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
在成為「母親」之前... 我們來談談「女人」的選擇權!
#成為母親與否都是選擇
#生育與否更是隱私
今天是母親節,相信許多人正在享受和家人的相聚時光,除了歌頌母性的偉大之外,我更想進一步聊聊,那些選擇成為母親,抑或是未計畫成為母親的女人們,也想對妳們說聲:辛苦了!
#成為母親是件多不容易的事?
從懷孕的那一刻起,精子與卵子結合,一個嶄新的生命在母親的子宮裡成長、茁壯,接下來要經歷無數的不舒適,全身發熱且疲倦想睡、脹氣便秘、乳房腫脹、孕吐、四肢嚴重水腫、隨著子宮撐大引起的肋骨疼痛,雖然不適,但感受到寶寶活潑的踢踢肚皮,媽媽們仍是幸福洋溢得嘴角向上。
熬過孕期的不適,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大家笑稱「卸貨」的生產過程,俗話說:「生過麻油香,沒過四塊板」,儘管當今醫療進步,但生產這件事本身就充滿風險。有些媽媽在生產過程當中想施打減痛分娩,可能還要面臨對寶寶有不好影響的責難,甚至也不乏「吃全餐」(自然產生不出來臨時改剖腹產)的辛苦媽媽們。
養育寶寶一下多了好多事,要擠奶、餵奶、拍嗝、洗奶瓶、清理吐奶、哄睡;要換尿布、清理屎炸彈、洗屁屁;要帶小孩去放風、要洗小孩和好多好多衣服,每天睜開眼睛(甚至連闔上眼睛的時間都沒有)就是一場戰爭,而且是場暫時看不到終點的拉鋸戰。
在職場當中想要請育嬰假,還會遇到日劇《月薪嬌妻特別篇》當中描述的狀況,平匡(男主角)的主管、實栗(女主角)的同事一樣:「你請假了,那你份內的工作不就要由其他人分擔?」、「請假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現,「 #高達75.4%的職業婦女,#經常感到工作和育兒不平衡」,而工作和育兒失衡狀況越嚴重者,就越不想再生。
婚後是○○的太太,產後是○○的媽媽,有了孩子之後,孩子會成為女人的代名詞,曾經有個朋友想送剛生完孩子姊姊禮物,做為產後的一個祝福,大家提供的選項不外乎各式嬰兒用品,然而朋友反而淡淡的說,送禮的對象是姊姊本人而不是寶寶,大家霎時理解,我們太習以為常在女人成為母親後,就逐漸淡忘女人本身的主體性。
#未來媽媽
#未來可以不要當媽媽嗎?
#那些未計畫成為母親的女人們
隨著年歲漸長,身邊許多女性朋友步入婚姻後,時常聊到過年過節最常被問候的,除了工作、薪水之外,就是那張肚皮了。
親朋好友言談之間催生的話諸如:「你不生,怎麼給人家交代?」、「生了孩子妳的人生才完整」、「要有個孩子才像一個家呀」、「趁年輕的時候比較有體力趕快生一生」,無形當中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壓力,讓人備感焦慮。「可是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啊!」女人們在心裡吶喊著,還有許多想要追求的理想,期望實踐的未來,難道我選擇不生孩子就要被認為是自私、不負責任的嗎?
對我來說,#成為母親與否都是選擇,並沒有誰優誰劣,#生育與否也是隱私,不應該當成談話間茶餘飯後的話題。選擇不生育的女人,不該成為國安危機的藉口,更不該成為少子化的戰犯,人生的旅途,並不是非要成為「母親」才算完整,也不是所有的女兒都想成為母親。
在慶祝母親節的同時,我們也別忘記,身體是自己的,我們的社會氛圍應該要往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邁進,與其給人催生的壓力,也要去檢討選擇「不生育」背後的因素,我們是否有完善的社會支持、托育政策,友善的職場環境了?政府也有責任消除那些影響生育意願的負面因素,打造一個能夠提升生育意願的環境,織成撐起安心生養孩子的一道網。而在未來我也會持續在住宅、勞動、托育等政策為大家把關!
-------------
🛠我在勞權與兒少權益相關政策所做過的事👶
🛠勞權相關|
https://tinyurl.com/ac7yzs58
👶兒少權益相關|
https://tinyurl.com/nkyvbnd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00的網紅O3鍾雨璇 原名- 蘇慧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又情人節》曲風抒情,歌曲講述每年佳節有很多,很多宅男宅女都是過着單身寂寞的情人節,看見街上行人、身邊朋友都在「放閃」,感覺真的很「葡萄」, 但當一大班都是單身的朋友相聚起來,便會忘卻孤單的痛苦,其實孤單的情人節又有什麼好怕,至少不用煩著佳節送禮 ! 此曲MV邀請了網絡紅人黃建東先生參與演出,與女主...
慶餘年男主角是誰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影無蹤:2020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我在2020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19至20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重看為905部)。該片單僅代表個人喜好,也附上每部片的評論供舊雨新知參考。
●
●
(10)《Minari》(2020)(美國🇺🇸)
導演:李.艾薩克.鍾(Lee Isaac Chung)
韓國家庭在美國的開拓史。幾乎每一場戲都有著生命力,一道很難以言述的靈光盡現於片中,想了良久,發現那個東西就叫真實。角色盛裝血肉,戲亦然,行雲流水看似容易,其實很難。近年關於亞裔主題的美國電影,這部是頂標。
●
●
(9)《盧斯的秘密 Luce》(2019)(美國🇺🇸)
導演:朱利斯.歐納(Julius Onah)
盧斯是一名來自非洲厄利垂亞的移民孩子,他在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裡安身立命,以極為優秀的表率形象在校園受到矚目。但他的師長卻總感覺他始終帶著一副面具,指控他可能具有反社會的性格。這個題材實在領先當代美國政治正確思潮十年以上,直接以一個反政治正確的觀點來探討未被充分理解的移民族裔對美國社會可能造成的潛在威脅,並諷刺了自以為是的美國左派白人形象。若非導演是非裔,這部作品會不會被指控為一部種族歧視之作?現在美國影壇很需要這類型的平衡。
●
●
(8)《漂亮寶貝直播中 Sweat》(2020)(波蘭🇵🇱、瑞典🇸🇪)
導演:馬戈諾斯.凡.宏(Magnus von Horn)
導演馬戈諾斯.凡.宏無意用嘲諷態度去呈現一位網紅主角的心理世界,而是更富同情視角地拍出她有自覺得空虛,並試圖處理了她在人性面的缺失,以及她怎麼去看待自己的自私與自溺。這看起來像是一連的懲罰,因為在這個社群時代,最可怕的也許不是被迫展現自己,而是被迫展現出不屬於自己的自己,以至於最終忘記自己的初心與慾望,卻又被迫去面對自己的多重性。託人去教訓一名跟蹤狂的是她,救起跟蹤狂去就醫的也是她,那到底哪個人是真正的自己?關於自己終究該歸屬於哪個面相,其實連角色自己也說不清。
●
●
(7)《影裏 Beneath the Shadow》(2019)(日本🇯🇵)
導演:大友啓史
故事關於一個男子發現自己的好友疑似是一名公認的騙子,這迫使他重新審視這段友誼。雖然發現自己從未被騙,卻仍本能性地選擇疏遠。但導演大友啓史卻用帶有懸疑性與神秘感的鏡頭運用,讓我們窺見角色心理所想,以及他的選擇。明明應該是一部必須倚賴對白來交代角色關係的類型故事,但導演卻以去對白化的策略來處理作品。固然不時使人困惑,但卻也等同賦予了一股更強大的能量,即把角色在面臨抉擇時的心理狀態投射給觀眾。最後成形的,是一則很小、很幽微,但極其動人的友情故事。
●
●
(6)《雨天.紐約 A Rainy Day in New York》(2019)(美國🇺🇸)
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
好像因為人在台灣,選入《雨天.紐約》不會引起什麼爭議。總感覺由於伍迪.艾倫本人引發的爭議,使得這部作品在海外並未獲得很公允的評價。就近十年來的作品來看,本片具有頂級水平,對白深具機鋒,處處存在對好萊塢文化的譏諷。又不知有沒有人發現,這部作品其實是伍迪.艾倫對至愛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早期之作《白酋長 The White Sheik》(1952)的致敬?
●
●
(5)《美好拾光公司 La Belle Époque》(2019)(法國🇫🇷、比利時🇧🇪)
導演:尼可拉斯.貝多(Nicolas Bedos)
「美好拾光公司」可以幫助客人重建難忘過去,但其所造成的無窮副作用,以及虛擬人生造成的倫理問題,是電影意在處理的題旨,可說少有一部作品反向地揭穿「過去即美好」的迷思。故事構想本身已經足夠迷人,再透過一層又一層的時代轉換,以及一再破除觀者外在所見的聰明機關,令人不由得深陷其中,拜倒編導的才趣。
●
●
(4)《蜜蜂與遠雷 Listen to the Universe》(2019)(日本🇯🇵)
導演:石川慶
繼《愚行錄》之後,石川慶再一次以《蜜蜂與遠雷》證明自己超凡的導演功力。這一次,他嘗試以影像轉譯音樂的魅力與內涵。透過幾個人物故事的穿插以及樂曲的典故,交疊出來的是一場極為撼動人心的人生交響曲。故事談及對音樂的癡迷、資質等等,即便都是點到為止,但一個個點卻能自己擴展成面,帶來深厚的餘韻。
●
●
(3)《追尋音樂的靈光 The Disciple》(2020)(印度🇮🇳)
導演:查譚雅.塔姆哈尼(Chaitanya Tamhane)
一個熱愛印度古典音樂拉格的男孩,他潛心拜師學藝,幾乎將生命投注進去,只為了追求傳說境界。然而,有一天因為樂評人卻跟他說,其所追求的可能只是一個經過穿鑿附會的神話。該怎麼辦?又或者,其實所追求的境界是否存在,其實根本不重要?這是一部充滿靈光的作品,導演查譚雅.塔姆哈尼不過年近三十,在影像與場面調度的技法上,已見大師手筆。同時他深知如何創造出若即若離的藝術美感,懂得透過一個外人難以理解的在地文化,喚起普世的共鳴。
●
●
(2)《靈魂急轉彎 Soul》(2020)(美國🇺🇸)
導演:彼得.達克特(Pete Docter)
在戲院欣賞這部作品時,身旁坐著一群嘈雜的小朋友,有學齡前的、也有小學生。我想這下慘了,等一下恐怕不得安寧。不過在觀影過程中,旁邊的小朋友完全靜了下來,我轉頭看下他們,發現每個人都抱持著敬畏的眼神專心地欣賞這部作品。後來看到有人說,皮克斯怎麼可以拍一部只有大人才理解的電影。我可是一點也不同意,因為我認為這部作品,連大人也未必能全然理解。但不管是誰,只要心無旁騖,都能在這部作品之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火花(sparkle),無論是動畫的精心設計抑或撫慰人心的情節都好。我的火花,則是在觀影完之後憶起時逐一閃現。
●
●
(1)《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2019)(法國🇫🇷)
導演:拉德.利(Ladj Ly)
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悲慘世界》描寫了19世紀初的法國階級劃分,導演拉德.利借去了經典著作之名,所欲呈現的也是極其相似的社會處境。由多種種族組成、龍蛇雜處的社區,故事從菜鳥警察的視角出發,看到的是族群之間的角力與恐怖平衡以及一觸即發的警民衝突。拉德.利真正看破了社會病灶的來源,貧窮與文化差異只是表象,而是自尊的被剝奪。場面調度功力奇佳,鏡頭既能遨遊空中,也能遁地,所創造出的戲劇張力極其可觀。
.
.
(圖為《Minari》劇照。)
#Minari #盧斯 #漂亮寶貝直播中 #影裏 #雨天紐約 #美好拾光公司 #蜜蜂與遠雷 #追尋音樂的靈光 #靈魂急轉彎 #悲慘世界
慶餘年男主角是誰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浪漫月巴睇2000(132)
【令我固定睇的顧定軒】
他在《男排女將》的阿King,總是令我固定嬲。因為,我有固定地睇。
1.2020將盡,終於明白到,人原來不外乎去或留。
2.有些人去得光采,有些人留著獻世阻碇;有些人死不足惜,亦有些人因被Foul出局而令不少人戥他可惜。
3.說的是顧定軒。
4.我沒有追《全民造星III》,但一直緊貼戰況——不少人都在fb準時匯報戰況:誰表現良好,誰終於出局,並兼評各評判,邊位評判評得有道理,邊個評判懶勁其實一味廢噏。反而,竟然沒有人評說大台台慶劇的劇情發展,以及變陣後那齣劇集的優勝劣敗,大家都好似當大台不存在——當然,這或許只是fb演算法或社交媒體上同溫層效應所產生的假象。
5.沒有追《全民造星III》,只因一直都怕看這類選拔節目,怕了那種殘忍,一班人赤裸裸地,被另一班人(以一種我地位比你高的倨傲態度)評論,太階級(就算當中不乏一些善意鼓勵,但那種階級意味依然存在)——一直深信,每個人的Talent,都不應被另一班(剛巧被選中作為評判的)人否定和抹煞,而且負責否定和抹煞別人的,隨時仲冇Talent,例如——算了,不開名了。
6.所以顧定軒被淘汰,並不代表他應該被淘汰。他的被淘汰,只是他人生中事業上一次偶然事件。
7.顧定軒,很平凡,他絕不有型,更加不是靚仔,比他有型和靚仔的同輩演員,多的是;他也不是岑珈其那一類——岑珈其外表平凡,卻具備了一種平凡的討好,他本身的平凡,貼近大眾的平凡,看著(平凡的)他,就像看見(平凡的)自己,有種舒服和溫暖。顧定軒的平凡,不屬於大部人所認知的平凡,反而是會覺得佢好煩——看《男排女將》,每當看見阿King(又)洩氣或(又)發脾氣,就會覺得——妖,好煩吖;總之,當他固定地洩氣發脾氣,我就固定嬲,但好奇怪,愈看下去,反而會期待,期待睇見他固定地洩氣或發脾氣。固定嬲,竟然變成一種享受。
8.所以在極不好看的《麥路人》中最好看的部分,就是開場,介紹顧定軒飾演的深仔出場那部分——他是一個大人眼中口中的所謂廢青,一日到黑,拎住部手機打機,被大住肚的大嫂話兩句,二話不說,怒摑了大嫂一巴,便離家出走——故事本來由他的視點出發,但自從在行人隧道遇上城城的阿博,便突然變成由阿博做主角,從阿博的仁愛觀點看那個沒有限聚令的溫情「麥難民」世界(兼帶出年老歌女秋紅),而深仔,只成偶然出場的附屬,但問心,那幾場只有深仔和阿博的戲,都好看,看著他們在天橋底賣鞋,看著他們在公眾更衣室刷牙換衫,都有種平凡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完全來自顧定軒。
9.顧定軒天生有種其他男演員沒有的特質:陰柔。這種陰柔,在標榜性別政治正確的學校裡,大概只會被人笑為乸型——我不知道他讀書時有否承受過這種無聊標籤,但正正是這種陰柔,成為了他的特質,這種特質,方便他去演繹一些其他同輩男演員難以演繹的角色,當大家因為看見《全民造星》那段BL短劇而WOW晒時,早在2015年一齣發生在校園的LGBT短片《放肆》,顧定軒便演了一個在同性之愛面前裹足不前的中學生,當同片演員都難免流露業餘的感覺時,顧定軒是唯一感覺不突兀的一個——你會感受到,他有讓那角色進入自己身體內。這齣短片,YouTube有得看,看後,不妨順便看看留言,有不少都是近日留的,他們都是因為《全民造星III》而認識顧定軒。他被淘汰了,卻同時讓更多人看見自己了。
10.顧定軒,值得繼續固定地睇。
(原文刊於am730)
#浪漫月巴睇2000
慶餘年男主角是誰 在 O3鍾雨璇 原名- 蘇慧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又情人節》曲風抒情,歌曲講述每年佳節有很多,很多宅男宅女都是過着單身寂寞的情人節,看見街上行人、身邊朋友都在「放閃」,感覺真的很「葡萄」, 但當一大班都是單身的朋友相聚起來,便會忘卻孤單的痛苦,其實孤單的情人節又有什麼好怕,至少不用煩著佳節送禮 ! 此曲MV邀請了網絡紅人黃建東先生參與演出,與女主角有不少親熱與街頭罵戰的鏡頭。
《又情人節》
主唱: 蘇慧恩
作曲: 曾家瑋、張佳添、楊楊
填詞: 關孝龍
編曲: 楊楊、曾家瑋
監製: 張佳添
MV導演: 張源霖@Differ
友情演出: 黃建東、KC@DJ Cardo
大概這天打扮不算差
同事也笑我 今晚早約誰吧
實際至今都未收過花
難道我看似 會有戀人護駕
一生節日很多 但是失戀更多
即使愛情坎坷 節慶都要渡過
就算生日 餘下對鏡道賀
一街節目很多 沒預我的更多
聽首貼題的歌 不要特別援助
又過了一年 誰在意佳不佳節我照過
十八歲起心願未曾轉
其實我慣了 今年不會如願
甚至吃巧克力都變酸
無論我再怨 世界依然在轉
一生節日很多 但是失戀更多
即使愛情坎坷 節慶都要渡過
就算生日 餘下對鏡道賀
一街節目很多 沒預我的更多
聽首貼題的歌 好好的慶祝一個
戀人 隨便放閃誰體恤我
沒情人像我 葡萄地唱情歌
單身乃人之初 為什麼需要躲
單身有何不可 我哪需要認錯
大節不用 煩為送禮奔波
一班節日孤雛 聚集快餐廳中
剛好証明今天 孤單的哪只得我
一齊 圍著坐 好過得一個
Follow OpheliaSo: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rtist.OpheliaS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ophelia.o3/
#o3
#opheliaso
#蘇慧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npoPUa5anQ/hqdefault.jpg)
慶餘年男主角是誰 在 《慶餘年》演員時裝曝光,五竹叔其實超帥!?范閑、林婉兒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