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山地話╱珊蒂化」介紹
訪問作者: 馬翊航 (Yi-Hang Ma)
內容簡介:
來自池上的原住民作家,聆聽「山地」說話;
有時孩子有時女子,在長大與長不大之間「珊蒂化」,
關於身分與身體,五彩斑斕又笑中帶淚的書寫。
馬翊航是近年來令人驚豔的原住民作家,來自臺東池上卑南族的他,文字敏感立體,張亦絢稱「他寫酒醉時是『耳裡楓紅層層』,隔著車窗見物『有一種礦物感』,外婆皮膚薄如『乾蒜皮』,某個影像畫面『光線讓物件有著髮絲般的刺眼邊緣』」,令人讀了神經會如電到般快感林立。但造就敏感的不只感官與修辭,也來自書面語與口說語的游動,記憶的樂園與險境。
《山地話/珊蒂化》的諧音,如鏡子相互映照。「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在分輯「自己的籬笆」中透視日常的恐怖,發燒的記憶與鬼魂;「如果我是鳳飛飛,哥哥你一定會要我」,唱出歌聲與離合的記憶,也是真情比酒濃的挫敗;「山地話」裡面沒有母語教學,可能是「山地」在對他說話,無論是否真的說出來;「不懂要問」是許多不懂的事,以及他人教他的事;「珊蒂化」裡有女子、櫃子、鏡子與小孩子,從這裡到那裡,長大或者長不大——可能就是女型的意義。
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作者簡介:馬翊航
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主持人全部節目,都整理在YouTube頻道)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山地話╱珊蒂化」介紹 訪問作者:馬翊航 (Yi-Hang Ma) 內容簡介: 來自池上的原住民作家,聆聽「山地」說話; 有時孩子有時女子,在長大與長不大之間「珊蒂化」, 關於身分與身體,五彩斑斕又笑中帶淚的書寫。 馬翊航是近年來令人驚豔的原住民作家,來自臺東池上卑...
我家在那裡 鳳飛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發現年紀越大呀,越容易被突如其來的一個「點」感動悲從中來..
剛剛聽到🚘上播放鳳飛飛的歌「想要跟你飛」,覺得老天爺為什麼讓這麼棒的歌手,在59歲應該享福的階段,卻離開了我們...
好美的歌聲
簡單卻感動人心的歌詞:
半邊月、 你的臉、 我渡過故事的圓缺
點點的淚像星晨掛黑夜、倒映在回憶裡的劃面
人分別 、心跟隨,我擁抱這份緣的深淺
回首看見生命的不完美,對你的感謝未曾停歇
你那裡需不需要有人陪,你收不收得到我的思念
陪在你身邊我什麼都不缺
你那裡有沒有人能聊天
我想要愛你疼你像從前
天涯海角多遠我都不累
牽你的手 歲歲年
#一起珍惜身邊愛你及值得你愛的人❤️
#大家都要平安健康
#假日愉快
穿搭:外套Mango
頭髮:昨天在UnderHair延吉店剪的😉
我家在那裡 鳳飛飛 在 倪瑞宏 Ni Jui_Hu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男孩怎麼這麼猥,但我覺得很好
之美國特別篇
〈好萊塢追夢人〉
義美小泡芙、鉛筆、廣告顏料,2020。
此時此刻也許是全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可以名正言順宅在家,這也給了彼此許多空閒時間,在雲端上與地球另外外一邊的朋友聯絡感情。前兩天我就收到一個美國黑人小哥的問候,他提醒我今天是我們認識友誼一週年,我才想到應該來為我們這段友誼(豔遇?)畫張畫,過程曲折離奇宛如好萊塢電影,但那竟然都是真的.....。
去年這個時候,我衝動飛去美國加州,追一個我以為的愛,可想而知這註定失敗。他送我去搭車後,我一路從聖塔克魯茲直奔洛杉磯,需要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加州陽光,順便去拜訪再好萊塢念電影學校的朋友安東。安東和他的同學,熱情帶我體驗他們的夜間娛樂日常,例如大衛林區常去的脫衣舞俱樂部、入口是張床的豪華酒吧、以及每天下課他們都會去喝掛的熱鬧小地方。開車在日落大道上,靠近星光大道鬧區時,安東說這裡有條線,區分真正的好萊塢人與觀光客,他們平常是不會靠近這裡,也叮嚀我不要和路上裝扮的電影角色接觸。但對於第一次造訪好萊塢的遊客,與偶像鑲嵌在地上的手印合影,是一項儀式。
白天安東去學校,我就自己到處逛,照著日本攝影師都築響一『美國怪奇景點書』推薦,去看了好萊塢名人蠟像館。參觀出來後,我失魂站在外面的公車站發呆,這時一名蜘蛛人突然走向我,越來越近,在距離20分時,他把頭套脫下來,用閃著小星星的眼睛看著我說,說可不可以約我一起去晚餐?我掃視他有點起毛球的貼身蜘蛛人裝,難道我在LA LA Land的電影劇情裡?覺得有點好玩就答應他了!
晚餐時他帶我去吃披薩,美國人講話都很誇張,看他形容那披薩有多好吃,吃下去也就是披薩。
關於蜘蛛人的背景故事:
黑人小哥名叫喬賽亞Josiah,音實在不太好發,我們還是就叫他小哥好了。
小哥外形挺拔,身高185公分,有副精心鍛鍊的身材,和略帶孩子氣的五官,笑起來非常可愛,和美國常見的醜醜路人相比,明星底子是夠的。小哥來自偏僻阿拉巴馬州(有人去過嗎?我畫面只有浮現乾草堆),那裡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會離開家鄉,和高中同學結婚,成家立業到老死。他的前半生也是這樣,20出頭就當爸爸,所以當他用堅定眼神問我,如果以結婚為前提和他交往,會不會介意他有個六歲女兒?
但強調已與孩子媽離婚,是他為了追尋歌星夢,拋家棄女來到好萊塢發展,只是目前演藝事業不太順利,來了一年連像樣的龍套都沒成功,所以平時他收入來源,就靠在觀光大街扮蜘蛛人供觀光客拍照小費維生。我聽到這裡眉頭一皺,他繼續強調自己過去在老家,是名成功的饒舌歌手,只是他想要更大的舞台,就像那個誰誰誰曾經也是在路上扮演超人很多年,後來真的演到超人電影,他一定也可以,然後他就要和我結婚,我們有個快樂家庭,我笑而不答。結賬時,我看他把他口袋裡皺皺的小費拿出來仔細鋪平,那感覺很微妙。
第二天小哥說要帶我去環球影城看電影,好啊,我難得來體驗一下娛樂消費文化發源地也是不錯,那我們就看新的驚悚片《我們Us》。電影還行,沒有字幕要全程聽重口音的美式黑人英文有點吃力,感受到文化障礙。但小哥似乎在戀愛泡泡中,滿面春光,開心的說這是他第一次和亞洲妹子約會,似乎有終結單身六年的可能。這也是我第一次和黑人小哥約會,但我沒有特別興奮,對我來說,他就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普通直男。在我們回家路上,他隨意和路人聊起來,又開始談他的遠大夢想,我在旁邊用中文說好了喔。等到他送我回到青旅門口時,小哥已經意亂情迷到無法自拔,突然親我了一下,我和他擁抱再見,我想美好回憶就停在這裡就好,何必天長地久?
於是我得到結論,小哥是個結婚狂,他在我回到台灣時還是持續用簡訊傳送愛,還說從未踏出美國的他,已經為我去辦了護照,等錢一存夠,立刻飛來台灣找我。我沒有正面答覆他,只是繼續看他的IG限時動態,看他po我們的自拍照炫耀,然後是下一個亞洲臉孔的辣妹,過幾天他把我和另外一個女生照片全刪了,退我追蹤,開始頻繁和一位穿著火辣,有張塑膠臉亞洲辣妹打卡。她的粉底都上太厚,導致妝感浮油,還有做得不太自然的鼻梁,那畫面真的不太舒服......"><。兩周後,我就看到小哥和塑膠臉辣妹的結婚證書,還是在拉斯維加斯小教堂公證,好吧我們祝他幸福。
漸漸地小哥幾乎完全消失在我的IG版面,只有偶爾他會貼些街頭風長輩圖?直到前天他突然和我嗨,美國疫情的隔離政策讓他非常寂寞。
一年後小哥的近況:
他已經完成一批音樂作品,現在就是積極地搞行銷,他老爸還贊助他買了一檯大卡車(美國公路上常見那種最蝦啪的)他快存到錢就可以來正式砸錢買廣告,接下來他一定能紅。小哥惋惜的說,如果我再等等,不那麼急著結婚,也許現在就在妳身邊了,然後我問起他的老婆,他直接電話call給我,詳細講他們離婚的過程。(我怎麼這麼八卦,可是我一看到他錢被前妻騙走我好奇心就發瘋了)
他們認識兩周就結婚,女生是個拜金女,是家裡有錢到爆的韓國嬌嬌女,30歲沒工作過,就被家人送去美國讀書。嫁給小哥後,不做家事,提款機從老爸換成小哥,買化妝品和美衣,每天吵著他帶她去昂貴的餐廳和看巴黎鐵塔,把小哥辛苦當蜘蛛人的錢都敗光,害小哥破產,緣也一同盡了,前後僅僅只花了八個月。
小哥說他曾經深愛過她,但現在他已振作好,準備尋找下一個能與他共組家庭的亞洲女生,他在這方面是非常傳統的。我問他為什麼必須是亞洲女生(這問題很嚴肅,許多社會研究都有在探討),小哥說這就是他個人偏好,有鑒於我是他親過的第一個亞洲女生,所以也許我們還有機會,我傻眼貓咪。
但說好要幫小哥畫張肖像,我問他最喜歡的電影或漫畫角色是誰,他說是DC動畫卡通裡的「靜電俠Static Shock」,是個從小喪母的善良害羞男孩,在學校雖有被霸凌經驗,但他挺身而出,攜老扶幼,打擊惡勢力,是DC宇宙裡難得的少數族裔英雄。說完他貼給我他穿著靜電俠裝扮,主演自己的新歌mv,
https://youtu.be/ZMTZAciHw7M
歌詞好勵志,我聽著腦海裡都想著都是純情蜘蛛人站在路邊的畫面,用很淺白的歌詞描述在好萊塢追夢的艱辛,我由衷希望他會成功,達到自己所設下的目標,那時身邊會站著一位嫻熟的亞洲嬌妻,背後默默支持他。
後記
在好萊塢成名的機率有多低?我住青旅同房就有個金髮小帥哥,晚上打呼吵到我失眠,隔天和他抱怨,他道歉,我們順便閒聊了一下。又是一個圓星夢的故事,老家實在太冷太無聊,高中一畢業他就搬來好萊塢,他有副好歌喉,過去在唱詩班都是負責彈鋼琴,接著秀給我看他的youtube頻道,訂閱數10。他翻著剛找到的餐廳員工手冊,下週就要正式上班了,希望過一陣子能搬去更好的公寓。我看著他們,LALA Land演的都是真的,只是現實中,入夜後日落大道聞起來有尿味。
※畫中亞洲妹子的造型參考google搜尋『nice Asian woman』出現的照片,在某些情況裡,我們都是亞洲好媳婦。
小哥有個口頭禪,他很喜歡說:Thiss so dope !!
有英文小老師能和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個情境還是鳳飛飛的《追夢人》比較搭
https://youtu.be/yOH0gx78oHQ
我家在那裡 鳳飛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山地話╱珊蒂化」介紹
訪問作者:馬翊航 (Yi-Hang Ma)
內容簡介:
來自池上的原住民作家,聆聽「山地」說話;
有時孩子有時女子,在長大與長不大之間「珊蒂化」,
關於身分與身體,五彩斑斕又笑中帶淚的書寫。
馬翊航是近年來令人驚豔的原住民作家,來自臺東池上卑南族的他,文字敏感立體,張亦絢稱「他寫酒醉時是『耳裡楓紅層層』,隔著車窗見物『有一種礦物感』,外婆皮膚薄如『乾蒜皮』,某個影像畫面『光線讓物件有著髮絲般的刺眼邊緣』」,令人讀了神經會如電到般快感林立。但造就敏感的不只感官與修辭,也來自書面語與口說語的游動,記憶的樂園與險境。
《山地話/珊蒂化》的諧音,如鏡子相互映照。「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在分輯「自己的籬笆」中透視日常的恐怖,發燒的記憶與鬼魂;「如果我是鳳飛飛,哥哥你一定會要我」,唱出歌聲與離合的記憶,也是真情比酒濃的挫敗;「山地話」裡面沒有母語教學,可能是「山地」在對他說話,無論是否真的說出來;「不懂要問」是許多不懂的事,以及他人教他的事;「珊蒂化」裡有女子、櫃子、鏡子與小孩子,從這裡到那裡,長大或者長不大——可能就是女型的意義。
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作者簡介:馬翊航
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我家在那裡 鳳飛飛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為您朗讀: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此刻的我,靜靜地在這元宵之夜,端詳著那座由龜蛇駝起雙鶴的銅雕。這雕像並不大,上頭還沾了些灰,就佇立在客廳的一角,被我遺忘多年。但就在今時今日,它忽然活了起來,背負著一幕幕記憶,還有那兩岸回不去的昨天。
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就是這尊雕像的故鄉。踏在龜蛇上的雙鶴,象徵黃鶴歸來的傳說,栩栩如生。記得就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前夕,我受邀第一次到武漢參加紀念活動,行程中就安排了登黃鶴樓。就像是一見鍾情一般,我第一眼就看上了這座銅雕,從此也與武漢結下了緣。
此後的幾年,我又多次在因緣際會下造訪武漢,到過辛亥革命紀念館,也走過毛澤東還在國民黨時主持的農民講習所,還有國共合作在武漢大學留下的抗日遺跡。武漢給我的印象,充滿激昂的歷史,如同一個平凡的午後,我一人站在漢口的江灘,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正如這座城市「火爐」的稱號,革命似火,浪花淘盡英雄!
可曾經那樣火熱的武漢,如今卻冷冷清清,只剩一片淒涼與肅殺。從春節到元宵,中國人最看重的團圓之日,許多人回不了家,更有一個個天人永隔的消息。而最教人寒心的,是好不容易才結束選舉喧囂的台灣,因為蘇貞昌的一句「禁止口罩出口」,再掀起反中、恐中的浪潮,甚至從一開始咒罵大陸不讓台人回家,到後來武漢包機終於成行,卻因為出現有所謂「確診」的病例,瞬間批鬥起機上「沒有台灣身分」的「台灣媽媽」,痛罵那些台商的大陸配偶,把她們當作洩憤、攻擊的目標。
過去,海峽隔絕了兩岸的往來,拆散了本是骨肉天親的中華兒女。然而,在那個「反攻大陸」的年代,他們仍是我們的同胞,兩岸中國人仍是一家人。曾幾何時,兩岸開放了,三通了,一個個兩岸通婚的家庭誕生了,但「台灣人」和「中國人」卻成了兩個對立的名詞!台灣人一邊從口中的「中國」賺進大筆出超,一邊歧視、仇恨屬於那裡的一切,包括與台灣人共組家庭的「陸配」們。
我本來只冷冷地繼續看這些人炒作反中的情緒,但實在看不下去,不得不說出肺腑之言,更為兩岸的明天充滿憂慮。兩岸的昨天,是當年我曾榮幸獲得旺報第一屆「兩岸徵文獎」佳作的文章,題為「那年八月在廣州」,記錄下2009年八八水災,我正寄宿廣州一個平凡的大陸家庭,見證他們討論著「一定要為台灣同胞捐獻愛心」、「絕不能輸給湖北、四川」的情景。當這些「昨天」已逝,兩岸的「明天」又將走到哪裡?
前不久,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我鑽在被窩里刷手機,偶然滑到1985年群星獻唱的《明天會更好》,那是台灣音樂史上的創舉,也是華人歌壇空前的一幕。後來,在1993年香港歌手齊聚人民大會堂為華東水災的義演,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公益晚會上,這首台灣才子羅大佑創作的歌曲不斷響起、傳唱,唱出了因歷史分隔的兩岸三地,渡盡劫波再被喚醒的同胞愛。
人們不禁追憶,那個充滿希望的台灣,那段小小的台灣引領華人流行文化的歲月。忽然間,人們如大夢初醒般驚覺,原來那已是回不去的昨天,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沒有太多的八卦新聞,更沒有政論名嘴、網軍口水的昨天,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還有,那個「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的台灣。曾經,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兩岸三通的那一年,我們以為那個「昨天」能夠再來,我們為骨肉相連、兩岸同心而感動。也就在那一年,馬英九就職的慶典上,我們告別了兩岸動蕩的扁朝歲月,大會以「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作為結束。那時,我們又怎料不到幾年,這一切就和當天特別返台演出的鳳飛飛,瞬間都變成了昨天!
那段令人難忘的昨日,是我在台大校園裡初遇大陸來的同學,後又隨著交流團到北京奧運觀賽,驚訝於充滿朝氣的大陸中學生,震撼於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爽朗少年。還有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西門紅樓前的廣場,與台大、政大、淡大……的大陸交換生徹夜長談,談兩岸、談家國、談人生,最後往往是在啤酒的陪伴下,大家接力唱起兩岸的愛國歌曲,歌詠我們共同的大中華,在激昂的歌聲中踏上歸途。
曾經的曾經,就這樣轉眼成為過去。我經歷了回不去的台灣,就像網友重溫那場香港群星在人民大會堂的義演,也是同樣回不去的香港。很可能不出十年,再回頭看這段回不去的昨天和今天,你會發現,冥冥中自有因果,莫怪由不得自己,而是半點怨不得他人!
2020庚子鼠年,一年一度的春晚蒙上了肺炎疫情的陰霾。當零點的鐘聲敲響,畫面帶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分會場,由曾經因為說了句「我是中國人」而被霸凌的台灣藝人歐陽娜娜,和大陸表演者合唱「明天會更好」。是啊!從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大饑荒再到肺炎疫情,歷史上的庚子年,一直都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無論時局如何變幻,永遠有我虔誠的祝禱:昨天回不去了,但願明天會更好!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0.2.22台灣《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