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眾真的挺有福氣的,前陣子大小銀幕滿滿的劉冠廷,而今又有演技派女神謝盈萱連播,從 10 月 10 日完結的《#俗女養成記2》無縫接軌到 10 月 9 日開播的《四樓的天堂》,還加上首度主演台劇的黃秋生、備受期待的新生代演員范少勳,且不單單只有諸如此類的話題度,從故事概念、演員陣容到主創團隊,幾乎可以預期會是質量並重的一部優秀作品,台北電影節首二集放映場次,開賣不到一分鐘便全數秒殺,讓人更加期待。
⠀⠀⠀⠀⠀
▍來看預告:https://youtu.be/1L4S1dKq_vk
⠀⠀⠀⠀⠀
「其實身體每個經脈,都有相對應的疾病、或相對應的性格。這也是每個角色必須解決的問題。」
⠀⠀⠀⠀⠀
故事的主要場景 ——「天堂」,為一間隱身在巷弄,位於老舊公寓四樓的私人推拿會所;在這裡,推拿師天意總能以獨特的方式,碰觸到客人不願面對的心裡傷口,替他們層層解開病因。無論是總在幫助別人卻不知道如何化解自己母親心結的心理師、有著黑洞般過往的塗鴉客、或是害怕失去總是壓抑情緒的劇場演員。在「天堂」,藉由天意的雙手,他們將一一重新找回心底最柔軟最溫暖的自己。
⠀⠀⠀⠀⠀
《我叫阿銘啦》、《流浪神狗人》導演陳芯宜與導演樓一安合力編寫劇本,除了上述三位主要演員以外,還網羅了黃姵嘉、王真琳、潘麗麗、陳家逵、太保張嘉年、陸弈靜、馬志翔、丁寧、孫可芳、盧以恩等人。有報導寫到,黃秋生飾演的推拿師天意,角色原型就來自之前紀錄片《行者》中的編舞家林麗珍,此位來歷不明卻有著香港口音的推拿師,行事作風神秘,推拿功夫了得,宛如武林高人,他在舊公寓四樓經營一個沒有招牌的推拿會所,不將自己這門功夫當做生意,來的都是口耳相傳或有緣分的客人;他從客人的走路方式、坐姿站姿,就可以推測這個人的生活習慣、身體病痛。
⠀⠀⠀⠀⠀
「私底下的黃秋生,第一天看到他你會覺得他氣場很強,像是充滿能量的獅子,看到他會怕;到拍攝中期,你會看到他身上的色彩、背後很多的故事,看到他你會想哭;到拍攝後期,你會發現他其實是非常淘氣的人,現場會吹口琴彈吉他逗我們、偷藏我的書、說笑話,看到他就會想笑。」
⠀⠀⠀⠀⠀
謝盈萱眼裡的黃秋生原來長這樣。
⠀⠀⠀⠀⠀
而她所飾演角色都有些共通性,代表這個世代的女性,以及女性困境,雖然人設有些相似,但複雜度遠比陳嘉玲高出許多。張琪是天堂的常客,為一位經常受邀上節目、頗有名氣的心理師,不願受傳統框架的束縛,也因而承受更多有形無形的壓力,長期接觸負面情緒的關係,肩膀、手臂經常緊繃痠痛,輔導過無數的受傷靈魂,卻無法解決自己心底的問題。
⠀⠀⠀⠀⠀
另一方面,范少勳的宇宙,自幼被媽媽遺棄,接著父親過世,從小輾轉待過不少寄養家庭,早熟卻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他,內心猶如黑洞,長期與朋友在街頭廝混、參加抗爭,給予了他歸屬感與生命之光,對世界的憤怒也藉著搖滾樂和街頭塗鴉找到出口。在一次意外中,宇宙命中注定般遇見天意,身體和宇宙的運轉同樣神秘,然而天意洞悉一切的魔法,卻引導著百般壓抑的他逐漸釋放了自我。
⠀⠀⠀⠀⠀
「希望你能在《四樓的天堂》裡面被療癒、或多或少可以找到一點點自己。」
⠀⠀⠀⠀⠀
⠀⠀⠀⠀⠀
⠀⠀⠀⠀⠀
#重點是Netflix會上架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Simon Cha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祥哥帶領大家用唱療、頌缽、光療等方法,逐一清洗各脈輪。 為什麼要清洗脈輪? 人體上脈輪並非實質存在的器官,而是指全身氣場的能量彙集點。脈輪產生阻塞、不足或過剩等狀況,壓力、憂鬱、悲傷及憤怒等負面情緒都會促成脈輪閘口關閉,長期累積將導致身體疾病的產生及精神失調。 脈輪的能量跟所有宇宙的循環道理一樣,...
情緒 疾病 對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情緒 疾病 對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好的養生方法,是養好自己的情緒!人的情緒有七種:喜、怒、憂、思、悲、恐、驚,
每一種都對應著我們的臟腑,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但人有七情六慾是正常的,
只是情緒不宜過度~
一個人如果長期情緒混亂、偏激過度,
很可能影響氣血順暢,引發各種疾病。
生命在於運動,
長壽在於靜養~
放寬心,戒脾氣,
運氣也會變得順遂!
生活中,要學習使自己保持平靜,
靜坐、禪定、冥想、放鬆~
瑜珈、氣功都是很好的養生喔👍~雨揚
【超易學開運瑜珈】 7&8號金行人(牛面式/手臂伸展)
👉 https://youtu.be/mM8FWvTwnKg
情緒 疾病 對應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祥哥帶領大家用唱療、頌缽、光療等方法,逐一清洗各脈輪。
為什麼要清洗脈輪?
人體上脈輪並非實質存在的器官,而是指全身氣場的能量彙集點。脈輪產生阻塞、不足或過剩等狀況,壓力、憂鬱、悲傷及憤怒等負面情緒都會促成脈輪閘口關閉,長期累積將導致身體疾病的產生及精神失調。
脈輪的能量跟所有宇宙的循環道理一樣,有不足的也有過量的,可以運用不同的色光來作補足與排解,脈輪甚至有不同的專屬頻率或音符,這些音符會震動對應的脈輪,進而喚醒或開啟它們。人體本就是一個充滿了能量的電磁場,或這說像一個大型的液體水晶,在這電磁場的裡面右七重輪的色光,外圍則自然形成一層層的彩虹光芒,便是體光,雖然體光可以藉自我的醒悟、宗教修行、靜坐冥想等改變,但其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運用剷手療、晶石療法、香氛療法等。
我們生活在壓力極大的環境中,加上過去的際遇創傷,導致體內的能量流動處處堵塞,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器官運作,結果能量流通經過脈輪時多時少,許多時候能量不足,有時又會過多失控,甚至個別脈輪的能量場移位,於是整個人的身心靈狀態走下坡;清洗脈輪的工夫可以撥亂反正,保證全身各脈輪正常運作。
每個脈輪都不是獨立運作的,而是我們整個人各能量中心組成那個系統的一部分,這些中心是不斷互動的。
我們主動去清洗脈輪,其實就是學習運用能量做療癒,重新抓回自己的健康,掌管自己的幸福。
祥哥頌缽課程教大家清洗脈輪:
https://www.greenwoodshk.org/events-1
祥哥能量療癒系列:
1. 6合1能量療癒
https://youtu.be/f9c6_pcKJRM
2. 7輪能量清洗
https://youtu.be/hhpsdAcqf9s
3. 針對病灶音響療癒
https://youtu.be/xJ_UiCUoY-k
4. 中脈磬療
https://youtu.be/SVHuK3A2Wi4
5. 清洗平衡加能脈輪這樣做……
https://youtu.be/Ja9lOXcN_MA
6. 頌缽基本功
https://youtu.be/4tkXlDJfkgU
7. 頌缽基本法 (1)
https://youtu.be/AxUHHoKaP7c
8. 頌缽基本法 (2)
https://youtu.be/4dolUZOLU0M
9. 怎樣用零極限配合音響療癒
https://youtu.be/T-h5W2uMvoo
10. 怎樣音響療癒驅鬼
https://youtu.be/qxD-4wFNYoo
11. 為什麼玩頌缽?
https://youtu.be/cm9-CsYNBg0
12. 怎樣用磬療癒人事物
https://youtu.be/F6Qj1YFKKcw
13. 怎樣敲磬
https://youtu.be/TP4OVkCk0e4
14. 怎樣用磬改變意識
https://youtu.be/Ge0V6GLkEcY
15. 怎樣安排磬療課
https://youtu.be/pL9pQpglrjk
16. 5合一能量療癒這樣做
https://youtu.be/O_jH84GI7Ng
17. 怎樣和頌缽做靈伴
https://youtu.be/8P_5aF3HWHE
18. 錯的竟然才是對的
https://youtu.be/lLlmTi3yzug
19. 全身脈輪能量清洗@綠野林
https://youtu.be/EIe0SGNOnU4
20. 脈輪能量療癒
https://youtu.be/4FA_hGNvbYU
頌缽療癒分享
1. Eva遇上了頌缽生命改變改變了
https://youtu.be/KrE0SvMRaB8
下次公開體驗課,歡迎邀請家人親友來參加-- https://www.greenwoodshk.org/event-details/song-bo-liao-yu-ti-yan-ye-gong-yi-ke-2020-e212-016 下次頌缽課程— https://www.greenwoodshk.org/event-details/neng-liang-song-bo-liao-yu-shi-ji-chu-ke-cheng-1yue-2020-e212-026
更多祥哥的智慧技藝知識分享:
https://www.greenwoodshk.org/blog/categories/%E7%B6%A0%E9%87%8E%E6%99%BA%E6%85%A7
聯絡祥哥:
綠野林 34282416 (星期一至六),
或whatsapp 662775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FA_hGNvbYU/hqdefault.jpg)
情緒 疾病 對應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大腦天生的模仿機制?
🔸模仿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維特效應及帕帕基諾效應!
🔸面對負向情緒的人事物,我們要如何應對!
#影片大綱
🔸天生愛模仿
▫人從小就會模仿,透過模仿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及思考模式。
▫藉由模仿,進而發展出共感、同理心。
▫除人類外,許多動物也都有模仿行為,如:貓、猿、鳥等。
🔸模仿的腦科學-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於1990年代由義大利科學家觀察獼猴行為所發現。
▫在大腦中有許多控制動作和情緒的腦區,包含前扣帶迴、頂下小葉、運動皮質區和頂顳葉溝的皮質區都有分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與人類的表情認知、情緒傳遞和同理心也有極重要的關聯。
▫自閉症的社交障礙,目前研究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活動難以活化導致。
▫近年fMRI研究顯示,當看到與自己相同或喜歡的族群時,鏡像神經元相對應的腦區有更多活化,代表這與人類的學習、資訊傳遞與社交活動,均扮演重要角色。
🔸維特效應與帕帕基諾效應
▫維特效應一詞來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出版後,產生的模仿自殺的效應,特別是在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不當宣傳報導之後。
▫帕帕基諾效應出自莫札特的魔笛,儘管被觸動自殺的念頭,很有可能在親友及媒體正面報導下,轉念間,生命劇本就會改寫。
🔸結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容易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慢慢被影響,所以自我察覺十分重要。
▫當遇到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採取行動,如暫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事物,或找尋親友或專業人士協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鏡像神經元 #同理心 #共感 #copycat #維特效應 #帕帕基諾效應 #正向 #腦科學 #集體焦慮 #自我察覺 #獼猴 #社交 #學習 #媒體傳播 #社群 #魔笛 #媒體自律 #情緒渲染 #轉念 #生命劇本 #模仿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Q74N32bLjw/hqdefault.jpg)
情緒 疾病 對應 在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的新書可以在博客來找到唷!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286?sloc=main
【當中醫遇上瑜伽:以瑜伽體位對應十二經絡,從四時節氣調養到強化全身肌群的對症養生書】— Flow With Katie 凱蒂瑜珈 X 何穎盈中醫師 —
★第一本結合瑜伽體位、中醫經絡穴位和節氣食療的全方位日常保養指南
★順著經絡脈相練習瑜伽,預防高血壓、提升消化道機能、改善過敏與便秘、避免腹痛腹瀉與頻尿、提升免疫力、穩定情緒與內分泌、緩解焦慮及憂鬱、改善睡眠品質、排水消腫,以及女性經期和更年期護理
★藉由瑜伽強化鍛鍊肌群,做好平日保養,避免疼痛疾病上身
請訂閱我 YouTube ►http://bit.ly/2DUlsio
邀請你一起幫 Katie 的影片上字幕: http://bit.ly/38pwL14
請訂閱頻道,加入 Katie 的瑜珈旅程,讓我們一起深度練習:)
For more videos like this, subscribe to my YouTube channel!
想找 Katie 凱蒂
STAY CONNECTED WITH ME!
=========================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FlowWithKati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lowwithkatie/
歡迎來信: flowwithkatie@gmail.com
=========================
Song: Ikson - Spring (Vlog Music No Copyright)
https://youtu.be/EVGAjPzWHr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R0LyQWzxg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