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一位粉絲把我從2015年至2020年的選出的外片與華語片年度十大片單,在豆瓣網上整理成了一個長達五頁的清單,還附註上我當時給予加註的點評(轉成了簡體字)。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過去選了哪些電影,也沒有這麼系統性的整理,實在覺得受寵若驚。
.
不過很黑色幽默的是,有一些電影在豆瓣上看不見,所以作者必須標注其它的電影名稱,例如我去年華語第一名《迷航》(2019),被改標成《汕尾以南》,不過點進去卻發現裡面的評價談的都是《迷航》,才知原來這是一個「煙霧彈」。《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9)則被改標為一部1969年的蘇聯電影《我們的青春》,結果裡面的短評都寫著「借標」,談的根本不是原片。
.
其它案例還有周浩的《大同》(2015),被標成影集《天下大同》(2012),這部分數竟被衝到8.2,評論全是在談耿市長,實在有點有趣。出於好奇,我還去搜索了婁燁的六四禁片《頤和園》(2006),結果發現果然有一部影集和紀錄片完全撞名、另有兩部作品標題出現「頤和園」字眼。結果點進去猜怎麼著?竟然全部沒有開放給評語的欄位。
.
不過還是有一部片完全連代標都不成,賈樟柯的《天注定》(2013)直接被撤銷,變成空白欄位(這是在去年選出的十年二十大華語片範圍之中)。只能感嘆,在中共底下搞電影真的不容易,防人民得防到這種程度。但我想大多東西總是政府越禁越好奇,時勢終究是抵擋不住的,改天應該做一個豆瓣禁片大觀專題。
.
話說回來,還是要感謝這位網友Mr. Lei的費心整理。如果有看到這篇文請讓我知道你是誰,讓我好好答謝,畢竟連我自己都沒有很系統性的整理,雖然不否認有些當年選的片現在未必覺得這麼好,但總是一個封存當下感受的觀影紀錄,對我來說彌足珍貴。
.
.
後記:
.
後來留言區出現了這位轉載者,原來是對岸熱愛自由的影迷!有人提出這樣全文轉的行為是不是偷文,其實照理來說的確是不好,不過對方也已經留言知會,所以我也沒有想要追究。
.
不過我覺得沒關係,不代表其他文字工作者都覺得沒關係,在此還是要提醒大家,如果有需要轉載對方的文章到別的平台,還是要跟原Po知會喔!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0的網紅電影趴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紮實的一集,時間戳寫到快死掉ㄎㄎ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email protecte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好雷]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超乎想像中立的紀錄~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預告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的評價
- 關於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的評價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太清楚汪小菲是誰,但他在2018年金馬獎後的一席言論,令我記憶猶新。
.
猶記當年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傅榆當時在台上表示「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結果來自對岸的影人收到通知,集體缺席了典禮後的酒會(除了婁燁之外)。
.
當時台灣影壇似乎有一種默契,就是雖然知道兩岸間有政治歧異,但盡量不在金馬獎殿堂進行任何表態。但紀錄片工作者在影壇本來就是「獨立個體」,不用考慮兩岸市場等問題。在沒有包袱之下,發表這番言論並非出乎意料。那時兩岸許多名人傾巢而出,言論一個比一個極端嚇人,其中在台經營飯店的汪小菲的言論尤其具有代表性。
.
他發文表態「⋯⋯等選舉了,給這幫台獨無知分子一個教訓」、「⋯⋯個別人對金馬獎的褻瀆無法抹滅這些電影人的付出。而我們酒店就是站好這個崗。不管怎樣,就是做好服務,誰要來搗亂,sorry,滾蛋。」後來鬧大了之後,他偷偷刪文,被媒體詢問之後,汪承認「最後用詞有些激動」。
.
當時很多人站在汪小菲這邊,認為傅榆害了金馬獎,中共當局在2019年不再放行中國電影、影人參與金馬獎,也讓此說甚囂塵上。但在後來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與日後越來越多新疆集中營的內幕釋出之後,我幾乎可以大膽說,傅榆其實根本救了金馬獎、也幫所有不敢表態的台灣影人解套了。
.
你可以想像2019年、2020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所有與會的來賓對香港與新疆局勢不置一詞、歌舞昇平的樣子嗎?那才是一種「褻瀆」吧。
.
最近,《衛報》發了一篇很精彩的專訪,訪談對象是現齡74歲的小羽毛(Sacheen Littlefeather,如圖示)。她在1973年代表以《教父 The Godfather》(1972)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上台領取奧斯卡,引發軒然大波。
.
她在台上首先表明馬龍.白蘭度拒領這個獎項,並發言抗議印地安人在美國電影當中遭受嚴重的歧視刻畫,並喚起世人關注發生當中的傷膝谷圍城事件(Wounded Knee Occupation)。
.
台下噓聲四起,但同時也出現如雷掌聲,反應兩極。與此同時,向來在執導、主演作品當中將原住民刻畫為化外之民的右派男星約翰.韋恩(John Wayne)立刻衝向台打算阻止小羽毛發言,結果當場被六名保安架走。事後世人才知,小羽毛不是一時興起,她早與馬龍.白蘭度演練無數次,連典禮製作人霍華.科赫(Howard Koch)也預先知情。
.
在當年,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發表這種政治言論幾乎聞所未聞。但數十年後的今天,卻是家常便飯了。沒有美國人會跟你說「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一切都與政治有關。更重要的是,當你獲得致詞的機會,只要你為你的言論負責,你當然有「自由」說你想說的話。
.
《衛報》記者史蒂夫.羅斯(Steve Rose)指出,小羽毛的發言致使當時美國政府刻意封鎖消息的傷膝谷圍城事件為世人所知,成功挽救不少人命。她的一席政治發言,從被嘲諷、詆毀,到現在已經正式獲得翻案,被認為促進了美國原住民地位的提升。顯然這也代表了奧斯卡獎不再「離地」,電影產業也能直接影響社會。
.
而當時試圖衝上台拉人的銀幕英雄約翰.韋恩,現在的形象卻已經大不如前,在後來提名奧斯卡的《好萊塢的黑名單 Trumbo》(2015)之中,他力主麥卡錫主義迫害創作自由的嘴臉,反而更為新世代觀眾認識。遠離時代之下帶有偏見、人情考量等侷限的喧囂,以現代角度來看,反而更能看出是非公理。
.
現在的金馬獎雖然少了中國電影,看似元氣大傷,但它是不是真的走向衰弱?當然,這要看你從什麼角度來看。在今年,金馬獎增設了最佳紀錄短片獎,也意味著更多紀錄片工作者能透過作品發聲,更具包容性,反倒不見金雞百花獎有任何超越的跡象。回顧近三年變遷,在汪小菲眼中,被「褻瀆」後的金馬獎,似乎越來越站穩自由立場,夠有「態度」。
.
當然,這不代表我呼籲未來每個金馬獎獲獎者都要「表態」,每個人在台上都有想說什麼、不想說什麼的自由。但在民主社會,沒有人該因為自己說了什麼話,而被要求要「滾蛋」。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很紮實的一集,時間戳寫到快死掉ㄎㄎ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波昂刺刺名字的由來/自我介紹
4:20 有亮點的國片
8:30 波昂刺刺的影評起源
11:13 地圖炮1:影評都有點自以為
12:02 台灣同志電影簡史
16:24 地圖炮2:怕歧視反而會抓不到重點
17:52 近期同志電影、社會正義以及故事流暢度
21:36 性別教育與觀念的重要性
24:15 台灣跨性別議題
25:21 同志相關影展
28:44 《洛基恐怖秀》與Cult片文化
33:38 去影展都看多少片
35:00 台灣學生電影
36:04 新導演夯了就隱藏舊影評?
37:22 超粒方影片遭下架事件
40:31 電影產業與影評之間的掛勾(?)
47:40 影評的定義是什麼?
50:24 關於谷阿莫的影響
55:19 地圖炮3:影評多元性不足的問題
57:34 跨性別角色只能由跨性別者演出?
1:00:01 真人版《小美人魚》該不該給黑人演?
1:01:51 國片是否能將議題帶入娛樂片?
1:03:16 傅榆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事件
1:09:24 台灣的政治與電影
1:13:55 台灣創作者畫地自限
1:17:26 結語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抱歉拖了這麼久都八月了,為你整理出來今年上半年不可錯過的16部電影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歡迎留言幫助羅比頻道變得更好
#羅比電影專題
近期影片:
《痛苦與榮耀》影評 Dolor y gloria【羅比】pain and glory
https://youtu.be/c27Fn-YNwio
《玩命關頭 特別行動》影評 Hobbs & Shaw【羅比】狂野時速 雙雄聯盟/港譯
https://youtu.be/grTwWDSQjIM
《仲夏魘》影評 Midsommar【羅比】 仲夏夜驚魂
https://youtu.be/8YX25druti8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1. 24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sfsg rgewg. 659. Subscribe. 659 subscribers. 215.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326. ... <看更多>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預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台灣24年來最大型的社會運動之後,他們從接近成功的巔峰,轉瞬墜入失望的谷底,曾經堅持的理想,還有可能延續嗎?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從台灣觀點 ... ... <看更多>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在 [好雷]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超乎想像中立的紀錄~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1.影片名稱 :我們的青春 在台灣
2.觀影時間 : 2019/03/27
3.觀影地點 : 台南全美戲院
4.觀影方式 : 台南 我主張言論自由日 活動
當時金馬獎時傅榆導演在得獎時的一番感言引起軒然大波
也因為這樣子"我們的青春 在台灣"被貼上了宣揚"太陽花學運"理念的標籤
但我認為作為一部紀錄片 其實他的立場相當的中立
導演在片中幾乎沒有花什麼篇幅去指稱 誰對 誰錯
只是很忠實的記錄的片中兩位參與社運活動的主角的衝勁/困惑/掙扎
而傅榆導演本身也紀錄片的主角之一 因為拍了這部片而受影響迷惑甚至改變
這一段紀錄更是本片中十分出色的轉折及描述
若真的要說全片比較有描述理念的部分
大概就只有主角們對民主政治/公民參與的渴求
從一開始主角們參與淡水二期/反媒體壟斷 等社會運動
到台灣的太陽花學運=>香港的雨傘革命等等
其實導演很忠實的擔任紀錄旁觀的腳色
我認為不論你喜不喜歡太陽花學運 是否參與其中 是不是討厭陳為廷
單純就電影角度來說
我認為主角兩人本身的故事性相當的夠
加上其實因為這部紀錄片的現實轉變其實也是十分的戲劇化....
因此不論是劇情 紀錄 剪輯 (甚至是音樂)
我覺得都是相當出色的 很推薦大家去看
那當然 如果你本身有關心台灣的政治 有對台灣近期的狀況心有所感的人
當年多少有參與過太陽花或是社運活動的人
我想你看這部片應該會很感動 然後會想要用力地做點什麼!
~~~~~~~~~~~~~~~以下有一點雷也有我個人的立場~~~~~~~~~~~~~~~~~
一開始導演會將陳為廷/蔡博藝兩人作為拍攝的主角拍紀錄片
其實本來的動機以及期待的拍攝結果絕不是最後整部片呈現出來的感覺
(誰會知道會有太陽花學運的發生/陳為廷變成學運明星/後來又從神壇跌落
而蔡博藝也從一個參與台灣民主政治活動的中國青年到現在回歸平凡)
其實全部是個惆悵的故事 加上現在的狀況
我特別對當時的幾句話很有感覺
傅榆導演和陳為廷去香港的時候
香港的學運夥伴們帶著他去看中聯辦說
"這是中共在這邊的根據地 很難進去的 每次都有很多警察站在這"
當場全場爆笑 (但笑著笑著內心我就哭了)
還有另外當陳為廷性騷擾事件爆發之後被大家幹爆
後來導演問他說 那你現在跟之後要怎麼樣
他有點無助又自我放棄的說
「反正大家不需要神啊 接下來大家就自己努力了吧 看接下來會怎麼樣」
這兩段都特別讓我感慨 然後影片結束後我去看了一下他的個人粉專
雖然不再衝了 但很慶幸他還是再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這個社會
另一段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還是
傅榆導演在紀錄片拍到一段落之後 將這部記錄片給陳為廷和蔡博藝兩人看
試圖希望紀錄片能改變已經有點灰心喪志的兩人
而其實所謂的灰心桑志或許是導演相對兩人本來的激情而言所認為
其實兩人都已經往前走了 只是各自用不同的方向...
其實停留在原地的人或許只有導演自己
這也是我覺得最感動的一個轉折點QQ
而傅榆導演本人是個很溫柔的人 很感謝他用這樣如此溫柔的視角去拍這樣的紀錄片
最後引用傅榆導演在金馬獎說的話
『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看完整部紀錄片 再想想導演當時說的話 心裡有更多的想法
然後期許自己要努力的走出同溫層
(希望有不同理念的人不要太兇 我們理性討論 XD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180.19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53773461.A.BFE.html
畢竟這是爭議性蠻大的類型 有學運 國民兩黨 中共與台灣等議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能用相對中立的立場去拍攝是一件好事
能讓更多人看到 我覺得拉~~~~ 當然完全中立一定沒辦法吧
但我認為導演有努力的想擔當普通的紀錄角色
HI tontontonni大大 ,其實蠻建議您如果有上映的話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中立唷
導演在金馬獎的發言代表著他自己本人的立場 不過我認為在電影裡真的沒什麼立場
算是很單純的角度去觀察這兩個人參與社運的過程
至於陳為廷的摸奶事件紀錄片裡也有錄到
其實這段紀錄我覺得更是珍貴 可以看出他從
衝動熱血=>神壇=>以前的錯事=>灰心桑志=>接著轉變等等
我覺得以故事的主角而言 是很有魅力的角色
好喜歡這個說法 傅榆導演本身的抒情長篇散文~
我想了想 我想一位紀錄片中對於性騷擾事件也僅有對陳為廷的簡短訪問
或許真的會讓人忽視這一件事情給那些被害人帶來的傷害
但我想可能是因為導演沒有特別將紀錄片內容著墨在性騷擾事件的始末
角度比較偏向旁觀這件事的發生 還有陳為廷的轉變
至於陳為廷的部分我也認為不會因為他改過與否而就與以前做過的事情脫勾沒錯
最後也因為這些做過的事情受到大眾的譴責吧
我指的中立 指的是紀錄片本身並沒有說 "藍or綠" "中共or台灣" 誰對 誰錯
至於金馬時傅榆導演講的話 是他自身的透過紀錄的過程後他得到的心得及想法
"希望台灣成為獨立的個體"這件事
但紀錄片並沒有讚揚或宣導這樣的觀念 所以我說他中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