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真皮吸收率半年追蹤!!40年矽膠鈣化鼻重修經驗分享>>
C女士為矽膠假體隆鼻四十年以上患者,在近20年因為矽膠假體不斷鈣化,鈣化點突出鼻樑兩側造成疼痛,因外觀與擔心鼻樑兩側鈣化點穿出前來就診,門診評估時發現矽膠假體幾乎完全被鈣化包圍,鼻樑兩側也有鈣化凸出物幾乎穿透鼻樑,造成戴眼鏡時壓迫不適感。
鼻重修手術規劃方向為
1. 自體肋軟骨重建鼻中膈延長鼻頭
2. 清除矽膠與莢膜鈣化
3. 異體真皮鼻樑重建
術後半年C小姐恢復良好,鼻樑高度利用異體真皮重建也未有太多吸收。整體鼻樑高度接近當初矽膠假體鼻高度,鼻頭則更為延長。鼻孔不對稱部分得到相對改善,皮膚因為原本鈣化突出引起的刺痛也得到緩解,術後相當滿意。
來複習一下矽膠本身優缺點與大規模鈣化時的解決方式:
硅膠本身優點:矽膠應用在人體已有很長時間,具有異物反應少,雕刻簡單,長時間放至於人體不會有形態變化的優點,矽膠表面形態變化很多,也能讓患者朋友選擇適合自己的假體型態,甚至一些鼻模公司針對特定國家族群研發適合他們的鼻模型態。鼻子皮膚較厚的患者,也能藉由矽膠假體作出較好的支撐讓鼻子型態較為好看。
矽膠本身缺點:假體必定有感染風險,置於過薄的皮膚可能有透光問題。矽膠假體植入人體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莢膜,莢膜纖維化帶來皮膚變形與鈣化,植入鼻尖部可能有穿出皮膚等疑慮。
根據Dr Jung Dong Hak (鄭東學院長)與Bum Ryul Kim 發表在2007年PR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整形外科醫學期刊的論文顯示,矽膠隆鼻手術後15年發生鈣化機率達到100%。鈣化本身,屬於一個材料正常發展緩慢漸進的現象,鈣化不多不影響外觀時,不會為患者帶來外觀上的困擾,長時間累積到外觀影響時,則有需要更換材料改善外觀。
如果矽膠假體產生的莢膜組織過厚且莢膜中鈣化嚴重,手術中會以清除鈣化與移除假體為目標。此時皮膚會有過薄可能,為避免再次假體植入會有透光或是假體感過重情形,可以搭配自體或是異體軟組織(如異體真皮或是自體筋膜)增加皮膚厚度。再次植入材料也儘量以不產生莢膜材料為主(如膨體(Goretex或稱ePTFE)或是自體真皮脂肪片或異體真皮為主。同時建議手術前利用3D電腦斷層定位鈣化點的分佈,手術中利用手術放大鏡詳細確認清除部位,並保持表皮完整,尤其超過20年以上嚴重鈣化患者,鼻樑皮膚可能已經過薄,減少表皮傷害乃當務之急。
如果患者朋友們仍然比較喜歡矽膠假體鼻模的型態但又想減少莢膜生成,在2016年 The Journal of Crainiofacial Surgery有一篇Dr Man Koon Suh 的論文指出,可以利用異體真皮(ADM)覆蓋在矽膠表面,降低莢膜的厚度。這是愛美朋友可以參考的一些建議。
(本文參考出處為)
1. 2020 鄭東學院長:鼻整形
2. Gross and Pathologic Analysis of Long-Term Silicone Implants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for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221 Revision Cases
3. The Journal of Crainiofacial Surgery: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With Silicone Implant-2016_silicone_implant ADM JCFS
#beauty #cosmetic #asthetic #plasticsurgery #cosmeticsurgery #nose #silicone
#nosejob #rhinoplasty #nosejobbeforeandafter #rhinoplastybeforeandafter #rhinoplastyspecialist #siliconimplant #calcification #美容 #整形 #鼻整形 #隆鼻 #鼻修復 #矽膠假體 #醫美 #台北 #東區 #博恩妍診所 #異體真皮隆鼻 #異體真皮貴族手術 #異體真皮粉 #no1nosetaipei
戴定恩門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超~長,慎入)
進入38週
隨時準備去卸貨
待產行李已經準備好了
第一胎就在禾馨生
這一胎也不例外
在禾馨看診、產檢、生孩子⋯
心臟要夠強大、荷包也要夠深
有好幾次批價繳費的時候
聽到金額我都會假裝鎮定
現在都戴口罩、帽子
結帳時比較能掩飾驚訝的表情
即使這樣
我還是選擇禾馨
Why?
服務品質
第一胎懷恩典的時候
什麼都不懂
我去我自己出生的大醫院掛婦產科門診
心想這是一種傳承
而且比較有親切感
殊不知是一種驚嚇、羞愧的經驗
在廣大的開放候診區域
興奮期待、夾雜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等候我的號碼
先說
我對這間醫院完全不陌生
我媽媽生前在這裡工作了十幾年
我不只在這間醫院出生
更是在這間醫院長大的
每一層樓,
除了病房樓層、手術室跟太平間外
其他地方我都很熟悉
進診間前驗尿確定有懷孕
醫生問我最後一次月經日期
老實說
我還真不知道
無知的我
不知道懷孕要紀錄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
推算受孕日跟預產期
我的生理期很規律
但我當時沒有記錄每個月確切的起迄日
所以我只能說個大概幾號到幾號
然後醫生就很嚴厲地說
「怎麼會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理期?都沒在記錄嗎?」
「沒有,真的沒有」
「躺床照超音波」
醫生皺眉,看起來不耐煩
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一陣羞愧
想用更積極的態度、勤快的動作
扳回一成、討好醫生
(回頭想想為什麼我要有討好醫生的心態?我有事嗎我?)
在護理師的引導下
我很迅速地躺上診療床
我說過我的月經很規律
所以月經遲個一兩天
我就覺得應該是懷孕了
檢查的當下
懷孕應該不滿五週
超音波有的時候看不出來什麼
當時我不知道這些
我聽到醫生說
看不清楚
要做陰超
那是什麼?
再一次
在護理師指導下
脫褲子腳打開
做陰道超音波
我看到了
一個小小的點
像寂靜黑夜裡
發光的一顆星
時間彷彿靜止
頌讚生命的奧妙
下一秒
我被拉回現實
醫生說了一聲恭喜
然後我很匆忙地把自己整理好
離開診間
我的心情好複雜
而且情緒來得很慢
對於沒有記錄自己生理期的羞愧
對於身體方才有異物入侵的驚嚇
對於回答不出也問不出問題的無助惶恐
⋯⋯⋯⋯
這一切負面情緒
和剛剛在螢幕上發著光的小點點
所帶來的驚奇、喜悅、期待、興奮、感動⋯相比
都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我的第一次產檢經驗
我覺得很粗魯
我相信只是單一一次的經驗
不是每個醫生都這樣
我只是剛好遇到那一位
這也讓我思考
是否接下來每次
都要帶著惶恐的心情
緊繃的身心狀態
在開放的候診區
被每一次幾乎要破音
此起彼落的叫號鈴聲中受驚嚇、
在分不清楚是潮濕還是尿
充滿尿騷味的廁所驗尿、
在可能只是公事公辦
但面無表情狀似冷漠的醫生面前
極力表現我的友善⋯
要不要在接下來的九個月
這樣迎接我的第一胎
我不要
2015年7月
剛好那時候
嫂嫂跟我說
禾馨民權新開幕
她說禾馨新生的評價很高
民權分院應該也會很棒
我只是去看看
我記得第一次去禾馨
候診區有各式沙發
巧妙地把看診的人分散
像設計過的圖書館閱讀區域
報到後
可以自己拉一個舒服的社交距離
等待叫號
有輕音樂
有大幅充滿童趣的插畫
有
一種溫度、人味
我沒有指定醫生
我只是網路掛號一位女醫生
她有空我也有空
就掛號了
那次產檢的經驗很美好
醫生很溫柔
每一個她要做的檢查、
要進行的步驟、
接下來要做的預備⋯
她跟護理師都會詳細地跟我說
後來這位醫生也是我第一胎的產檢主治醫師
陳思宇醫師
本來這一胎也想找她
但她現在好像只看婦科不看產科了
這一胎
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
我看過好幾位不同的醫師
張建玫醫師、黃貴帥醫師、許峻睿醫師、沈可欣醫師、薛雅蓮醫師
我說過我沒有在選醫生看的
保仁、思宏、怡寧⋯⋯我都沒有看過
只要醫師的時間許可
我也可以
我就掛號了
禾馨的醫師都很好
所以給誰檢查
我都很放心
我很喜歡沈可欣醫師
她聲音很溫柔好聽
像志玲姐姐一樣輕柔
她的專業跟清楚說明
陪伴我度過上一次流產的無助
對
我流產過
那是另一個故事
我有時間再跟你們分享
我很認同禾馨的一個核心理念
就是產檢醫師跟接生的醫師
不一定會是同一位
他們有一個值班制的24小時接生團隊
醫師不會吃飯吃到一半、或睡得正香甜的時候
被緊急呼叫去為你接生
禾馨的醫師自己
也是在一個預備好、專注的情況下
迎接你的寶貝
你的產檢資訊
禾馨的系統都有記錄
沒有什麼交接的問題
我生恩典的產檢主治醫師是陳思宇醫師
接生的醫師是陳志堯醫師
第一次見面
就用下面迎接他
堯哥專業、俐落、幽默風趣
我出力不到三次
恩典已經出生
給他一百個讚👍
生完隔天
陳思宇醫師就有來關心
禾馨就是一整個團隊
沒有什麼「我只能給誰看診」「我只能給誰接生」的隔閡
我完全認同
在禾馨生產的經驗實在太美好
以至於只要身邊有人懷孕
我都先跟他們推薦禾馨
我也有誠實地說
禾馨真的很貴
但只要能力許可
它真的是首選
因為舒服
環境乾淨舒適
服務親切溫柔
動線寬敞流暢
團隊專業精準
還有
產後三天兩夜的食物
實在美味
禾馨業務範圍越來越龐大
將來會越來越多人在禾馨就診
希望人很多的禾馨不要走歪
一直維持高水準
加油加油
我寫這篇
不是禾馨業配文
也沒有業務交換
純粹個人經驗分享
我無法回答費用、資訊⋯問題
只有
禾馨公關發現我這一胎也在禾馨產檢
主動跟我聯絡
給了我一個親友優惠
但真的沒有感覺到優惠
可能因為我沒有什麼自費檢查
所以即使用了親友優惠
每次結帳的時候
我的表情都還是😱這樣
我更不是在比較大醫院跟診所的優劣
那次遇到的不好的經驗
是單一事件
關鍵是個人加上當天的環境
請你們不要自己腦補來戰
也不要問我是哪一家
我就是一個曾經在禾馨生產
經驗美好的母親
我身邊也有人推薦李木生、許世賓、林正宗、台安、馬偕、台大⋯都有
而且都是很好的經驗
我只是剛好在這個時間遇到了禾馨、選擇了它、愛上了它
然後現在跟你們分享
就這樣
戴定恩門診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心出門,哭著回家- 英國活體檢驗體驗
今天週五,昨天打完輝瑞疫苗第二劑,沒什麼反應,中午過後,我帶著滿心歡喜的心情去看專科醫生。也許在台灣的朋友們無法體會,看醫生就看醫生有什麼好開心的。
如果你有發嘍我前幾天靠北文就知道我以一個30週孕婦,左胸長一大塊疑似腫瘤合併紅腫熱痛的乳腺炎症狀快要十天,加上咳痰快要十天,一邊跑急診請公立醫院急診部門檢查有沒有危及性命,一方面再度回去排隊透過GP家醫師轉診到專科醫生。
因為我懷孕的關係,插隊排到了「兩週特快」的轉診系統。前幾天,因為我有投保私人醫療保險,本想走私人醫院體系(期望可以比公立醫院快)結果完全被「繁瑣又兩光的行政手續」活活拖了也快兩週。到最後,NHS公立系統還更快!
終於,等了盼了兩週終於看到專科醫師!(在台灣診所走進去繳掛號費,大概20分鐘就看得到專科醫生吧)今天我自己來到UCLH醫院,因為每個部門都不同大樓,幸好離我產檢部門不遠,先來到乳房門診的大樓,想說兩小時後直接去隔壁耳鼻喉科門診大樓。
結果乳房專科醫生先是用手摸了我左奶腫塊的地方,然後用奇異筆畫出硬塊的地方。接著回去等待外科醫生幫忙照超音波,一照發現有奇怪組織,分辨不出來是什麼,他就說要用針頭抽取液體看是不是發炎。
媽呀!我根本毫無準備,這個是手術嗎?我整個人緊繃,嚇到眼淚狂飆,緊張到宮縮,整個奶就這樣被針筒注射麻藥(沒有用)因為都是充滿組織液,然後又被抽出來。醫生說太濃了抽不出來,我整個嚇傻:「那現在怎麼辦?」
醫生說要Biopsy! 我含淚顫抖的問:「你說Biopsy是什麼意思!」醫生解釋是要直接用更大的器具取樣來做活體檢驗。
聽到這裡我簡直要暈倒了⋯⋯全程我完全不敢看,盯著天花板,還戴著口罩,無法呼吸,眼淚一直掉,但又不敢出聲怕影響醫護人員。左手抬高讓護理師抓著,另一隻手扶著肚子內的弟弟,還跟他說「沒事沒事不要怕」,其實這句話也是跟我自己說的。
我聽到了一聲頗大聲類似的釘槍的聲音,一陣劇痛,醫生說好了,現在完成第一次取樣,接著還有兩次。我只希望趕緊過去,說OK,然後繼續看著天花板流淚不敢發出聲音。
回過神來,看到鐵盤上的紗布都是血,我的奶上的傷口我連看都不敢看,就請護理師包起來了。接著我頂著火燒奶的痛,跟行政人員說我要去隔壁耳鼻喉科看診,晚點回來看醫生。
緩緩地走出照度大樓前往下一門診,本來抱著開心期待的心情,沒想到帶著一個火燒痛的左奶,走到耳鼻喉科門診。這是奶爸終於出現,看到老公再度眼淚噴出來,我跟醫生敘述了狀況,還有提供了兩年前做的核磁共振造影,醫生再度放了「不知道有多長」的內視鏡插入我的鼻腔一路到咽喉,就在我剛剛做完乳房活體抽檢後。
當下覺得一天活受罪兩次自己怎麼那麼可憐,但轉念想一想,對於能夠兩週內看到醫生應該要感恩,還可以馬上做檢查,因為有人肯定排隊要看醫生不知道要排到幾年。
耳鼻喉科醫師說內視鏡找不出出血的地方,但因為我懷孕不適合做核磁共振,所以等我卸貨之後再約診,頓時間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加上抗生素吃完後也沒有再出現血痰了。
回到乳房門診,醫生要我等10天報告出來才決定要怎麼建議下一步,雖然痛但我寧願是一個發炎的狀態,手術引流就好了,只要不是什麼不好的東西就好。
踏出醫院,我只想喝杯珍奶壓壓驚,忘記這一切痛,但因為很快要去幼兒園接娜娜下課,去不了中國城,只好在附近的店隨便吃點東西填肚子,回到家有種腎上腺素退去全身鬆軟的感覺。
離卸貨還有兩個月,拜託一切都要平安健康順利啊🙏
圖為意外發現隨身攜帶太陽眼鏡很重要,因為完全看不出來我左胸剛剛被插了好幾針痛到眼神死。
#英國就醫血淚史 #孕期乳腺炎到底是什麼鬼 #孕媽咪們平常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胸部 #人生願望沒病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