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很像戴資穎
奧運期間有位記者談到戴資穎,他說戴資穎小時候常跟著爸爸到處打球,啟蒙時沒有正規教練,但之後被發現了天份,他老爸就找好教練教他,12歲開始「越級打怪」,兼具了創意與常規選手的特色,且能預判落點,也成就了自己羽球事業。
我從1985年開始做產業分析的工作,之前並無正規訓練,但我的同事、長官優秀,我東學一招,西學兩套,日子久了,竟也有幾分像。加上躬逢其盛,在台灣科技產業成長最快的階段當家,而我開始帶領研究團隊時,這個世界的網際網路才剛起步,大家沒有手機,大老闆、記者有問題都找我,我就這樣過了36年。有些事情沒有竅門,只能用青春去換。
我也很喜歡謝淑薇,她說:「因為年紀,所以我更努力」!
戴資穎幾歲開始打球 在 Chun-Chieh Yen 嚴俊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奧運給我的感動】
最近看到奧運選手們的比賽過程與報導中的故事都讓我好幾次眼眶泛紅。從潘政琮用撿來的球具練習高爾夫球,至一定要栽培下一代回饋社會的信念;到如台灣版的好萊塢夢:《翻滾吧!男孩》三部曲 - 九歲的菜市場凱回答導演會不會一直練下去?「當然!我們要一直練一直練到去參加奧運會!」當時展露的童真,到15年得獎後對教練林育信的感懷一抱,除了堅持與努力被世界看見,師徒情誼更令人不得不噴淚,教練的苦心碰到肯疼惜的學生。
從李洋被爸爸說「不是打球的料」到爸爸親手為李洋拉九支拍線,拿下奧運金牌,更設立選手培訓獎勵金。從林昀儒回答關於他的弱點:「什麼都是弱點,他們都說我是天才,但是他們都不知道,我唯一放假的那天,就是比賽那天」這樣的自我認知與謙遜到賽後心情發表「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就像球后戴資穎於支持與輿論前的冷靜自若,令人景仰。
我想這就是可貴的台灣精神:堅定的信念,完全的付出,感恩的心。每位奧運選手背後的推手除了老師、團隊,更是父母,細讀他們的故事每每讓我鼻酸,而看到他們的得獎感言更知道他們無比的付出與這一切是多少人共同的努力與信念才有可能達成。
遙記2000年我參加國際華沙蕭邦鋼琴大賽時,網路直播才剛剛開始,是一項很新的技術,當時連iPhone 都還沒有誕生。當年16歲的我,想到要看到網路直播的留言都快要崩潰了,也不知為何總是自作多情的覺得背負著眾人的使命,不能丟臉。但是看著其他國家選手們好大陣仗,每天都有國家派出五輛賓士轎車在比賽指定旅館前迎接,賽中還舉辦宴會等等。雖然自己一人單打獨鬥但是感謝Yamaha當年特別安排了VIP琴房在華沙供我練琴,因為我出征前剛贏了日本Hamamatsu Academy比賽第一名,又被日本的蕭邦雜誌選為四位最有潛力得獎者之一的緣故,在國際上多少沒有那麼孤單的感覺。
2004年我參加俄國僅次於柴可夫斯基的第二大國際鋼琴大賽-普羅高菲夫大賽,在二月的寒冬將近零下40度為了找琴房,又怕坐到騙錢的計程車,只好沿著聖彼得堡涅瓦河一路走了半個小時,最後決賽一路要彈兩首協奏曲,當下所有指甲與肉間皆因練習與乾冷分開,除了疼痛難耐,鍵盤上血跡斑斑更是令我急於遮掩,但是在彈奏當下這些疼痛似乎都不存在了,最後奪得銅牌時在聖彼得堡愛樂廳大廳演奏得獎者音樂會,台下依稀可見些許東方面孔,沒想到會後許多當地華人前來祝賀,讓我非常感動也百感交集。
21年後的今天,9位台灣的青年鋼琴家出現在國際華沙蕭邦大賽的賽前淘汰賽中,最後三位晉級獲得大賽第一輪演奏權,我想我看到了台灣的進步,但是我更希望全民能投注更多的心力在音樂及文化事業上。2017年的《體育法》及近六年來運動訓練中心預算的大幅提高或許是今天的台灣在奧運上有如此聲量的原因之一。2021年的10月蕭邦大賽即將正式舉行,堪稱鋼琴界五年一次的奧運,期待看到下一代音樂人令人動容的故事。
#奧運 #蕭邦鋼琴大賽 #台灣 #選手的血淚 #我感動不已的眼淚 #小故事 #戴資穎 #林昀儒 #李洋 #李智凱 #潘政琮 #林育信 #國際大賽
影片為今年七月於歐洲評審後再訪巴塞隆納聖家堂。聖家堂從1882年起建,工程款完全來自個人捐款及門票收入,至今尚未完工,但是完工時將會是世界最高的教堂。每次到達此地我都覺得心中多了一些什麼,就好像教堂也多完成了幾分,謹在最後附上此影片紀錄每每的感動
戴資穎幾歲開始打球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8歲的戴資穎第一次參加奧運】#戴資穎 #奧運
2012年,戴資穎18歲,是英國倫敦奧運羽球項目的台灣女單代表選手。也是她首次參加奧運。
2011年,她在美國拿下第一座國際羽球賽冠軍,十年後,她在東京奧運奪得羽球單打銀牌,至此台灣羽球運動員有了新標準和努力的目標。
從國小六年級時奪得全國羽球排名賽乙組冠軍,取得升上甲組資格,成為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甲組選手。一路的訓練及參賽,鍛錬出今天的戴資穎。
恭喜戴資穎,奪得奧運羽球單打第一面銀牌,
刷新紀錄,台灣以你為傲!
圖說:參加倫敦奧運羽毛球項目選手戴資穎。
日期:2012/7/22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嘉寧
#報時光科普
目前要成為羽球全國甲組選手,
要在每年舉辦兩次的全國羽球排名賽中,
在乙組單(雙)打分別獲得前四(三)名,
始得晉升成為甲組選手。
甲組選手可於日後的排名賽中報名甲組比賽,
非甲組的選手僅得報名乙組。
乙組比賽凡具備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者即可參加。
#報時光UDNtime
#庫編社會辛組這樣可以嗎 #羽球路上不孤單
#興奮到模糊的庫編 #明天去球場一定更認真
歷史新聞
【2011-07-18/聯合報/A3版/焦點】
美羽賽稱后
戴資穎 孩子膽 爭取奧運門票
【記者蘇郁涵、蔡容喬╱高雄報導】「哈哈哈我贏了,我要去吃飯!」十七歲的戴資穎,在美國羽球公開賽奪冠後,開心傳簡訊給父母;下一步她將爭取明年奧運門票,壓力增大,父親戴楠凱鼓勵她,「比賽有輸有贏才精彩,享受過程才重要」。
「資穎是在球場長大的孩子」,高雄市羽球委員會總幹事戴楠凱表示,他和妻子十多年前開始打羽球,每次都帶著三歲戴資穎及五歲的大女兒一起去,耳濡目染下,開啟戴資穎羽球之路,接受國手楊政順指導。
目前就讀高中二年級的戴資穎,小五時厭倦練球,幾個月後,主動回到練習場上。小六取得甲組資格,先後當選二○○九年東亞運及二○一一年蘇迪曼盃世界羽球賽國手。
戴資穎去年參加新加坡超級盃拿到銀牌,父親鼓勵她,輸贏沒關係,但打每顆球都要很盡力。戴楠凱表示,女兒不喜歡讀書,有次國中體育課手腕受傷,停止練習十個月,他跟女兒說「既然不喜歡看書,打球就是你唯一表現機會」。戴資穎養好傷後,球藝更上一層樓。
戴楠凱說,戴資穎很「孩子膽」,一開始不太在意比賽結果;但隨著面對各國強手,讓從小過關斬將的她很挫折,戴楠凱總用正面態度開導,「輸贏都在一線之隔,決勝關鍵點在冷靜心理」。
高雄中學總教練廖偉喆說,戴資穎屬全才型選手,每天練球七小時以上,教練團常到戴資穎家看國際知名羽球女將轉播賽,指導她如何針對不同選手的特點應戰。戴資穎的貼身教練賴建成表示,戴資穎私下與一般高中生沒什麼不同,但一到球場上就表現超齡。
【2005-09-13/民生報/B4版/體育新聞】
全國青少年羽賽
北市民權、社子A 稱冠小男、小女
千餘選手較技 全場熱鬧滾滾
【記者朱佩雯╱報導】場邊加油聲不絕於耳。這不是在羽球王國印尼,而是在金士頓全國青少年羽球錦標賽的現場;來自各地的一千多名中小學生,這幾天齊聚一堂,要以全國冠軍做為開學後第一件完成的功課。
全國青少年羽賽今天早上8時起繼續在台北縣板橋市立體育館(板橋市溪城路90號)進行,比賽分為少年小組、中組、大組,有男女團體、個人賽,總計有近1200名選手參賽,全場熱鬧滾滾,氣氛比全國排名賽還刺激,比賽進行至17日。
為了讓選手多打比賽,今年賽事不採單敗淘汰,改用湯優杯模式,即先進行分組預賽,再進行交叉對決。 大組賽事昨登場,男子團體賽多達24隊參賽,其中仁武、西苑、松山、治平、海山、能仁、基中、新豐都派兩隊參賽,雄中甚至派三隊。能仁B、治平A、雄中C率先二連勝,大男團16強門票提前到手。大同高中、雄中B則晉級女子團體8強。
最近,鄭韶婕在世界舞台綻放光芒,贏得世界賽、亞洲賽銅牌,還當選精英獎最佳女運動員,弟弟鄭浩宇與有榮焉,他現在是能仁家商二年級生,專攻男雙,這次代表A隊出賽,也可望晉級男團16強。
小組賽事昨落幕,北市民權、社子A是小組的常勝軍,分別贏得小男、小女團體冠軍。北市民權楊博涵還奪得小男單打冠軍,小女單打冠軍為戴資穎(高市民權),小男雙打冠軍范朋驊╱魏子傑(北埔),小女雙打冠軍彭鳳均╱向韋亭(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