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私、遠見 李國鼎資政讓臺灣脫離B肝詛咒。
謊言、獨裁、冷血 民進黨如何終結新冠疫情?
新冠病毒至今,已經造成臺灣超過1.5萬人確診,超過700人不幸過世,以及700個家庭永遠的遺憾。
撫今憶往,張忠謀董事長說,「最感謝的人就是李國鼎,因為他看得很遠。」郭台銘董事長也感嘆「臺灣下一個李國鼎在哪?」
提到李國鼎資政,民眾想到的是「台經濟奇蹟重要推手」、「臺灣科技教父」。卻鮮少有人知道,臺灣能脫離B型肝炎「國病」之恥,全仰賴李國鼎當年「諾貝爾獎級的遠見」。
1934年李國鼎獲中英庚款公費留學考試,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物理博士,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滿懷報國救國理想的李國鼎,毅然放棄學業返國。
許多人認為,若當年李國鼎繼續學術研究,極有可能是另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但也由於李國鼎諾貝爾獎級的遠見,才催生了舉世矚目的臺灣奇蹟,更造福今天的臺灣,遠離B型肝炎的魔咒深淵。
五、六年級以上的臺灣人,對B型肝炎印象已經逐漸模糊,七年級後的年輕人甚至沒聽過B型肝炎,但在1990年以前,它卻是臺灣人共同的夢魘。
B型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發之疾病。潛伏期非常長,平均達到75天,最長可長達半年。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肝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肝帶原者,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上個世紀,B肝在臺灣猖狂肆虐,198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90%民眾曾受到B肝病毒感染,約20%民眾終身帶有病毒。而且臺灣B肝傳染有家族群聚性,父母極易傳染給子女,一代傳給一代;B型肝炎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再進一步發展成肝癌,而陷入無止境的詛咒。
1980年,國際藥廠研發出B肝疫苗,進行臨床實驗。但當年臺灣醫藥法規不成熟,沒有臨床試驗法規,因而處處碰壁,甚至受到輿論的批評。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在聽取科學數據分析後,認為B肝疫苗對於臺灣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對臺灣下一代影響深遠。
在獲得孫運璿院長的支持下,李國鼎帶領中研院與醫療團隊,在科普雜誌上撰寫文章,正反並陳說明B肝疫苗的利弊與國際標準;更利用媒體告訴民眾,為什麼要幫孩子施打B肝疫苗。
1986年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1990年,國小一年級以前兒童,都可以免費施打B型肝炎疫苗。徹底執行疫苗政策、幾近完美的覆蓋率,讓1984年後出生的臺灣孩子,永遠不用再擔心「國病殺手」。
務實的李國鼎資政,一生留下的名言並不多,讓啟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流的人都不到政府裡來,未來國家是由二、三流的人制訂政策,領導一流的人,到時你們就知道痛苦了!」跟隨過李國鼎資政的人更是印象深刻,「(李國鼎)今天交代你什麼事,總希望你昨天就已經做好。」
「科學、無私、遠見」是李國鼎資政一生信奉的圭臬。我相信,李國鼎資政在天之靈,看到今天臺灣孩子能永遠脫離B肝的詛咒,一定也能會心的微笑。
李資政,謝謝您。
#政府有責任給青年疫苗
#Covid19年輕族群傳給年長族群16.7%
#Covid19年長族群傳給年輕族群2.9%
-
感謝黨史館提供珍貴的照片。
圖為1975年 蔣經國故總統 與 李國鼎資政合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70的網紅Yunny Ho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y first time visiting SKKU's Suwon Campus~ exploring Suwon with my roommates Caitriona and Momoko! We took the free shuttle bus from Seoul Campus to ...
成均館大學留學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南人不能不知道、不可忘卻的歷史。#千萬不要忘記二二八尚未過去
【回顧】
一「用日語喊出「台灣人萬歲」後被槍斃,他是 228 守護台南的民主英雄:湯德章 | BuzzOrange」
【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97758907030849&id=584986081641475
【歷史上的今天】
1947年3月11日 臺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 人間蒸發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75156449332467&id=815099112004874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83648838422456&id=319875468133144
【二二八消失的哲學博士:林茂生】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43166692508202&id=240170506141170
【究竟二二八:林茂生之死與戰後臺灣反日力量的覆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761957497392290&id=1518379078416811
陳銘:好書推介:林茂生之死與戰後台灣反日力量的覆滅
『究竟228』--作者張若彤先生。
期待一本這麼敢說真話的書,在現在的台灣變的好難。
這本書不同於目前全面取得台灣政治話語權的台地史觀所宣告的悲情228。
少年,醒醒吧,228不是一張版畫,一部沒頭沒尾的想像電影或是電玩。
作者拿出數量多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官方檔案與文獻記錄,讓你開始懷疑,真正的228,怎麼跟他們說的其實不一樣。
228是曾經發生在台灣的真實大事件,對台灣造成的影嚮非常深遠。
但是228的受害者與加害者,如何認定又由誰認定?
“戰後台灣反日力量的覆滅”,這句話點穿了在228之後,整個台灣存在50年的本土反日勢力幾乎消亡。
作者說過,忠實還原二二八事件中,那長期被忽略的「台灣人內鬥」、「栽贓嫁禍」的諸多風貌。
從228之後的影響到現今台灣,完全由親日派佔據上風,那麼在當時對立方又僅僅只是台地史觀宣稱的外省與本省這麼單純?
話語權完全被掌握在一方的當下,對台灣那麼深愛的你,請告訴我:
「你選擇的是立場,還是真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900547080001327&id=100001382210737
講台文化: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0415187762235&id=110351974435223
李筱峰:【說說這本書的故事】之4
《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
在二二八事件中遇難的台灣社會菁英中,林茂生與陳炘是當時享譽全島的人。他們在事件中都無任何激越言行,但都因「懷璧其罪」,最後同時蒙難。
林茂生與陳炘,都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林茂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老師就是知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林茂生拿台灣總督府的獎學金出去留學,其博士論文 竟然批判起總督府在台灣的教育。他獲哲學博士後,返台從事教育工作。
陳炘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返台後,糾集台灣本土資金,創辦「大東信託」,是讓日本當局相當眼紅的台灣本土金融業的先驅。
綜觀他們兩人之一生,身為教育家的林茂生,與身為金融家的陳炘,雖然社會角色不同,但是在歷史的大時代裏,他們做為台灣的知識份子,卻又有著極相似的處境與際遇。
林茂生出生於日本領台的前8年,陳炘出生於日本領台的前2年。但他們卻在其心目中的祖國來臨的一年四個月後,同遭不測。所以,終其生命史,他們有著相當長的殖民地經驗。
弔詭的是,在異族統治的殖民地經驗中,儘管他們內心煎熬而隱忍,卻也確立了他們在社會上的菁英地位;詎料,心目中的祖國來臨之後,他們卻死在他們所迎接的「祖國」的槍下!
我在本書的最後,寫下這樣的結語:
「異族統治者的日本,非他們心中的鍾愛,卻反而成就了他們做為社會菁英的角色;同文同種的中國,是他們期許迎接的祖國,卻反而奪走了他們的生命。或許,他們所不喜愛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而他們所期待與寄望的,卻是他們所陌生的。林茂生和陳炘的一生,是台灣知識份子在橫跨兩個時代之間的悲劇的縮影。這種悲劇的縮影,是否還會再在台灣重現?從歷史回到現實,我們是否能得到什麼啟示?」
我這本書雖然順利通過升等教授的審查,但是有「統」派學者卻很不以為然,非硬把林茂生和陳炘扣上「日本皇民」的帽子不可。林、陳二人果真是效忠日本的皇民乎?我在書中已有論列。倒是由心向大中國、敵視台灣立場的人,來對我們台灣前輩多所置喙,其心態也就可想而知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7497710789422&id=1675883190
【哲人的身後:二二八事件中的林宗義與林茂生】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085601308180141&id=796994720374176
台灣哲學館倡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1560078846274&id=106236021378680
林嘎嘎:中華民國來ㄉ時候,林茂生還是去公開演講歡迎祖國ㄉ人欸,真是太諷刺了。
#幹你國民黨又騙一個台灣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61290890674719&id=100003814830551
陳豐惠:311,林茂生教授受難日。佇「台灣白話字文獻館」拍「林茂生」揣,就thang看著:新台灣話的陳列館/宗教心理學/基督教文明史觀佮散文小說劇本等等台語文作品。做伙讀伊的作品來siàu念台灣頭一个哲學博士。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26614407358980&id=100000313814197
蔣為文:論設立林茂生教授紀念圖書館的必要
/蔣為文
台南市政府斥資近二十億元完成的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於今年一月初開館後普遍受到民眾好評。該館之規畫始於賴清德市長任內,完成於現任黃偉哲市長手中。儘管台南市立圖書總館規劃相當完善,卻仍有一件遺憾之事,就是民眾容易將新、舊總館混淆。筆者建議不如將現有新總館更名為「台南市立林茂生教授紀念圖書館」,理由如下:
第一,避免新、舊總館混淆。目前新總館位於永康區的康橋大道,舊總館位於公園北路。若僅以總館稱呼,民眾經常搞混。若改名為「台南市立林茂生教授紀念圖書館」,簡稱林茂生圖書館,將可明確區分新舊兩館。
第二,林茂生教授為成大首位台籍教授且曾擔任圖書館館長。國立成功大學前身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林茂生於一九三一年起即在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德文與英文並擔任當時學校圖書課之課長(相當於現在的主任或館長)。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改制為大專學院後,林茂生為當時第一位台籍的教授。
第三,林茂生教授之學問遠超過胡適,為當時台灣第一人。林茂生分別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文學士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林茂生以〈王陽明的良知觀〉為畢業論文取得當時東京帝國大學的文學士,為台灣人第一位取得文學士之殊榮。林茂生後來又去知名的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其博士論文標題為《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成為台灣第一位關心教育議題而取得博士學位的台灣人。林茂生與同時期中國的胡適同樣為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但,林茂生不僅熟悉美國教育制度,也熟悉日本的教育,遠勝於胡適。胡適在台北有胡適紀念館及胡適紀念公園。然而,對台灣教育貢獻遠大於胡適的林茂生卻沒有任何紀念館。不是很遺憾嗎?
第四,林茂生教授一生熱心奉獻於台灣民眾的教育。林茂生終其一生都在做教育的工作,分別在長榮中學、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商業專門學校、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成功大學和台灣大學等任教,受其教誨的學子無數。林茂生堪稱為台灣的首席教育家,稱他為台灣現代的孔子也不為過!若將林茂生的生日十月三十日訂為教師節,才能凸顯台灣教育的獨特性。
第五,林茂生教授建構以台灣語文為基礎的「台灣學」教育。林茂生不僅精通日文、英文、德文等外文,林茂生本身也精通台語白話字(羅馬字),且支持與實踐台灣語文的現代化與標準化。譬如,他曾於台灣第一份台語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開闢台灣話的專欄「新台灣話陳列館」,用白話字書寫並探討台灣話的未來及書寫標準。台灣人用白話字做文化啟蒙運動及創作新文學均源自十九世紀末,遠比二十世紀初中國的五四運動還早三十多年。
第六,設立紀念圖書館算是還林茂生教授一個公道與名譽。林茂生在台灣大學文學院擔任代理院長時,因替台灣人發言而得罪中國國民黨政權,最後於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一日遭特務非法逮捕並殺害。時至今日,中國國民黨仍未公布究竟林茂生在何時、何地、如何遭殺害。(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員、成大台灣文學系教授)
原載台灣時報專論2021/3/3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27761573922418&id=100000658454093
張庭瑋:#福爾摩沙解殖
林艾德:
什麼叫文化刨根?
當你看到台語家庭的母親帶著小孩去上游泳課,聽到旁邊的小朋友問媽媽說:「他們是外國人嗎?」這才叫文化刨根。
當你想送鐘給朋友時,很自然地覺得這樣不吉利,卻不知道過去台語社會送鐘錶是大禮,「送鐘」的諧音只有中國話才有。這才叫文化刨根。
當你聽到白色恐怖受難者說,當年哥哥來探監時,他只用台語問了一句:「阿母身體安怎?」電話馬上被切斷,中國人對他吆喝:「說國語!」但他們兄弟不會說,只能一邊哭一邊點頭。這才叫文化刨根。
我們台灣人最好的畫家陳澄波被你們殺了,第一個哲學博士林茂生被你們殺了,創辦台灣人第一家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博士陳炘被你們殺了,我們一整代最好的醫師跟律師幾乎都被你們殺了,我們台灣最好的外交官陳智雄,在死前高呼「台灣獨立萬歲」,結果你們連他的腳鐐都懶得拆,直接把他腳踝砍斷拖到行刑場,至今台灣還沒什麼人知道他名字。
這才叫文化刨根。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337720019706392&id=100004052491543
魔魔嘎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05067586394434&id=1551089615125578
成均館大學留學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她是中國絕色美人,入獄6年,出獄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轟動世界的一本書!
1971年中國上海提籃橋監獄一批女囚從大門走出,她們神情麻木,臉色憔悴,身上的衣服懶懶地搭著,可在這群人中,有一個人卻很不一樣,她的衣服樸素卻很乾淨,雙眼明亮,腳步不急不緩,優雅的姿態仿佛剛剛赴宴歸來!
她一生的所言所行,至今想來都讓人震撼不已!
她,就是鄭念!
她家世顯赫從小就被嬌生慣養,而她命運多舛,中年喪夫,晚年喪女,更經歷了長達6年的監獄生活,可她非但沒有被成功「改造」,更沒有改掉一身的「小資毛病」,出獄後,這個女人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下了轟動世界的一本書!
1915年她出生在北京,原名姚念媛
祖父姚晉圻,是清末民初大儒,逝世後,總統黎元洪以其「學術精通,道德純備」明令國史館爲之立傳,父親姚秋武官至將軍!
她有著優渥的家境,生活富足,國內外都有存款,平日裏傭人伺候,她曾寫道:「我獨自一人待在書房裏,因著那懨懨的暑氣,包括在乳白色乾隆古瓶裏的朵朵康乃馨,都垂頭喪氣,沿牆一排書架,滿滿是中外經典名著」!
她有著出衆的外貌,在天津南開讀中學時,她曾四次登上過《北洋畫報》封面,而當年名聲大噪的趙一荻(趙四小姐)也才只登上過一次《北洋畫報》她的身邊,宦子弟追求無數,成爲遠近聞名的「風雲人物」!
她還受過最好的教育,曾在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燕京大學就讀,後赴倫敦經濟學院留學,並取得碩士學位。
在倫敦留學期間,她和中國學生鄭康琪互生情愫,結婚後,鄭康琪擔任國民政府駐澳大利亞外交官,於是她陪著丈夫到雪梨長居,此間誕下一女梅平,最心愛的人相伴左右,生活富足而安逸,這是她此生最幸福的時光!
她本可以繼續這樣幸福下去,卻偏偏和丈夫異口同聲選擇了回國,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她和丈夫毅然回到當時的上海,夫妻倆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回國,希望爲新的中國做貢獻,可是她怎麽都沒想到,正是這個愛國決定,會讓自己及家人受盡非人的折磨!
42歲,丈夫因病去世,中年喪夫,她非但沒有消沈,反而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一邊工作,一邊撫養幼小的女兒,爲了紀念丈夫,她還將自己的名字改爲鄭念;即思念之意。
精通英語的她,被聘爲亞細亞石油公司總經理顧問,她每天周旋于公司、政府之間,努力工作,以維持生活的原有品質,她住的仍是花園洋房,傭人數名,家裏陳設明清古董。當時偌大的上海灘,保持這種生活水准的不過十來戶,一位英國朋友曾稱她家是這個色彩貧乏的城市中,一方充滿幽雅高尚情趣的綠洲,她自己也說:我的居所雖稱不上華廈美屋,但就以西方的標准來說,也可屬於趣味高雅的了,爲了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鄭念費盡苦心,即使只身一人,也勇於承擔家庭的重擔!
失去心愛的丈夫後,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亂世的洪流,將她卷入萬丈深淵!
文革初期,紅衛兵時時上門審訊,她預感風暴將近,情況眼看著一直艱難下去,她首先想到的卻不是自己,而是傭人們,爲了替我的傭人著想,在紅衛兵對我家宅查封之前,我已決定把那六千從銀行支出的錢,分給了他們,她斷然拒絕了傭人們與她共患難的要求,毅然決定獨自承受命運的暴風雨。
心中有仁,眼裏有愛,不因富貴而喪失同情心!
不久後,這場她預料中的風暴果然來了,家世顯赫,留學背景,還供職外商公司,無論從哪方面,她都注定無法在這場浩劫中幸免!
一個早晨,她正坐在家中,三四十個陌生人破門而入,亂砸一通,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陌生人,她鎮定自若,甚至還冒著被毆打的危險,用「可以去香港拍賣爲國家賺外匯」的理由,保存下了明代的德化窯名家雕刻觀音像,大青花瓷盆等數十件珍品,善良的她,還幫助一名,偷拿她戒指和手鐲的女紅衛兵打掩護,讓小姑娘有機會把偷拿的東西,「不著痕迹」地還回去,免於被同伴批鬥的命運!
紅衛兵還要拉走她的冰箱,她卻悠然地吩咐廚師爲她准備早餐,然後坐在廚房的桌子邊,吃著配牛油和果醬的吐司,淡定的喝著咖啡,甚至還告訴紅衛兵小姑娘,咖啡是什麽。精心呵護的家就這樣空了,女兒驚慌失措,她卻鎮靜地說:「凡事總要往前看,不要往後看,想想那些古董,在屬於我們以前,不知被多少人擁有過,經歷過多少戰爭和天災人禍,我們之所以能得到它,是因爲有人失去了它,當它們爲我所擁有時,我可以玩,賞它們,現在,我失卻了它們,就讓別人去玩賞它們吧!人生本就是過渡,財産並不是最重要的」。
面對飛來橫禍,卻從容不迫,名利財富,視作過眼煙雲!
後來,女兒被關進牛棚,鄭念則被指控爲英國間諜,關進了上海第一看守所,開始了長達6年半的牢獄生涯!
在那個理性與法制,全數崩潰瓦解的時代,一切都變得荒謬,毫無道理可言,爲求自保,身邊最親的人都可以誣陷,所有人都變得不再是自己,而她,一直在做自己!
她的牢房爬滿蜘蛛網,牆壁因年久失修而泛黃佈滿裂縫,床是粗陋的窄木板,她說:我有生以來,從未接觸過也沒想像過,世上竟會有這麽一個簡陋又肮髒的地方!
生活環境發生這麽大的轉變,人的情緒是很容易崩潰的,她卻在有限的條件內,盡可能地保持著體面乾淨,她聰明地用毛主席語錄中「以講衛生爲光榮,不講衛生爲可恥。」向難纏的看守借來掃把和清水,將整個牢房來了個「大掃除」用飯粒當漿糊,把手紙貼在沿床的牆面上,防止睡覺時灰塵掉落,用針線將兩塊毛巾縫起來,給水泥馬桶做了個墊子,甚至裁了一塊手帕做成遮眼罩助眠!
哪怕風雨摧殘,也有自己的精緻和講究,不因絕境而自暴自棄!
無論面對多少次審訊,她都始終堅持自己是無罪的,高壓之下,連她的親弟弟,也因無法承受精神折磨,交出所謂「證據」,而「背叛」了她,可她仍舊毫不動搖,在交代材料底部,落款是「犯罪分子」而她每次都不厭其煩地在「犯罪分子」前面加上「沒有犯過任何罪的」這幾個字!
她也有過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她就主動挑釁看守員,結果無疑都是一陣拳打腳踢,可她卻覺得很高興,看守都罵她是「瘋婆子」,可是只有她自己明白,只有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激起自己的求生意念,因爲「抗爭」,也是一種積極的舉動,比忍耐、壓抑,都容易振奮人的精神。
在理性和邏輯完全,派不上用場的世界裏,她要如何爲自己爭辯呢?
細細思索過後,她決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她開始刻苦學習《毛選》一邊鍛煉活躍腦力,一邊從中獲取辯論的依據,結果,她對於毛選的熟悉程度,口才與智力,均無人能與她抗衡,她也打撈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唐詩,背誦並欣賞那些天才之作,沈浸在不朽詩句和美妙意境之中,在身體狀況已經差到不行,難以支撐站立之時,她擔心自己因爲神志不清,而讓造反派有機可乘,甚至還自己編了一個運動操,精神與肉體,一個都不能垮。
每個人都害怕,一場突如其來的永夜,只有少數人會爲這場漫長的寒夜,儲備足夠的精神食糧,直到獲得救贖,而她就是那極少數的人之一!
因她始終不肯「認罪」,她的身體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特製的手銬深深嵌入他的肉中,將她手勒得血肉模糊,有位送飯的女好心勸她高聲大哭,以便讓看守注意到她雙手要殘廢了,而她想的卻是,怎麽能因此就大放悲聲求饒呢?這實在太幼稚,且不文明!
因手被反铐,她無法正常飲食,每一次如廁都異常困難!拉褲子側面拉鏈時,手腕都會有撕心裂肺的疼痛,她本可隨意些,直接不拉拉鏈,可她甯願使傷口加深,也不肯失去體面,她說:我覺得這樣,太落魄太失體面了,對我的抗爭精神不利!
她不僅堅持自證清白,也不誣陷他人,甚至膽敢爲劉少奇辯護,她說:「在我看來,文革僅僅是一場爲自己澄清名譽的鬥爭,我不但要活下去,還要活得像花崗岩一樣堅強!」
她以纖弱之身,獨自抵禦了,世間的酷烈、人生的無常,用近乎決絕的毅力相信,終會有人會看到真相,還她清白!
因爲衣服爛到不能再爛,她便托看守給她拿衣服,看守拿了一件她女兒的棉襖給她,一看到那棉襖,她就一時懵了,這是文革那年她爲女兒做的,然而現在她已入獄6年,爲何女兒的衣服還是新的,是不是這孩子已經出事了?
她不敢再想下去,急忙問管理人員,沒有一個人告訴她實話,她在對女兒無盡的思念和猜測中,忍受著巨大的壓力,不斷在心裏,給自己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發誓一定要活著出去,爲了自己心愛的女兒。
漫長的六年半,在無人交流的孤寂中,在對女兒的極度思念中,在病痛的數次侵襲中,逐漸接近尾聲!
1973年,鄭念提前釋放出獄,可她竟然拒絕釋放,強硬要求宣布:她根本就是無罪,並且要求在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
最終她平反出獄了沒有「揭發」任何人,更沒有承認任何莫須有的罪名。
在真個血腥濃重的文革中,她的手上沒有任何血痕,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尊嚴與良心!
出獄後的鄭念,已經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可依然被衆人監視,她不信她女兒是自殺,秘密調查她的的死因,經過重重困難,她最終查到了真相,原來女兒是被人活活打死,然後扔下樓,讓人以爲是自殺的。後來她爲女兒洗冤,親手將凶手送進了監獄,15年後,凶手刑滿釋放,依舊兒孫滿堂,而她卻淒清孤寂,無人相伴!
女兒去世的噩夢,不斷折磨著她的精神,她再也無法忍受,決定離開,決定再也不再重返傷透她心的故國。
出國前,她向國家,捐贈了家中僅剩的文物,不帶走一絲一毫,文明在野蠻的暴力下流失,她實在不忍心再看到!
65歲高齡的鄭念,踏上客輪,漂洋過海,只身前往美國,在甲板上,一向堅強她,忍不住淚流滿面,離開生養她的故土,她說;「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只有蒼天知道,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貞於我的祖國,可最終還是完全失敗了,但我是無愧的,這真是萬念俱灰的最後一刻」,如她所說:「罪不在她」!
到達美國後,她以極強的適應能力
克服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每天清晨起床,都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天,一個人購物、做菜、駕車、看病!
她年紀大了,身體常伴隨病痛,可依然鬥志昂揚,生活只要還在繼續,她依然要活得漂亮,驕傲地活給自己的命運看!
每個寂靜的夜裏,那些關於丈夫和女兒的回憶,都刺得她生疼,在如此巨大而漫長的煎熬裏,72歲高齡的她完成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本書《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那年,是1987年!
這本自傳體回憶錄也成了八十年代
中國「傷痕文學」的代表作一經推出,就風靡歐美,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而轟動整個西方世界,有人說:這本書教育了西方讀者整整三代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專門寫了一首鋼琴曲《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她致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庫切,都忍不住在《紐約時報》上寫書評,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憶錄最偉大的可貴之處,在於她對自己,抵抗心理和身體的壓力的記錄!
80歲時,她還精神抖擻地穿梭於各大高校做演講,和學生們一起談論東西方歷史,鼓勵海外遊子努力學習,雖然離開祖國,但她卻從未忘記祖國,將著書所得的優厚稿酬,設立「梅平基金會」,專門資助大陸留美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海外學習減輕一些負擔!
一生浮沉,經歷過多少絕望,可看她老年的照片,看不到絲毫歲月孤苦的痕迹,無論身處何種命運的漩渦,她都不放棄去發現人生的美,去創造生活的美!
她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Let the past rest,不要氣餒,你一定要有一個希望,並且有信心、樂觀,朝著那個希望走,如果你覺得沒有希望了,那你就解除武裝了!
我在監獄裏,雖然那麽苦,我還是永遠要奮鬥的,只要你有一口氣,你就應該朝著你的目標奮鬥!
鄭念很美,這份美,來自血與骨中,那洗不去的堅韌與芳華,她總是溫柔地笑著,笑著把所有痛苦和辛酸,都化爲了生活的調味品,美麗奪目,透過歲月的煙塵,清晰地浮現,惹得人人驚歎!
2009年的一天,她在浴缸裏摔倒起不來,被送入醫院後,醫生告知她的壽命最多只有一年,她面色平靜,淡淡地說,我已經活夠了,我要準備回家了!
2009年11月2日,中國真正的名媛鄭念在美國華盛頓去世,享年94歲
她的骨灰,和丈夫、女兒合葬於太平洋,一家三口,至此終於團聚了!
大多數人以爲的名媛,是名牌堆身,錦衣玉食,可她卻讓我們懂得了,真正的名媛,是在於竭力維護自己的風範,在汙穢的塵世,保持儀態的高雅,靈魂的高潔,以最柔軟又最固執的姿態,守著最強硬的底線不放棄,即使面對淫威,淪爲階下囚,衣衫襤褸,依然有她的傲氣與尊嚴,即使近百歲的年紀,依然優雅美麗,清醒獨立!
這才是當之無愧,堂堂正正的真名媛,讓我們一起致這位不凡的中國女性!
轉載網路
成均館大學留學 在 Yunny Ho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y first time visiting SKKU's Suwon Campus~ exploring Suwon with my roommates Caitriona and Momoko! We took the free shuttle bus from Seoul Campus to go to Suwon, and we studied in the Library as we arrive there. The day went by so fast as we eat lunch, walk around the park, studied more at a closeby cafe. Such a fun fun day, and definitely want to go back in Fall when all the leaves change colours!
和我可愛的室友3人一起到成均館大學的水原校園一日遊~ 和首爾校園的feel完全不一樣真的太喜歡了。我們坐的是每天來回首爾--水原的接駁巴士,不到1小時就到了真的很方便。一整天過的好快,在圖書館唸書,吃好吃的午餐,公園散步,和到學校附近的咖啡廳繼續讀書。等到了秋天,葉子變色時還想要去水原玩!
📍𝙁𝙚𝙖𝙩𝙪𝙧𝙚𝙙 𝙋𝙡𝙖𝙘𝙚𝙨:
----- 𝙎𝙆𝙆𝙐 𝙎𝙪𝙬𝙤𝙣 𝘾𝙖𝙢𝙥𝙪𝙨 :
성균관수원 자연학과캠퍼스
https://www.skku.edu/eng/CampusLife/convenience/Shuttlebus.do?mode=hnView&srId=24
---- 𝙇𝙪𝙣𝙘𝙝:
청년밥상
290-1 Yuljeon-dong, Jangan-gu, Suwon-si, Gyeonggi-do
https://www.instagram.com/ceongnyeonbabsang/
--- 𝙋𝙖𝙧𝙠:
일월공원
413 Cheoncheon-dong, Jangan-gu, Suwon-si, Gyeonggi-do
https://www.google.com/maps/dir//성대+수원+공원/data=!4m6!4m5!1m1!4e2!1m2!1m1!1s0x357b42b8f985007d:0x45921c9bf0e70d5b?sa=X&hl=en&ved=2ahUKEwjXn_XDpYHsAhWCAYgKHaNQBbwQ9RcwAHoECAUQAw
---- 𝘾𝙖𝙛𝙚:
사거리다방
395-34 Yuljeon-dongJangan-gu, Suwon, Gyeonggi-do
경기도 수원시 장안구 율전로85번길 2 상가 102호
https://www.instagram.com/sageoridabang/
Connect with Me!
♡ Instagram | @x.yunny.x
♡ Instagram | @my.eatz
♡ Email | yunnyhou@gmail.com
Songs
Music by LUXID - Welcome to Seoul Baby
https://soundcloud.com/luxid_dream/welcome-to-seoul-baby
Music by LUXID - Door (ft. G-Ming)
https://soundcloud.com/luxid_dream/door-ft-g-ming
Music by LUXID - Haeundae Beach Drive
https://soundcloud.com/luxid_dream/haeundae-beach-drive
Music by LUXID - Daiquiri
https://soundcloud.com/luxid_dream/daiquiri
What I use:
♡ Camera | Canon G7X Mark ii
♡ Doodles | SketchBook iPad App
♡ Editing | Final Cut Pro x Adobe Premiere Pr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CIyECyKiE/hqdefault.jpg)
成均館大學留學 在 Yunny Ho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ome with me to fly from Vancouver to Seoul, Korea 🇰🇷 for my exchange semester abroad at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성균관대학교
Hopefully this video will be helpful for you guys travelling to Korea during this time. Due to the COVID-19 situation, there are many new procedures at the airport, and also have to quarantine for 2 weeks at my university dorm room. I filmed a mini room tour of my quarantine I-House room for those of you who are curious!
從溫哥華機場起飛出發去韓國首爾的成均館大學留學一學期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在韓國入境變得比較複雜,交通也不太一樣。抵達機場入境後就前往了成均館的大學宿舍,在這裡需要在隔離宿舍2週。有拍了新的機場隔離巴士交通和一個短短的宿舍房間介紹給你們看😊
Book SIM Card Pick up in Advance on KKDAY
30 days SIM Card:https://www.kkday.com/en/product/7423
Connect with Me!
♡ Instagram | @x.yunny.x
♡ Instagram | @my.eatz
♡ Email | yunnyhou@gmail.com
Songs
Running Free by INOSSI https://soundcloud.com/inossi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Music by B JYUN - Breez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WY-5ADY0
Music by Peter Fenn - Tour Guide - https://thmatc.co/?l=4E7FD760
Music by MYSM - Honeymoon At The Holiday Inn - https://thmatc.co/?l=A2912F93
What I use:
♡ Camera | Canon G7X Mark ii
♡ Doodles | SketchBook iPad App
♡ Editing | Final Cut Pro x Adobe Premiere Pr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Z0bc9XQ3k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