後肌的上緣或下緣中間區域被壓迫產生的神經症狀。
痛的區域: 外上髁下三指幅位置、會有刺、麻、痛感在手肘以下的背部區域到手掌背部區域。
不會有肌力的喪失,指伸肌和旋後肌的肌力正常。如果指伸肌肌力下降、伸腕動作伴隨橈側偏移則可能是橈神經的另一分枝—後骨間神經壓迫造成的。
---------------------------------------------------
【手肘內側疼痛】
常見於肱骨內上髁炎(俗稱高爾夫球肘),發生率相對外上髁炎較低。
---------------------------------------------------
#肱骨內上髁炎(高爾夫球肘)
痛的區域: 內上髁(通常在橈側屈腕肌和旋前圓肌中間的區域)
常與內側尺側副韌帶拉傷或撕裂混淆,肱骨內上髁炎做腕屈肌的阻力測試和被動伸展時會出現症狀,而尺側副韌帶的拉傷和撕裂則可以在被動的手肘外翻測試產生症狀或是有手肘不穩定的狀況發生。
《處置》:
處置上和外上髁炎相似。
---------------------------------------------------
2. 手肘彈響聲
彈響聲可分為 #內側彈響聲(關節外彈響聲)和 #外側彈響聲(關節內彈響聲)。
---------------------------------------------------
#手肘內側彈響聲
可能的原因:
1. 脫位的尺神經: 可明顯的看到神經滑動和出現彈響聲,約發生在手肘彎曲70-90度的範圍內。
2. 肱三頭肌內側頭的部分肌鍵脫位: 可明顯的看到肌腱滑動和出現彈響聲,約發生在手肘彎曲115度。
---------------------------------------------------
#手肘外側彈響聲
可能的原因:
常見的為滑液膜皺壁、撕裂的環狀韌帶,另外不同的原因包括關節腔內游離的軟骨、手肘後外側不穩定、前臂內側皮神經彈響聲(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極少)、關節內半月板(極少)、外側肱三頭肌腱(極少)。
---------------------------------------------------
【後半段影片連結: https://is.gd/TpdaYJ 】
#網球肘 #高爾夫球肘 #手肘疼痛 #手肘彈響聲 #物理治療 #橈神經隧道症侯群 #剝離性骨軟骨炎 #手肘外側痛 #手肘內側痛
「手肘韌帶拉傷」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動身指南 Getting Starte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尤稚凱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肘韌帶受傷會有什麼症狀?該怎麼檢查?(三)>>...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投擲運動的尺側副韌帶受傷治療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肘韌帶斷裂多久會好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肘韌帶受傷多久會好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肘韌帶受傷多久會好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重訓]手肘韌帶受傷需要多久復原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腕發炎ptt 2023 的評價
手肘韌帶拉傷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區別肌肉、肌腱、韌帶】
『肌肉拉傷、肌腱炎、十字韌帶斷裂』這些詞可能大多人都有聽過、有些人也實際遭遇過,但常常會無法分辨肌肉、肌腱、韌帶等三者的差異,像常見的用詞是『肌肉拉傷』跟『韌帶扭傷』,而非肌肉扭傷或韌帶拉傷。
肌腱:
最有名的莫過於『阿基里斯腱』,即在我們腳跟及小腿後下方一條細細長長的。如果看過菜市場賣的牛腱,會發現是一坨紅色的肌肉(肌腹),連接兩條細長、白色的肌腱。肌腱連接在『肌肉與骨頭』之間,不能主動收縮,負責『傳遞力量』,如果肌腱斷裂或受損,就沒辦法有效地將肌肉產生的力量,傳遞至骨頭上並進而產生動作
肌肉:
肌肉就是『紅紅、較粗的』那條,一般我們說的蘿蔔腿(腓腸肌)或手臂的小老鼠(肱二頭肌),都是肌肉,而肌肉是連接在『肌腱與肌腱』之間,可以主動收縮,負責『產生力量及動作』,有些學者認為肌肉損傷的修復會比肌腱損傷來得迅速,因為肌肉附近有較多的血管及血液供應,而肌腱較少
韌帶:
常聽到的包括『手肘側副韌帶、膝蓋的十字韌帶』等,韌帶是連接在『骨頭與骨頭』之間,沒有辦法主動收縮,但本身的構造相當堅固,負責『提供關節穩定性』。以膝關節為例,十字韌帶連接在大腿骨(腓骨)及小腿骨(脛骨),可以避免膝關節產生過大的角度,而導致受傷。
上述提到的是主要功能,但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理論認為不同構造之間有相似的功能,例如肌肉跟韌帶也能傳遞力量,肌腱透過回彈也能被動地產生力量。
備註:對於肌肉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是將肌肉(muscle)的定義為肌腹(muscle belly)加上肌腱(tendon),但也有人將肌肉即視為肌腹、因此肌肉跟肌腱為不同個體。
更多文章:http://jackchen.sport.blog
更多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muscle #ligament #tendon #strain #sprain #tendinopthy #exercise #training #weighttraining #肌肉 #韌帶 #肌腱 #拉傷 #扭傷 #肌腱病變 #肌腱炎 #運動 #物理治療 #重訓 #訓練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手肘韌帶拉傷 在 尤稚凱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晚上連著瑜珈課跟網球課,舒壓啊!之前的教練在師大分部來回要兩個小時有點怠惰了,現在的 蔡萱教練離我很近終於可以重拾!希望趕快練好一些才能跟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對打。
網球常見的傷害請多注意暖身及身體的平衡(拉筋不是暖身),所以我故意先上瑜珈課暖身完才去,瑜珈真的不要再以為只有拉筋的課了 :
1.肩膀:旋轉肌袖夾擊
2.手肘: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
3.手腕肌腱炎
4.下背腹肌拉傷
5.膝蓋:十字韌帶損傷
6.髖屈肌拉傷及小腿肌肉拉傷和阿基里斯腱等。
手肘韌帶拉傷 在 投擲運動的尺側副韌帶受傷治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Description · 手腕疼痛! · 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解套術) · 物理治療腳踝扭傷自己來~~ · Digital Health Transformation: Saving more lives at CMUH · How ... ... <看更多>
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肘韌帶受傷多久會好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医生会根据受伤部位对不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按摩与理疗:一般伤后24—48小时内不能 ... 膝蓋內側韌帶拉傷多久會好 ... ... <看更多>
手肘韌帶拉傷 在 <<手肘韌帶受傷會有什麼症狀?該怎麼檢查?(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手肘韌帶 受傷會有什麼症狀?該怎麼檢查?(三)>> 如果可以了解手肘韌帶受傷會有什麼症狀,就可以提早發現,這樣才能大幅提前診斷與治療的時機,也就能夠更快速地回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