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泡新聞 X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我們的老台北 節目預告】
7月5日 星期一 下午1:00
「男性漫畫好像有非常多的人被看到,少女漫畫好像只集中在一、兩個人,這是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到了這個世紀就完全反過來了 — 男性漫畫創作者是一個少數動物,此刻女性漫畫當家,這是一個『風水輪流轉』的發展過程。」— #黃健和
「我們的老台北」來到了第27集,邀請到 #大辣出版 (大辣粉絲團dala pub) 總編輯 黃健和。
原本是電影人的黃健和,在1980年代中期先後參與了三部侯孝賢導演的電影製作,包括《戀戀風塵》、《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但就在新電影正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候,他卻開發了另外一個領域—漫畫。
80年代,敖幼祥的《烏龍院》、蕭言中的《童話短路》、蔡志忠的《老子說》、《莊子說》、朱德庸的《雙響炮》等,他們所出版的書把台灣的漫畫銷量拉到一個高度,每個人的銷量都可以達到單本20萬本,他們更被稱為「台灣的四大漫畫才子」。
黃健和任職時報出版期間,是《星期漫畫》與《High漫畫》雜誌主編,2003年加入大辣出版,在台灣漫畫界工作逾30年,可以說是台灣漫畫發展的見證人與重要推手。
關於台灣漫畫界的故事你一定不能錯過。
===
💬另外小編要跟大家報告一件事情:
「我們的老台北」今天播出這一集之後,要先跟大家暫別一段時間了。請放心,「我們的老台北」這個單元不會就此消失 (小編還想聽故事呢),我們正等待疫情過去,來賓們可以再次親身來到電台錄製節目的那一天。在那之前可以先到Youtube或者 “聽說張大春”Podcast重溫之前的精彩節目。
===
📻節目首播:週一下午 1:00-2:00
📻節目重播:週二上午 1:00-2:00 / 週六上午 6:00-7:00
————
《#我的老台北》 收藏好書 https://bit.ly/2KsCvB7
————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聽說張大春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bTXPJm
KKBOX:https://bit.ly/3sO8yf4
Spotify:https://spoti.fi/3qj1t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再看一次還是神劇!大結局揭秘了99樓的真相! 🔥小不點最後的『這個』動作大有深意,揭露之後逼哭水某! 🔥99樓竟然由淺至深有4層含義?快來看你發現了哪幾個! 🎁留言抽《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 myVideo已全數上架:https://bit.ly/3s6Ngcx 完整楊雅喆專訪podca...
戀戀風塵年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戀戀風塵》到《千禧曼波》,看見臺北十五年來的社會狀態轉移】
從侯孝賢的這兩部電影中,我們隱約能看見期間十五年來的社會狀態轉移,無論是都市化或女性地位,到各種實際台北場景的此消彼長,都市人對自己在都市地位的認同等。
這些都再再顯示出台北的形象逐漸往「人口上穩定」但「情感敘述上可以個人化地變動」的路線邁進。這或許到21世紀的電影中,又可以看見更明顯的抒情傾向或對城市人的生活描寫部分。
#台北 #侯孝賢 #戀戀風塵 #千禧曼波
戀戀風塵年代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腳跌進亦真亦假的中華商場,你也被魔術師的故事迷惑了嗎?】全文:https://bit.ly/31iQAWh
#賈選凝 曾訪問 #吳明益 時,因實在太喜歡《天橋上的魔術師》,所以不死心地想要一個答案:《天橋》裏的 #魔術師真的存在嗎?
當時他的回答是:「通常讀者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會再講一個魔術師的故事給他聽,然後問他你覺得是真的還是假的?他又會被新的故事迷惑。」
若說 #吳明益 的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為現實的天橋和商場都消失了。伴隨台北西區的崛起與沒落、六年級生的青春私記憶……這些統統一去無返,故事才獲得了傷感的魔力。
然而,故事是假的,電影也是假的。小說作者從0到20歲的中華商場記憶卻是真的,劇集作者真誠回應原作並為之造夢的情意也是真的。層層疊疊的魔法裏,住著魔術師、小不點、《戀戀風塵》裏的商場,以及一個消失在時光裏的80年代台北......
https://bit.ly/31iQAWh
#相關閱讀
哈金對談吳明益:怎樣在社群網路強大的時代書寫秘密?
https://bit.ly/3ceCImd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台劇 #中華商場 #楊雅喆 #風物 #深度 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
戀戀風塵年代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再看一次還是神劇!大結局揭秘了99樓的真相!
🔥小不點最後的『這個』動作大有深意,揭露之後逼哭水某!
🔥99樓竟然由淺至深有4層含義?快來看你發現了哪幾個!
🎁留言抽《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
myVideo已全數上架:https://bit.ly/3s6Ngcx
完整楊雅喆專訪podcast:http://apple.co/2OWtoKP
《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https://bit.ly/30a3ghE
《天橋上的魔術師》從開播至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甚至有些聲音認為我們所說的10年一遇神劇有點太誇大其實。也因此我們在過去幾週製作了許多影片和podcast,想要分享我們喜愛這齣影集的原因,包含:在《前導解析》中介紹時空背景和人物關係、在《多版本入門手冊》中整理了小說、漫畫,與影集的差異,以及故事的3大主軸;還有搜集了最多觀眾詢問的《4大Q&A》來解析影集的象徵和隱喻等等問題。
平心而論,我們覺得《天橋上的魔術師》的確比較適合一口氣把十集追完,也非常有信心,在看完之後,原先覺得比較難抓到主軸的觀眾,會對影集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全數劇集也已經在myVideo影音平台上可以看到了!即便每集的故事都聚焦在不同的角色身上,但最後一集卻緊緊扣回到第一集的99樓。所以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會援引原作、楊雅喆導演的訪談,以及《影集創作全記錄》的部分內容,來解析『到底什麼是99樓?』,從它:
表層的意義:像是夢想、天堂和地獄;
到更深一層的魔幻回憶;
以及從最後一集震撼結局中所體悟到的:具有共鳴的故事。
從這四層深淺不同的面向,來破解99樓的巧思和精髓。
感謝木馬文化的贊助,我們準備了五本《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要送給大家,抽獎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留言抽《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4/5(一)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部影集的感想或心得
4. 我們會在4/6(二)抽出5位觀眾,中獎者可獲得《天橋上的魔術師:影集創作全記錄》一本!
5. 得獎者名單如下:
Mong Miller
Christine Chou
蘇筱筑
陳小玟
Michael Lin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更多與楊雅喆導演的對談: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KKBOX:https://bit.ly/3aJntQ8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天橋上的魔術師
#TheMagicianOnTheSkywalk
#楊雅喆
戀戀風塵年代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劉振祥,1963年生於台北,復興商工美術科畢業。1980年代曾於自立報系擔任《台北人》攝影月刊主編、任《自立早報》攝影中心主任。在《自立》的7年間,以鏡頭見證解嚴前後的一次次街頭運動,為台灣的民主轉型留下驚人影像。
1987年起,開始長期性參與雲門舞集的攝影工作,如《九歌》、《流浪者之歌》、《行草》、《松煙》、《狂草》、《關於島嶼》等。1993年劉振祥離開自立,成立工作室。
早期,劉振祥是侯孝賢《戀戀風塵》、楊德昌《恐怖份子》的電影劇照師,近年則固定參與鍾孟宏導演或擔任監製的電影劇照拍攝,如《停車》、《第四張畫》、《失魂》、《一路順風》乃至《大佛普拉斯》、《小美》等。
劉振祥曾獲第33屆吳三連獎藝術獎攝影類,著有《台灣有影》(2000)、《滿嘴的魚刺》(2008)、《前後:雲門影像敘述攝影專集》(2009)、《家庭相簿》(2011)、《大佛.有抑無:劉振祥的「大佛普拉斯」影像紀錄》(2017)等。
與雲門舞集長期合作至今31年,劉振祥表示,他必須在舞作正式公演的一年前,就提出主要視覺呈現,因此他往往是從抽象的概念去發展海報,譬如《關於島嶼》就是目睹舞者的翻滾綵排,起心動念要他們一起翻滾,拍攝時發現舞者的腳集體懸空,乃將相片倒置,遂有一凌空、擺脫地心引力也如的奇特效果。劉振祥以為這樣的平面影像,更像共同創作。
從台灣新電影時期就成為劇照師的劉振祥,中斷21年之久,才因為與鍾孟宏在廣告片合作而結緣,再啟電影劇照拍攝。他自言,電影劇照必須跟著劇組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有時要長達1、2個月,耗時又費力,再加上表演藝術的平面拍攝佔據大部分工作時間,乃停止電影劇照拍攝。而與鍾孟宏的合作,相對來說是自由的,他可以自行決定哪一場戲要前往,無須長時間跟拍。
電影的敘事可以不停地移動、變換場景,但劇照得在單張照片裡說完一整部電影的故事。因此,在片場時,劉振祥總是全神貫注地觀察,以自己的方式再詮釋。對他來說,劇照即是以平面、單張照片的規格,對電影故事進行的重新創造。
相關新聞
https://goo.gl/1o68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