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軒教具桌遊團 #直播開團
#直播留言分享再抽小禮物
這一兩年小康軒
設計好多幫媽咪帶孩子一起玩的桌遊
可以玩、可以學
從數字、加減、配對、邏輯、反應力都能透過教具來訓練
#在家早教學習一起來
-
大家來看看小康軒的設計
完全是可以外銷日本🇯🇵的等級
每一套都是一個課程
可以摸、可以玩、可以學
好教材就差我們不知道怎麼帶
#所以我們開共學團來一起帶孩子囉~
😘加入小康軒共學團:https://bit.ly/2SFGfmF
#共學團裡面有小鳳更詳細的介紹唷
-----------系列介紹---------------
1. SMART系列基礎版&擴充版
這套是小康軒蠻早出版的教具
一共有五種能力
透過教具和情境引導來學習
一開始出了主教材
後來又針對主教材做了延伸擴充
我有把比較特色的有用箭頭標示
我自己覺得英文部分大小盒一定要一起帶
可以用玩的方式認識英文字母
其他的部分看大家決定
影片部分我放之前拍的影片
👉https://bit.ly/3gB9kI2
2.頭腦體操寶盒
這個頭腦體操原本應該是幼兒園老師的教材
現在變成一組組有教具和練習本的方式銷售
每盒有兩個教具、兩本闖關本
最有價值的是闖關本
裡面才是小康軒的教學精華
當我自己在拍介紹時
我會和伊伊媽討論每套教材的價值性
真的覺得這套應該是不錯的自學教材
媽咪在家自己帶數學的課程
從認知、邏輯、空間
大約就是3歲、4歲、5歲發展的階段
教具可能大家都會有
但是怎麼靈活運用
就是闖關本厲害的地方👍
影片👉https://bit.ly/3gpC8Ey
3.數學遊戲寶盒
這個系列全是為了讓數學變美、變好玩而設計
很像是桌遊、也很像是玩具
裡面用玩的方式學
學加減、學配對、學空間、學序數、學歸類、學推理…
裡面毛毛蟲🐛、火車組🚂絕對是必帶款
可以從1歲開始玩也沒問題
序數、數字、加減、配對
陪著小孩一起玩,一定沒問題
影片👉https://bit.ly/2UbjmrO
4.創客積木
這個積木和一般的不太一樣
他是多了有軌道和滾球的積木
本來想說我們家妹妹可以從疊高高開始
想不到兩個國小的哥哥搶著玩
他們會設立好關卡
等著球⚽️可以滾到他們預定的地方
結果…失敗
再一次又一次~
最後成功的時候他們好有成就感
這積木原料來自德國🇩🇪
整盒38件組非常有重量
本來我還以為一組要1500
結果看到團購價有點傻眼
這也太便宜了吧
聽說家裡有兩個孩子的話買兩組更好玩
幼兒園都是一整個積木區來玩
我們在家就依預算來看囉
👉分享影片 https://youtu.be/09jYqBR1dWE
5.Play Again
6.學習量感-時間與錢幣寶盒
5歲以上的孩子是該好好建立金錢和時間觀
沒有金錢觀的孩子會一直要買買買
沒有時間觀的孩子會一直拖拖拖
有時候觀念沒辦法一時搞清楚
我就用教具加深印象
這最特別的是用老師的觀點來切入
帶著孩子一步一步認識和理解
我們的開箱影片👉https://youtu.be/tvb3cWUuVmk
---------10/1開團----------------
❤️跟小鳳團會有8折起+滿額禮+分享禮🎁
#下單處:https://gbf.tw/y6zxb
10/1第一天下單,分享禮兩倍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EHLAO Charles Te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本來高高興興,哪裡知道遇到這種事... BTW還是順利拍完今天的content了啦! 訂閱TEH佬觀看更多影片 : https://goo.gl/jUBrdt TEH佬Facebook專業 :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teh666/ TEH佬Faceb...
成就更好的自己英文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9/30(晚)
又一次血淋淋的差別教育在我眼前上演。
之前有遇過回家坐電梯時遇見家長帶著小孩和我一起搭乘,從頭到尾小孩都在失控的吼叫。最一開始媽媽有說妳再這樣大叫我回家就揍妳喔!小朋友安靜了兩秒就繼續吼叫,媽媽玩自己的手機完全不理會,直到出電梯。
剛剛遇見了另外一對母女,一進電梯後女孩嘗試要很大聲的說話分享今天發生的事情給媽媽,媽媽在第一秒鐘直接跟她說,電梯裡面不是只有我們,妳這樣太大聲會吵到別人,這不是我的車也不是我們家,所以妳要知道別人有沒有可能不舒服。
躲在我口罩後面的嘴角完全沒有要掩飾的給了一個大大的微笑。
然後女孩整個音量就放低,跟媽媽說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接著開始說英文單字。媽媽問她還記不記得電梯的單字?她說記得後直接說出來,雖然不是很標準,但她真的記得。在電梯開了之後媽媽又繼續問她別的英文單字,這是這一對母女的日常相處。
差不多年紀的兩對母女,我看到的結果落差如此之大。我當然知道小孩的失控不是每天都會出現,有時候真的很難控制。那個完全不理會小孩的媽媽可能真的已經受不了了,然後剛剛那個很乖的小女孩也有可能在別的時間裡完全失控,我不能只用我看到的兩個瞬間評論。
所以真正要說的事情是,小朋友就是因為不懂,大人才有教導的必要,不然很多事情他們會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錯,因為也從來都沒有人糾正過,不管是有說過沒用放棄,還是一直完全放任。那就是未來留給社會去讓他接受震撼教育,這也是一個方式。
過去我們的父母(或是其他養育的人)給我們的,成就了現在我們的樣子不管好壞,他們要負責我們自己也要。厲害的人就是後天可以把之前的缺失一點一滴修正過來,懂得自己心裡到底缺了那一塊?糟糕的人們變本加厲還隨著年紀更大想要做自己而越來越糟糕,然後變成更糟糕的大人。
我好喜歡剛剛那位媽媽優雅陪伴小孩的瞬間。她在孩子遇見狀況的時候機會教育,也很像很久以前我寫的會說謝謝的小男孩,他們都是因為爸媽有提醒,從小就讓他們知道禮貌的重要,好棒!
成就更好的自己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孩直接叫父母的名字,你能接受嗎?】
延續前幾天關於稱謂的話題
在明白稱謂不過是個代名詞
以及隱藏在稱謂當中的權力、責任與期待後
我不禁問自己:
「那我可以接受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嗎?」
坦白說,當我開始想像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時
我的確有被冒犯的感覺
甚至覺得怎麼可以沒大沒小
但我也明白這樣的感受
來自於長期被教育下的結果
就像有一道封印刻在腦中,跟你說不可以這樣
或是應該要那樣,但,真相與真理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另一則故事
「有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
雖然窮,但一家人非常的相親相愛
每天粗茶淡飯卻過得很幸福
母親每週都會預備一頓豐盛的餐點
而餐桌上都會有一條新鮮又肥嫩的魚
開動後,母親總是先將魚頭夾進自己的碗裡
孩子們以為母親愛吃魚頭
還會主動幫忙夾魚頭給母親
母親只是笑笑地說謝謝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
因著努力的學習與打拼而有一番成就
生活品質相對也改善許多
孩子們紀念著母親一直以來的付出
於是準備了豐盛的一桌菜來招待母親
其中有一鍋滿滿的魚頭,是為母親特別預備的
而當這一鍋魚頭端到母親面前時
母親的表情非常錯愕,大家感到疑惑
在孩子們的詢問下才知道
原來母親並不愛吃魚頭
而是為了將魚肉留給孩子們
選擇先將肉少刺多的魚頭吃掉」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
我的想法與認知不一定完全正確
如同聖經裡說的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
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 哥林多前書 8:2
蘇格拉底也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我很喜歡去質疑自己原有的想法與觀點
並且透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微調甚至是修正
拉回小孩直呼成人名字這件事
在我原有的觀點中
直接稱呼比自己年長對象的姓名
就等同於沒禮貌、沒教養
就連我的舅舅一直以來都表示
可以叫他的英文名字就好
我也從來「不敢」這樣叫,還是以舅舅稱呼他
深深刻印在腦中的觀點與認知限制了我的行動
階級制度、縱向關係,以及人有長幼尊卑之分
已烙印在我的生命裡
當我擁有這樣的觀點
我就無法落實真正的平等在親子關係中
要突破,就需要有新觀點的加入
與舊觀點碰撞激起火花,最後整合成新的方向
我想起有認識一對母女,他們一同都在教會服事
女兒也都是直接叫媽媽的英文名字
會覺得沒禮貌嗎?
完全不會! 反而覺得還隔外的親切零距離
同時也想到國外很多家庭成員
也會直接以名字稱呼彼此
所以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完全是跟文化和習慣有關
再來探討那被冒犯的感受來自於何處?
以下為我腦中各種想法進行辯論的小劇場🧕🏻🆚👸🏻
🧕🏻「被冒犯是因為被小孩叫名字感覺不被尊重」
👸🏻「不被尊重的感受來自於什麼樣的觀點?」
🧕🏻「因為我比較大,在家中地位比較高
所以需要被尊重」
👸🏻「所以小孩比較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嗎?」
🧕🏻「話不能這樣說,這是兩件事」
👸🏻「所以你覺得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帶給你威脅是嗎?」
🧕🏻「是的」
👸🏻「威脅到你的什麼呢?」
🧕🏻「權威」
👸🏻「所以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讓你有被降階的感覺是嗎?」
🧕🏻「好像是」
👸🏻「降階不好嗎?」
🧕🏻「人都想往高處爬阿,當然希望自己擁有權威」
👸🏻「不過往下走一步
就能與孩子站在平行的位置」
也能與孩子更靠近、更親密」
🧕🏻「好像也是」
👸🏻「放棄權威不容易
但能換得與孩子更多的連結
你,願意嗎?」
當我突破心防的封印
(這時好想學庫洛魔法使大喊:封印解除!)
再次想像小孩叫我名字時
那種被冒犯與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
於是,身為實踐派的我當然展開行動
👩🏻「從今天開始,你們可以叫我瑋玲喔!」
🧒🏻「媽媽」
👧🏻「瑋玲」
👩🏻「恩,要叫媽媽或叫瑋玲都可以」
🧒🏻「媽媽」
👧🏻「瑋玲」
喬伊一開始完全不敢叫我的名字
只有在玩遊戲時敢 (老師點名學生的遊戲)
而唯可完全沒障礙,叫得非常的順口
我從一開始的接受,到現在能享受
喜歡孩子叫我名字的那份親暱感
也覺得自己好像變年輕了 (誤)
解除封印讓我感覺很自在也很自由
同時孩子們還是最喜歡叫我媽媽
稱謂不再是枷鎖,而是重新連結
脫去當中的權威,回歸為那份獨有的關係
「媽媽,是專屬於我的代名詞
也代表著無人可取代的身分」
稱謂沒有不好,只需要重新檢視
讓稱謂沒有束縛,只有歸屬❤️
成就更好的自己英文 在 TEHLAO Charles Te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本來高高興興,哪裡知道遇到這種事... BTW還是順利拍完今天的content了啦!
訂閱TEH佬觀看更多影片 : https://goo.gl/jUBrdt
TEH佬Facebook專業 :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teh666/
TEH佬Facebook戶口 :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teh99
TEH佬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arlesteh99/
► 上两部影片 :
・24小時帶著我的雞回家鄉(馬口),路人對我的眼光和反應... | TEH佬
https://youtu.be/tgYzij7yWVg
・回去母校馬口啟文中學打籃球!籃球場翻新了真的美到不要不要的啦!| TEH佬
https://youtu.be/lJGhEYDLOTY
► 热门影片 :
・【10個馬來西亞人來到新加坡最不習慣的事情】新加坡的馬來人都喝酒吃豬肉?!| CHARLES TEH
https://youtu.be/h-WmTHDYhmU
・【如何搭火車從馬來西亞KL去泰國HATYAI?】便宜又舒服!(马来西亚人必看!)Part 3 | CHARLES TEH
https://youtu.be/zfeX3eHRUrM
・【揭穿耳燭的真相】在耳朵裡點蠟燭啦喂!(正在用餐的朋友晚點再進來)| 開箱 | CHARLES TEH
https://youtu.be/tFznSpzoAxg
► 任何合作邀約請直接聯繫 :
・E-mail : charlesteh99@gmail.com
#獎杯 #獎牌 #成就
成就更好的自己英文 在 你成就了我-You complete me. | 每日30秒視頻#學英語 ... 的推薦與評價
每日30秒視頻#學英語#PerfectEnglish 遇到『貴人』 讓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 成就 了 更好的自己 You complete me. ... 劉毅 英文 Channel61 posted a video to playli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