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高虹安與名嘴朱學恆、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合唱「塔綠班之歌」嘲諷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歌詞為「塔綠班,塔綠班,綠畜生氣有夠讚,大家都在嘲笑,你們塔綠班,你看看你塔綠班.」以「綠畜、塔綠班」羞辱選民,遭批評後,回應「我為什麼整個晚上不說話,因為我想先看清楚,到底有多少貨真價實的塔綠班、聖蟑士會對號入座」,並稱「塔綠班」此詞引起大眾共鳴,是民意的反撲,民心的向背.高虹安並拜託國防部趕快徵召她,讓她潛入敵國唱歌撕裂他們,並再度重申真正撕裂族群製造對立的,就是民眾痛恨的塔綠班.高虹安質疑,批評她的人為什麼在疫情導致八百多人死亡時,怎麼沒看你們這麼大聲,卻只檢討她唱歌. 高虹安認為,批評她的言論的是一種霸凌行為,她說霸凌她的都是塔綠班,塔綠班將會深深的刻化在民眾的心中,成為你的名字.
.
(以上摘自wiki)
.
一個立委滿口塔綠班、聖蟑士,把與自己意見不同的選民罵成是綠畜,我認為這樣的行為已經令國會殿堂蒙羞,而且正在拉低民意代表的水準-人民最基本的要求,一個立委不要出口成髒,沒想到,台民黨的立委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
我想,任何一個民意代表都必須對此提出譴責,這不但是踐踏立委的專業,也是破壞民意代表的名譽,人民也會提出質疑,是否花費稅金,付出選票,只是為了養出一個立委,登台演唱「塔綠班之歌」,怒罵綠畜,並說,她是在反映公民意見.
.
高虹安想像的立委,是跟民眾站在一起罵髒話,詛咒其他黨派支持者,其實,這不用立委來勝任,隨便找一個升斗小民,在路上潑婦罵街即可,或者找一個三歲小孩,沒有行為與自主能力,也無法判斷是非,給她張歪歌歌詞,叫她照著稿唱.這也是她辯解之詞,她只是應別人的要求唱一首歌,歌詞皆非她創作,她不懂歌詞意思,看不懂中文,還在學ㄅㄆㄇ,只是覺得這個怪叔叔對她很好,給她一顆糖吃,所以她就聽他的話,別人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
.
她把一個民意代表,當成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來做,這是不可理解的.
.
要知道,就算一個小女孩做出這種事,回家也會被爸媽教育,加以訓斥不能隨便罵髒話,不要收陌生人給的歌單,但她的行為似乎沒有人能制止他,彷彿缺乏監護人的看護,使她失去教養.唯一像是監護人的東西,是她的上司,台北市長柯文哲,而他正是滿嘴「塔綠班、聖蟑士」的起頭者,不免讓人懷疑,她是否耳濡目染,有樣學樣,或者這就是市長教她這麼做的,在高虹安罵人了以後,市長還站在她身旁,稱讚她做得很好,稱她出口成蟑的舉動,贏得了龐大的網路聲量,這下子她的蟑話路人皆知了,就連彰化人都知道這個看似成年的小女孩,當眾罵人髒話,不免令人感嘆,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
高虹安說,「難道你們沒有看到塔綠班這個詞是怎麼在網路上瞬間爆紅成為熱門關鍵字、引起大眾共鳴嗎?民意的反撲,民心的向背,豈是我一人可以操縱?」
.
不知道這個大樹鋸專家,是怎麼把網路聲量看成是對自身行為的認同,網路聲量,有正面,也有負面,也可以經由少數一群極端的人,不斷刷洗歧視性的話語,而躍上版面,現在,「高虹安」這個詞,也成為網路上瞬間爆紅的關鍵字了,它是否意味著大眾的共鳴、民意的反撲,民心的向背?在我看來,它比較接近負面的意涵.
.
高虹安說,塔綠班和聖蟑士,是社會氛圍對於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或資訊戰從業人員,「在網路上恣意出征不合黨意的公民意見,意圖引發寒蟬效應的反諷」.
.
這些話的理解,透露出常識的缺乏,短短幾個句子,卻有諸多謬誤,令人不知如何吐槽起,為了自己咒罵與羞辱別人,創造出這麼一大串歪理,也真是令人佩服起人類的本能,一種自利取向的自我防禦機制.
.
首先,事件發生之初,不就是高虹安莫名的唱起一首歌,羞辱起不相干的民眾?歌詞中,毫無道理的指涉泛綠本土派支持者,是塔綠班,並以激怒他們得到自己的歡愉「綠畜生氣有夠讚」,並且糾眾和她一起發出暴言,塑造大家都厭惡的氛圍,要其他人跟隨他們一起進行集體嘲弄,「大家都在嘲笑,你們塔綠班,你看看你塔綠班.」
.
這與其說是一種反諷,不如說是惡意的嘲笑,而且是沒有目的,也沒有原因的,並沒有人冒犯她,此前,大家並不特別關注這個人,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而她藉由戲謔一群人,討好一群人,為自己博得優越感,吸取其他人的關注.
.
反諷,還要有一個諷刺你,你加以反擊的對象,講白了,高虹安這種行為,就是單方面的網路霸凌而已.
.
當自己進行網路霸凌的行為,被看不下去的人批判,卻稱自己遭受到網路霸凌,加害者反倒變成被害者,這邏輯的弔詭,也令人瞠目結舌了.
.
再者,作為一個民意代表,妳千不該,萬不該,去謾罵選民,就算他們是別的黨派的支持者,這是從政者的大忌,民意代表,你監督的對象,是政府,不是人民,人民反倒是要監督你的對象,確保你是否有正確的反應民意,立法、審查預算、質詢、召開公聽會,監督你是否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你要質詢的是各部會,而不是質詢人民是否偏激,是否是塔綠班.代議士(representative)指人民賦權與民意代表,代替自己行使權力,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務,實行間接民主,這個代替並非出賣或者轉讓,誠如人民並沒有將自身之權利無條件賦予主權者,在人民與政府之間,代議士作為一個中介者,是人民的辦事員,換言之,和政府一樣,都是人民的僕人.
.
主權在民,誠如盧梭所說,「要尋找出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衛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並且由於這一結合而使每一個與全體相聯合的個人又只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並且仍然像以往一樣地自由.」政府與人民與代議士的關係,便是基於社會契約,人們放棄天然自由,獲取契約自由,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從本能邁入道德和公義,這就是社會的自由.
.
「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一個人倡導的絕對自由,就意味著剝奪另一個人自由,當個人尋求自己的利益至上,彼此的利益就會產生衝突,社會契約的產生的前提便是基於公共意志,
.
「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於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並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全體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共意志在於接納每一個成員,以群體的福祉作為發想,而非單一個人或一個小群體,是所有個體結合而成的公共人格,是主權者,而人們參與其中,換言之,無論是人民/政府/代議士,都必須遵守這樣的社會契約.
.
如像高虹安一樣,身為代議士,卻指控她的主權者是塔綠班,是「另一群人」,「是極端份子」,而將這群人排除在命運共同體之外,並要她的另一群主權者去嘲笑他們,貼標籤,進行仇恨動員,獵巫,與霸凌,這比較符合她口中的部分激進支持者,而這就是毀壞契約的行為,她應該自行辭職,或由人民制裁.
.
而這樣的制裁並不會是另一種霸凌.
.
該立委的薪水來自於全體人民的納稅金,這是不分政黨色彩的人所貢獻;該立委的權柄來自於全民參與的民主政治架構,而這是基於2300萬人的公共意志,所賦予,要求他進行質詢與立法代議士的義務,這些人無論政治立場為何,政治選擇為何,支持哪一個政黨,贊成或反對政府的政策,都是他們自由的選擇,來自於他們的自由意志,並不能由代議士決定,或者干涉,甚至將之作為一種攻擊性的理由,攻擊自己理當付出責任的對象,純粹是因為人民不選擇她或她的政黨,或者不遵從她的個人意圖.
.
如果你要檢討政府的防疫,應該提出你的論述和客觀依據,與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凸顯其不足之處,但絕非檢討選民是綠畜或是塔綠班,這不會對防疫有任何幫助,只是單純地進行惡意攻擊和羞辱,根本是搞錯對象.立委就職都必須宣誓效忠人民與憲法,憲法即規定,議會必須具有有自治、自律之權責,議案之討論、質詢等有關會議事項所為之言論為限,始有免責之權,如與會議事項無關,而為妨害名譽或其他顯然違法之言論,則係濫用言論免責權;而權利不得濫用.
.
高虹安此舉,是在違背自己的誓言.
.
而立委之議事攻防、辯論、溝通的過程,其判斷標準為「為思辨或溝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白話來說,你可以向民眾陳述利害關係,爭取他們認同,而不是強制人民遵從自己的意見,反對者的意見都打成對立群體,進行抹黑和汙衊,比起黨意,極端的個人主義更令人無法苟同,前者仍符合民主的範疇,後者傾近於將自己當成一個暴君或奴隸主.
.
很明顯,汙衊人民是塔綠班或者綠畜,並不屬於「為思辨或溝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相反的,它屬於侵害公民存在的負面成分,壓制人們表達自己的主張,才有可能製造所謂「寒蟬效應」,當人民表達自身的主張時,隨時會被代議士貼上恐怖份子的標籤.
.
這當中最荒謬之處,那就是代議士拿人民因染疫而逝去800條人命,合理化自己對人民羞辱和歧視的行為,她似乎忘了,她才有質詢權以及代議的職權,而人民並沒有,她說「八百多人死亡時,怎麼沒看你們這麼大聲」,事實上,這是她的工作,她不去做,要人民自己去做,而這發生在她被檢討唱歌的情境,只要人們質疑她為何罵人是塔綠班,就必須代替自己去質詢政府,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能質疑她,要接受她的羞辱.一個代議士,主動拋棄了自己的工作並對著自己主僱惡意的謾罵,並拿他人的悲痛,來為自身歧視言論進行背書,可以說,符合亞里斯多德所稱的「惡行」(adikema).
.
我們不會說,羞辱與歧視是一種民意,霸凌與嘲笑是公民的行為,「塔綠班」是一種惡意的標籤,框架在無辜的人身上,對於他人進行莫須有的指控,用意在於報復與逼迫他人服從他們權威,如同盧梭所說的自爽之愛(I’amour proper),把民主社會當成一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了經營這種人際關係,試圖與他人比較並進行貶低,他們想從他人的目光中確認自我存在的價值,藉由反覆激怒與刺激他人,引起別人不悅,討好極端的對象,取得他們的認同,他們越生氣,我越高興,越將他們非人化,越能建構自身的優越感.
.
這反映的是它自身的脆弱性,必須依賴他人的認同才能生存,必須試著去忌妒和怨恨,他們的戲碼才能繼續演下去,在這個螺旋之中,它是在服膺另一群主權者嗎?我想不是的,它像是在爭奪獲得支配自己的權力者的寵愛,一種怨婦式的忌妒,奴隸般的愛情.
.
塔綠班之所以是歧視的字眼,是因為它遭致了台灣本土伊斯蘭教信徒的反對,他們屬於客觀的第三者,就像柯文哲當初說「希特勒屠殺600萬人的歷史悲劇,是猶太人對國際上最大宣傳」,而遭到猶太協會所杯葛一般,台灣伊斯蘭協會對於ptt上「塔綠班、聖蟑士」的戲謔用語,認為是一種謾罵並且像是一杯毒藥,牽連無辜穆斯林,並認為使他們遭受到冤屈.
.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羞辱與歧視的詞彙,它所指涉的對象,以及加諸的語境,並不是由加害者所定義,那只會淪為二次傷害,加害者出於自利取向,必然會合理化自己的羞辱行為,認為他們十分合理,如此,就會出現「我所指稱的就是一群可恨的人他們應該被憎恨」,或者「塔綠班當然不是塔利班就如同塔利班早已不只是字面上的神學士」,這樣虛構的謊言,將原本人們欲脫離的傷害字詞,再度烙印在被害者身上,使惡意成為一種平常,將錯誤變成一種正確,原本應該被遏制的行為,變成強迫別人接受,而不許抗拒的日常,明明感受到了惡意,也確實被傷害,他們要其他人裝作沒這回事,掏洗人們的認知,只能默默的忍受,把他們惡意當成善良來解讀,為了少數人的慾望,施暴於萬物.
.
歧視與羞辱字詞,應該由受指涉的對象,他們的感受為主,以普世價值審視他造成的傷害性,塔綠班不是塔利班但卻將塔利班與之連結,如高虹安想指涉的對象是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或資訊戰從業人員,她就直接說「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就好了,犯不著使用塔綠班,她也可以使用傷害較小的網軍或1450,但是否,從她本身的意圖來看,她故意使用塔綠班標籤他人,就是要讓觀者往塔利班神學士的惡行進行聯想,say,「他們就是那樣的人」.
.
以民進黨支持者來說好了,或者她所謂「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他們可曾去強暴婦女,或是殺害平民?他們可曾對公共設施進行恐怖攻擊?他們可曾解釋一部律法,剝奪女孩子的受教權力?他們可曾說,「女生不能養寵物」而在飼主前面槍殺他們的毛小孩?他們可曾毆打或殺死記者,阻止人們說出真相?或入侵電視台,用槍逼迫主播說出他們想令她說出的口不擇言?
.
沒有,而高虹安,作為一個代議士,說他們是塔綠班.
.
這令人想起黃士修,曾經攻擊立委王婉諭為「小綠燈媽媽」,他們慣性以「綠」作為一種原罪,並拿他人的創痛,使他人無法忍受,難以反駁,讓人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而諷刺的是,當神學士把女性當成羔羊那樣宰割,身為一位女性,卻把兇手的暴行嫁接在不相干的人身上,這是在利用太平洋一端的受害者,拿著她們的吶喊聲,來為自己取暖,尋求共鳴.
.
神學士不是神學士,淪為負面的詞彙,塔綠班卻不是塔利班,是一種無害的歌頌,這理科出身的中文造詣,實在令人不忍卒睹,既要罵人,展現自身的惡意,又想要免於責難,掩飾自身的意圖,要其他人當這股惡意都不存在,不准別人批評,可以看見其中極度自私的想法.
.
作為塔綠班一詞的發源地與推波助瀾者,ptt八卦版與成衣商人,他們明確的使用這個詞,用來指涉所有泛綠的支持者,只要遇見泛綠支持者的存在,無論他們說什麼,贊同或反對政府的政策,都來上一句「好的,塔綠班」,高虹安既然稱歌詞皆非她所創作,但又認為歌詞不是他們所定義的那樣,而是自己所獨創的那一種,「社會氛圍對於部分民進黨的激進支持者或資訊戰從業人員」,這是沒有邏輯的,她獨創這樣的概念,又加以違反,對於這個詞彙有反應的「貨真價實的塔綠班、聖蟑士」是自己「對號入座」,凡看不下去她出口成髒,羞辱他人行為的人,都是一種霸凌,而霸凌她的人又會將自己的言行舉止,刻在人民心底,塔綠班將成為「你的名字」
.
她早已將所有具有正常道德與價值判斷的人,看不下去她惡行的人,都當作是塔綠班,「只要批評我的,都是塔綠班」,這才是她真正的定義,「我說你是,你就是」,只要我爽,我就能將塔綠班貼在不合我意的人身上,而對我有利的人,就不是塔綠班.
.
這有點像是當初母豬教徒的「仇母豬不仇女生」,將女生分為好女孩、壞女孩,被我仇視的,就是母豬,遵從我的女孩,就是好女孩,不是母豬.在這邊,高虹安把她不同政治傾向的朋友,以及她認可的,就事論事的民進黨員和非民眾黨支持者,定義為「聰明溫暖的活人」,她「永遠也不會用塔綠班來稱呼他們」,至於她稱呼塔綠班的人,都是一群愚笨冰冷的屍體,她不需要在意他們的感受,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簡單的劃分成對我好的和對我不好的,孩童般的世界,我想,在她的朋友中,也必然存在不認同她羞辱他人行為的人,在她認可的非民眾黨支持者中,也有看不下她罵人綠畜的人存在,是說,正常人都會這麼認為,不過,在她眼中,就會突然被歸類成「不能就事論事」,哪怕,是針對她辱罵別人的這件事.
.
不符合我意的,就是塔綠班,這才是她真正的定義,證據就在於,她的定義不斷地再改變.
.
我不知道是不是理科的人,都容易產生這樣自我掏洗腦袋的見解.
.
PTT八卦版早前,在塔利班攻進首都喀布爾時,改版標「賀阿富汗酋長國成立」,成衣商人則在此時直播中表示,「塔利班以前就是一個政權,是後來美國人來,把塔利班政權趕走,這才是整件事的開端.」,並稱「美國人說走就走」.
.
可見,他們濫用這詞彙的前提,和其他人不同,是肯定塔利班的行為,並對他們展開奇異的同情,透露出他們隱約的反美情緒.
.
另一方面,他們又將「塔綠班」標籤在任何他們認為是本土派支持者的人身上,他們某種程度贊同塔利班的行為,又將他們的暴行轉嫁給其他人,無的放屎,這樣的行為,就是在認同惡意,轉移加害者的責任.
.
如同看一個強暴犯在強暴凌虐另一個女孩,他們一面大聲叫好,一面對加害者抱以同情,並大聲嚷嚷著,無辜的路人,你們是強暴犯,對著所有想幫助被害者的幫助者,說,你們就是那個強暴犯.
.
這樣的思維,無疑是一種共犯的思想,我們周遭的人們,出現了一群強暴犯預備軍,而高虹安唱起他們的語彙,並說,不是她創作的,是應觀眾要求,話鋒一轉,又直接指控「我想先看清楚,到底有多少貨真價實的塔綠班」、「不正是坐實了民眾痛恨的塔綠班?」、「就是民眾痛恨的塔綠班.」,直接將塔綠班說成是刻畫在民眾心裡的你的名字,噢,我想她真正想說的,是已經刻畫在自己的心中,成為永遠的名字,她已經命定了,所有批判她的人,你們就是一群塔綠班.
.
但是她不敢說,說成是人民的.
.
遠方的人正在受苦,他們被用鞭子鞭撻著,被蓋上罩袍,遮住了眼睛和嘴巴,而一群人不同理他們的處境,不正視他們的痛苦,甚至捨不得別開眼睛,當作事不關己,看著一群人被奪去了自己的名字,被另一群人奴役,你不為他們發聲,反倒是把加害者的名字,當作是鞭子,試圖鞭撻另一群人,活在你身旁的人,也奪去他們的名字.
.
她們很痛苦,而他們卻很高興.
.
這樣的情緒,這樣的剝奪,和兇手又有什麼不同?
.
如果高虹安為了保護自己,而將自己周遭的人,都刻化成兇手的名字,那麼,神父必須為那些被削去自己臉孔的人,找回自己的名字.
.
我必須為和她同樣活在這座島嶼上的人辯駁,
.
台灣人,不是塔綠班.
.
然而,作為同樣活在島上的人,她必須意識到,她和其他人不同,她不是一個鄉民,或是名嘴,她是一個代議士,具有公職的身分,她具有著權勢,立法權,質詢權,要代替人民上國會殿堂,理所當然,具有較多的社會責任,必須以較高的道德標準加以省視,何況,她還任職於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教育、文化政策的議案,難道她要用謾罵綠畜的眼光,去制定民眾教育的規準?用唱「塔綠班之歌」的方式,去審視族群的文化?而她犯了錯,不肯道歉的態度,難道不會有家長問「我要怎麼教小孩?」
.
誠如鄭太吉所說的,「過高屏溪,殺人無罪」,如果他不是一個代議士,他只是一個罪犯而已,他說的話不具備影響力,但他選上了議長,這就表示,他不同於一般人,他的話語,不可避免的會對公民社會造成極大的風險.
.
我不知道隨口說出「塔綠班、綠畜」的代議士,是不是認同「只要是綠的,辱罵無罪」,如果是,他擁有立法權,不知道會提出什麼樣的法案,來合理化自己的言語.
.
更重要的,她必須具有基本的常識認知,自己的話語,對照自己的職權,是如何的撕裂這個族群和社會,她絕非只是隨意唱歪歌的小女孩,如果她認為她是,請辭職,辭去自己的職務,想要罵什麼樣的髒話或是羞辱特定族群,沒人會理會你.
.
台灣的伊斯蘭信徒,並不認同塔利班的行為,認為少數人曲解伊斯蘭後還自詡為穆斯林,使得他們受到了牽連,而這份心情,轉化成同理,使他們精確的辨明了,那些滿口「塔綠班、聖蟑士」,正在消費他們的信仰,將罪加在冤枉的人身上,正如其他人用塔利班的行為,對他們進行歧視一般.
.
他們感同身受,發出不平之鳴,人之所以為人,乃因對其他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
.
有些人不能,我們希望他們能.
.
願那些謾罵塔綠班和嘲笑綠畜的人,能使自己的心靈早日得到平靜,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鶴 #林靖賢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平靜心靈】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心得] 《想像的共同體 民族主義的散佈與起源》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想像的共同體》/ 王梅霞- CH13-1. 政治人類學(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S1Ep.12 《想像的共同體》:台灣人是什麼民族? 的評價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因為如同安德森所言,國族層次的想像共同體一定是有邊界的 的評價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民族是一個想像共同體的推薦,YOUTUBE、PTT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民族是一個想像共同體的推薦,YOUTUBE、PTT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台灣本土確診案例再度+0。
有的人在意的是這個國家,有的人在意的是下一場選舉。
所以,有人在意疫苗覆蓋率夠不夠時,有人卻只在意哪支疫苗是誰的功勞。
看到一個媒體,報導BNT疫苗來台,下了一句結論「你防我、我防你,BNT疫苗在台灣像炸彈,有煙硝味」,除了帶風向,講復必泰的標籤問題,又要用暗示的語氣說,政府似乎有人不想讓郭台銘扮演太重的角色。
陳時中出來否認,然後媒體自己再繼續過度解讀。
BNT疫苗,從今年初政府要與德國原廠購買,臨時被中国介入破局,幾個月後,再由台積電與鴻海出面,延續購買程序。
整件事情,就是台灣在中国打壓之下,仍然不屈不撓,政府與民間團結合作,最後終於突破封鎖的故事。
在這些政客與媒體的口中,卻變成了爾虞我詐的「功勞搶奪戰」。
這種政黨與媒體的詮釋,我聽得一頭霧水。
有新的品牌疫苗,要進來台灣了,我身為一個台灣人、身為一個台灣的政治人物,心裡只有高興。
哪有跟這些政黨與媒體一樣,一肚子算計?
有新的疫苗進來,台灣的國人有更多選擇,就是好事。
雖然所有現在的疫苗(Moderna、BNT、AZ、高端)都是一年前研發的,當時根本還沒有Delta Variant,但是,有疫苗,比沒有好,這是任何客觀的科學證據都指向的結論。
台灣的政府從來沒有要擋疫苗。
一直以來,都是,台灣要買疫苗,被中国政府攔截阻擋,這是美國、德國媒體,都已經證實的事情。
但是,這些台灣的媒體與政黨,卻不斷造謠說政府要阻擋疫苗採購,還生出了自己想像的動機,什麼炒股,各種惡意,超乎常理的陰謀論。
我自己就是第一天(8/23)注射高端疫苗的人,但是,這些不注射高端的媒體與政黨,似乎比我還要更在意高端的股價與保護力。
高端的股票,我一股、一毛,也不曾買過。
高端的疫苗,倒是注射了一劑,現在也已經超過了4天,除了肩頭有一點酸痛以外,一切正常。
而現在媒體開始炒作「BNT疫苗的功勞」這個問題,彷彿民進黨政府真的有人要跟他們搶似的。
今天台灣已經有290萬的人注射Moderna,沒有人會說這就是民進黨的功勞,民進黨人自己也沒這麼想。
為什麼國民黨人會這麼執著,以為一支疫苗的成功進口,「功勞」會像是買樂透一樣,一人獨得。
任何一個有國際採購經驗的,有社會經驗、有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一筆這樣的採購要能成功,需要太多因素的成功,需要太多貴人的相助。
就連郭台銘自己,以他如此自豪於自己的白手起家的人,在談起採購BNT疫苗的過程時,每次的聲明,從不曾獨攬功勞,郭董總不忘感謝支持協助的各方貴人。
就連郭台銘都不曾歸功於自己一人,但卻有人迫不及待很想要把「功勞」的歸屬,下定論。
邊境防堵、控制疫情、提供疫苗,這都是一個政府應該做的工作,有做到,是應該的。我肯定政府,都是基於這個理由。
但卻有人硬要操作,把本來就該是朝野政黨應該合作達成的公衛基礎,變成「功勞」,變成「恩惠」,是可以被拿來討人情的東西,就好像台北市的那些特權施打一樣。
但台灣早就不再是那個國民黨裙帶資本主義的時代與世界了。
疫情若能被控制,有疫苗,台灣安全,是全體台灣人的共同努力與功勞,一直都是這樣,為什麼到了這個時候還只能用「政黨」思考事情?
到底這個時候,你是個台灣人,還是個XX黨員?我真心不懂,到底隨時隨地都在思考政黨鬥爭的人,不累嗎?
一個民選的政府,它的目標,就是經濟好,人民賺錢,生活幸福。
疫情直接傷害的,就是經濟,有疫情,人民無法正常生活,就無法正常消費。政府要的,就是疫情控制住,疫苗越多越好,盡可能把人民生活恢復正常。所以台灣這個命運共同體內的所有人,大家都盡自己的力量,克服疫情,克服挑戰,恢復正常生活。
有的人在意的是這個國家,有的人在意的是下一場選舉。
在意這個國家的人越多,這個國家就越正常。
共勉之。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針對國人國族認同調查顯示,超過七成自認是台灣人,然而,對比上期中國人認同上升2.2個百分點,對此,游盈隆點出兩項原因...
---------------------------------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加入﹝風傳媒Telegram﹞,獨家內幕搶先看
http://bit.ly/2Ta3nWR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https://bit.ly/2tehBg1
🔥下載﹝風傳媒APP﹞,更多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2P4VOzg
#想像的共同體 #台灣人認同 #游盈隆 #民族認同 #台灣民意基金會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你不要那麼意識型態就是意識形態?!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35 【意識形態是什麼?】
01:48 【政治學上的意識形態,是怎麼定義的?】
02:29 【那麼,有哪些東西屬於意識形態呢?】
05:10 【我們的觀點】
06:29 提問與結尾
06:54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
|腳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政治意識型態:台灣人左傾與反商?(上):https://bit.ly/2HlD6lE
→ 「意識形態」是髒話嗎?談韓國瑜與台灣常見的誤解:https://bit.ly/2Edg9ML
→ 意識形態(Ideology) :https://bit.ly/2GZcmpf
→ 什麼是意識形態?:https://bit.ly/2TaC3d5
→ 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https://bit.ly/2SkL0vX
→ 麵包與愛情:初探台灣民眾民族認同的變動:https://bit.ly/2Sljaj7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想像的共同體》/ 王梅霞- CH13-1. 政治人類學(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版權聲明:本著作除版權聲明頁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台灣 3.0版授權釋出#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 #民族主義#彌 ... ... <看更多>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S1Ep.12 《想像的共同體》:台灣人是什麼民族? 的推薦與評價
本集重點: - 民族, 是人們想像出來的- 民族的起源在南美洲- 歐洲大陸的民族主義大爆發- 非洲與亞洲的民族主義居然要歸功於殖民政府? - 台灣人是中華 ... ... <看更多>
想像的 共同體 台灣 在 [心得] 《想像的共同體 民族主義的散佈與起源》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週一書更新:https://abababalabiba.pixnet.net/blog/post/318092187 -----
(不過這本書很難啃我讀了兩週不止QQ)
近來發生了許多關於民族認同的事件,
不論是被迫道歉,或是舉報他人懷有不法的民族認同,
又或是兩派網友彼此嘲笑對方的民族認同等,
民族認同這個話題在選舉前後總是特別易燃,
一點星火就達到了燃點,延燒不止且燒得火烈。
在台灣,構築自己的民族認同想必是個得花上比較多時間的工程,
到底自己從何而來,要往哪去,是什麼人,都得在數種對抗的聲音中理出自己的思緒。
日前《想像的共同體》作者 班尼迪克‧安德森辭世,
聞眾多朋友表示遺憾,才得知有此一書。
困惑於近日風風雨雨,希望能藉本書解惑。
不過本書畢竟是遍及全球的社科院教科用書,內容紮實而艱澀,
作者文采頗豐,各式人名的隱喻讓我難以理解,旁徵博引的廣度也讓人咋舌。
(譯者吳叡人對於本書的導讀中提到,作者主修西洋古典研究,與英法文學。
而西洋古典研究意味著必須通曉古希臘文與拉丁文。而作者除母語英文外,
至少還精通德文、法文、印尼文、泰文、菲律賓的塔加洛文與西班牙文。
由此可見作者引用各地小說與報紙期刊的廣度是如何的難以想像。)
由於要探討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相關的文史考證必不可免,
若能通曉歐洲史、近代東南亞與美洲,閱讀起來或許會有更多共鳴。
雖然我不具備上述能力,無論是語言能力或是文史背景,依舊覺得本書讓我收穫甚多XD
----------------------------------------------------------------------------
本書中的民族主義的定義:
「它是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並且,它是被想像為本質上有限的,
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
民族主義並不是一種如「自由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意識形態,
比較適合的解讀是可以把它當作血緣或是宗教這類的概念來理解。
民族主義是想像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成員,有辦法認識這個民族的所有成員,
但民族的成員卻能輕易的想像他們之間彼此是聯結的。
套入近日的例子中,有位藝人於中國受訪時說道:「不用分那麼細,我們都是中國人。」
因而受到了抨擊。
受到抨擊的原因或許是,抨擊他的人想像與該位藝人是聯結的,具有同樣民族認同的,
且能想像一位具有「台灣人」民族認同的人在那個場合是否會進行這樣的言論。
如同能夠想像一位根本不存在的熱血台灣人會痛罵那位藝人的行為。
民族也被想像為一個共同體,雖然一個民族內部可能依舊存在著不公平的情況,
最終民族依舊被設想為一種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的情感。
這種情感在過去兩個世紀,驅使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甘願為民族犧牲或進行屠殺;
也可見於各式民族無名英雄的紀念碑。
而印刷資本主義也參予實現了,在相同時間下(同時性),建構一個共同體的可能。
書中舉例印尼民族主義者的於1924年的小說《黑色的賽瑪琅》:
「 七點鐘,週六晚上;賽瑪琅的年輕人在週六晚上從來不待在家裡的。但是今晚
卻看不到一個人影。因為竟日的滂沱大雨把路面弄得又濕又滑,所有人都待在家裡了。
因為壞天氣和村落裡面的泥濘的道路使得一切都失色了。那些向來總是擠滿了各式車輛
的主要道路和行人絡繹不絕的步道都被遺棄了。
賽瑪琅被遺棄了。一列列瓦斯燈的光線直射在閃亮的柏油路上。一個年輕人坐在藤
椅上看報紙,突然間一個文章標題映入眼簾:
『繁榮─窮困的流浪漢因風雨日曬病死道路旁』
這個年輕人被這篇簡短的報導所感動,他可以想像那個人在路旁瀕死時所受的痛苦。
然而另一刻他的憤怒又指向產生這種貧窮,卻讓一小群人致富的社會體制」
賽瑪琅、因為下雨而泥濘的道路、瓦斯燈、藤椅等資訊,產生令印尼讀者熟悉的地景,
而文中的年輕人,則意指一個屬於印尼讀者的年輕人,隱含著他是這個「想像的共同體」
的其中一個成員,甚至不需要指名他的名字。
印刷語言創造了一個統一交流的場域,使得原本無法互相交談的人們,能夠意識到彼此
也就是這廣大的讀者群的存在。
作者在本書有一個常用的意象:朝聖之旅。
古老的宗教共同體的外部邊界,舊是依照人們究竟從事哪個朝聖之旅來決定的。
若沒有這種形式的共同體的概念,則馬來人、波斯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同時出現於麥加
就會令人費解。他們彼此間甚至無法交談。
但他們有共同的朝聖目標,他們都是穆斯林。
為什麼美洲的民族主義國家,他們的國土範圍與當初被殖民的行政單元會疊合,有部份
原因是因為他們經驗了相同的朝聖之旅。
例如美洲出生的白人(歐裔海外移民),想要在殖民母國爬到重要的官位,是不可能的。
他們升遷的過程,也就是他們身為官員的朝聖之旅,其終點或頂峰,通常是殖民地當地的
最高行政中心。這些有相同經驗的旅伴,宿命關係被這個行政單元給綁住了。
縱然語言、宗教、家世或禮節各方面都與歐洲那端的人相似,卻無法有一樣的旅途。
而印刷資本主義,報紙這類的商品,在各個殖民地內發行時,除了報導殖民母國的消息,
還包含了船舶何時到港,殖民地當地各物品的時價以及殖民地的政治任命,將這些訊息
(這個價格與那個任命)串起來的因素是殖民地的行政結構本身。
造就了這些船舶、價格,以及官員主教的任命,都共同歸屬的一個想像的共同體。
而民族也是可以被建造的,19世紀的歐洲當中,出於行政的理由,這些王朝紛紛選定
某種方言做為官方國家語言。當時王朝的領域範圍與各地方言通行的區域並不一致,
底下的居民充滿異質性,為了能夠保存王朝的權力,特別是他們從中世紀開始累積的
廣大的、多語的的領土之統治權的手段。
例如沙皇將底下充滿異質性的居民「俄羅斯化」,將其稱為「官方民族主義」
作者是謂:「將民族主義那又緊又短的皮膚撐大到足以覆蓋帝國龐大身軀的手段。」
本書中一直提及民族主義是「想像的」。
民族主義或許要學會具有想像力,並且遺忘某些事情。
那些英國光榮的民族史的「大憲章」、「光榮革命」等,進入了全英國的教室中。
而當初強迫約翰王接受大憲章的男爵們根本不說「英語」,而且他們也沒有任何一點
自己是「英國人」的概念,可是他們卻在七百年後英國的教室課堂裡面,
被視為早期的愛國者。
而語言的一致性也不是民族主義的必要要件,1891年,在首度紀念許維茲Schwyz,
歐布瓦登Obwalder,和尼德瓦登Nidwalden三地聯邦六百周年的慶典當中,瑞士政府
「決定」了以1291年為瑞士建國的日期。(或許又是民族主義必須有想像力的一例)
這樣遲了六百年才做的決定,暗示了瑞士民族主義的特性並非它的古老,而是它的現代。
作者認為1891年才是瑞士民族主義的誕生日期。
而瑞士的官方語言是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與羅曼語。瑞士的官方語言來自
強大的鄰國的語言。由於這個國家的落後、難以接近的地形與可利用的資源匱乏,使它
能夠免於被更強大的鄰國兼併。
而又由於瑞士被夾於法國、義大利與德國之間,貿然將任一語言指定為官方語言的政治
風險太高,但境內通行的多語言卻無礙於這個想像的共同體的形成。
民族主義的需要的不是某種特定的語言,而是能夠通行於印刷資本主義的語言。
-----------------------------------------------------------------------------
原本想依照書中的順序依序做摘要與心得來完成這篇,但由於本書內容太紮實與困難,
怕這篇文變成落落長又缺乏可讀性,也因為許多部分消化不良,所以就跳過沒有分享了。
以至於書的前半部佔了本文相當大的比重。
但個人覺得書的前半部比較精彩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84.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3705335.A.904.html
※ 編輯: zxc1018 (123.195.84.162), 01/25/2016 15:31:34
現代統治者與知識份子的騙局這個看法滿有趣的!
原本看到官方的民族主義這個章節一直期待會有這樣的批評出現說
原本這本算是比較好讀的XD 那另外兩本會讓人有點卻步呀
也謝謝學識淵博的版友們推薦了這麼多書,要讀完肯定是個大工程~
※ 編輯: zxc1018 (123.195.84.162), 01/26/2016 13:17:1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