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
----------文末抽書活動----------
嘿,親愛的
如果讓你回到15歲
你想遇到一個怎樣的大人呢?
在《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這本書中
作者 #李林淑 提出了與青少年溝通的五種特殊方法
1. 停止
2. 一起笑
3. 相信、認同、感謝
4. 了解孩子的積極意識
5. 培養認知樂趣
其中我對於 #一起笑 最有感觸
當我跟青少年聊「情侶吵架」話題時
我會透過角色扮演讓他們身歷其境
(宇嬌媚氣噗噗抱怨貌)
宇:啊我男友就很誇張,他說要跟兄弟打球沒時間陪我,我想說就算了,結果我發現他跟我姐妹小美跑去逛街,你猜我怎麼知道的?
她 還 給 我 發 限 動 標 我 男 友
現 在 是 怎 樣 ! ! !(嬌嗔怒吼貌)
(全場笑爆)
我跟青少年演講時,有三個小撇步拉近距離
1.幽默
你需要知道的是,青少年一天至少有7小時在聽老師講話,如果有補習就更可觀,所以你的兩小時,如果又是「有條理內涵的講話」,少年們真的會揮手拜拜大步的走開。
當你可以在每個知識性、操作性概念的闡述跟連結間,融入幽默感,青少年會吃你這套。
你好不好玩,完全就反應在「抬頭率」上。
2.青少年化
屏東長大的我,在剛唸大學時有很大的劣勢,滿口髒字,總會讓我的同儕覺得我很不文雅,但在我那個年代的屏東,「靠」是起始語,「幹」是積極回應。然而,我必須誠實地告訴你,現代的青少年還是這樣慰問彼此的。
當然,我不是要你完全用髒話演講,而是要使用「貼近青少年的語言」,各遊戲、抖音、YT、IG話題、專業術語及流行語(你看,沒有FB囉),青少年對話的語調、口吻、狀態、神韻都是可以好好揣摩與應用的。
而當需要講重點時,在做「氛圍調整」,成為專業但不失距離的口吻就好。
3.個人故事
人都是愛聽故事的,尤其是青少年對站在台上的這個大人,會充滿許多好奇,所以,多聊聊自己年少時的衝、傻、認真、痛苦、我也不喜歡...很容易產生共鳴。
當青少年被拉進你的故事時,這就是最好工作的時機,「後來我是如何健康走過的,如果我可以,你願不願意也試試看?」,會讓少年覺得你接地氣,不是要「教會」我什麼,那我就願意聽進去,看心情嘗試看看,也沒損失。
你就抓住台下的青少年了。
青少年大部分會以叛逆、無力、發脾氣與迴避的模樣表示需要幫助
然而他們又討厭大人給建議(很容易被解讀為對自己下指令)
他們不想感覺自己能力不足
同時又在一個尋求認可的階段
跟青少年工作是非常好玩與有收穫的事
他們會一直提醒著你
「嘿!別給我那些ㄍㄟ掰又沒用的屁話,所以我到底要怎樣?」
此時,比起將青少年視為「問題」去解決它
倒不如讓自己去盡量貼近他們的狀態
陪伴青少年一起探索
讓他們知覺到自己有選擇的自由
並持續感受到你的陪伴與支持
你可以成為這樣的大人
一位幫忙穩住青少年浮躁動盪的心
走過焦慮不安青春期的大人:)
這本書有許多生活化例子
並結合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概念
提供實際操作的步驟與方法
推薦給家長及與青少年工作的你
----------分享抽書活動----------
1.按讚粉絲專頁
2.在本篇貼文下留言:「我想遇見_____(自由填空)的大人」,並 #標記兩位朋友
3.將本篇文章公開分享到個人的臉書頁面
就符合抽書資格囉~
活動截止為 8/20 21:00
並抽出 #2位幸運兒 獲贈本書
由出版社 遠流粉絲團 直接寄出
這本好書,獻給 #青少年時期渴望被好好接住的你
#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
#遠流
#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
「感覺與知覺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與愛連結 -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感覺定義、感覺意思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感覺定義、感覺意思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知覺心理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知覺心理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作者再次用了另一個例子,來深化讀者對於第七感三腳架(觀察 ... 的評價
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art Ⅰ:「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2019年11月曾在 Leader經理人 分享KFCS 教練培訓課程的初衷與想法,當時是從《ENDURE(耐力)》這本書開始帶大家思考「耐力」是什麼?我曾問過身旁的人,一想到「耐力」或「耐力運動」、「馬拉松」、「鐵人三項」,你立即會聯想到什麼?很多人會想到的是辛苦、忍耐、意志力、流很多汗、抽筋、鐵腿、撞牆、硬撐……等字眼。只有少數人會提到喜歡、愉快、樂愛、享受、幸福、美妙、好玩。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不只跟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也跟訓練理論與方式有關。當我們太過強調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吃苦是通往金牌唯一的道路,讓這些念頭跟耐力訓練強力綁定在一起,久而久之,「耐力運動」就變成「忍耐痛苦的運動」。當我們談享受訓練時,很多時候變成口頭說說而已,每次訓練還是大都在痛苦中度過,或以痛苦作結。
並不是說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忍耐和吃苦不重要,我認為需要的是「平衡」,不能「只有」痛苦、「只有」體能,訓練也要有輕鬆的元素,要有力量和技巧。我們必須更全面地看待耐力運動,更深刻地認識它,才會更喜歡它,在那次五十多分鐘的分享中是我想讓投身耐力運動圈的人能對「耐力運動」與「耐力訓練」有另一層看見的嘗試。
當時分享的感覺很好,但不久就忘了。剛好光佑這次花了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幫我上字幕與重新剪輯這個影片,讓我有機會再溫故與知新,從中我也為自己上了一課,也把這些影片分享出來(總共會剪成4部),這是第1部分,討談論的主題如下:
● 何謂盡力?為什麼頂尖選手在進終點時看起來不會喘、還能舉手微笑致意?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
過去我所以為的「盡力」是跑到表情猙獰、齜牙裂嘴,盡終點前要剛好用盡全身的力氣才對得起自己和比賽。但每當我看到亞奧運的跑者進終點時還能舉手致意、並沒有非常喘,而且還笑得出來,我就很想知道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經過這幾年的研究,我得出的結論是:他/她們盡力了,只是那種盡力不只是把體能催到底,而是「心→體能→力量→技術」之間能量通暢無阻地流動的一種狀態,只要其中一環(一個箭頭)卡住了,肌肉和動作就會開始掙扎,痛苦會浮現,表現也會開始下降。所以痛苦與掙扎並非「盡力」的必要元素,反而是阻擋全力發揮的障礙。當然,速度愈慢愈容易順暢流動,速度愈快愈容易會卡住,而頂尖選手就是可以在高速下用這種方式盡力。
● 耐力 vs 持續力:最頂尖的選手是最懂得「放鬆」的選手。
我們常會把「耐力」當作「忍耐力」,也就是比誰最能忍受痛苦、看誰忍比較久。但若調整一下視角,把「耐力」解釋成「持續力」,比得時誰能在同樣的速度下持續更久時,路徑就打開了,不只有忍耐痛苦一條路,還有一條路是比誰最能在該速度下「放鬆」。例如三分速,菁英選手可以在騰空時放鬆,但沒有髖關節活動度腳掌拉不起來的人,一跑這麼快,腿一騰空就會很緊繃,根本放鬆不了,也來不及回來,所以會跑到很掙扎,自然無法用三分速跑太久。也就是說菁英選手可以在高速下,該用力時用力,該放鬆時放鬆,所以才能有持續力……用同樣的速度跑完半馬或全馬。
● 「適應(adaption)」是訓練與進步的重要機制,但我們該「適應痛苦」還是「適應輕鬆」?
舒適圈的概念大部分都聽過。任何進步都是從「適應」來的。原本不會、不習慣,但做久了/練久了不舒服的事(或速度)就慢慢被納進自己的舒適圈裏。適應就好比跨出舒適圈。但問題是,不少人總是跨得太大步了,所以一開始很辛苦,進步之後還想立刻再進步,所以再繼續往前跨,又繼續痛苦…如此反覆不斷地去「適應痛苦」,這個過程會進步沒錯,但也很容易碰到瓶井,因為一直處在痛苦的狀態中,人的潛意識(打從心底)並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痛苦,這種內在衝突的狀態會限制技術知覺的開發,很多人的成績就是卡在這種內在的衝突中。KFCS的建議是大部分的訓練應是「適應輕鬆」,從四分速進步到三分五十之後,三分半已經納入舒適圈的範圍了,此時應在舒適圈的外圍再多待一會,讓這種有點苦又有點舒服的狀態再多適應一會,把該速度所需的力量和技術知覺打穩後再往前走,進步的路會走得比較遠。
● 「練心」與科學化訓練之間的關係。
那不同距離下,何種速度才是舒適圈的外圍呢?也就是「適應輕鬆」的配速到底該設定在在多少?例如八百八趟的間歇,我的每一趟要跑多少?這些問題在KFCS的訓練體系中都有明確的答案,我已經設計一套計算方式來把不同間歇與節奏跑訓練的配速區間計算出來。
● 「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適應輕鬆的訓練並不容易。以間歇訓練來說,今天要跑八趟八百,前兩趟跑得不錯,都跑得比上星期快(上星期都跑3分整附近,今天都快了十秒,跑到2分50,感覺卻差不多),所以第三趟就想跑更快,也真的跑更快,跑到2分45,狀況極好,但跑完很喘,接下來五趟為了想繼續看到2分50秒以內的數字,所以逼自己要盡力,也真的每趟都跑到2分40~45秒,但每次跑完都喘到快把肺都吐出來了,極為辛苦。這種就是「適應痛苦」的練法,雖然辛苦,但很快、很爽。「快」除了指錶上的速度很快所以會讓人很愉快之外,也是指訓練時間會比較短了。但另一種「適應輕鬆」的練法時間會拉得很長,因為要花時間磨……回到上面的例子,今天前兩趟跑2分50秒,比上週快,但也比上週喘,要怎麼跑得跟上週一樣是在3分速附近但更輕鬆了,此時第二趟結速最好要調整一下,做個技術、讓心情平靜下來,休息足夠後短衝個10~20公尺抓一下跑感,等到狀態來了再跑第三趟,跑到2分55秒,而且比前兩趟和上週都輕鬆許多,你很滿意。接著就是要延續這種輕快跑到速度的狀態,讓後面五趟都能做到,那就不能急,一趟一趟把好的狀態跑出來,中間的休息也要花時間去讓好的跑感沉澱下來。最後的訓練時間可能會是前一種一趟接一趟衝完的方式還要多出0.5~1小時,但哪種訓練品質比較好我們都知道。這種追求輕鬆的練法,一點也不輕鬆。
● 訓練時不能貪心。
進步時或狀況好時,切勿貪進;若太急著跑更快或想進步更多,有時的確會有速效,但更可能提高受傷或碰到瓶井的機率。所以,進步應該慢一點比較好。這個觀念也跟「適應輕鬆」的練法一致:不跨大步,才能減少阻力,反而之後可以跑更快。這個原則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跑者要去掉對速追求的執著心,不然在練間歇時「還覺得很輕鬆、還能跑更快為什麼不跑呢?」對速度和進步的追求是人人都有的執著心,但在許多訓練現場,必須「忍」住,去掉貪進的心,「守」在規劃好的配速區間裡。這通常要有教練帶比較容易做到。我們在教練課時也會從多方面提及這一點。
--
KFCS 自行車、游泳與跑步教練的培訓班在前兩年已在台灣各辦了一梯次,今年(2021年)八月將在台灣開辦跑步教練培訓第二梯(加上大陸是第三梯),下面是課程大綱與簡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課程大綱
第一課:整體的訓練框架與理論說明
第二課:重新認識速度:各距離最快速度之間的關係
第三課:跑者最關心的跑量該如何量化與個人化
第四課:跑者的體能
第五課:跑者的力量
第六課:週期化訓練的本質與原則
第七課:跑者的技術
第八課:跑者之心:教練如何在線上引導跑者
第九課:把全部整合在一起並學習使用線上一對一的教練工具
第十課:作業與申論題總檢討並說明後續報告與認證流程
上述安排是在理想情況下的課程進度,會再依實際課程情況動態調整,有興趣從事跑步教練工作或帶跑團的人可以參考簡章。
#課程簡章:https://lihi1.cc/h4xVj
--
#RQ線上教練 完成培訓後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上架到RQ擔任一對一教練,去年參加培訓的12位,都已參與實習或自行對外教學的經驗,目前有5位通過銅牌教練,2位升到銀牌教練。比較欣慰的是,看到他們能開始落實課表中的算法來計算學員的配速區間,並落實「適應輕鬆」的中心思想,有興趣從事一對一線上教練工作者,可以先到RQ上了解一下: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course/online
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二堂課
翻转僵局的勇氣
楊蓓老師演講
20/06/2021
2:30 p.m. – 4 p.m.
馮以量記錄
#這是一篇百分百還原記錄
#完全是給楊蓓老師忠實粉絲們閱讀的
這堂課,有點難整理。這週內,我足足整理了三回。因為要認真聽及思考,才能聽懂老師說的話背後有一個很立體的脈絡。
這是老師自己省思生命的思考脈絡,她表達出來,無非就是希望我們省思屬於自己的生命。 做完這個紀錄,我要開始寫一篇屬於自己的日記,做我自己對生命的省思。
如是我聞。如是我記。
#開始了
1. #了解執著與堅持之間的差異
回頭看看過去,也看看現在,這幾年其實比以前更忙碌了。自己年紀大了,有很多事情有點著急,覺得能夠多做一些就多一些,才不會感覺浪費生命。所以就不知覺就會讓自己愈來愈忙。
我之前曾有過傳承的念頭,我對於心理輔導、心理諮商以及社會工作的專業,我這些年教過的學生們,我其實會希望有一種傳承的念頭。就覺得一路走來,雖然沒有走得像別人想像得這麼好,可是自己心裡有數,這些傳承的念頭其實是可以讓我的學生們可以省一點繞彎子的機會。那個時候,我其實有很強烈傳承的心情。那個時候,而我也做了一些事情。
可是,在那個努力的過程當中,我很努力的想要把自己做好;可是經歷了自己體力不足,雖然心力還足夠。後來因為大環境的變化、專業文化整個趨勢,讓我有一些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而這些做的事情,會不會很像唐吉柯特自己拿了一個破矛然後對著風車,在那邊叫囂。所以在那個階段裏頭,我重新檢視自己以及環境(尤其是專業環境)。
回頭問我自己:“這是我要的嗎?”
這個檢視的過程裏頭,我覺得讓我釐清了什麼東西是執著、什麼東西是堅持。
在這歷程裡面,我發現我自己,我發現我的堅持其實是讓我身邊的人,讓我周圍跟我有關係連結的人,可以都因為我的存在,而能夠有所助益、有所幫助。
可是,我問回我自己:“那我一定要在這個專業裡面嗎?我在專業裡面,特別是我自己教書幾十年的經驗裏頭,我其實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無關乎是否成功、或者是否可以名利雙收。
一直這樣堅持下去,當我到了60歲,我發現當初我的確對這個專業有很強烈的承諾。這承諾與我的堅持是有關係。我也發現這裏頭有一個連結,我站在我自己過去的經驗,站在自己過去投入的角色上,來看待我自己的專業堅持。
所以,#我有一個領悟,#我問自己真的有必要那麼堅持嗎?
我發現我對自己專業裏頭的人,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知道這些人,他們會去第一線面對需要幫助的人。
我覺得我的情感是在於我希望這一些跟我有過連結的人,他們在第一線去接觸需要幫助人的時候,他們可以有一種裝備。那個裝備是讓他自己的能量可以源源不斷出現了,而不是要常常去靠我懂了這個技術、我拿了那個證照,好像才會有安全感。
當我有這份發現的時候,我終於明白我這麼多年來的堅持,其實是來自於我非常非常憐惜我身邊這些跟我同行的人。因為我自己在這個行業裡面,我知道這裏頭的辛苦,我也知道這行業裏頭的殺傷力。所以我希望我這些學生們,以及曾經跟我有過緣分可以連結的人,當他去面對弱勢的人時候,他自己是可以有一個關關難過,他關關還是可以過得了的。
有了這樣理解後,我漸漸才明白 #原來這個堅持裏頭,#有我自己的情感、#有我自己的使命。所以這也為什麼我後來接觸佛法、禪修,我沒有什麼覺得我這樣的一種跨領域是不妥的事情。我自己將它看成是觀念上的“打通”。
所以這樣下來以後,我覺得我就不再堅持。因為在那個領悟當中,我明白了在那個階段裏頭是一個執著。
所以執著和堅持這兩件事情,#當你今天不明白自己為何要這麼用力的時候,#它可能是一份執著。可是當你越往深處去理解,你自己為什麼要這麼黏在那件事情上,或是那個使命上的時候,我也曾經在這個過程上問過我自己:“如果我今天沒有做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會怎麼樣?我會懊惱嗎?我會痛苦嗎?”
我也接受。
有時候,我看到我自己的學生,在職場上,面對助人專業不可掌控的殺傷力的時候,我會心痛。然後,我也會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能夠幫得上忙的地方,我去幫忙。
#我知道我的情感上的確有執著的地方。因為被我學生幫助的人,我反而沒有把他們放在第一優先。然後,我把我的學生們能夠全身而退,這件事情當作第一優先。我發現這個是一個執著。在當時我不認為那個是一個執著,我會說那個是堅持。
可是這個裡面我就發現之所以它會執著是因為這裡裡面有我的情感所在。我不否定這種情感的連結,這種心痛的感覺。可是我知道,那個是我的執著。
我可能不一定真的放掉那個執著。因為我想到現在,我還是想要當我的學生需要的時候,我還是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能做的還是會去做。可是,因為我明白這是我的情執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會太要求自己。我只能夠說,我把我能做的,都做到了。我寧可在一個範圍更大的堅持上,去擺放我自己的目標。
這樣子一個轉變,讓我開始去區分堅持是什麼、執著是什麼。對我來講,它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它可能是一個逐漸在進行省思的過程。在這種情況是,你會發現自己自在很多。因為其實時時刻刻的反思、覺察,和自己對話,這是我的執著呢?還是我的堅持?
這個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
#當執著的時候,#這裡面有很多是為了要滿足自己的部分。我不否定,我需要去滿足別人。我也不否定我需要去滿足我自己。可是當這裡面有一些成分是我其實是要滿足我自己在在情感上的時候,我就會把自己放鬆。
當我把自己放鬆的時候,我就看見,原來我就是有那麼一個有情感的人。#人活著有情感這件事,#我覺得是可貴的。
我覺得我珍惜這份可貴,而且我也去做我能做的事情。可是不是我所有的力氣都要放在這裡。
執著和堅持,不但是一個交錯進行的元素,而且是讓你時時刻刻去分辨事情。我目前在做的,而且我認定的,是不是真的是我想要的?這個部分,其實,我覺得是我年紀大了以後,自己其實覺得我自己也很珍惜。
人年紀大了,體力有限。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先順序,所以那些事情盡多少力,而且盡力到什麼程度,可能都需要盤算。
****
****
2. #如何符合社會的規範而形塑你自己
用我自己已經進入中老階段的省思例子來說,你會發現我們的僵局,其實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建構了。
因為在年輕時想辦法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這件事情,絕對不會有人和你說,你錯了。特別是年輕的時候,這些角色的形塑,這件事,其實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樣子努力讓自己 fit in 那個社會角色的期待的時候,其實我們很難在這個社會上逐漸的爭取到你可以生存下去的資源。
當你如果把儒家的規範當作你的生命其中一個方向的時候,我覺得儒家的確幫了很大的忙,可是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我們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當中也是我們的習性。不僅僅只是上輩子帶來的,還要這輩子被 shaping(形塑)。
其實我們每個人看到過往的生命歷程的時候,在按照社會要你走這條路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的,走上一條讓自己覺得是對的道路。
說的好聽就是形塑,說的難聽一點,它就養成了你的習慣,造成你的舒適圈。
因為你今天不這麼做,你就不會跟被人一樣。你會跟別人不一樣,這個不一樣裡面,會帶一點貶低的味道。
像以前的人啊,當你是一個左撇子的時候,你吃飯的時候,人家一定會說,嘿,你坐這一邊去,因為你是左撇子。
這種事情的發生其實層出不窮。都是一些小事,#可是就是在這些小事當中,#一點一滴、#一點一滴,#我們開始建構我們對世界的觀感,#包括要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子的人。
怎麼樣可以努力把自己做好這件事情,我會說:“我們前半輩子,真的都非常用力。 用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心目中還不錯的人。這一個過程,幾乎每一個人都走過。”
可是等到它變成習以為常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被形塑成那個樣子。
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舒適也在這裡。#你會發現你的自在也在這裡。#因為如果你是成功的話,#你就會真的能得到某種程度的自在。 可是,#當社會的規範,#當眾人的期待 #跟我們自己格格不入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痛苦了。
#所以我們為何有這麼多人,在生命歷程當中,#哭著喊著要做自己。
其實是因為前面形塑的過程所造成的,往往我們是不知不覺的。
我剛剛用了兩個詞,一個是舒適、一個是自在、然後又加上格格不入。 那個格格不入,只會讓我們更用力、更努力。那我們從來沒有機會想過,那種喊着要做自己的聲音常常是很微弱的,因為外在的社會的期待其實是非常非常強大的。
那在這樣的情形下,#什麼樣是一個好人,#什麼樣是一個合適恰當的人的這件事情,#其實一直不停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借著這個驅動力,我們可以讓我們自己,逐漸的做到我們認為一個我們認為理想的狀態。
可是你也會發現理想狀態裏頭,我們面對這麼多格格不入的時候,事實上,是挺辛酸的。
****
****
****
3. #尋思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管你是面臨到那些重大的創傷、重大的挫敗,或者是只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累積,你會看到這個裡面,人真的是活在那個僵局裏邊。可是那個僵局呢,常常不容易讓我們打破,或者是把它們給消融掉。
所以,才會有很多的人在中年以後,開始有很多的反思、很多的追尋、或者是有很多的挑戰。 挑戰自己,挑戰或者追尋一些不一樣的路徑。
那我相信很多的心理工作者,也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心理輔導領域來。希望自己在裡頭當中得到釋放也好、肯定也好。也幫助跟他一樣的人,可以從中得到釋放跟肯定。
這樣子的歷程裏頭,#你會發現做自己的時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困難是你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哪一個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同的定義出來。
可是,對於一個助人工作者來講,想要是一個稱職的心理工作者來講,對自己的要求,我相信相對有更嚴格一些。
那,我這邊要說的事情是,其實我們在前面形塑的過程當中的時候,我會說,這個路其實不是白走的。而是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的時候,你走過的路,它都會成為你的鏡子。
所以人在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上去尋思,去回憶、去整理的時候,特別是你的整理愈來愈多。你會發現你的記憶,也會愈來愈多。
因為我們的記憶,常常都是有選擇性的。#當你的整理愈來愈多的時候,#你才能夠漸漸看見一個比較整體的自己的時候。#當你漸漸看見一個比較整體的自己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回頭問自己:“那,我是誰?”
#其實這個整理自己的過程,#其實是要看見自己過去是如何被困在一個僵局裏頭。
那,看見了,而且是深刻看見的時候,那個會是一個轉機。那個轉機也常常會是一個當我們有一個看見完整的自己的時候,我可以重新出發了。
那個時候,我們才會有比較多的材料,來告訴自己,我想要的路,往後我的堅持是什麼。 我過去的執著是什麼。
當然這個東西沒有辦法,告訴你說我現在發現的堅持,可能我十年後,又覺得那個是執著。其實這個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我覺得無所謂。
人在不同的階段,你有看清的歷程,有一個可以深刻反省你自己的歷程的時候,這個你得到的答案,那一定是當下你自己覺得最心安理得的。
這個心安理得的部分,會讓你的心裡頭很踏實的去做你所謂的自己。而這個東西是不會停留下來的,而是一直不停的往前走的。在這個不停的往前走過程裏頭的時候,你也就漸漸地,可能又發現自己的執著。
這個時候,你可能又有一些新的省思會出現。那這個時候,你再來統整你自己,然後再來把自己再看一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能又有新的堅持出現。
我覺得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這個有趣,我覺得比較關乎在一個,#人他對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建構一個他自己比較喜歡的自己。這樣子的一個過程裏頭,他的建構裏頭,#他自己是不是心甘情願去做。
我會這樣講的原因,是因為其實我也發現我們很多助人工作者,對於這個自己能夠助人這個件事情,有著一種,剛開始,你會覺得這是一種使命感。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為善啊。
也就是在我們整個社會道德上來講,它真的是一個美德。可是今天你在助人的過程當中,如果你沒有真正回頭去看見你自己,其實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的時候,我們去助人的時候,就很容易掉到那一個助人的陷阱裡面。
這也就是我書上講的那個光環。
****
****
****
****
4. #省思助人者的光環 #避免掉入助人光环的陷阱
其實我碰過很多這樣的人,帶著自己生命當中的一些印記,然後想要投入助人的工作。可是在投入助人工作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一個滿足,其實是一個彌補自己對於自己不足的部分的一個肯定。
這個東西,我覺得以前我會說這個東西不為過。為什麼? 畢竟我們這個社會它是一個可以相互往來,可以你幫助我、我幫助你的社會。
所以在這樣的互動下,可是這裏頭有一個很細膩的東西就是,當我們對於自己的堅持與執著沒有一個深刻的反思的時候,這一個助人的光環會讓我們反而掉到五里霧中。
我們可能會有很好的技術、我們可能會有頭頭是道的說法、然後我們可以有相當程度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可是我要說的是,我想我現在要講的這個東西,其實是從我一開始所說的我關懷我的學生,還有關懷我周邊的人, 他們怎麼樣可以在面對第一線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至少自己是不會被傷害的很厲害。
在這一個出發點上的時候,我們再回頭來看這個助人的光環陷阱的時候,這一個陷阱有時候會讓我們跳過了自己對於自己的,不管是覺察也好,省思也好;#跳過這個部分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個助人的光環會讓我們覺得我們有一個很虛假的自我價值感。
#而那個虛假的自我價值感,#常常也就會在你的執著與堅持之間,#混淆你的視聽。
這個部分其實是,一個比較隱藏起來,然後我們有的時候不太去願意去面對的部分。因為不管怎麼樣,今天在一個社會當中,你今天如果成為一個專業助人者的時候,它是一個行業、它也是一個專業、然後它又是一個符合社會美德的行業。
那這樣子的情形,會讓我們因為在那個裡面的能力,於是讓我們有某種程度的滿足的時候,這樣子的東西會讓我們反而障礙了我們跟人之間的一個直接的連結。
這一個東西其實是一個,我會說,這是一個我們的陷阱。#因為助人工作這一件事,#我一直把它當成是修行來看待。
****
****
****
****
****
5. 結語:#持續省思在堅持與執著里头的自己就是翻轉僵局的勇氣。
所以今天我們從前面來講,執著跟堅持的差異。然後到你今天如何去符合社會的規範,形塑你自己。然後,到你回頭來尋思你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然後到,你今天成為一個助人工作者的時候,#你如何來面對你服務的對象,#而這個裡面,#你如何看待你自己,這件事情上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一連串下來:如果這個功課沒有做的踏實的時候,那個助人的光環,它就很容易被放大。
當它被放大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它不但會形成在專業上的瓶頸、也會形成一個我們自己在看待我們進入老年的時候的一個限制。
為什麼呢?因為專業上的瓶頸,我想這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為不管是你的投射也好,你的移情、反移情這些東西,它都會可能發生。那這個東西將會是你的專業上成長的瓶頸,我覺得這個都無可厚非。一定很容易就理解了。
可是他怎麼樣會變成你進入老年的一個困境?其實是因為,我先說一個例子。
我在道場裡面發現的,特別是在佛教的道場裡面。幫助人這件事,是有credit。然後,可是道場有道場的規則,所以在道場裡面,它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
在這樣的一個小社會裏頭,當它用這樣的規則去運作的時候,它也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所有在整個社會里結構裏頭都會產生的現象。這個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我們常常會把宗教道場視為一個神聖的場域。那這樣的一個神聖的場域裏頭,跟那個所謂的助人的美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那這樣子的相輔相成裏頭,我們很容易就會用一個可能是宗教的立場、也可能是助人的立場,然後很自以為是地去把我們認為好的、我們認為自己覺得對的事情,框在別人身上。
那,這樣子的一個事情,說實話,從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挺粗糙的。因為,任何人來到道場、甚至任何人來到我們這個心理輔導的單位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其來有自。
那這樣子其來有自的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作為一個助人工作者很清晰地去看見自己如果有某些執著點,特別是對宗教的執著點,特別是對道場的執著點;你就會用一個自己的姿態,去面對這些可能跟你不是同卦的人。
這個點上,其實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需要自己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觀點從哪裡來。
其實我們今天不管愿大、還是小;我們都會對於此時此刻的時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責任的。包括助人工作者。
#可是這裡面我們要如何能夠很有自信的說出自己的觀點,#那個背後,#其實就有我們自己認定的堅持是什麼。 #你怎麼樣看待自己,#然後你怎麼樣看待你的服務對象。
這些東西,它都源自於你自己這個人對於你的信念、你的世界觀是什麼。你對於這整個社會,你的社會觀是什麼。如果這些東西,它漸漸地可以在你的腦子裏頭擺脫掉過去整個社會對與你的形塑。
有的時候,不一定是擺脫掉,#而是你有更深刻的看到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才能夠真的產生出來一個你要怎麼去應對這個社會及這個世界的立場。
當這個立場出來的時候,那個會是你的堅持。
因為在那個堅持裏頭,你對於自己、對於生命當中其他的人、你對於這個社會、甚至於你對於這個世界,你都有了一個立場。清楚,而且你知道你的先後順序的一個安定。這個安定的出現,我會覺得那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堅持。
所以,所謂的自在是什麼,#那個自在是你清楚自己的立場。
#你清楚這個環境是怎麼回事。於是呢,你也很清楚的知道,我要在這個裡面要發揮的堅持是什麼?然後我在這個地方盡力就好了。於是這個盡力可能會隨著你今天精神狀況比較好、體力比較好的時候,你就可以多做一些。
如果今天你人的狀況不太好,你不能做的這麼多,那就少做一些。因為一個限定的狀態,一個穩定的狀態,會讓我們對於變動的事情,包括自己自身變動的事情,它都會有一個更寬闊的空間,來讓你自己可以變動。同樣的,你也可以有一個寬闊的空間可以來讓別人也一起變動。
這個時候,我覺得人在沒有開悟之前,能夠有這種的生命態度,到老了,可能都還可以活到很開心。我想這也是我對我自己的期許。
所以我身邊的一些朋友,跟我同輩,常常笑我:“楊蓓你看你幾歲了。到現在都還在幹這些事。”的時候,我也會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把自己搞得這麼忙?
以前的急迫感,其實沒有了。
#因為我不覺得人的一生當中,#他得把他所有的事情都做完。
依我自己對我自己的了解,我是一個好奇心奇重的人,然後對一些事情,當我有興趣的時候,我就是會一直不停的想辦法去了解。
那我在想,我這一輩子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了解到。所以呢,我能夠玩到什麼程度,就玩到什麼程度。
可是,我清楚我自己的立場,我清楚自己的堅持,我也時時刻刻檢查我的堅持裡面是不是有執著?
如果有的時候,我就調整一下。然後,可是呢,方向不變。這樣的時候,我想我就,活得忙碌,還挺自在的。
所以這個僵局這件事情,其實不是不能突破,不是不能翻轉。
那個翻轉的鑰匙,其實是在自己的身上,你能不能夠為自己找到一個穩定的立場,一個看得更清楚的堅持。
我想有了這些的時候,人,安定下來了,一步一腳印。能走多少,算多少。而我自己呢,還在走著這條路。
我覺得能夠有機會跟大家分享這個心路歷程,我覺得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整理的機會。 人在反思的時候,總是有收穫的。
我也希望我自己的反省,帶動你自己的省思。 好嗎?
#楊蓓老師演講
#聽了滿心感動
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Youtube印度神童驚世病毒預言破解KFK未來人事件
Youtube印度男孩驚世病毒預言破解KFK未來人事件
最近迷上了Netflix德國劇Dark (暗黑). 故事講述一班失蹤兒童帶出一個小鎮heen連幾個家族, 一百多年的時光穿越劇情. 故事骨幹未來人回到過去找33年前的自己想阻止災難發生.
未來人和時光機正正就是災難的源頭. 因果報應. 開始就是終結, 終結亦是開始: 無限循環. 命運亦是一早預定了. 你人生又有什麼想改變呢?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一起去我們的命運看一看.
[2021年世界會更差...]
幾個月前看到這條2019年8月22號上載的 ‘Severe danger for the world...’ 影片. 長達20分鐘影片震驚網路, 因為可以見到一個大約12-3歲的印度籍男孩用占星術, 預言3個月後 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會發生的大事. 包括: 全球大災難. (#1, 3:41-3:49) 片中他講述因為星座行星(雙子和射手) 的旋轉造就一個廣傳病毒. (#1, 10:32) 需要全球大量人才解決.
還有預言印度西北方向的國家 (伊朗, 阿富汗) 會發生大變亂. (#1, 5:00) 水星和火星靠近導致世界入經濟危機.
事後這預言影片受到廣泛關注. 而正當大家在稱贊或懷疑這位14歲的Abhigya Anand (阿比吉亞·阿南) 時, 7月25日再出一條預知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的影片. 2020年12月會是木星和土星自1623年貼得最近. 而在2021年2月所有行星的排列一致, 無論政府或疾病問題都會是高峰.
其實我拍了這麼多有關預言的影片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一早已經知道這些事情會發生, 甚至知道確定日期, 但也不能夠去阻止他發生呢? 因為時空是存在於一個叫casual loops paradox (命定悖論) ?面.
(#2, 8:23) 用 ‘神童’ 做例子: 片中提到是整個社會的人對疾病的恐懼導致我們人體免疫系統變弱所以我們末來才這麼危險. 同時這條和相關的影片就是導致憂慮和恐懼的源頭.效果正正就是造成神童想那一件事. 這就是the classic question: 是有雞先或是有蛋先呢?
同樣大家在討論中國網 ‘豆瓣’ 出現的網民KFK聲稱自己是來自2060年的人也可以tou上這個casual loops paradox命定悖論裡.
2019年6月22號KFK開始預言2019年會是人類轉折點. 2030年手機會被ai隱形眼鏡代替. 2038年機器人普及化. 但好像他的重點是2050年後我們會終於知道字宙存在之謎而全球會在精神心靈上一個大醒覺. 老高亦推段KFK不是實體而是精神上像一個靈體或鬼一般的存在. 主要因為KFK的真身出生也是同一個時間發生而同一個時空是不能存在同一個人.
網上大家推測這些事是否真的會發生. 根據casual loops是會的. 會造成社會心理學現像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表示一樣東西的 ‘預言’ 令人潛意識不經意引導去造成最後這個結果, 而就相信是 “jing定”. 最有名的example是Oedipus的神話故事. 一個因為被預言會殺死自己爸爸然後chuey了自己媽媽的oedipus嬰兒被放逐. 因此導致他最後不知情自己身世, 殺死自己爸爸, 自己媽媽結婚.
但印度神童和KFK做預言和穿yuet這些事是因為他們遵守更浪漫的grandfather paradox祖父悖論. 相信他們講這些未來東西是可以改變歷史讓我們變更好的.
所以我開頭問大家你人生有什麼改變?
我人生沒什麼遺憾. 但如果要我可以回到過去我一定會跟18歳的自己講快一點拿起相機追尋自己夢想. 當時大學時有機會讀戲劇, 但因為身邊的人叫我讀一些比較 ‘sut juy’ 一點的科目最後放棄. 之後幾年在大學wun wun ok ok, 25歲才開始暗網仔. 當然之前20歳頭也有拍東西. 但也常常想如果我早一點開始拍東西, 而可能當時我18歲做暗網仔你根本不會喜歡我. 或許我做半年就方hei以後就不做這行業. 也許casual loops paradox才是真的, 永遠要這樣發生. 如果...如果...如果... 如果世界上有時光機我變jung tung. 但我時認知的世界是沒有時光機的, 也不能回頭. 所以我們只能向前看.
The end
其實對於時間是有第三個theory.
在物理學家Carlo Rovelli的書the order of time提到時間在我們的知覺裡面是情感觀察.
過去和將來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 時間是人類的腦用來思考的一樣工具. 也是我們大腦經歷的一種感覺. 以這個理論可以否定所有的穿越劇吧!
“Time flies when you’re having fun”
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感覺與知覺例子 -2021-03-24 | 動漫二維世界2021年3月24日· 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0rKCTVocFz ... 中文版(TW). Close ...超普通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 维基 ... ... <看更多>
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感覺定義、感覺意思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感覺與知覺例子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william2001也提到: 各位好,打擾了,爬了很多文章都找不到相關: 內容,所以發文請教各位: 這個問題煩惱很久了, ... ... <看更多>
感覺與知覺例子 在 感覺與知覺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感覺與知覺例子 -2021-03-24 | 動漫二維世界2021年3月24日· 報名網址:http://goo.gl/forms/0rKCTVocFz ... 中文版(TW). Close ...超普通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 维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