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五斤之狗;嗷嗷待哺、犬牙相咬")
給不知道的人 : 阿熊是牠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45883732301475:0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行為挺莫名其妙的。
沒事就念詩句,有病?
-----------------------------
很多人常常拿"出社會用不到"來當作學業端怠惰的理由;善意一點的解讀,則是因此失去學習目標與樂趣(因為不知道可以學來做什麼)
只是從這一點擴大來解釋,如果某人就是個獨生子,他的爸媽也是獨生子女;那基本上,小學一年級的社會課本(現在還有這種東西嗎?)裡教的"對親屬的稱呼"基本上大多用不到。
還有,其實養蠶寶寶、用放大鏡觀察聚焦,還有數學課使用繪圖工具等大部分課程都是用不到的廢課程。
那基本上義務教育裡面只要上一點國語課(非國文課)學會認字,數學課會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自然課知道手濕濕的不要摸插座,社會課也只要知道你爸媽的爸媽要叫爺爺奶奶,會分辨阿姨姑姑、叔伯舅的稱謂,就可以學成返家,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是這樣嗎?
------------------------------
基本上,我認為任何教育的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有啟發與奠基的功能。
啟發可以是我們對學門學科的興趣;奠基則是我們對這些學門學科將來再發展的基礎。
若是要對此兩者舉例,那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藉由科學的觀察與驗證,來啟發將來對數理科的認識與求知;後者則是當你當真想以興趣再更進一步的走進理化科的進階時,你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進階課程並依序由淺入深。
從這點往回看,如果某人自稱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因為從小就覺得學這個沒用",那他就只是一個從小就不求上進,而把小聰明拿來為自己找藉口的...............(不評論了)
而不從實用方面來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某些音樂學院的學生抱怨自己練樂器練的有多累,但卻有工人在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還回家自學小提琴或吉他,最後拉的有板有眼、能出職人之右的程度。
我那個初中沒念完的外公,在日治時代給日本人當蔗農,之後也幹了一輩子的農人,雖然他絕口不提228事件,也會小聲抱怨當年日本人治台的苛刻;但他不僅是全庄最強的中式象棋手,其生前最後的日子裡手上拿著念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叫做《論語》。
所以如果某個人告訴我讀書無用,其實我也會覺得他當年應該在唸完小學後,就出來創業開個X海精密之類的股王公司(之後念的書都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這樣了不起的人念什麼一元二次方?背什麼元素週期表?)
別忘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是源自於教育(且大部分都是從學校而來),然後那些人在運用這些能力夸夸其談的說教育無用?
------------------------------
在早年學校的教育裡面,總是將教育目標明確的定位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並把"五育並進"當作努力目標。
最後有沒有達成,那是個人的造化;但從這裡來看,則教育裡面希望教導的是品德陶冶、智慧思考、體能訓練、群體倫理(生活)與美學鑑賞(創造)五方面。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大體上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來認為教育失效。
但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薪酬多的工作),就表示教育無效或失能嗎?
-----------------------------
除了大學之外(因為真的太愛歷史了,想盡辦法繞了一大圈以私立高職的背景插大念歷史),我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績都沒好過。
但我從沒認為讀書耽誤了我什麼,我反而認為讀書雖然沒讓我以學歷來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卻給我很多有趣的人生體驗。
國小的時候,當我的同學在玩四驅車,追逐新的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的新遊戲時,(窮到無法予取予求的)我正在跟我哥哥弟弟比賽誰能夠背出《水滸傳》108好漢的宿命星、渾號與名字(例如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又或是《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籍貫、姓名與字號(例如 周瑜 字公瑾,這讓我在意外轉到《軍師聯盟》或是清宮劇時,能從人物的字或暱稱來得知畫面中人是誰)
我也曾經在念《射鵰英雄傳》時,讀到黃蓉見陸乘風時解析畫上所提的《小重山》,頓感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切合當時(中二病)的心情寫照,而去把這闕詞連抄帶默的背了起來,然後至今三不五時還會整首背來低吟玩味一番。
至少,當我早上面對兩條狗對我甩尾巴的時候,沒覺得空虛孤獨寂寞冷;反而應景的想到《陳情表》的句子;重陽節時,我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初一十五夜歸時,我看著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
對我來說我的成長經歷不在台灣人理想典型的軌道裡(讀好書,然後做醫生律師或老闆),但我的成長經歷中,對種種詩詞文章的玩味的而確之的豐富充實了心靈與生活。
(所以我去廟裡最愛看的是對聯,我可以對著一幅好對聯看上十分鐘)
就像是有人或許喜歡玩玩數獨、算算中高等數學題;又或是拿起科學普及書就能念上一天,念的津津有味(而他的職業跟科學完全無關);又或是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之餘去看看展覽、聽聽戲曲,這些都是教育帶來的啟發與人生樂趣,這也都跟職業與收入無關的嗜好跟興趣。
而這種嗜好的建立,憑藉的正是教育的薰陶,所以別再說"讀書上學沒用了",因為問題不是學校或教育體系,問題可能是出在說出這話的人身上。
PS:照片是我外公生前一段錄影的截圖,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從不說髒話也沒聽過他出惡言。當時我正在對他做家訪與口述歷史的記述。本來在專心看書的他,被我問及"你在看什麼書"的當下,拿起書本對我展示書名,那是一本《論語校注》。
.
.
.
.
====
#別說什麼比爾蓋茲跟一堆偉人大學都沒畢業
#台灣一堆人也沒畢業_但他們成就了什麼?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但我的生活樂趣肯定不比人少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的班是十點,基本上這是個大家已經在公司吃完早餐的時間;所以想當然耳的是 : 這個時間點,家裡就剩我跟兩條狗了。
此時我腦中飄出兩行章句是李密在《陳情表》裡的經典文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某個角度來說,我的景況是"外有攔路睡覺阿熊,內有叫門五斤之狗;嗷嗷待哺、犬牙相咬")
給不知道的人 : 阿熊是牠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45883732301475:0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行為挺莫名其妙的。
沒事就念詩句,有病?
-\-\-\-\-\-\-\-\-\-\-\-\-\-\-\-\-\-\-\-\-\-\-\-\-\-\-\-\-
很多人常常拿"出社會用不到"來當作學業端怠惰的理由;善意一點的解讀,則是因此失去學習目標與樂趣(因為不知道可以學來做什麼)
只是從這一點擴大來解釋,如果某人就是個獨生子,他的爸媽也是獨生子女;那基本上,小學一年級的社會課本(現在還有這種東西嗎?)裡教的"對親屬的稱呼"基本上大多用不到。
還有,其實養蠶寶寶、用放大鏡觀察聚焦,還有數學課使用繪圖工具等大部分課程都是用不到的廢課程。
那基本上義務教育裡面只要上一點國語課(非國文課)學會認字,數學課會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自然課知道手濕濕的不要摸插座,社會課也只要知道你爸媽的爸媽要叫爺爺奶奶,會分辨阿姨姑姑、叔伯舅的稱謂,就可以學成返家,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是這樣嗎?
-\-\-\-\-\-\-\-\-\-\-\-\-\-\-\-\-\-\-\-\-\-\-\-\-\-\-\-\-\-\
基本上,我認為任何教育的設計除了"實用"功能,還有啟發與奠基的功能。
啟發可以是我們對學門學科的興趣;奠基則是我們對這些學門學科將來再發展的基礎。
若是要對此兩者舉例,那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藉由科學的觀察與驗證,來啟發將來對數理科的認識與求知;後者則是當你當真想以興趣再更進一步的走進理化科的進階時,你的能力是否能理解進階課程並依序由淺入深。
從這點往回看,如果某人自稱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因為從小就覺得學這個沒用",那他就只是一個從小就不求上進,而把小聰明拿來為自己找藉口的...............(不評論了)
而不從實用方面來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某些音樂學院的學生抱怨自己練樂器練的有多累,但卻有工人在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還回家自學小提琴或吉他,最後拉的有板有眼、能出職人之右的程度。
我那個初中沒念完的外公,在日治時代給日本人當蔗農,之後也幹了一輩子的農人,雖然他絕口不提228事件,也會小聲抱怨當年日本人治台的苛刻;但他不僅是全庄最強的中式象棋手,其生前最後的日子裡手上拿著念得津津有味的那本書叫做《論語》。
所以如果某個人告訴我讀書無用,其實我也會覺得他當年應該在唸完小學後,就出來創業開個X海精密之類的股王公司(之後念的書都是多餘的、浪費時間的,這樣了不起的人念什麼一元二次方?背什麼元素週期表?)
別忘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有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是源自於教育(且大部分都是從學校而來),然後那些人在運用這些能力夸夸其談的說教育無用?
-\-\-\-\-\-\-\-\-\-\-\-\-\-\-\-\-\-\-\-\-\-\-\-\-\-\-\-\-\-\
在早年學校的教育裡面,總是將教育目標明確的定位在"五育"(德智體群美)並把"五育並進"當作努力目標。
最後有沒有達成,那是個人的造化;但從這裡來看,則教育裡面希望教導的是品德陶冶、智慧思考、體能訓練、群體倫理(生活)與美學鑑賞(創造)五方面。
由此看來,我們的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大體上是失敗的;因為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工作不順,來認為教育失效。
但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薪酬多的工作),就表示教育無效或失能嗎?
-\-\-\-\-\-\-\-\-\-\-\-\-\-\-\-\-\-\-\-\-\-\-\-\-\-\-\-\-
除了大學之外(因為真的太愛歷史了,想盡辦法繞了一大圈以私立高職的背景插大念歷史),我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成績都沒好過。
但我從沒認為讀書耽誤了我什麼,我反而認為讀書雖然沒讓我以學歷來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卻給我很多有趣的人生體驗。
國小的時候,當我的同學在玩四驅車,追逐新的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的新遊戲時,(窮到無法予取予求的)我正在跟我哥哥弟弟比賽誰能夠背出《水滸傳》108好漢的宿命星、渾號與名字(例如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又或是《三國演義》中,人物的籍貫、姓名與字號(例如 周瑜 字公瑾,這讓我在意外轉到《軍師聯盟》或是清宮劇時,能從人物的字或暱稱來得知畫面中人是誰)
我也曾經在念《射鵰英雄傳》時,讀到黃蓉見陸乘風時解析畫上所提的《小重山》,頓感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切合當時(中二病)的心情寫照,而去把這闕詞連抄帶默的背了起來,然後至今三不五時還會整首背來低吟玩味一番。
至少,當我早上面對兩條狗對我甩尾巴的時候,沒覺得空虛孤獨寂寞冷;反而應景的想到《陳情表》的句子;重陽節時,我想到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初一十五夜歸時,我看著月亮想到"對影成三人"。
對我來說我的成長經歷不在台灣人理想典型的軌道裡(讀好書,然後做醫生律師或老闆),但我的成長經歷中,對種種詩詞文章的玩味的而確之的豐富充實了心靈與生活。
(所以我去廟裡最愛看的是對聯,我可以對著一幅好對聯看上十分鐘)
就像是有人或許喜歡玩玩數獨、算算中高等數學題;又或是拿起科學普及書就能念上一天,念的津津有味(而他的職業跟科學完全無關);又或是某人可以在工作閒暇之餘去看看展覽、聽聽戲曲,這些都是教育帶來的啟發與人生樂趣,這也都跟職業與收入無關的嗜好跟興趣。
而這種嗜好的建立,憑藉的正是教育的薰陶,所以別再說"讀書上學沒用了",因為問題不是學校或教育體系,問題可能是出在說出這話的人身上。
PS:照片是我外公生前一段錄影的截圖,他的教育程度不高,但從不說髒話也沒聽過他出惡言。當時我正在對他做家訪與口述歷史的記述。本來在專心看書的他,被我問及"你在看什麼書"的當下,拿起書本對我展示書名,那是一本《論語校注》。
.
.
.
.
====
#別說什麼比爾蓋茲跟一堆偉人大學都沒畢業
#台灣一堆人也沒畢業_但他們成就了什麼?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但我的生活樂趣肯定不比人少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在 出社會ptt 的推薦與評價
關閉.至於巴哈我想不用說了. 推max15712: 這邊建議交往別找同公司的,多交朋友,多認識正常人03 02 20:03 07.2020 · 網狂喊這幾大「地雷」:出社會超可憐2020-05-21 18:03 ... ... <看更多>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在 [閒聊] 你不太滿意但還是會將就看下去的書 - PTT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JohnShao 11/04 01:42天啟預報前半吧,設定讓我很想看但處理東瀛那邊真 ... qaz31415 11/04 05:40外國人上至權貴,下至貧民,人人都懂中文,愛玩中. ... <看更多>
想我的每月薪資大概不比人多 在 所以每個想考律師的法律系畢業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成為律師成本相當高昂,卻沒有對應的薪資! ... 高考需要「大學畢業後」才能考,而且又訂在每年10月,加上備考期大概一年,所以每個想考律師的法律系畢業生,都不可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