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18861-Q18880)
Q18861:
龔sir Hello,以前我好唔鐘意睇書,但係最近睇咗你幾本書,同埋你推薦嘅幾本書,都獲益良多!
改變咗我唔少諗法,尤其係《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而且令我愛上睇書!非常多謝你分享!
見到問答好多人都只係問你對邊隻股有咩睇法咁,你成日教人睇長線,所以我反而想了解龔sir你未學識投資股票時,係點樣去精通投資?
同埋有無邊幾本書特別推薦?(除咗你出嘅書!因為你嘅書我已經買哂返黎睇!哈哈)感謝龔sir!
龔成老師:
書本可以學到好多有用知識,保持進步!
我20年前,都是短炒者,技術分析者,用左幾年,輸足幾年,之後長線投資,就開始不斷賺錢。
我好後悔當時浪費左幾年去學這些分析技術,我當時不斷睇書、上堂學短炒,但最後都是輸,好後悔,只怪我當時無知。
之後做銀行同證券行,見大部分輸錢的客,就是短炒的一群!這是我10年見到的情況,這是行內的秘密,根本大家都知短炒者一定輸,但業界一定唔會講!
另外,如果你分析全球真正賺錢的投資者、經金經理,佢地都無人短炒,都是長線投資的,巴菲特更講明反對短炒,反對技術分析。
只要我地細心少少去想,都會明短短炒根本賺唔到錢。長線先至係王道。
以下是我認為不錯的書,部分要到圖書館找的,另外,如果想學好投資,就狂睇同巴菲特有關的書。
《我十一歲,就很有錢》
《經濟蕭條中,七年賺$1500萬》
《富爸爸,窮爸爸》
《思考致富聖經》
《秘密》
《財富金鑰匙》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寶典》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解讀巴菲特》
《巴菲特傳-永恆的價值》
《勝券在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非常潛力股》
《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人性的弱點》
------------------------------------------------
Q18862:
老師早晨,我個仔啱啱出嚟工作,一年半前開始月供股票$2000,但兩年期免手續費快過,仲值得供落去嗎?因為手續費每月$50!
龔成老師:
如果手續費佔比去到1%,就未必值得
佢可以停一停,儲下現金先,等佢可以每月供到$5000時再開始翻(但如果佢是儲唔到錢的人,建議佢每月就算$3000、$4000都照供)。
------------------------------------------------
Q18863:
您好,小弟20歲仲係學生哥,3月起因為美股熔斷上曬新聞,加上自己online learning,就開始學投資。有以下問題,想請教一下:
1) 只有現金45k,只用了當中18k作投資,這金額是否太少? 是否應該等本金多一點才作投資?
2) 在過去幾個月,當持有股票的時候,忍唔到手經常望住股價,令到自己過分緊張。或者我沽出的時候,見到佢繼續去又想講粗口。呢個問題令到我成為短線投資者,投資心態其實應該是如何?
3) 股票應該幾時才做止蝕或賺? 早幾日因為2382大跌,所以止蝕離場。但是我睇財務報表符合預期,基本面上看好。但因華為消息令股價急插,若有下次遇到這些情況需不需要做止蝕?
4) 我是否應該當每一次交易都是獨立的,不好因為以往的買賣價格而影響自己決定? 三月時,我曾經在95元沽出3690,過一排見佢103元想買回,但係冇入到,因為曾經95蚊沽過,心諗而家上返車蝕咗升幅咪好傻仔。結果錯過咗一隻倍升股嘅機會。
5) 我呢幾個月都嘗試學習計算估值,不外乎是上下網睇下大行研報告等等。我覺得自己的計算如履薄冰,請老師指出當中的錯誤:
i) 用息率嚟釐定合理價,例如在計算823的合理價時,有5%息就係平,3%息就係貴。
ii) 在計算增長型股票時,列出過往幾年的各業務收入毛利等等的數字和變化,然後按比例估計今個財政年度數據等。
再按大行研究報告,給予該業務的PS值或PE值,計出該業務的業務價值,然後將該公司所有業務價值總和除股本,就應該是合理價。
見過大行指出,科網股今年的價格其實是下年度的合理價,所以計算2020年的合理價,要以2021年的估計數據作估值。
6) 平和貴的股票,平過合理價幾多先叫平。還是合理價不是一個指定價格,而是一個區間,跌出這個區間就叫平,升穿這個區間就叫貴?
7) 之前留言問過學估值要睇巴菲特的書,請問有冇特別推薦邊本?因為我見市面上都好多。
感謝龔Sir寶貴時間,祝 平安!
龔成老師:
你這年齡開始學理財、投資,十分好。記住,你要學「正確」的投資知識,要學最賺的人所用的知識(例如巴菲特),否則好易行錯路。
1)現時已經可以開始,但最好留翻$2萬點都唔用,要到股災先用。
2)你要平常心面對上落,這是心理質素的訓練,要練到「無感覺」,另外,建議你試下「訓練一個月唔睇股價」。
3)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入價只是一個心理因素,如果企業核心因素未被影響,我地係唔需要理會。
你要分析企業的長遠發展,如果仍是優質,就可以守。
4)你絕對唔好比「過往的買入價」、「賺蝕」、「買過這股」等因素影響,過去無意思,分析這刻最重要。
5)要計企業的價值,過程比較複雜,好難三言兩語就講到,就算在我的股票班,都要講5小時,裡面會講3種估值方法,有難有易,但同學都用到的。
簡單來說,你要考慮企業的生意、盈利、現金流、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同時要比較行業,考慮這企業的經營情況,之後的環境又會如何。這都是計算的基礎。
如果要深入計算,基本上要好仔細的研究企業,要分析好多財務數據用比率,先至有較完整的答案。
6)你先要計到估值,例如這股的合理區在$50-$70,如果現時股價是$30,就是平。$71就是貴。
7)《解讀巴菲特》
《巴菲特傳-永恆的價值》
《勝券在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
Q18864:
老師 多謝你回覆 在剛剛過去一星期 我身處悉尼 朋友身在香港 想向代購生意發展 我在澳洲買貨 寄去香港賣 想在Facebook或Instagram做平台
打算以30-40女性為市場 因為她們有穩定經濟收入 亦係做媽媽既開始 我地打算主打XX、XX
你覺得呢個市場可以嗎?賣既野算唔算散?一開始可以點樣吸引人follow我地既專頁?
龔成老師:
我相信有市場的,最重要是定位要明確,做專唔好做雜,要有自己的獨特性,等人容易記得你。
我建議你最初可以同時試這幾個項目,之後如果有一邊反應較好,就收窄,集中去發展,如果客戶會同時買幾邊的產品就一同發展。
最初只能用你身邊的人,幫下follow,同時你想方法在不同的地方增加暴光率,如果可以找到傳媒幫手就更好。如果有資金,就可以賣廣告。
最初是難的,因為無人知你地的存在,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做宣傳,唔好直接賣產品,而是先做好你的平台的宣傳。
------------------------------------------------
Q18865:
老師,想問吓你,而家嘅經濟好似同以前好唔同,你仲係咪相信價值投資?
同埋你會唔會講吓投資物業例如樓,車位,納米工商單位?Thanks
龔成老師:
價值投資永遠都適用的,只是我地運用時要靈活,不能一成不變。
無論是新經濟股、舊經濟股,最終都會去翻佢地的價值,價值投資法一定適用,只是角度與計算的問題。
另外,唔好太過著重中短期經濟,要睇長期。
至於其他資產,你可以睇《大富翁致富藍圖》,部分都有講述的。簡單來說,物業類資產,現時都唔算平,例如住宅物業,投資價值唔算高,不過自住價值仍有。至於納米工商單位,投資價值就一般。
------------------------------------------------
Q18866:
師兄有問題想問你
我想入手06電能實業現在可以買入收息現金保險的保費可以嗎?
因為我想慢慢財務自由我知有點遲但係都要實踐
因為本人小時候好爛賭請放心現在唔會因為我現在有的現金大約500,000經過一次經歷學懂儲蓄因為想同師兄分享
是你本人嗎這個帳號因為我知道有好多是假的?
龔成老師:
放心,這個FB的專頁是真的,但我都知近期好多假野,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在我的書「作者簡介」,有寫我的FB網址的。
電能(0006)有質素的,但增長力唔強,是收息股,但就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這股現價合理的。
如果你想財務自由,我地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
Q18867:
你好,成哥,想問一些問題:問題1,你覺得美团如何?
問題2,我係初哥,覺得d股票太貴,入場入5起,可以轉入佢ge窩輪嗎?
問題3,短炒同長楂分別那樣好?謝謝回覆
龔成老師:
1)美團點評(3690)有潛力的,佢之前出左業績,見到開始有正現金流,這是一個實質的利好因素,因為之前一直在燒銀紙,現時初步見到成效,市場對佢重新估值。
當然,現時仍有不確定性,估值唔易。
只可以話,潛力是有的,現價唔算平,但不是完全無投資價值,不過,一定不能大注。等回少少先開始小注,是較好的做法。
2)唔建議,我20年前都有同你一樣的想法,但後來先知,發行商食水好深,長遠你一定輸多贏少,唔好做水魚。
建議你月供股票,長線投資。
3)我20年前,都是短炒者,技術分析者,用左幾年,輸足幾年,之後長線投資,就開始不斷賺錢。
我好後悔當時浪費左幾年去學這些分析技術,我當時不斷睇書、上堂學短炒,但最後都是輸,好後悔,只怪我當時無知。
之後做銀行同證券行,見大部分輸錢的客,就是短炒的一群!這是我10年見到的情況,這是行內的秘密,根本大家都知短炒者一定輸,但業界一定唔會講!
另外,如果你分析全球真正賺錢的投資者、經金經理,佢地都無人短炒,都是長線投資的,巴菲特更講明反對短炒,反對技術分析。
只要我地細心少少去想,都會明短短炒根本賺唔到錢。長線先至係王道。
------------------------------------------------
Q18868:
你好 龔成老師,我今年23歲 目前全部現金總共八萬多港幣,每個月收入12000左右,除去家用3000以及大約500多的花費
其餘8500都可以存下來。我很早之前就對投資很有興趣,但一直未有實行,只是看很多的新聞以及學一些簡單的理財知識。
現在因為我內地的家鄉準備開通地鐵,我比較擔心直接樓價會大升而失去買樓的機會,但是如果買了內地的單位
我就需要消耗全部的現金以及背負大約60萬的負債,亦會失去現在進行投資的機會。我因為小時候比較窮,所以一直都很努力存錢
中學時期接觸到財務自由的概念之後就以這個作為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有一日亦可以不需要做不喜歡的工作亦可以有足夠的收入。
但現在我實在感覺十分困擾,希望老師能夠指點迷津,多謝。
龔成老師:
如果開地鐵這個事件,當地居民已經知道,其實樓價已反映左,唔會因為之後正式通車而大升,最多少少上升的。
所以,你唔需要因此而心急做決定,只要用長遠適合你自己的財富配置進行就得。
所以你首先想清楚,自己的財富配置想如何,如果買樓,盡量儲多少少現金去等買樓。如果未有太快買樓,你就可以利用手上現金,部分買股票,如果未有投資經驗,就利用月供盈富(2800)進行先。
------------------------------------------------
Q18869:
龔sir 你好,自從上完你堂之後,而家見到比亞迪既升幅,真係多謝你之前既教導,雖然我投資數目唔大但見到自己有利潤就證明學得到野。
小弟係呢段時間,一路睇下有無其他野可以買,最後買入左一隻etf,(3175),小弟好好采係低位買入到2.3,我買入既原因係因為之前油價出現千年難見既現象(負油價)。
所以認為肺炎後世界回覆正常時油價就會回覆正常,但係之前熱炒(3175)時出現大量買入該股票,我係等熱炒過後先買入,之後一路分注買入
同現價差不多位置,我想問一下(3175)係跟住油價指數運行,呢個說法有沒有錯誤?
同時熱炒期間我睇新聞知道因為基金多人熱炒出現大量買入,係呢個情況會唔會影響佢既升幅呢?
我睇番肺炎前既價格,佢係受到肺炎影響而變至現在價位,我諗肺炎後油既供應同用量都會回覆正常,本質上產品沒變,所以我出現呢個想法。
請龔sir指點我一下思路同想法有沒有誤
龔成老師:
F三星原油期(3175)就是追蹤標普高盛原油額外回報數之表現,不過,唔代表佢能追足油價,第一,佢只是追蹤油價的相關指數,第二,佢的誤差率極高,第三佢的轉倉成本可以好大。
其實當中有點複雜,唔止關油價事,例如轉倉成本等因素,價格與期貨有關,而期貨會到期,所以要不斷轉倉,而轉倉要成本,就會令這基金價值減少。
即是說,就算油價上翻過往的水平,也不代表這基金會上翻過往水平,因為當中已經減少了價值。
中短期油價會好波動,風險高,如果油價持續不利,每月有成本,都好麻煩。因此,你一定唔可以大注。
------------------------------------------------
Q18870:
Hello 龔Sir, 想請教下你關於一啲 投資產品for 退休嘅 睇法
我比較緊 政府 扣稅年金同埋一般嘅儲蓄 保險, 根據 回報表所例嘅數字, 年金嘅回報率相對地會低啲, 但就 比較穩陣
而儲蓄保險個投資成分就會高好多, 喺回報表寫嘅回報數字 係比年金嘅 回報 多一倍或以上, 但當然 這是不保證的, 所以想睇下你嘅 意見, thx!
如果我想買一份作為防守性嘅投資工具, 去到 退休時最少有一筆錢在手, 選擇哪一個會比較合適
龔成老師:
退稅年金有好有壞,好處是稅務上的優惠,但就要強行投資一個較低回報的項目,你的資金會因此而被鎖死。
當然,如果你本身都想買的話,絕對是無問題的,但如果只是為買而買,就要清楚翻對自己是否長遠有利。
至於儲蓄保險,如果當中有投資成份,回報就有機會比退稅年金為高,當然,風險度都會高左。但整體上,一般都是穩健的。
如果你目的是較低風險,投資退稅年金會較適合你的。
------------------------------------------------
Q18871:
老師,價值投資法,可否只以月供方式進行?把現有資金加大額每月供股票?
我實在沒有時間經常看股價,待大市下跌分注或大手買入優質股。還有,心理壓力很大,也會錯過投資機會。
MPF已供有20年時間,也看到成績。可否效法只月供股票的方法?
龔成老師:
價值投資法的核心,就是視買股票如買企業,買優質企業,長線投資。
至於你用月供,或一次過入,這是投資策略的問題。
只要是優質股,你當然可以用月供模式進行,將現時的現金,變成月供金額保持進行,原理就是將現有資金投入,能有效平均買入價,策略上可以。
如果你無時間留意,以月供長期去買入,適合你。
------------------------------------------------
Q18872:
老師 兒子是舊年股票班舊生 今年18歲 剛出來工作 每月可有27000用來儲蓄跟買月供股票
想請教一下 應該如何分配 用多少來做儲蓄 剩下來應該買幾多隻股票
應該選擇邊幾隻股票適合他 他希望5年可儲500萬 有沒有可能呢。謝謝老師幫忙解答
龔成老師:
如果想平穩,就可以將資金$15000,去做月供股票。
佢可以考慮盈富(2800)$5000。
另外再加其他: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比亞迪(1211)、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如果想進取,想以5年$500萬為目標,就要更進取(當然,這是一個好高的回報,佢將會面對較大風險)。方法就是,全部集中投資潛力股。
現時每月將$8000買入潛力股,同時儲現金,等機會。
同時,每個星期要自己研究一隻潛力股,要比市場早一步發現,找到後如果價位合理,就買入,如果平,就大手入。
這是一個進取方法,有危有機,佢要自己決定。但每星期一定要花時間去尋找潛力企業,否則一定做唔到。
------------------------------------------------
Q18873:
龔成你好,我係一位保險Agent,好欣賞你一直以黎既無私分享,期待有一日可以成為你一樣既人
我經常都會同朋友討論起你,對於一般只會問你邊隻股票好既網民,反而應該先理解左你既投資理念,加油!!!
另外,有個小小既問題,對於保險產品,你持有一個點既態度。正面/負面 & Why?Thanks
龔成老師:
保險在理財中,有一定的作用。
我地投資,並不是炒炒賣賣,是理財,是建立一個財富組合,要平衡,要攻守兼備。
保險,就是將我地唔想承受的風險,轉嫁比保險公司,在理財中有防守的作用,當然,我地同時要有進攻,投資股票就是進攻。
------------------------------------------------
Q18874:
龔先生,你好,希望有些股票上的知識能請教你。
由細到大,媽媽教落,聖誕中,買匯豐,由129買,之後買了一路無理,跌時便一直侵,侵到在83個半,最後在$35放了,蝕了好多錢,這是有多年來的積蓄,好肉痛啊。其實正確嗎?
之後覺得一定要學投資,所以我買齊了你的書籍,只欠年報,因為怕自己看不懂,現在先看80後百萬富翁,待細仔考完試後,便會報名報讀你的課程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並不是盲目長線,而是要持續檢視,我地每隔半年,會分析翻持有股票的企業本質,了解翻是否值得長線投資。
匯豐(0005)在大約10年前,賺錢質素有所減少,其實其他銀行都有類似情況,我過往在銀行工作,都見證了佢地賺錢能向下。
當然,這不代表零質素,但質素減左,賺錢能力低左。這類股,我地就唔會持有過多,因此你不斷加注是錯誤方法。
------------------------------------------------
Q18875:
阿Sir你好,我有啲大目標想請教你,可能會浪費你好多時間睇,因為呢個係我人生規劃同目標:
我24歲:
喺大陸有樓,減咗租金每月供$3000港幣。
股票入面有53萬,主要比亞迪升咗帳面賺左16萬。其他都是優質股,不過暫時帳面下跌。
留有的現金18萬。
股票加現金共71萬左右。
喺香港每月盡力儲1萬5千。
我想兩年後有130萬-140萬
請問可以嗎?會不會太快?
因為我希望有100萬投資美國樓,因為我有親戚在那邊,說在那邊買比香港回報更高。
因為這71萬有30萬是親戚借給我投資的,所以兩年後我要還
我希望在美國買了後,然後在香港租地方住,大陸和美國收的租金用來在香港租住,然後再儲下一個100萬
龔成老師:
2年並不是一個好長的時間,所以好難確定投資能否有回報。而你$30萬是借貸的,在投資時不能太進取。
因此,你投資時,自有資金部分,進取少少都可以,但借貸部分,宜投資平穩增長類。
如果要兩年有$130萬,你可能要進取少少,這點要自己衡量風險,同時,你要有一定的投資知識,能比市場早一步,找到潛力股。
至於大方向,美國樓是否比香港樓一定高回報,這個未知,始終要睇當地的長遠需求。而香港樓,相信長遠會穩定,加少少增長,但就不是高增長,同時亦不會大跌。
你以大陸樓及美國樓去對沖香港樓租金,不是不可,但長遠來說,如果你在香港有自住需求,都要分析買樓自住的可能性。
------------------------------------------------
Q18876:
你好!請問老師,我28歲,有一個己供斷單位(樓齡50多年)是一個有lift既洋樓。之前都租緊比人住,而家想自住成立家庭
請問如果我想按樓價既50萬出黎做美股投資會否不智?
因根據走向,科技股既增進日益增強。想請問老師希咩睇法?
請問有更好既建議比我參考嗎?
龔成老師:
有利有弊。
加按投資不是不可,因為你年輕,可以承受風險,加上現時利息低,以及你本身無負債,因此,不是不可進行。
但比較關鍵的位,就是投資能否有確保的回報。
因為加按的原理就是借錢,你現時借錢投資,是否有信心得到回報?在你過往的投資經驗中,是否8成都能獲利?
投資不能睇表面因素,要經過詳細的研究,確保你本金的安全,以及得到合理回報。
如果你以自己資金,投資美股,最簡單是投資ETF,如VOO、QQQ,是可以的,但如果加按,就要更為小心。
------------------------------------------------
Q18877:
我最近在圖書館租了你的財務自由行, 了解到你的作風.
最令我欣賞不是你書中講解的理財知識, 是睇到你對財富的深入理解的和怎樣落實行動. 老實說, 理財知識其實不會太難
基本上好多人都知這些知識. 問題是怎樣做到知行合一, 我係你本書就看到這種特質. 很多人都知只靠打工收入是很難累積財富
亦知道要作出改變, 但就是不想改變, 寧願辛苦打工幾十年都不願持續努力幾年增值自己, 改變自己人生
這個感受我都是最新兩年前先開始慢慢深刻體會到. 我反而有興趣知道, 老師的爆發點先從甚麼時候開始?
你是看到一本書受到啟發, 然後決心改變人生?還是從小就有這個願境? 可否分享一下你脫變的過程嗎?
龔成老師:
可能我過往住公屋,都會想改善生活,所以我18歲已開始有目標,希望將來有$1000萬。
於是,當時仲讀緊書的我,就開始想方法去賺錢,在18歲就開始投資股票,最初有賺有蝕,後來蝕錢多,就問自己問題係邊,於是去圖書館睇書,先發現當時自己好無知,輸錢是合理結果。
當時我明白,如果我想有$1000萬,就要大量增加知識,當時睇左好多書,明白有錢人的賺錢方法,於是更相信,只要自己落實去做,就可以做到。
------------------------------------------------
Q18878:
老師,我有一個難題,困擾左我一段時間,想不通,我已經將股票+現金儲夠差不多一百萬,買哂股票,只留番比亞迪,夠比首期買第二層樓,但比左首期后,我只餘下約5萬現金,和2手比亞迪,值得去做嗎?
龔成老師:
如果你本身已有物業,就唔需要太急去進行這動作,因為你已經處理好自住問題,當你再買物業,就是「投資」。
我地會衡量,你同一筆資金,以股票模式持有,還是轉為物業,那個增長力會較強?
以現時的樓價分析,樓市未必特別平,因此,你持有股票,回報率會好D。如果你真的想買樓,就建議你儲更多資金先,當你儲到較多資金,已經足夠買樓後仍有股票與現金利,就可以行這一步。
又或者,你儲資金去到中途,見樓市明顯向下,成為入市機會,就可以進行。
------------------------------------------------
Q18879:
你好,本人47.5買入6060,請問可以幫忙分析一下短線和中線的走勢?值得繼續持有?
還有6060前景如何?
龔成老師:
眾安(6060)業務不是無潛力,但並不易分析的,到目前為止,佢的實質盈利未算好大,這刻的實質業務價值不大。
但佢做這類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確有潛力,同時背後有支持,所以有發展,這部分產生了「概念價值」。
佢無乜盈利,但市值可以去到百億,當中大部分都是概念價值,而這個價值值多少錢,其實無人知,市場對這價值的看法不一,同時經常改變,所以令股價大上大落。
所以,之後的股價,仍存有相當的不確定。如果你貨不多,可持有,貨多就要注意風險。
------------------------------------------------
Q18880:
成功先生,我想問XXX有一個基本mixed 債券plan 叫XXX,我本身2017年已經有買,為期五年,買20萬每月有$1,2xx, 你認為值得加注投資?抑還是加注買有增長力股票eg 9988。
另外我之前大概, 半年前買左融創中國43蚊買入,你認為咪繼續坐住先?
另外,我亦買咗857 ($3.5) & 883 ($13.7) 何時有起息?Thanks
龔成老師:
我無特別研究該債券,但初步睇,回報都不差,可以投資。
其實我地理財,最重要是平衡組合,做好配置,所以你可以在部分資金,持有這債券,作為防守部分,餘下資金,則進攻,投資股票。而防守不用太多的,所以,未必要加注,只要持有就得。
佢至於融創中國(1918)業務不是無質素的,有規模、品牌、銷售網絡,但同時有一定風險。
首先,中國樓市如果逆轉會有很大打擊,另外,這股的負債超高,無事就無事,有事大件事。
因此,持有這股不是不可,暫時都可以守,因為不是完全無質素,但要明白背後的風險,同時明白這一定會令股價較波動,自己最好控制注碼,不宜持有太多。
中石油(0857)雖然質素都算有,但不是最高質類別,佢對油價較為敏感。
雖然佢都有一定的規模,但卻不是最高質素的企業,這是由於佢的產品自主力較弱。
石油是商品,當中沒有差異性,佢地要將石油賣出,只能跟國際油價,這令佢地處於被動狀態。沒有價格自主的能力,這令佢地的獨特性有限。這類商品企業,都可投資,但就要明白不是最高質的企業。
由於質素中等,唔建議大注投資,但相信油價上翻佢會上升的。中海油(0883)都有類似情況。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我希望最初是你後來是你最終也是你我不愛你誰愛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切都從那些睡不著的夜晚開始 #厭世者求生指南
#厭世有礙健康 #又或者是放棄掙扎的自嘲解藥
不知道有過多少個相似的時刻,靠在頂樓圍牆邊,居高臨下看整座城市沉睡的樣子,夜色將我隱去,彷彿我是這黑暗的一部分,沒有人會注意到我,我也沒有人能夠注視,不只是空間上的寂靜,連聲音也是,一切彷彿都在這個時刻凝結,除了辛勤的交通號誌,還在為沒有人通行的路口變換燈號。
雖然紅燈綠燈在此刻看似毫無作用,倒卻提醒了我時間是流動的,意義就發生在這個它不知道的小角落裡。其實我也不是失眠,不想入睡的成分居多,那種倔,彷彿在抵抗著心裡似乎還有個缺沒被滿足,如果現在就寢,那一天就真的過完了,而我又浪費了。
理性上都明白再耗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不如早睡早起,好好規劃善用自己的時間,但在我的歷史裡卻還是一再重蹈覆轍,若是痛苦的根源沒有止息,再多正向的念頭都只是一閃而過的流星,也許我始終沒有想通的,自己為什麼又過了這一天,而明天又有什麼值得過的?
沒有不知足,也並非經歷什麼一蹶不振的挫折,更沒有遭遇任何無法挽回的劫難,只不過生活裡總會走過幾個坎、吃過一些苦,可是我不知道,也許是我對自己所知甚少,為何光是活在這世上就費盡力氣了,也許那些痛苦的根源就連本人也沒有覺察。
做人不難,難的是做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活著不難,難的是說服自己這樣也算活著。說不定厭世者沒有不喜歡這個世界,只是因為太努力了,努力到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夠變好。
一個幽靈,一個虛無主義的幽靈,在黑夜遊蕩。
十四歲時面臨人生第一個升學關卡,年少的我初次面對如此緊繃的壓力,彷彿反覆訓誡著失敗的代價,每每想起過完這關還有下一關,讀書考試升學後又是讀書考試升學,遂開始對人生提出了第一個質疑,我們都是否必須得照著寫定的劇本走?當時寫了一首青澀的新詩,把生命比擬成列車,我們都在一趟明知會有終點卻不知何時抵達的旅程上,卻定然得轉乘一班又一班的車次,再與片刻的緣分失之交臂。
旅途尚未結束,早已經下了車,當初那個少年應該從未想過,比起不斷轉乘的過程,離站後面對茫無涯際的前方,那才是人生裡最令人惘然的風景。
從那時對自我存在的詰問,之後又過了雙倍的生命,至今依然恍惚、依然疏離,時時還是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倒也不是從此消極面對,我試著從許多書中找尋答案,想以他山之石在一片漆黑中點燃火花,結果發現人生還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但說的是一種類似使命或來世的客觀意義。
有信仰的人或許會反對這樣的結論,對我來說卻倒像放下了一塊大石,一趟旅途如果抵達終點並非終極的目標,那麼最重要的就落在過程。這個堪稱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問題,在學者們的解讀中,我最認同的是蘇格蘭哲學家麥金泰爾的敘事歷史論,一個人就是他自己的敘事者,他只說自己的故事,所以他的問題應該轉向在這個故事裡到底要傳達什麼?
如同法國作家馬爾羅所說:「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唯有去釐清整體脈絡才能理解一個人的生命,想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必然要先確認自己是誰;想要探問自己該往哪裡去,必然就得知悉自己從何而來。
年方逾三十,還未達不惑,說實在也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歲數,想說自己老,又有太多人情世故仍尚未熟諳,但說自己年輕,卻已不再像過去橫衝直撞、愛恨分明。處在這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時期,或許恰好是這漫長人生的測量點,我要站在標的上,回頭檢視最初的自己,再轉身望向最終的方向。
「所以,你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了嗎?」
一些人在手機的另一邊向我這樣請益,或者該說求救。往往在這句疑問之後,他們便開始拋出自己沉甸甸的人生經歷,在無月無晴的晚上,螢幕裡有時顯得比這夜還要黑暗。我曾經嘗試一一接住這些問句,甚至把自己的心神都拉扯進去,後來仍舊發現諸如此類的事只是一再輪迴,可能他們不過是希望有個人能夠傾聽他們的故事,投射一些同情;又可能要如看一部電影般地去徹底讀懂他人的人生,任誰都無能為力,就像我的人生只有我自己能過,不是另一個人可以救援。
當然也遇過不少人對我說著:「謝謝你的詩和文章,在我最低落時拉了我一把。」我接受這樣的好意,卻不免感到困惑,總是只能誠實回應:「我並沒有為你做了什麼,老實說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你真要感謝,是要謝謝你自己,因為是你自己選擇了做些什麼,是你救了你自己。」
我知道痛苦不能比擬,但處在社會相對優勢位置的我,故事應該算是輕盈了一些,儘管如此,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在這求生的過程中,雖然是幸運才能夠倖存,也許一念之差就墜入寂靜了,但必然是對生命的真理還有一絲期望。
這本書是我試著從眾多的經驗或知識中整理自己的人生,或者記錄著某些思維轉變的過程。也許不一定有他人什麼幫助,但對我來說,能夠寫下來就是一種幸運了。
交通號誌不知道換了多少次的紅燈,說不定會像深夜路口的那一個,總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小角落產生了意義。
🟧以上摘自:《厭世者求生指南:我們終將在不同的路上,不再強求誰的目光》之作者自序。
🏷本書作者李豪( 李豪,說故事的人。 )在眾人眼中寫詩、攝影、穿品味,為失戀者抄寫,成為孤獨者的停泊。但其實他的生命也有黑暗,更曾困惑,那些難以通透的挫敗,甚至是攸關生存的危機,告別青春之後,這一次,他寫下你我都曾掩藏的成長痛,疼痛讓人厭世,但或許,這也是求生方式的一種。
🏷書籍詳細資訊請見第一則留言
--
#心理師想跟你說之推薦序——
厭世與求生之間的張力裡,藏著什麼?
某段時期,我在演講結束時,都會請觀眾填寫一份不具名問卷。上頭問著,你心中最快樂的事,是什麼?
整年下來,上百份回應包含和家人在一起、吃大餐、放長假等,所有你能想像得到的答案,都有人提過。
後來,我把這些答案拿去做「文字雲」分析後,結果跑出了大大的三個字:做自己。(按:文字雲分析後,出現的最大字,是指被最多人提到的字)
顯然對許多人而言,「做自己」是最快樂的事。只是,我們都知道這並不容易。各種社會束縛與框架限制,我們都不陌生。但當中我覺得最難的關鍵,其實源自於做自己的起點:你想做的是,怎樣的自己?
書裡三個讓人屏息地提問:「你是誰?」、「你從哪來?」、「你要去哪裡?」其實這些問題,正隱約地呼應著那最難的關鍵。容我再問你一次:你想做的是,怎樣的自己?
而本書正是作者李豪在不斷探問自己這些命題時,目前的暫時性答案。
本書談「厭世」,也談「求生」。困在這二元之間,時常弄得我們不太舒服。但或許,在這看似對立的張力之中,很可能藏著許多線索,將告訴我們剛剛那些命題的可能答案。
讀過本書,或許未必能立刻不厭世。但你會發現,原來在做自己、探究生命意義的路上,必然有痛苦的成分,每個人都一樣;而這苦,時常會以厭世的狀態包裹著。
我們能否看清楚「厭世背後」的訊息,而不困在「厭世狀態」本身,似乎決定了我們能否跳脫厭世,甚至善用厭世,來回答某些生命裡重要的提問。
願我們都能在這張力之中,看到更多可能性。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我希望最初是你後來是你最終也是你我不愛你誰愛你 在 楊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一陣子整理過去的作品,讀到楊定一博士在《我:弄錯身分的個案》最後的問答,剛好可以答覆許多新老朋友的疑惑,也在此和大家分享。(文長,值得仔細慢慢讀,可以消解許多疑惑)
==
★應該從哪一個作品開始著手?
問:不知不覺間,你已經為讀者準備了這麼多的作品,讓他可以接觸、可以投入、可以練習。你會建議從怎樣的順序著手?而個別作品的用意又是什麼?
答:「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無論我當初用文字或聲音表達,讀者也只需要按照完成的時間先後順序來接觸,就是這麼單純。我也提過,這些作品就像一個單擺。可以說,我透過它們為讀者掃描整個意識譜,從人間相對的層面(我用「做」「想」「成為」「追求」來表達),一直走到無色無形的「在」──心、一體、無限、絕對、永恆、全部。
一路下來,我不斷地為讀者建立不同層面的平台,並且把關鍵的字眼定義出來,做一個說明。我明白,讀者來自各行各業、有不同的屬性、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和訓練,也就透過盡可能多的角度,用人間的各種學問(從醫學、科學、哲學、社會學、乃至於心理學……)以及方方面面的常識,鋪出一條通往真實的路,讓大家有一個可以理解、可以著手的基礎。
可以說,這些作品就像指南針,為我們不斷指出「在」的方向。
★從身心的平衡開始
比如說,我最早從《真原醫》著手,希望透過生活習慣、運動、飲食、心理的管理等各種實用的方法,幫助大家得到健康。從我的角度,真正的健康也就是均衡。
然而,我心目中的均衡是全面的,不光是這個身體在物質層面的均衡。或者,再講清楚一點,是身心的均衡。
有了身心的健康,一個人才可能去追求更深層面的真實。
在這本書(我:弄錯身分的個案),我也提過,假如一個人身體不健康或虛弱,相對地,念頭反而會特別多。
這是事實。
每一個人只要生過病、或身體正有慢性的退化,都會明白。
我過去也透過長庚生技和身心靈轉化中心,特別集中在身心層面的健康,做各種活動和教育推廣,為大家示範什麼是活的飲食、什麼是微量元素。其實,微量元素的螺旋場特別高,可以配合我們意識的轉變。這一點,不只幫助相當多人找到健康,還讓他們可以有時間,追求心。
當然,將全部的時間和精神擺到養生,也可能反倒耽誤了這一生。有時候,我反而要不斷提醒這些可愛的朋友,希望他們不要太認真,而是把握機會,讓身心回到一定的平衡,接下來,盡快投入心。
從健康的主題,我再進一步走到靜坐的領域,並且用科學的語言來說明,建立大家的信心。
我在《靜坐》是希望透過各式各樣靜坐的方法,讓大家可以回到心的寧靜。一個人只有內心安靜,才可能打開心胸,接受身心更深層面的觀點。如果我們的心靜不下來,隨時充滿物質層面的顧慮和煩惱,面對更深的層面,往往是還沒有投入就馬上否決。這樣子,就太可惜了。
★進入意識的科學
《靜坐》出版兩年後,我透過《全部的你》希望和大家進一步探討意識的科學。這本書其實相當全面,本身從「有」已經擺盪到「在」。
不過,完成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有些觀念太早提出來,反倒讓務實、偏重左腦的朋友覺得不容易懂。是這樣,我才決定把步調慢下來,將「全部生命系列」徹底展開。從神聖、快樂、時間、頭腦、靈性帶來的身心轉變、睡眠、呼吸、結構調整等主題,徹底闡述「全部生命」的理念,希望一點一滴把大家帶進來。
是這樣,我們一起走到現在。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也一再提起,「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其實代表一個完整的意識譜,是從身體、肉體、物質、有、行動、念頭的層面,一點一滴地擺到「在」(beingness)或絕對的觀念。
站在這個角度,《真原醫》《螺旋舞》《結構調整》《好睡》都可以說是從身體起步,讓我們可以集中在一個生活的主題,而透過這個主題再延伸到身心更深的層面。這幾項作品本身離不開「動」的層面,而且是重複的「動」,我稱為練習。
除了飲食的配方、運動的練習,還有在更深的心理層面、透過觀想或集中五官的練習。透過這些練習,我希望你我可以把身心安定下來,讓念頭自然沉澱,甚至淨化。
一個人念頭少了,身心也就自然成熟,可以準備接受下一階段(也就是更深層面)的意識轉變。
這意識轉變不是靠頭腦去爭取、追求、主張、體驗什麼,反而是透過一個最徹底、不費力的轉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會注意到,從《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定》《時間的陷阱》《短路》《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一路走下來,落在愈來愈深的層面,是頭腦一般不能理解的。
但是,我相信,經過這一路,我們的心反而可以得到共鳴。
這個單擺在意識譜擺盪的過程,對我個人最有意思的是,有幾個作品,像是《插對頭》,是已經站在整體面對身心,而站在整體在答覆「我們身心要怎麼去接受祂」,倒不是怎麼從身心延伸到祂。這一點,可能和你我原本所想的,也是相反。
前面提到,我後來認為《全部的你》有些觀念太早提出來。其實,如果大家讀完這個系列再回到《全部的你》,可能會發現過去讀不懂的段落,現在已經可以完全領悟到。
我們會自然明白《全部的你》是在一個很深的層面,倒不像大家以為的只在左腦的層面打轉。
連我自己都沒想到,是那麼早,我已經把人類全部潛能的本質交代清楚。當時,也沒有想再寫下一本書。是後來為了解釋裡頭的一些觀念,才有了那麼多後面的作品。
《神聖的你》表面上在談心流、談修行──尤其臣服,和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但是,假如你現在回頭看,也會發現,我當時已經把修行的路完整地鋪出來。我也表達我們這一生最神聖的,就是你我自己。我們這個生命,點點滴滴都是神聖的。我才不斷強調,這一生,無論如何要在意識層面告一個段落,不然我們還可能繼續忽略掉每個人都有的、最寶貴、最神聖的部分。
★跨領域的整合
前面已經提到,這些作品,有不少主題是採用比較科學的方式來進行,例如養生、運動、呼吸、睡眠,可以說是做一種跨領域的整合。甚至,我還透過《不合理的快樂》來探討快樂的科學,用這個每個人都想追求的主題,從淺白但相當完整的科學知識切入「全部生命」的觀念。一樣地,走到最後,都回到心。
最有意思的是,在《不合理的快樂》,我從科學出發,走到哲學甚至靈性的領域,是希望透過這樣跨領域的整合再加上練習,讓大家可以徹底找到人生真實的快樂。這種快樂,是我們這一生來最高的目標。
同時,和現在這本書(我:弄錯身分的個案)最相關的是,我是在《不合理的快樂》第一次介紹參的練習。因為這種練習太重要,後來才透過《我是誰》再一次闡述。我也在《定》做了相當的補充──除了將參和定的觀念徹底整合,也對修行人都想追求的定,用我個人的體驗做一個說明。
《我:弄錯身分的個案》這本書表面上很淺,畢竟「我」是從《全部的你》就開始談的一個觀念。但我相信大家可以注意到,我在這本書已經探討到很深的層面。如果沒有前面的書來鋪陳,讀者可能看不懂這本書。即使表面懂,也無法讓理解落到心。
我在這本書,也整合許多修行的觀念,甚至徹底做一個推翻。當然,推翻的角度,最多只是我個人的。這種個人的角度,本來沒有什麼代表性,卻出乎意料地和過去的經典完全一致。是這樣,才會讓我大膽地把它再次提出來。
一樣地,《時間的陷阱》這本書,讓我採用物理的語言來解析「時間」。我想表達的是,時間,其實是一個頭腦的作業。時間,一點都不是客觀的存在。這一點,和我們一般的想法完全不同。大多數人更是不會想到,就是我們將自己綁住在時間,才建立一個痛苦的人生,而帶來更多煩惱。
《短路》更是奇妙。這本書,終於讓我有機會在另外一個層面說明──如果一個人接受一體、和真實接軌,對個人的身心會帶來什麼作用?這本書的內容,集合了我過去在各地遇到的修行人喜歡問、想要了解的問題。雖然這個顛倒的觀念,對一體而言根本不重要,但是,我相信許多修行的朋友會非常感興趣。
睡眠這個主題,也是如此,首先,我透過《好睡》希望帶出一個完整的睡眠科學,幫助大家得到睡眠。我一直都明白,現代人把失眠當作是造出身心失衡最主要的危機之一。然而,光懂得科學,對個人的睡眠其實沒有用,反倒還可能帶來壓力。就像光懂快樂的科學,也不能讓一個人快樂一樣。進入睡眠這個主題,我個人更大的目的其實是在更後面的一個階段,也就是前面所講的,把睡眠變成我們意識轉變最大的工具。
我利用接下來的《清醒地睡》,延伸《好睡》在物質層面的討論,希望一個人解開了睡眠的困擾後,還可以把睡眠當作一個最好的修行工具。我認為最可惜的是,這個知識在幾千年間幾乎完全消失。
這一點,相信你只要讀過這本書,自然會明白。
★透過聲音,和你心對心
當然,假如將過去聲音的作品一一列出來,那麼,最早的《等著你》,可以說是我想提供的一種心理治療。對於遇到創傷卻走不出來的年輕和年長的朋友,我希望用相當直接的語言,把大家帶到一個更深的層面。
《重生:蛻變於呼吸間》我將兩種調整身心的呼吸帶出來,一個是每分鐘六次、五次、四次的諧振式呼吸;其中,一分鐘五次的方法,還透過磬和鼓的聲音,錄成一小時的長版本,讓需要的朋友有足夠時間可以投入,甚至體會到當下。另一個方法是四小一大的淨化呼吸法,這也就是我在《神聖的你》談「清醒的受苦」時,為遭受嚴重創傷的朋友所準備的方法,幫助他們讓情緒最深的層面浮出來,得到淨化。
從我個人的角度,聲音還是帶來最直接的一種交流。這種交流,最多只能說是一種共振或共鳴,而可以繞過頭腦的作業。是這樣,我才認為有必要透過這些作品,包括《你.在嗎?》《真實瑜伽》來整合「全部生命系列」的觀念。
我們的頭腦還是需要一些方法或練習,才比較容易安靜下來,進入真實。我在《光之瑜伽》《呼吸瑜伽》《四大的瑜伽》透過各式各樣的觀想──觀想光、觀想呼吸、觀想四大元素,結合觀想和聲音的引導,與聽眾做一個心和心的互動。
因為聲音的穿透性,我後來更透過讀書會,從本來只是少數幾個人的互動,到後來透過網路進行大規模的線上共修,將「全部生命系列」的觀念更進一步帶出來。
我會這麼做,其實完全是為了我個人和大家的方便。畢竟我在國外停留的時間愈來愈長,和大家直接互動的機會並不多,也只好運用現代科技的便利,希望能更深的互動。透過讀書會,每一次的焦點可以落在一個小範圍,將某個重要的觀念充分展開。而且,在讀書會的過程中,我完全沒有任何規劃,所講的,全部都是很自在、從心裡流出來的話。這一來,我認為作用反而是更大、更直接。從許多朋友的反應來看,也是如此。
這本書(我:弄錯身分的個案),我也是一樣地盡量運用文字和聲音的結合。除了這本書的文字,我透過風潮音樂,錄製了這本書的有聲導讀《最終的真相》。此外,我在2019.05.17「活出心、只有心、徹底活在心」活動後,也不斷補充這本書的觀念。
這麼做,也就是方便你,在一個主題上,同時從閱讀的理性和聲音的直接著手,做為不同的切入點。
★「全部生命系列」最多是唯識的科學
整體來說,我還是希望大家按照出版的順序來讀、來聽。
最初,這些作品其實沒有什麼順序或理論的藍圖可談。我並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包括這本書(我:弄錯身分的個案),也是一樣的。我沒有承諾任何人要寫,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本書突然冒了出來。就好像透過我的口述,宇宙有一個流動帶著我走。至於走到哪裡,我也不知道。
假如要用幾個字來總結這個系列,我最多也只能用唯識(Consciousness Only)來表達。我認為,這會是未來最完整的科學。而它跟一般的科學不一樣,它是自己支持自己,自己驗證自己,自己完成自己。它並不需要額外的證據來解釋、證明自己。我才這麼地有把握,認為這套科學會流傳到後世。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希望大家有信心,自己決定從哪裡切入。
最重要的,還是心的共鳴。心共鳴了,頭腦會讓步,也就不會在意你是從哪一個角度、哪一本書回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