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今天下午1:00有直播哦~~
文字書也能拿來直播說故事嗎?「入門橋樑書」就可以!
今天我們要來直播的這本書是【公主出任務1】,是我們明天團購的其中一本橋樑書,內容可愛有趣,有冒險、有衝突、還有點無厘頭和搞笑,重點是它的圖文比趨近於繪本,文字和頁數雖然比繪本多了不少,但由於插畫量真的很大,故事情節又流暢,全本注音但老實說也沒有什麼太難的國字,小妹大概15分鐘就可以嗑掉一本!(但是她已經三年級了啦…)非常適合拿來作繪本過渡文字書的第一本入門橋樑!
#公主出任務
#直播也有贈書哦我們下午見
還有~~~明天的團購書單我趕出來了!詳細介紹和購買連結明天早上九點我會正式公佈,現在先把書目列出來給大家瞧瞧,順便附上連結,就能隨手做進一步的查詢囉!
【步步】
*佐野洋子精選作品全集 8冊 無注音
https://pse.is/3jds65
*麗莎和卡斯柏:Hello Kitty在巴黎! 無注音
https://pse.is/3hbnhr
*麗莎和卡斯柏:當你一輩子的好朋友套書 無注音
https://pse.is/3j4ylf
*騎著恐龍去圖書館 / 騎著恐龍去上學 無注音
https://pse.is/3gshtk
https://pse.is/3ft3xt
*喀噠喀達喀噠(新版)【附台文別冊及台語朗讀QRcode】 有注音
https://pse.is/3gjbsm
*小手大經典橋樑書 日本篇/世界篇 有注音
https://pse.is/3k5crw
https://pse.is/3js88w
【小熊】
*幽靈貓福子1:丸子町的守護神 有注音
https://pse.is/3kb4t4
*第一次王國1: 走音國王的演唱會 (立本倫子的數學唱遊橋梁書)有注音
https://pse.is/3j43kh
*第一次王國2: 超多草莓的盛宴 (立本倫子的數學唱遊橋梁書)
https://pse.is/3gw99d
*新井洋行360度環繞閱讀互動遊戲繪本:公車/火車 有注音
https://pse.is/38uzcu
https://pse.is/3ftf8v
*日本腦科學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摺紙/貼紙/迷宮遊戲 沒注音
https://pse.is/3jvf9d
*一隻貓咪上太空,在哪裡?:從遊戲中訓練孩子數數、識物、辨色、專注等視知覺超能力 無注音
https://pse.is/3kcx66
*鼻呼吸健康操:改善睡眠問題、免疫力、齒列發育和上顎突出 有注音
https://pse.is/3j6whn
*我不怕,我有守護熊
https://pse.is/3k57s3
*跟著歷史名人去遊歷:結巴貴公子韓非說故事/長不高大人晏嬰秀機智
https://pse.is/3k3fe7
https://pse.is/3k4vaa
*向星星祈願
https://pse.is/3fesbw
【字畝】
*微光小鎮,圍牆不見了 有注音
https://pse.is/3kjvc5
*不簡單女孩繪本套書(共五冊) 有注音
https://pse.is/3jqv5h
*我不怕,我有守護熊 有注音
https://pse.is/3kdk6k
*莫瑞鼠與偷畫賊:小老鼠營救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有注音
https://pse.is/3jxfhs
*莫瑞鼠與林布蘭:小老鼠撞見大畫家
https://pse.is/3kemv3
*超馬童話大冒險(共八冊) 有注音 可單買
https://pse.is/3g66kb
*《公主出任務 》套書組 5冊 有注音
https://pse.is/38hpyp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故事內容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含蓄】
維梅爾的作品《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膾炙人口,這次介紹他另一幅著名畫作《音樂課》,內容同樣耐人尋味,畫面平淡而細膩。
《音樂課》在1660年代繪製,它的畫面構圖佈置十分精妙,人物沒有佈置在畫面中央,前方被桌子、椅子和低音提琴稍為遮擋,光線從畫面左邊的窗戶滲入房間,半明半暗,只投射出柔和、細微的陰影,構造出一個具有私密感的空間。鍵琴琴蓋上拉丁文的題詞「音樂是快樂時的伴侶,悲傷時的慰藉」(MUSICA LETITIAE CO[ME]S / MEDICINA DOLOR[IS]),暗示了畫家正在探索二人的關係,但並不知道進展到哪個階段。另一特點是,觀賞者只看到女子的背部,但掛在牆上的鏡,又讓我們迷濛看到,女子稍為側頭,似在偷望男子,而鏡子又令人聯想到反映鏡中人的心境。
故事戛然而止,畫家將這種感覺收納在這個平淡而濃郁的畫面上,實在令人回味和讚嘆。
📸 Wikimedia Commons
作品資料:
約1662–1665年 荷蘭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維金納琴旁的女士與紳士》(A Lady at the Virginal with a Gentleman);又名《音樂課》(The Music Lesson)
縱74.1cm,橫64.6cm
布面 油畫
英國倫敦皇家收藏品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音樂 #故事 #愛情 #apaintingaday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museum #paintings #art #music #romance #story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故事內容 在 譯百種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譯百種閱讀】
The Book Woman of Troublesome Creek
新年的第一個月就在有聲書社團的團主推薦下,這本歷史小說成為了我2021年的閱讀之旅的精采開頭。
以歷史真實人物為本,勾勒出的虛構女性成長小說中,我的啟蒙是崔西‧雪佛蘭(Tracy Chevali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後來又陸續讀了她的Virgin Blue、Burning Bright、The Lady and the Unicorn、Remarkable Creatures,甚至旅行的時候會特別安排行程去探訪作品中出現的地點,但現在聽完The Book Woman of Troublesome Creek之後,作者Kim Michele Richardson佔據了雪佛蘭原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這本歷史小說人物刻畫立體鮮活,歷史考據嚴謹皆有所本,探討的議題豐富,涉及種族、貧窮、勞權、女性自主、人權甚至醫療倫理,劇情的開展層層遞疊,令人揪心,是一本內容豐厚,很有生命力的小說。
故事背景是1936年窮山惡水的肯塔基州東部,如果是讀過《大森林裡的小木屋》系列跟《黑鳥湖畔的女巫》的讀者(是否再度洩漏年齡),可能會訝異二十世紀初的肯塔基山區,生活之困苦與美國拓荒時期似乎相差不大,光從惡水溪Troublesome Creek這樣的地名就可見一斑。
十九歲的女主角Cussy Mary Carter從母親那繼承了對書本及閱讀的熱愛,在母親過世後瞞著礦工父親偷偷申請成為「馬背圖書館員(Pack Horse Librarian)」,「馬背上的圖書館」(Pack Horse Library)是羅斯福新政在大蕭條時期透過公共事業振興署(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推出的旗下計畫之一,概念就跟現今的行動圖書館一樣,只不過車子換成了馬、驢子或騾子,由圖書館員騎馬甚至步行,跋山涉水,深入窮鄉僻壤,挨家挨戶遞送書籍、雜誌、過期報紙等讀物。Cussy熱愛她的工作跟她所服務的讀者(patron),一個月25美金的收入也讓家計大為改善,只不過,小說一開頭,Cussy的父親不管她如何苦苦哀求,死活都要把她嫁掉,為什麼呢,因為Cussy是阿帕拉契山脈僅存的藍膚人血脈,罹患礦工病可能隨時喪命的父親急著兌現自己在妻子死前許下的承諾,為Cussy找到夫家,在那個年代,如果不依附在Y染色體的庇護之下,身為女子,再加上藍膚色,Cussy一旦失去男性家父長的倚仗,等著她的可能是悲慘的命運,甚至性命堪憂。於是,在燃燒了一根又一根的求婚蠟燭(courting candles)*之後,Cussy爹把她嫁給了一個滿嘴口臭猥瑣卑劣的糟老頭。
牙,這才開頭幾章而已,我聽到這邊自己的心臟都快氣到停掉了,恨不得拿掃把狠狠抽打Cussy她爹,但還好,我捏緊拳頭,繼續聽了下去。至於後面的故事如何,我就不爆雷,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讀或是聽了。
回到前面說的藍膚人,不用擔心,這本是歷史小說不是科幻小說。藍膚人是確實在十九、二十世紀生活在阿帕拉契山脈的一群人,他們的先祖之一Martin Fugate來自於法國,帶著相當罕見的一種基因,這種基因會導致「變性血紅素血症(Methemoglobinemia)」,會使患者血液缺氧,因而膚色變藍,然後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Fugate在茫茫人海中,竟然遇到了帶有同樣罕見隱性基因的Elizabeth Smith,兩人生下的七個小孩中,有四人是藍膚色(此時大家可以溫習一下孟德爾定律),由於這是偏遠而封閉的山區,人口稀少,多年下來家族內通婚的結果,就有了後來的藍膚人族群。而這種既不白也不是黑的膚色,讓他們飽受排擠霸凌,尤其是在那樣的年代,只要你是有色人種,白人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殺了你都不算什麼,許多的藍膚人只好遁入山林最深處居住。
Cussy Mary的角色原型,來自於一位真實存在的藍膚馬背圖書館員,當時的圖書館員以女性為大宗,都是書娘子(Book woman),這些勇敢堅忍的圖書館員必須克服惡劣的地形與氣候,騎著馬,有時甚至還要步行,將讀物送到讀者手中,《國家地理雜誌》就常常出場,我才知道在1936年,這本雜誌為千千萬萬的美國讀者開拓了眼界,傳遞各種知識,重要地位不可言喻。Cussy身為藍膚人,飽受各種排擠歧視,除卻送書這段旅程的艱辛,她在穿山越嶺的時候還要不斷提防靈X堂呃護X盟呃總之是變態基督教牧師的「獵捕」,幸好她有機智英勇護主,讓男主角黯然失色的母騾猶尼婭(以第一位女使徒命名)陪伴她,與黑人同事Queenie結為莫逆之交(我一直想到后翼棄兵裡的Jolene),她服務的讀者們敬重她,愛護她,與她共享閱讀及學習新知的喜悅,Cussy的到來,是他們艱苦山間生活的慰藉與微光,Cussy也為他們朗讀書籍,挑選符合她親愛讀者興趣跟需求的書籍,在傳閱的剪貼簿裡體貼收集小詩、實用生活撇步、某某某的家傳食譜。書中出現的文學作品,也不是毫無意義的鋪陳,甚至會呼應人物的命運。Cussy與她的讀者,在資訊閉塞年代,珍惜又享受閱讀的一幕幕帶給我極大的感動。
最後講講朗讀者Katie Schorr,表現相當不俗,剛好我連著四本書都有美國南方角色,就她的南方口音表現最自然。老實說這本書因為充滿著生動的南方口語用詞,我一開始聽起來有些吃力,有些地方還需要重複聽幾次,我覺得算是進入門檻比較高的英語有聲書,有興趣但擔心聽不懂的朋友或許與原文一起對照會輕鬆一點。
*求婚蠟燭算是美國早期的speed dating(?)傳統,追求者拜訪待嫁女子的時候,父親會點上求婚蠟燭,讓兩人在客廳裡聊天,蠟燭燒到燭台邊邊就表示時間到了追求者該閃人了,當然父親可隨自己喜好隨意對蠟燭動手腳決定追求者可以待多久。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故事內容 在 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影評-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推薦與評價
找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影評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賞析,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小說心得,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價值相關資訊,找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 ... ... <看更多>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故事內容 在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 的帖子 的推薦與評價
維梅爾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最新重大發現!揭開珍珠耳環的秘密 ... 葉巧克(葉紘寯)也歡迎有空跟大家分享相關的故事唷 . 3 年. Kevin Wong. ... <看更多>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故事內容 在 [心得]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雷)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人生就如同站在十二芒星的中點. 放眼望去,每個尖端都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選擇.
但是,作出選擇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另一方面的失落.
有時候命運的限制使你不得不往某個方向走去,
但是十二芒星的另一個方向,卻可能永遠留著一個無法忘懷的回憶或者紀念,
例如,一幅畫. 一幅偉大的傑作,以及畫中一個美好純真的少女.
Griet的經歷稱不上幸運,父親的缺陷使得她必須用自己的青春去換取家庭的撐持.
離開親人以及所有熟悉的一切,屈身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地窖裡,
頭上來來往往的聲音訴說著這個家庭的故事,金玉其外而從來就缺乏互相了解.
男主人永遠面無表情,藝術的天份和一幅幅的傑作換得的是進度拖延的抱怨;
女主人永遠強作高傲,但她連踏進畫室的資格都沒有,只能不斷的懷孕來確立自己的地位,
試圖用滿屋子的小孩來改變這個家裡頹喪的氣息.
Griet並無能為這個家庭改變什麼,她只能無止境的工作來換取微薄的工資,
於是,她有了一雙不相襯的手. 她美麗而充滿靈氣,但雙手卻總是紅腫粗糙.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一點點的美好都足以成為生命的支柱和安慰:
他充滿吸引力的畫,象徵藝術的畫室. 以及,創造出這一切的作者本人.
她樂於在閒暇的時候望向天空細數雲朵的色彩,
樂於在清晨於滿屋顏料和亞麻子油的香氣中醒來.
我想,她嚮往他是必然的. 他似乎遠離的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在藝術中和她對等地交流.
只是無論他們以怎樣的眼光評斷彼此,主僕的身分限制使這個故事只可能有一種結局.
肉販的兒子是她可以掌握的現實,也意味著貧窮家裡餐桌上未來的不虞匱乏,
於是,她把她的情感投射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當她目睹了主人夫妻的私密相處,明白了另一個新的生命又在女主人的腹中躍動,
她不再冷言拒絕他的追求,而願意和他嬉鬧擁吻;
當他看到了她的頭髮,看到全部的赤裸的她,當他看透了她的靈魂並且在畫布上留下印記,
她獻身給另一個追求他的男子.
因為,她做了什麼都已經不再重要. 過去美好純真的那個Griet已永遠留在畫上.
只是畫中的珍珠耳環卻揭露了這個隱晦的秘密,閃動的光澤襯的是女主人憤恨的淚水,
她只能離開這個家,選擇另一個方向來過她未來的生活,
讓手中的那副珍珠耳環,以及耳上結痂的傷疤,成為過去所有美好以及悲傷的紀念.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不完美但是很真實動人. 甚至要使我相信這就是這幅畫的真相了.
只是今天看了電影實在有些失望,因為我覺得主要的支幹並沒有描寫得很清楚.
我一直覺得女主角生活上的困境,是她嚮往藝術的一個對比,
但是電影中的匆匆帶過,卻讓一切看起來像是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
小說中的男主角一直被我想像成一個和現實有些脫節的人,
明明每天被提醒著經濟困境,他仍堅持著他對畫作的完美,
起初對於她是一種天份的欣賞,他在她身上得到一種所有家人都無法給予的了解,
但是那種畫家觀察以及情感流露的轉換,我在電影中的Vermeer眼中完全感覺不出來,
我覺得他太過火了,不斷地肢體觸碰和眼神凝視顯得有些意圖不軌.
最不喜歡的是結局,簡單的一兩筆實在略嫌潦草,
小說中Catharina的流產讓畫作和這份感情都罩上了一層陰霾;
他死前的遺贈也顯現他其實記得的,即便他們很久沒有見面而她也嫁作人婦,
但他永遠感謝那段被了解被分享的日子,感謝她賜予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傑作.
她用他的珍珠耳環來給自己贖身,女傭自由了. 於是她對誰都不再虧欠.
相較之下,電影的收尾力度真的較弱,
雖然影像很美也很考究,但我認為並沒有把故事的心境轉換表現出來.
所以相比之下,我只能對電影難掩失望了.
--
無神論者因你而創造了信仰
ZINEDINE ZIDANE
你是唯一的神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04.16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