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兒時情景》
* 一個人到世界上來,來做什麼?
愛最可愛的,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木心《文學回憶錄》
* 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一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川端康成
* 如果我們一同被人夢見,那便是我們的相逢。—-茨維塔耶娃
* 老年的光陰不是水平的激流,而是無底的地下蓄水池,記憶就從那裡排走了。
---馬奎茲《霍亂時期的愛情》
*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胡適《夢與詩》
*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裏,焚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象屋裡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攪動出一絲的波瀾似的。—-梁實秋
* 【TED:寶寶,這就是地球,你將度過一生的地方】你怎樣向一個新生兒解釋,成為一名21世紀的地球居民會是怎樣的體驗?視覺藝術家Oliver Jeffers把他的答案寫成了給兒子的一封信,用詩意的語言以及原創的插圖和動畫,講述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多樣性。
https://m.youtube.com/watch?v=zpn6MCmoK0g
中文字幕:http://t.cn/A62ypRom
* 葉散的時候,你明白歡聚。花謝的時候,你明白青春。——張小嫻
* 碰到任何困難都要趕快往前走,不要欣賞那個讓你摔倒的那個坑。—-黃永玉
* 邱吉爾在南非被當地反抗份子布爾人活逮入獄,原本他看到的,是監獄裡頭的黑暗面:英國戰俘彼此互鬥、出賣, 因為每一次出賣都可能給他們換來好一點點的待遇。
可是當他一轉念, 決定要越獄,就發現每一天太陽升起都是一次機會,不再需要專注那些人性的黑暗面。
邱吉爾在九十歲死亡之前,經常想起這一段往事,提醒自己。
從這次經歷中,他理解到,同樣的處境,只要看到的目標不一樣、腦海裡想的東西不一樣,整個人生就會大不相同。
他計劃越獄時,開始注意哪一個專門看守牢房的士兵最愛打瞌睡、打瞌睡的時間多長。那時他當然沒有手錶,他是用什麼方法計算時間呢?
據說邱吉爾是用雙腳踱步的時間來計算,例如:踱一百步是甲士兵打瞌睡的時間長度,乙士兵則是踱三百步,表示乙士兵打瞌睡的時間特別長。他覺得人是有慣性的,特別愛打瞌睡的人,就是給他逃獄機會的人。
有一天夜裡,他趁著長期觀察所熟悉的一名衛兵打瞌睡,從已觀察好的一處較寬的圍牆空隙逃了出去。那時候的邱吉爾長得滿帥的,也尚未發胖。所以,要越獄也不能太胖。本來有兩個同伴說好跟著他一起越獄,但那兩個同伴東怕西怕,希望身邊多帶些東西比較保險,邱吉爾兩手空空直往前衝,結果反而另外兩位前瞻顧後的同伴沒來得及逃出,慘遭處決。
年輕的邱吉爾於是一個人在茫然荒涼又陌生的土地上,望著天空的星星,分不出東南西北,謹慎且勇敢的往前行。
逃出監獄之後,當然還是在布耳人控制的地區,英軍在那裡已經被打敗了。他身邊沒有夥伴,身上沒有武器,也沒有地圖,沒有水,沒有糧食,什麼都沒有。他決定奔向鐵路,盤算著只要能搭上火車,就能快速通過布耳人的控制區,逃往葡萄牙人或是荷蘭人的殖民地。
問題是鐵路在哪裡?
邱吉爾的方法是趴在地上傾聽大地震動,幾回沒有動靜,他依舊不氣餒,繼續趴在地上仔細聽,終於找到了方向。就這樣在恍惚中走了十小時,沿途喝了許多河水,邱吉爾終於看到了鐵軌,然後等到了火車。他跳上一輛駛過的火車,藏在一堆裝過煤的空袋子下,用黑色的煤粉,把臉塗得亂七八糟,乍看好像是當地的黑人。
第二天黎明時分,他想了一下,決定下火車,因為擔心到了白天卸煤袋子時被發現。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邱吉爾既膽大又心細,這一路上對他來而言步步驚心也步步智取──怎麼讓自己活下來,一步不能錯。
當然,布耳人發現好不容易抓到的英國貴族不見後,簡直氣炸了,四處張貼高額懸賞的廣告,無論死活,只要抓到邱吉爾,賞金照付。
此時英國報刊也全面報導邱吉爾被俘並越獄的消息。雖然邱吉爾當時尚未從政,但他的家族實在太有名,而且他也寫了幾部作品,算是個有名氣的人。以下是幾則當時英國的報導內容:
*十二月十三日電,邱吉爾雖然巧妙越獄,但越過邊境可能性甚小。
*十二月十四日電,據報導,邱吉爾已在邊境火車站被逮捕。
*十二月十六日電,據報導,邱吉爾已在莫特維爾博文被捕。
*十二月十六日電,邱吉爾從普勒多利亞越獄後,人們擔心他不久就會再次被抓獲,果真如此的話,他應該已經被槍決了。
這是英國當地的報導,他媽媽也傷心欲絕,自己的兒子大概完了。實際上,邱吉爾並沒有再次被逮捕,他歷經艱辛,忍受飢餓,一直沿著鐵軌走,然後遇到一個英國人,在這個同胞的房子裡躲過布耳人的追捕。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即英國倫敦已經正式發布他應該已被槍決的三天後,他逃到葡萄牙人控制的一個港口,在這裡走入英國領事館。
邱吉爾活著,安全了,當這個消息傳到英國後,他突然變成英國人的英雄。
這場南非奇遇最後給邱吉爾帶來的最重要資本,就是從政。他不再只是邱吉爾家族的貴族子弟、戰地記者、出版書籍的作家、文字很出色或尖銳的批評家。人們覺得他太了不起了,充滿英雄氣概,如虛構故事中的主角,他自己就是小說!
英國報刊不斷用邱吉爾的奇遇大作文章,把他如何逃出俘虜營的事情寫成一堆新聞,大肆渲染,而且杜撰一些繪聲繪影的細節──因為邱吉爾還沒回來,他們根本不知道他是怎麼逃的,只好亂寫一通!
但這個電影情節般的編撰事件就這樣讓邱吉爾聲譽倍增,成了戰地英雄。
自一八九九年十二月越獄,直到一九○○年的夏天,邱吉爾搭乘的船隻,終於回到倫敦。
邱吉爾在歷經半年的返鄉途中,又寫了一本書《南非歷險記》(My African Journey)。這本書敘述他自己的南非冒險經歷,也和他以前出的書一樣,分成上下兩大卷。對他來說,不到三年時間就出了六部著作, 這是他寫作的巔峰時期,也為他寫作的生涯暫時畫下圓滿的頓號。
這個時刻也快要到一九○一年了。英國雖然國家的GDP已經在一八九五年輸給了美國,可是在全球政治上還是擁有最大的影響力,但也開始走上由盛而衰的下坡路。在經濟上,是美國超越英國;在軍事上,英國正面對德國強而有力的挑戰。
在此情況下,邱吉爾的使命感促使他決定從政,這是他人生的一大十字路口。
在出版《南非歷險記》之後,他做出了選擇。—-陳文茜《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本書所有版稅收入全部捐贈台灣國際音樂家協會
🎉🎉3月26日已正式出版上市
📝博客來 https://reurl.cc/WE8ydD
📝誠 品 https://reurl.cc/L0QVd4
📝金石堂 https://reurl.cc/e9Vn9Q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
「戰地記者 不能 打」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戰地記者英文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戰地記者樂宅】 C11402 KVK 民總和坤哥EVA vs WIN ... 的評價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3大外媒薪資調查!用生命拚新聞的戰地記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閒聊] Faker也懂戰地記者? - 英雄聯盟 的評價
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道人生:愛上何桂藍(李怡)
好幾年前,看過HBO的電影《戀上海明威》(Hemingway & Gellhorn),講作家海明威與戰地記者瑪莎·蓋爾霍恩的愛情故事。在西班牙反法西斯內戰(1936-1939)中,全世界許多知識人都主動前往西班牙支援共和軍,在炮火連天的時刻,海明威、蓋爾霍恩和大群人在酒店大堂躲避,這時,轟炸聲中傳來一陣兒童哭聲,蓋爾霍恩立刻跑出酒店,不顧子彈橫飛循聲尋找,海明威叫她不住於是也追出去,她找到一個兩三歲的男孩在媽媽身邊哭泣,而媽媽在血泊中已喪生。蓋爾霍恩把孩子抱回酒店,海明威對她說,槍林彈雨你不應該跑出去;她說,不能夠讓孩子在媽媽的血泊身邊嚎哭。海明威神色凝重自言自語:這是我見到的世上最勇敢的女人。這一刻,他愛上了她。
早前,47人案在法庭申請保釋,有報道何桂藍在保釋申請陳辭中,說她可以接受任何具體的保釋條件,但不接受任何限制言論自由的保釋條件。她說這句話的後果是甚麼,相信她一定知道。網上有周小龍的回應:「何桂藍小姐,單憑你這句話,我已經愛上了你。」
時代真是不同了。1936年,最勇敢的女人是冒着槍林彈雨,去找尋一個哭泣中的小孩的女人;85年後,最勇敢的女人是不接受限制言論自由的保釋條件的女人。
現在是甚麼時代呢?我想了想,現在是「人人可以講,又人人不可以講」的時代。
人人可以講,意思是不需要專家,不需要評論家,任何人都可以告訴你社會多麼荒謬,都懂得批評那些掌權的大人先生女士們一本正經地講些自己都不相信的道理。比如就接種疫苗來說,專家說,本港要有約七成人打針,才能達致群體免疫,方可考慮放寬防疫措施。林鄭發文,說以現時的接種率, 恐怕要一段頗長時間才可以調整社交距離措施。眾所周知,目前只有科興疫苗提供,而政府專家委員會表示,科興整體有效率50.66%,若是變種病毒,則有效率只有約30%。即使全港人人接種,又如何可以達致群體免疫?
隨便舉這件事,就知道許多問題人人都看到。再就特首及政府團隊的民望連連插水來看,市上阿寶阿勝、不管黃絲藍絲,已經是人人都可以對時政提出大量批評意見了。只要具有普通常識,不須專家,也可以看出時政的荒謬。
但現實是「人人不可以講」,是指不能在媒體上講,哪怕只是社交媒體。國安法太多任憑解釋的模糊地帶,執法和司法太難以預期,越來越多看不見的紅線。禁忌從文字談話延伸到藝術,M+藝術館被指「侮辱國家尊嚴」、《理大圍城》紀錄片被官媒指「散播仇視國家情緒」,無法上映。近日自由亞洲電台訪問導演周冠希和獨立饒舌歌手JB,他們都提到因自由表達而受到打壓,感嘆禁語已是今日香港的現實,令創作人感悲哀。
許多語詞都不能說,「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願榮光歸於香港」不能說,連「香港加油」也不能說。若向中國大陸看齊,連自由、民主、法治、共產黨、小熊維尼、翠翠等都是禁忌,許多香港人或看不懂的諧音、怪字頻頻出現。「不可以說」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人人要說」的話不僅存在,而且會因禁言而在人們心中更澎拜。
不止是香港和中國,甚而美國和西方,左膠肆虐之下,也有了許多人人想說又不能說的「政治正確」的忌諱。
我享受過在港英的法治保護下,對仍然禁言的海峽兩岸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並樂見台灣的變遷。香港資訊最自由、創作最活躍的時代,俱往矣!今天,維護言論自由的人最勇敢,我也愛上了何桂藍。
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2EP9. 戰地記者|彭光偉:伊拉克前線圍剿ISIS,子彈在我耳邊飛過,地雷在我走過的路上!|研究生 Talk
前一陣子,久違的跟一個以前在台大新聞所的同學彭光偉吃飯,聊起了疫情前的旅行經驗。沒想到他一開口就跟我說: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旅行經驗,都在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
他,是台灣極少數的戰地記者。
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這世界上的觀光景點,很多都很好奇,也跑過很多國家,但是對於戰地所發生的事情,只能從電視上看到,或是從書中聽過。當有一個從戰場採訪回來的人,一句句的跟你描述他眼中所看到的戰爭故事時,其實是相當令人驚訝的。
我們聊了採訪故事背後的秘辛。像是究竟如何才能進入戰場,怎麼辦簽證,如何買機票,要住哪些飯店。這些平常我們常旅遊的人,聽到這些故事,其實有點大開眼界。
於是,我決定邀請他來上我的《研究生 Talk》節目,聽他說在採訪伊拉克戰爭,以及葉門戰爭的故事。
—
訪談前,我特地把光偉採訪的節目《消失的國界》找出來重看一次。訪問當天,他走進我的錄音室。我問他說,聊到以前的採訪的過程時,若有什麼不願回想起的事,可以隨時中斷告訴我。
他說沒關係。於是,我們開始了這一段錄音。
他告訴我,要能夠進去採訪這些戰爭,其實沒那麼容易。他講了被當地地陪放鴿子的故事,以及在海關差點被拒絕入境的情景。甚至他跟我聊到,在他出差回來後的幾個月,有一個其他國家的記者,誤觸地雷而離開了。而那個地點,就是他採訪過的其中一處。他腦中不斷地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要是走歪了幾步,可能今天就回不來了。
其實戰爭的畫面,在訪前我已經在電視上看過一次,但當他講述採訪背後的故事時,我都有點替他捏把冷汗。
這不是旅遊,更不只是工作,而是一個目睹我們平常無法想像的世界另一面。
—
一開始光偉很輕鬆的描述採訪戰爭的背後故事,而聊到最後,我問他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走進戰場。你這樣走過了幾遭,有沒有什麼深刻的故事?
光偉跟我說,其實除了戰爭本身,更讓他感到深刻而且難過的,是戰爭當下人民的生活。
「
我自己很震撼的是,我自己在醫院採訪的時候,採訪醫生和家長。在採訪家長的時候,我想說怎麼沒看到他的小朋友。他就指著旁邊的一個毯子。
我原本不知道裡面有人。那個毯子他一翻開,我整個嚇到,是個只剩下骨頭的小朋友,在那邊掙扎。你會覺得很震撼,在什麼樣的國家,人民可以因為飢餓,因為營養不良,瘦成那個樣子。
」
我問他說,當地應該有很多 NGO 吧。
光偉告訴我,
「
NGO也有他們的問題(難處)。大家都覺得 NGO 國際人道救援組織,不是在幫他們了嗎?我們都在捐啊,捐錢捐糧捐物資,應該可以吧?我個人認為,採訪過那麼多國家,NGO 在分配這些物資上也是有一些問題的。比方說你要怎麼去分配這些物資,實際到難民手上去 。然後他要保存多少物資,以防接下來外面物資進不來的時候,港口被封鎖,轟炸在進行的時候,確保手上還有物資,並且繼續分給難民。
在葉門,他們的確也碰到了一個處境。想要做什麼,但是做不出來。 在採訪葉門的時候,雖然我不是像在伊拉克那樣直擊戰爭前線現場,但是夜晚的時候,也是有各種轟炸聲,遠處的閃光,空襲持續在進行。當地人很無奈也很沒辦法。
所有內戰,最無辜的就是老百姓。他只想要有工作,可以吃得飽。學生想要上學也沒辦法,因為學校都被打爛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律就是在家,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你能做的工作就是像車子載人,或是載貨,這種每天領錢的工作。對台灣而言,這些轟炸是不可思議的,你不知道這轟炸,什麼時候才會炸到你家。
」
記者,就是這樣的工作。他們總想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情。有的人想訪問到大人物,但也有像是光偉這樣,想要走到戰爭的現場,知道究竟當地發生什麼事情,把故事,用影像的方式帶回來。
我問光偉,走過了伊拉克戰爭,葉門內戰,你對戰爭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他告訴我:
「
我們可能電影看太多,對於戰爭就是認為有雙方的大軍,在戰場上打來打去,但其實沒有。實際戰爭的狀況,發生在很生活上。他可能是大規模的轟炸,但是轟炸完後,就變成是每一個人生活中的一種折磨跟苦難。有些反叛軍,是居住在你生活裡面的。
看過這些戰爭之後,我覺得還是人心。就是人自己的喜好,或是慾望引發出來的一種,不願意妥協的狀況。我一直相信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戰爭。
我不奢望可以消弭戰爭,但我希望我們這些在戰爭之外的人,可以去多關心戰爭。你也許無法馬上出錢出力,或是給予什麼樣的資源或支援。 但可以去關心為什麼會發生戰爭,為什麼有這樣的衝突。也許有一天你的能力到達的時候,可以做點什麼。這個訊息,是我覺得值得大家去吸收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去各個戰地,讓大家知道,這些戰爭是怎麼樣引發的。
」
這一集的《研究生 Talk》,錄音其實有點超時,錄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從採訪戰爭的秘辛,聊到了戰地人民的生活。這集節目讓我對戰爭有了全新的想法。謝謝台灣極少數的「戰地記者」彭光偉,將他用生命體驗的戰爭,緩緩地告訴我們。
我也希望這集節目,可以讓大家對戰爭有更多不同面向的想像,也對「世界和平」這句話,有更多不同的思考。
--
S2EP9. 戰地記者|彭光偉:伊拉克前線圍剿ISIS,子彈在我耳邊飛過,地雷在我走過的路上!|研究生 Talk
在以下的幾個 Podcast 頻道中已經上線了!
Apple Podcast:
https://researcher.studio/ApplePodcastS2EP9
Spotify:
https://researcher.studio/SpotifyS2EP9
Google Podcast:
https://researcher.studio/GooglePodcastS2EP9
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戰地記者樂宅】 C11402 KVK 民總和坤哥EVA vs WIN ... 的推薦與評價

打 赏主播 https://streamlabs.com/game204留下愛的證據❤️按下訂閱就可以加入我們了 https://bit.ly/2KqBc0W樂宅聊天discord 群 ... ... <看更多>
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3大外媒薪資調查!用生命拚新聞的戰地記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用生命拚新聞的 戰地記者 ,薪資追 得上風險嗎? ... 印度人民 不能 沒有番茄 價格飛漲引發執政危機 ... 也要 打 斷腳骨拼增高. 19 hours ago · 680 views. ... <看更多>
戰地記者 不能 打 在 戰地記者英文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 戰地記者國際法,戰地記者心得,戰地記者不能打,戰地記者應徵,戰地記者薪資, ... 學術名詞新聞傳播學名詞,warcorrespondent,戰地 ...,战地记者指在战地採訪、報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