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深陷疫情,仍要保有「第一天」的視野與精神】
這是我在《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 https://reurl.cc/GdM0Ey)
記錄疫情與寒流交襲下、我去馬祖西莒的一段小故事,也能呼應目前的疫情狀態。
二○二○年十二月寒冬,我受邀去馬祖莒光鄉的西莒島講課。主要是協助西莒敬恆國中提升十位老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全校二十位學生的寫作力。為什麼要花三天時間去那麼遙遠的小島?當時我正忙著寫這本書,這趟遠行會延遲寫作進度。
因為會影響寫作進度,授課時數又侷限在晚上,我頗為猶豫。但想到二○二○年去馬祖這麼多趟,卻從未去過西莒,其實有個遺憾。老師信上又提到,西莒是馬祖觀光人數最少的地方,很希望我來島上看看,能否提振西莒觀光。
我查了資料,發現敬恆國中經常缺老師,因為要搭飛機到南竿,還要搭一小時的船班才能到西莒,這裡是偏鄉中的偏鄉,難怪會發生缺老師的問題。
這些原因都觸動我,決定前往西莒教課。那陣子東北季風特別寒冷,風浪很大,船班不一定會開,老師還提醒,有可能得從南竿搭直升機到西莒。「搭直升機?」我有些忐忑,有這麼嚴重嗎?
還好,第一天搭船中午就順利抵達西莒,下午馬上進行對國中生的寫作課,晚上則是教老師提問力。
第二天的民宿早餐是老酒蛋麵線。這是馬祖傳統早餐,加了馬祖紅麴釀的老酒與荷包蛋,味道非常香醇滋補,還有口感清脆的紫菜。這是在寒冬的十二月,以及農曆過年左右的二、三月,西莒居民在菜浦澳礁石上用竹片刮下或是用剪刀剪下的紫菜。
既然提到紫菜,民宿主人也是在地導覽達人陳善澔帶我去菜浦澳走走。這裡原本有個駐軍部隊,後來只剩一個班駐守。碉堡後有大菜浦與小菜浦礁石,上頭布滿紫菜,因為產量有限,而且風大浪大非常危險,就由廟宇統籌,四村村民輪流上礁石採紫菜。
善澔大哥也告訴我一段大歷史。韓戰爆發後,美軍曾駐守西莒,島上有不少接受美軍訓練的情報員,再潛入大陸從事諜報工作,只是很少人回來。另外,沒有在國軍編制內、從江浙一帶撤退的游擊隊,改編為反共救國軍,也以西莒為基地,試圖封鎖監視閩北沿海一帶,甚至會攔截過往商船,將查扣貨品帶回西莒青帆港口拍賣,使得當時青帆村非常熱鬧富裕,有「小香港」之稱。
這是一座充滿生命力與故事的島嶼,只是暫時沉睡了,需要被喚醒。當駐軍撤退後,人口逐漸散去,陳善澔仍堅守家鄉,盼望榮景重返。我也與善澔大哥討論,該如何讓西莒找到自己的新生命。
關鍵是返鄉青年帶來的風土創業的力量,需要思考如何讓青年願意返鄉深耕。我提到對面、船程十分鐘的東莒,島上一群年輕人重建大浦村的故事,南竿馬青協會活化珠螺國小,努力串聯社區資源的投入,以及年輕設計師蔡沛原返回東引,與在地青年將原本廢棄魚露店改成「鹹味島合作社」,在家鄉創業的故事。西莒一定有很多老空間值得活化,再來是如何號召青年們重新認識家鄉。
由於風浪過大,船班停航,善澔大哥說我回程得搭直升機了。我既期待又有些緊張,因為沒搭過直升機,又怕過於顛簸。當我們八人頂著寒風衝上直升機(空間只能搭載八人),機身緩緩攀升,越過無際大海時,我往下望,在東北季風吹拂下,浪濤宛如一群群排列整齊、爭相向上招手的白色音符。
才八分鐘,我就安然抵達南竿。這趟行程太特別了,我很慶幸做出到西莒的決定,雖然氣候帶來很多變數,這就是風土的特色,也帶來許多難忘的體驗。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在每年致股東信的報告書,都會提到一九九七年致股東信的一句話,「我們仍然處於第一天(Day 1)」。他的「第一天」精神,就是創業者必須永保初衷,不停探索、學習與創新的創業精神。
既然有第一天,第二天會是什麼情形呢?貝佐斯說:「第二天(Day 2)意味著停滯,繼而變得無足輕重,繼而極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
如果用第二天的思維來看,西莒是一個無生機的小島,但是從第一天的創業精神來看,卻充滿待挖掘與轉化的未來性。
不只是西莒,台灣各地都充滿風土經濟的商機與生機。即使我們面臨的局勢是第二天的環境,仍要用第一天的精神去突破與挑戰,因為在創業者眼中,處處是大有可為的機會,否則再好的環境、再多的資源,只要陷入第二天的心態,一切都將沉寂死去。
這本書是我的第一天,更期許自己不斷用第一天的眼光走訪台灣,相信許多風土創業家與讀者,也是用這個角度看待我們的家鄉。
一九三一年,還在念大二的鹿野忠雄,在台灣的屋脊——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連續登山七十天。他在《山、雲與蕃人》寫下當時的心情:「東方的天空已經有黑壓壓的黑雲,滿溢地流向東郡大山方面,那一波波乘著疾風的流雲,似乎在向忐忑不安的登山者示威,高聲喊著:『來啊,我讓你吃盡苦頭!』」
風土創業者有如登山者,面對各種無法預期的挑戰,吃盡各種苦頭,卻仍勇往直前,因為一路上的風景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台灣,所以值得,為自己創業,也就是為台灣創業。
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照片是搭直升機前的情景)
《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
博客來 https://reurl.cc/GdM0Ey
金石堂 https://reurl.cc/WEp9q9
誠 品 https://reurl.cc/0DYN6K
TAAZE https://reurl.cc/g8L5ZN
我們不是在島上就是在前往建島的路上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台第四年,終於開始像一個台灣人那樣生活〉
#教我處理財務事項的網友們
「你需要有人教你過真正的台灣人的生活。」
這是前段時間一個網友跟我說的話,彷彿是預言,這一次回台灣,我的生活確實發生了許多的轉變。
這次疫情解禁回台灣,對很多陸生來說,遠程支付隔離旅館費用是一樁麻煩事。這位好心人用自己的Visa幫我刷接近四萬的隔離費用,讓我出關後再還。
後來我的學妹遇到相同的問題,也請他幫忙代付,這小半個月,他已經無償幫好幾個陸生處理這些事了。
台灣沒有我們熟悉的微信和支付寶,訂葛馬蘭車票、高鐵票、網路購物等等,幾乎都需要用到信用卡。
大家建議我辦理中華郵局賬戶綁定的金融卡,這樣以後即使不在台灣,繳大筆的錢也不用那麼麻煩了。
熱心網友留言告訴我,在台灣期間可以順便辦好富邦銀行與華南銀行的卡,「在你求學期間這兩家銀行會有小用,但回到大陸或到香港求職,或是未來進行金融理財,經商首款,將有大用。」
這位網友告訴我,將來收付西方的款項,這一張卡會很好用,在台灣就讀時期具備正當申請開戶資格,一定要把握機會。
#從買書開始
#學著用台灣的網購平台
從前我購買上課用教材,一般會先找學長姐借用,借不到再跟班上同學一起買,每個學期的書本費用真的不少,繁體字的書普遍比簡體字貴(與印刷質量和體量有關),更別提某些課程要用到的原文書了。
某天我突發奇想在繁體中文網域搜索了一下所需要的書籍,結果出現了露天拍賣、蝦皮、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博客來、露天寶書等網路購物平台,
讓我眼花繚亂,正想著怎樣才能找到最實惠的價格,就看到了一個比價網站非常貼心地出現了,「飛比價格」網,直接將各平台價格統整比對,很快,我就找到了幾乎是原價五分之一價格的二手書。
#八點前到家
#阿公阿嬤教我等垃圾車
我現在借住在老師工作室的其中一間房子里,這裡有廚房、衛生間、洗衣機、陽台…對我來說簡直是總統套房!
某天傍晚,老師問我:「垃圾捆好放在門口了,八點前能到家嗎?」
從前住在陸生宿舍,不需要垃圾分類,後來搬出去,也是住在方便打工族和學生族的有承包垃圾處理服務的住所,因此,四年了,我都還沒有自己追過垃圾車。
我回復老師,可以八點前到家,老師叮囑了我幾句,說:「問附近的叔叔阿姨,他們會教你的。」
在我住進來以後,老師就帶我到住家對面和鄰居的幾戶人家中去打照面,給長輩們介紹我是廣東來的學生,會住在這裡一段時間。
當天晚上七點多,我提著垃圾袋跑到對面的洗衣店內,兩位白頭髮阿北看看我,說:「八點十五再出來啦,它會響的啦(垃圾車會放音樂)!」
果然,分秒不差,垃圾車的聲音在十五分準時響起,我趕緊跑出來看,這時巷子里已經排滿了拎粉色袋子的阿公阿嬤了,垃圾車以每分鐘五米的速度前進,經過自己的時候,大家便以優美輕盈的弧度朝裡頭一扔。
我正要上前,結果隔壁家阿嬤看到我的垃圾袋,攔下我說:「啊你這個不行啦,你要用新北市專用的那個袋子啦!」
啊,丟垃圾還有專用的袋子?左鄰右舍都丟完了,剩我手足無措,我腦子嗡嗡的,今天扔不了的話廚余會發臭啊,而且老師有交代...
這時,阿嬤大步流星,一把抓過我手中的袋子,趁大伙不注意(沒有這回事,大伙目光灼灼都看著)直接丟了進去!
哇咧,阿嬤你不是說...只見阿嬤拍拍手上的灰,淡定地朝我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沒事,阿嬤罩你!」
接著,阿嬤就拉著我走進她家,給我看具體的政府規定的垃圾袋長什麼樣子,給我看不同的型號,還給我指路,要去哪裡買。
後來老師跟我說,其實我的袋子也是新北市的垃圾袋,只不過是個頭比較小,顏色比較淺,阿嬤當時可能以為不是...
#成為郵局常客
#叔叔阿姨教我填表
陸生要寄東西回大陸可供選擇的方式很多,除了常用的順豐,在學校郵局還有EMS大陸快捷、中華郵政公司兩岸速遞和大陸包裹等多種方式。
當時我打算寄三到五公斤的包裹回家,不曉得價位,便詢問櫃台的阿姨,阿姨知道我是大陸來的孩子,長輩都非常照顧年輕人啊,阿姨就幫我在不同家郵政公司分別查詢,還幫我比價,
最後怕我自己找單子,稀裡糊塗拿錯,就自己繞到外面來,拿了兩張單子給我說,這一家是八百五十多,這一家是八百八十,算是這麼多裡面最優惠的了,你就可以按照自己心儀的時速,來自行挑選哦!
剛開學,又是大早上,郵局沒什麼人,旁邊的阿叔聽到剛才我和阿姨的對話,就跟我嘮嗑,說現在寄兩岸比以前貴了啦!因為吼,兩邊都要給你課掉一些稅,所以比較貴啦。
這位叔叔從我就讀世新開始,一直都在這,阿姨負責包裹,而這位叔叔的工作主要是資金存儲流動。
我在世新的這幾年,所有取錢、存錢、轉賬、繳費幾乎是他一手包辦的,等待機器作業的時間,他還會跟我嘮嗑,說自己家孩子讀書遇到什麼狀況,最近話題變成現在年紀大了肌肉流失,你們年輕人吼一定不要熬夜不要貪吃甜食,要多運動才可以!
有一次去郵局,寄兩本筆記本給朋友,詢問櫃台,阿姨問我「你裝好了沒?」我說我裝好了!結果我拿出來,她就說:「啊你不是說你裝好了?」
我說是啊,用紙袋裝好了啊,阿姨才說,「吼不是啦,是要用專門寄紙質品的信封裝啦!」然後很耐心地教我買哪一種大小才合適。
我習慣了一個字都不用寫,app下單,快遞員就在我所規定的時間上門取件的便利;無論是轉賬、付款還是提現,手指動一動幾秒鐘就搞定,但和我在大陸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不一樣,
台灣大大小小郵局,光是資金流動去向不同,就分了好幾種來填寫,有郵政存部儲金、郵政划撥儲金存款單、儲金憑金融卡窗口提款單等等共七張。每一張都要填寫日期、姓名、賬戶號、對方賬戶號等等,而且還要區分大小寫...
當我走出郵局,想起上一次進郵局還是十年前在廣東,看了公益廣告,一腔熱血地寄衣物到偏遠山區希望小學,十公斤衣服收39元人民幣。先詢問如何寄件,填寫地址,排隊,包裝,稱重,收錢,找錢,寄出。而我什麼都不會,是身邊的大人甚至老人手把手地教我。
如今在台灣的我,從進入郵局開始,也是這樣,被這個空間里所有的人有意無意地照顧著,包括告訴我在牆上的電子錶盤可以看今日日期,告訴我封裝的膠水在哪裡,告訴我填寫哪一張表才合適...
便捷的生活方式固然幫了大忙,但是這樣重新學習如何充滿儀式感地寄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寄出一份思念,也未嘗不可啊,何況在這個過程中,還有那麼多人與人之間親切的笑容和真誠的問候呢!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嫌棄這種「老派」的郵遞方式了,我也甚至有點懷念在廣東的老郵局寄東西的樣子,
貨櫃上展現的典藏紀念郵票、斜跨軍綠色郵差包的小郵差擺件、桌子上溫馨放置的各度數玳瑁老花鏡、紅色印章、計算機...
還有用卷卷彈力線牽住的書寫筆,這不是我小時候跟大人去郵局時最喜歡玩的嗎!
還有五彩繽紛的金融銀行宣傳的卡片,小時候因為裡面印著很多卡通,總是每一家銀行都要帶走一張回去玩剪紙遊戲裝飾手賬簿呢...
#台灣媽媽教我實用購物技巧
我搬進來後,老師帶我去量販店採購。老師幾乎是徑直走到需要的東西面前,拿了就走,「我們以前來,都是瞎逛,結果不需要的東西買了一堆,後來就知道了,要買什麼提前想好,這樣又快又避免買錯。」
我們買了一大桶廚房用油,二十四包的抽紙套裝,溫泉蛋,豆腐,黃油,起司奶酪,羅勒蒜香豬里脊肉等,買大份量的食材回家,老師教我如何分裝保存。
我問老師為什麼不買瓜果蔬菜,老師說在這裡買太貴,去附近的菜市場買就好。
我又問老師,堅果在哪裡買比較好?
老師說堅果要在早市買,價格差很多哦!
回家放好東西後,老師又帶我去家附近的全聯買促銷的雞蛋、優格、4.5公斤裝的洗衣粉。在冷凍櫃前,老師告訴我平時可以留意促銷活動,例如這一盒雞蛋,就比平時少了12元。
「在市場買這個十根大概40,但這裡才這樣就要50。」走到洗碗精區,老師也有主婦妙招,「家裡有瓶子,我們就買補充包,這樣比較划算。」
有一天我經過捷運站附近的一個夜市,買了一盒蔬菜,第二天跟老師去福和市場,發現一模一樣的,這邊二十塊呢。
跟著老師買了一個禮拜後,我才知道大學生日常開銷其實可以更少的,這些都是父母的辛苦錢,我們只需要稍微注意就能節省下來,何樂不為。
#教我調配萬能醬料的大廚叔叔
我搬進來的住所同一棟樓里,
住著一位大叔叔,他是老師的弟弟,
一位職業廚師。
中秋連假老師全家在這聚餐,由叔叔掌廚,我們喜提飽腹美餐一頓!大家對叔叔調配的牛排醬料最贊不絕口。
當天剩下的醬料冰凍保存,接下來幾天我自己下廚時發現,無論是披薩、荷包蛋、起司焗飯、炒時蔬,只要有叔叔的醬料加持,通通變得超級美味。
老師便和叔叔商量,請他教我們做這一款萬能醬料,叔叔毫不吝嗇,傳授「秘法」。
我們把熬好的橙紅色、粘稠醇香的醬料分裝好放在保鮮盒里,接下來的大半個月啊,我做飯不用愁了,橫著炒竪著炒,都一樣好吃!
以後還可以自己動手做醬料,用高湯、鹽、醬油、醋等,按照喜歡的口味和比例,調懶人必備的「萬能醬料」。
#從外食族
#到自己搞定每一餐!
本來我開始下廚,是為了處理上次家庭聚餐大家剩下來的食材,卻沒想到,因此,我喜歡上自己做飯了,怕是姑娘們天生就得灶神爺厚愛,
哪怕從前如我一般雞手鴨腳、對家務一竅不通的人,只要開始下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靈感。
從廚房開始,我學會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愛上用美好的早午餐喚醒一天好精神的感覺。
自從開始下廚後,路過菜市場都會停下來比比價格,在柴米油鹽中多留一些心眼。今晚經過夜市,看到了像鑲了花邊的小黃瓜一樣的東西,我問說這是啥?
賣菜的小哥太忙了答不上來,旁邊同來買菜的阿姨很耐心地向我解釋,「這是翼豆,就是翼啊,龍的那個翼!」啊?見我疑惑,阿姨還用手比飛翔的姿勢。
「你看嘛,它這個飛起來像翅膀一樣!」「那這個怎麼吃啊?」「用來切塊炒肉絲很贊喔!」
正好是要做晚餐的時間,我立馬心動,趕緊買了一盒,要走時,阿姨還不忘提醒我「記得去掉絲喔!」
這裡是五根豆的量,拿來炒豬油渣,超香的。今晚我的這四道配菜,用不到台幣20元:
雞蛋3.7元,全聯特價買的冠軍雞蛋;泡菜大概5元的量,翼豆5根大概4元;高麗菜大概2元,25一大顆,這裡是1/16;
早午餐的便當是早上做好的,下課了直接拿出來吃就好了,不再在趕教室和買飯之間糾結。
當了三年大學生,三年外食族,突然發現自己做便當好健康好省錢好安定,自己做飯的過程真的感覺「踏踏實實的活著」。
來自遠方的留學生,如果開始自己買菜做飯,而不是匆匆外食,就會開始對這片土地產生諸多的眷戀⋯至少我的內心,這份情感正在悄悄地破芽。
#提醒我生活細節的老教授
學校的老教授常邀請幾位陸生到家中小聚,那天洗碗後,我隨手把瓜皮一丟,這位教授爺爺看到了,輕輕地告訴我:「台灣人在這些地方比較注意。」彎腰把瓜皮撿起來。
我當時很難為情,沒想到他拍拍我:「就慢慢學吧!」語氣平和慈悲,只怕傷了我的自尊:這麼大的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才想起來,三年來,沒人說過我垃圾分類做得不好,而我在珠海也完全沒有這個習慣。
這不是文明不文明的問題,教授爺爺沒有把這個視為我的錯誤,也沒有認為這關乎道德高低或人品優劣,而是希望我意識到,到了哪裡,就要配合當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順著自己的習慣來。
一件小事,教授爺爺像家人一樣叮嚀,是春風化雨良苦用心,在自己人這倒是不要緊,是怕我到時候出門在外,這些習慣惹人不悅,會對我不好。
#教我為人處世態度的室友
這一次搬家,離開同住近一年的室友若莓,我們都很不捨得彼此,視訊談到這一決定的時候,兩人都自動避開鏡頭的窗口,因為都閃到一邊抹眼淚去了。
中秋節,我跟著若莓回到了她的老家宜蘭,她知道我想體驗一次中秋家庭式烤肉,可是她們家今年太忙沒有要烤,她就找到了自己國中的好朋友,說對方同意了,願意帶上我一起!
烤肉當天下午飄著小雨,若莓騎著機車來載我,我問待會會不會經過伴手禮店,我想要給阿公買一盒酥餅,若莓載著我先停在一家刨冰店,買了七盒雪花牛奶冰,她說這是她媽媽的最愛。買完給阿公的餅乾,我們就前往若莓好朋友家。
快到的時候,我才發現,哎呀我忘記給這位朋友家帶東西了,可是去吃烤肉,我又沒有買食材、也沒有帶器具,完全吃別人的誒,真的很不好意思。
結果我們一到朋友家,若莓就把牛奶冰遞給朋友,說:「這是廖小花買的,要給你們吃。」
當下我非常震撼,又非常感動,我想就若莓對我的瞭解,她早就猜到我可能會忘記吧。
這些綱常倫理、為人處世的細節,我和她同住的日子里,真的默默地學了很多。
時刻替人著想、時刻想著他人的需要,為人做下一步的打算,讓人如沐春風、賓至如歸,這是我切實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在很多台灣人身上看到過的特質,也是最溫情的地方。
#腳踏實地在這裡生活著
我開始用當地金融卡,垃圾車到來的時間會催促我回家的腳步;我開始留意菜價和米價,超商的促銷會讓我提著購物袋不自覺地在路上雀躍哼歌;
我開始使用慢節奏的郵局來處理金融和收寄物資,親手做的便當讓我感念糧食的珍貴,體悟粒粒皆辛苦;
我開始學習台灣人的為人處世方式,
不留痕跡地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我的簽證上,賦予我來台資格的表格中寫著幾個字,「赴台就學」,就學,這是我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我總提醒自己,台灣不是最終目的地。從前的我步履匆匆,心境飄忽不定,總是患得患失。
而如今的我,學著過和當地人一樣的生活,把自己沈入這片島嶼,深深地浸泡於其中,我去聽她水面以下的呼吸,去感受她土壤之下的震動...
我依賴她、喜愛她、受她的饋贈與包容、感念她的恩情。
台灣不曾改變,改變了的是我自己,要和這片土地發生什麼樣的連接,也取決於自己。
四年了,我才終於覺得,自己腳踏實地地踩在這座島上。
我也知道,唯有這樣,未來我離開這裡,待我的皺紋開始爬滿眼角,在某間餐廳聽到有人說起太平洋左岸的一座島,我才有資格回頭,緩緩地插一句:
「哦?你們在說台灣嗎,我知道,我在那兒生活過。」
那時的我,會滿臉笑意,
有些驕傲,又忍不住熱淚盈眶。
2020.10
我們不是在島上就是在前往建島的路上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愛玲一百年
張愛玲以華麗而蒼涼的小說風格引人矚目,奠定文壇的地位。可是,坦白說我最喜歡她的作品卻不是小說,而是散文。以及,散文背後顯露出來的這個女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總愛問「漂流到荒島上,你會帶哪些書?」這樣的問題。2008年,我帶著兩口皮箱,隻身來到舉目無親的日本,雖然不是到荒島,但回想起來最初的生活,在心境上倒也有點這樣的況味。拉來的皮箱,有限而可貴的空間裡,應當是以最急切的家用品為主吧,可是我卻硬留了得以塞進兩、三本書的空間。其中的一本,正是張愛玲的散文集《流言》。
我就這樣把張愛玲帶來了東京。一本喜歡的散文書,跟前奏才滑出幾個音就知道的老歌一樣,倒不是一天到晚都會想去聽,卻總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就忍不住要重溫一下。大約是圖一種現世未變的安心感。於是,偶爾在深夜睡前,一時興起就會抽出《流言》來。亂序地翻開一篇,細細重讀起來。
又有幾次,我帶著書出門。走進表參道、裏原宿、神樂坂或銀座巷弄的咖啡館,在日光斜照中翻開張愛玲。常常讀完了一個段落時,就放下書本來。啜飲咖啡,眺望窗外的人來人往,回想張愛玲筆下勾勒的世界。
我奇怪當我在二十一世紀,繁華的東京街頭,閱讀著《流言》這本集子時,竟然不覺得這其實已是一本七十多年前出版的書了。時至今日讀著她對人情世故的透澈解析,仍然沒有與時代脫節之感。
不僅跨越了時間,還跨越城國的邊界。幾個段落,只要稍微更換掉地點,我常以為那些文字在隱喻或諷刺的,其實是當下。都會人的小資情調,眾生百態的人性輪迴,迄今依然適用。無論上海、香港或台北,甚至是東京。
有時候,我穿梭在東京許多有趣的街坊和商店裡,不禁揣想,張愛玲會喜歡這間店嗎?或者該問的是,張愛玲她不討厭日本嗎?她生命中種種與日本牽扯的歷史,照道理說很應讓張愛玲對日本反感的吧?
張愛玲曾在1952年11月來過一趟日本。因為她的好友炎櫻人在日本,準備赴美。她去找炎櫻,以為可以透過炎櫻在日本找到工作,或是獲得赴美的快捷方式,但三個月後她就回去香港。張愛玲對那三個月的事情隻字未提,即使在她給宋淇夫婦和夏志清的信上也沒記載。許多「張學」的研究者,都說那是張愛玲空白的三個月。
我非常好奇當張愛玲親自踏上日本的土地,什麼東西會吸引她的目光?她會做些什麼事呢?散文不曾提及,即使《惘然記》收錄的小說〈浮花浪蕊〉故事舞台設定在前往日本的渡輪上,也沒寫到上岸後的事。直到2010年《張愛玲私語錄》出版,公開了她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件,雖然還是不知道那三個月的事,但卻從另一個時間點,獲得了我想知道的答案。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在郵輪上寫給宋淇夫婦的書信中,說她在途中船舶暫停時去了神戶、橫濱和東京。在這封長信中,張愛玲分享了她在日本看見了什麼,遇到怎樣的日本人,以及做過哪些事。
倘若張愛玲具備穿越時空的超能力,此時此刻來東京,我真想為她嚮導一趟東京半日行。
或許,就從一大清早的早餐開始吧!可惜日本人的早餐種類貧乏,沒有張愛玲喜歡的燒餅油條。不過,她曾在〈談吃與畫餅充飢〉一文中說過日本人對米飯特別講究,又說她喜歡海藻(海帶),覺得中國菜裡的海帶毫無植物的清氣,是失敗的。她推崇日本味噌湯裡的海帶。那麼就領她到築地市場吃早餐吧!市場裡有間「丸豐」飯糰,彈牙的米飯,保證她喜歡。場內有很多賣海帶的食材店,她可以在一旁的海產店現喝一碗海帶味噌湯,更可以把海菜買回家自己熬湯。
如果她真的愛日本米飯的話,我要帶她從築地一路散步到銀座去。銀座後巷有一間叫作「AKOMEYA」的潮流米店,專賣各地精選的日本米,而一旁的物產店有賣佐賀縣的嬉野豆腐,恰好也能推薦給她。她曾在文中寫過日本豆腐有種「清新的氣息」,好像本來光是看,不覺得有啥特別,但一吃就「一整塊都是我一個人吃了」的回憶。
愛流行的張愛玲肯定是喜歡銀座的。事實上在1955年的那封書信上,她就寫到郵輪停靠在橫濱港,翌日她抓緊了開船前僅剩的幾個小時,搭火車衝去了銀座。這麼拚命是為什麼呢?只為了買一個她想要的旅行用保溫水瓶!
銀座散策,張愛玲必然欣喜。她曾描述走在滿街楊柳的銀座,注意建築「常是全部玻璃,看上去非常輕快」,最近銀座又新蓋了幾棟大樓,玻璃帷幕的設計更是徹底。帶她逛逛銀座,想必光是散步也會讓她的心情輕快。
她喜歡衣服,也愛觀察路上的女人。她曾寫到在她眼中的銀座有「許許多多打扮得很漂亮的洋裝女人,都像是很刻意地蹓躂著」的風景。說歸說,如果她看見銀座迄今仍保有不少手工訂製服的店家,應該也會自己畫張設計圖裁縫一套,示範一次什麼叫自然的蹓躂吧?我還想帶她去文具天國「伊東屋」,但不是要她挑卡片。因為她曾在語錄中透露自己「不喜歡賀卡」這件事。但她是愛給摯友寫信的,這裡有許多信紙可任她挑選。最重要的是這裡販賣著許多美麗的和紙,她可以買了去裁切做書套。她曾寫道:「我喜歡的書,看時特別小心,外面另外用紙包著,以免汙損封面。」這不就是日本人現在還會做的事嗎?為每一本書,用紙書套再包著。她絕對會在東京找到很多愛不釋手的美麗書衣。
銀座和日本橋這一帶有許多做和服的百年布莊,也要列入導遊張愛玲的行程。張愛玲曾形容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圖畫」,買回家還未裁縫前,常忍不住攤開來鑑賞。這裡的布店,夠令她眼花撩亂。
張愛玲喜歡看櫥窗。她曾說最羨慕的幾種職業是影評人、時裝業及布置櫥窗。所以,逛完銀座的三越百貨,我們要驅車前往新宿伊勢丹,看一看那裡最能代表日本時尚的百貨櫥窗。當然,樓下的糕點天堂也不可錯過。這裡有賣她愛吃的Scone和Muffin,一定也會令她看了食指大動。
有時間的話,想安排她搭一段路面電車都電荒川線之旅。因為張愛玲曾在〈公寓生活記趣〉文中描述過她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人。她喜歡聽見電車行馳的聲音,也看電車在路上跑。要是恰好她趕上春天櫻花的季節,匡啷啷行走的荒川線電車穿越櫻花雨,也許會帶給她新的城市體驗。
半天下來走累了,最後找間店歇歇腳,順便吃點東西吧。但千萬別安排日本拉麵的行程,因為張愛玲曾透露「有些作家寫吃的只揀自己喜歡的。我故意寫自己不喜歡的,如麵、茶葉蛋、蹄膀」。她不愛吃麵,但愛輕食。於是準備安排她去人形町的一間老派喫茶店「快生軒」。
這是被台灣讀者暱稱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生前的愛店。我當然沒膽子在張愛玲面前這麼說,因為她對於拿她去比擬他人,曾冷冷地說「像看見別人穿下照自己樣做的衣服」,萬一她不喜歡對方的文章,就會犀利地說「看了簡直當是自己一時神智不清寫的呢」,不過,在「快生軒」裡向田邦子酷愛的蜂蜜奶油烤土司,肯定會讓愛輕食、愛麵包又愛甜品的她回味無窮。
走回市街上,張愛玲或許會被某樣東西拉住目光而駐足。她曾在書信中描述在東京跟神戶看見上班族下班後,舉國若狂就去玩著一種吃角子老虎的小賭博。對他們臉色神態,說像打字員又繼續工作了,形容得很逗趣。我猜想她說的那東西,應該就是小鋼珠柏青哥吧?總有冒險性格又好奇的她,會想試試嗎?我也沒玩過。但如果她想去玩玩看,我願意陪她一起去。
戀物的,熱愛美食的,心思細膩又獨具審美觀的張愛玲,要是她身在這個時代來到了東京,肯定將會荷包大失血,行李超重吧!離開以後,大概馬上又想翻開行事曆,預定下一趟的東京之旅。
導遊結束,道別時,我想要告訴她,如今我們面對的日子,依然像是她筆下「舊的東西在崩壞,新的在滋長」的亂世般,有時甚至也「感覺日常的一切都有點兒不對,不對到恐怖的程度」呢。她會說什麼來回應嗎?我想,我不會等她開口回答就會說再見的。因為她要說的,一定都在文字裡了。
所以,就讓我們再重翻一次張愛玲的書吧。看一看你我又該如何還像是她多年前寫下的市井小民一樣,努力摸索出苦中作樂的本事。
#張愛玲生日快樂
——〈帶張愛玲遊東京〉創作於2016年,收錄於張維中散文集《東京模樣》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1130
●張愛玲作品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14428
我們不是在島上就是在前往建島的路上 在 存心堂咖啡館 的推薦與評價
了解這個地理環境之後, 我們可以發現台南的地底下, 不是暗藏水脈就是土層鬆軟, 因此這些牽涉到「地下化」的工程或建案都有很多「值得討論」之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