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萊北峰] 空中俯瞰的北峰
從成功山屋到奇萊稜線這段,大概是奇萊主北路線第二累的地方,從2879公尺海拔,一路上升至3350公尺左右,2公里多的距離,將近500公尺的上升。
稜線上,山屋只有8個位置,最近因為疫情縮減成一半變4個,所以除非超好運,不然通常是在稜線上搭帳。在稜線上搭好帳篷後,再往上攀登到3607公尺的奇萊北峰,這才完成第一天的行程。
那天風和日麗,飛起來拍照特別舒服😄。
#奇萊北峰 #dji
#justgotravel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0年代中期(1996年)起到2002年,順德政府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清暉園進行再度興工擴建,擴復舊制,以重現名園精髓,增加了鳳來峰、讀雲軒、留芬閣、沐英澗、紅蕖書屋等多處建築景點,面積增至2.2萬平方米。 如今的“清暉園”可分為故園區,“紅蕖書屋”景區,“留芬閣”景區,“八表來香”景區以及“...
成功山屋 到 奇 萊 北峰 距離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合歡對面的壞鄰居──奇萊山】⛰️#13
群山眾貌,玉山氣勢恢弘、南湖大山具帝王之勢、也有大霸尖山之鬼斧神工,各領風騷。然而若論普羅大眾心目中最險峻、最富傳奇色彩的山,非「#黑色奇萊」莫屬。其知名度已經不限於登山界,就算在普通人腦海中,祂也擁有同玉山、雪山一般的高辨識度。
再說,一般人造訪武嶺即可一睹其壁立萬仞的風采。從公路就能近距離欣賞的便利,也是祂聲名遠播的要素之一。
我年幼時擁有一本百岳小冊,其中就屬奇萊最引人入勝──山難頻發、地形險峻、路標不清,尤以北峰最具代表性,乍讀之下直是百岳中最困難的山峰。也因印象深植心中,祂成了我人生百岳首攀後的下個目標。
我的路線是三日「#奇萊主北」:第一日宿成功堡(日後才知道這個堡的歷史…),第二日攻北主,續宿成功堡,第三日回程。
第二日行程最硬。成功山屋陡上稜線不提,陡上/下北峰後緊接是稜線跋涉,再來是陡上/下主峰,最終還要折返山屋,無疑是場考驗。好在一路天候情況尚可,不像同季於稜線遭遇閃電霹靂火的不幸山友。我只記得最後走的眼皮沉重,好怕歸程半途睡著跌下碎石坡。
如果要我下個評語,我會說爬 #奇萊北峰 是我至今人生最美妙的經驗之一。攀登峭壁時,天空一片大藍,遠方白雲似被,望見稜線起伏有致,蒼綠草坡一路漫著到高聳主峰,既優美暢懷,也波瀾壯闊。那初嘗「人在畫中行」的滋味甜美極了,讓我一路帶著微笑登頂,怎也止不住。
怎能不愛上爬山?
最後還是要奉勸各位看倌:奇萊雖然已非舊版手冊上講的這麼危險,仍是不容小覷的挑戰,宜慎行。
成功山屋 到 奇 萊 北峰 距離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0年代中期(1996年)起到2002年,順德政府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清暉園進行再度興工擴建,擴復舊制,以重現名園精髓,增加了鳳來峰、讀雲軒、留芬閣、沐英澗、紅蕖書屋等多處建築景點,面積增至2.2萬平方米。 如今的“清暉園”可分為故園區,“紅蕖書屋”景區,“留芬閣”景區,“八表來香”景區以及“鳳來峰”景區。其精華部分在故園區。僅僅占地五畝多。入口在荷塘角的一小門廳,門廳上至今還懸掛著一塊清代書法家江蘇李兆洛寫的 “清暉園” 牌匾,牌匾古樸,“清暉園”三字古樸典雅,保留至今實為難得。進入園門,再出狹窄的門廳,趁步連廊依牆一段,景象豁然頓開,縱目四顧,己身處”澄漪亭“挑廊之上。穿窗望去:一方荷塘清涼撲面,六角亭淩波依臥,船廳傲首北面,”花亭“舉翼在東,再看水中:水質清澄,遊鱗翔底。 庭園深處,有園主人起居與書齋“歸寄廬”、“筆生花館”,就是“竹苑”小院,為舊日“清暉園”的園中園,入院處為一月洞門,兩邊皆有對聯,正門寫“風過有聲留竹韻,明月無處不花香”。後面則為灰塑綠色的芭蕉葉,葉上對聯為“時泛花香溢,日高葉影重”。“灰塑”是嶺南民間建築的主要裝飾工藝,為浮雕壁畫,五顏六色,色彩濃烈,似蠟筆畫,與江南園林的潑墨寫意有很大的不同。“竹苑”以竹為主,地幅狹長,卻廣植修篁。“竹影婆娑應風入,蟬嗚短長景更幽”;巷院盡處,玲瓏壁山迥峰卷雲,袖珍眼泉甘冽清甜;左廂是“筆生花館”,右廂是“歸寄廬”。苑中的石山更為一絕,它形狀狹長,玲瓏緊湊。有山巒起伏的群峰,有姿態崢嶸的岩壁,有清澈透明的湖池,還有疊成石拱狀的是洞,小山旁栽種叢叢翠竹,更添自然幽靜的氣氛,的確妙不可言。初見之下,庭院只有一個入口,細細一看,假山還有一洞,洞口刻有“鬥洞”二字,側身穿過,來到一小院落,便是由“小蓬瀛”與“歸寄廬”以及“竹樓”構成。“鬥洞”實際與江南園林的石拱門很是相仿,為嶺南園林常見,設置於此,拉開了建築物間的距離,擴大了視野,有咫尺山水能容千山萬水之感。 ”歸寄廬”與“小蓬瀛”直廊相接,“歸寄廬"牌匾也是咸豐探花李文田所書。為園主招待賓朋的地方,院中植有桂花與當地的雞蛋花。而“小蓬瀛”與“歸寄廬”相對,兩者形制相似,匾由清乾隆年間著名詩人,書法家宋湘題書,而蓬萊,瀛洲均為傳說中的仙島。“小蓬瀛”旁有一座木樓,為新建,是仿古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古色古香。木樓房底層有一幅大型木浮雕, 仙桃樹枝繁葉茂結著一百多個仙桃,樹下蓬島石山,芝蘭飄逸,名為“百壽桃",是一件藝術珍品。清暉園的“百壽桃"與“百壽圖”,“小蓬瀛”與寓意三神山的“鬥洞”、壁山,無不折射出園主祈福祉、求長壽的尚德心態。“筆生花館”位於“竹苑”的後半部分,名取意“夢筆生花”的典故,載于《南史•江淹傳》,講的是李白兒時,曾夢見自己的筆頭開出奇花,長大後,果然才情橫溢,名滿天下。為一磚木結構的平房,內部用印花玻璃作為隔斷。西窗有彩繪灰塑《蘇武牧羊》。整個建築古樸典雅。古“清暉園”之所以能在數畝之地造萬千氣象,讓人目不暇接,構園者運用了小中見大、虛實相濟、園中設園、延長遊園路線等構園手段。清暉園在組織景面序列關係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廳、惜蔭書屋、真硯齋和花亭雖然都是單體建築,但是運用池廊銜接、古樹穿插、曲直途徑相連,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空間聯繫,加上前面談到的對景相成、步移景異的運用,又有了起承轉合的景象組群。 清暉園美不勝收,因其能以少勝多、因陳設色,清暉園情真意趣,就在於師法自然,狀物於似與不似之間,推人至物我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