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第一次把《轉山》這本書拿起來,是在高雄夢時代裡的連鎖書店,當時新兵二訓在高雄鳳山,放假沒北上回家,索性到新開的百貨公司打發時間,然後遇見了《轉山》。要知道,對於一個不安、徬徨、身心緊繃的新兵,有多需要精神上的撫慰,我讀了序感動涕零,立馬賣下它,在軍中趁有空讀完,並推薦給同袍。轉眼間,那已是十年前的事。
.
後來仔細想想,總覺得有一件事不對勁。我不夠誠實,沒把心裡真正的感受說出來,我說我喜歡《轉山》,其實帶有一點「為喜歡而喜歡」的成分。林懷民耶、雲門耶、流浪者計劃耶,你敢質疑這本書的品質嗎?不敢,身為準下士的我甚至連飄去營站都不太敢,哪敢頭頭是道地說出心聲。直到後來有一次和朋友討論到這本書,朋友說:「你不覺得作者用第二人稱寫很矯情嗎?」晴天霹靂、當頭棒喝,他的一句話把我說感覺的「不對勁」道破了。因此,直到現在,每當有人推薦《轉山》這本書,我總會說,我最喜歡的是“序”的部分。我還記得在夢時代讀那段文字的感動,但已忘記裡面的諸多細節,忘記很多艱澀的用字。又或許是文人相輕吧,因此,我看待《走河》的出版,是抱著一些成見。
.
書是向朋友借來的,那天我們一起去參加謝旺霖先生和駱以軍先生的對談,順便交書。對談的內容先不提,兩位文學作家扯著扯著就不知道扯到哪邊去(尤其是駱 XD)。但會後,我對謝旺霖先生有了舒服的印象,他很謙和、緩慢,甚至散發著有點像女性的溫柔,完全就是會寫出那些文字的人。我能想像這個人對寫作的偏執,以及許自己為作家的強烈志向,過程中一定經歷過很多掙扎、低潮、翻案、重來,再重生。如是完成了一本令人感動的書。
.
這一次,沒有矯情的第二人稱,謝旺霖謝寫「我」,寫他從恆河出海口上溯到恆河源頭的故事。有幾篇文章真的相當精彩,有情感有眼淚,有身歷其境的奇幻感。我特別喜歡在瓦拉納西的那幾篇,作者除了把千年古城還原地很好,也把人際關係寫得相當迷人。另外《克利須納之城》那篇近萬字的旅館故事也很深刻,文末,我幾乎要為離別而傷懷。還有很多很多,關於作者從自身出發的「觀」與「想」,加上親見謝旺霖先生的印象,使得那些觀想變得合理而不煽情,並且讓這本書很有靈魂。全書沒有半張照片,只有兩張菩提樹葉的拓印,宣示了這是一本文學作品,重點是「人」的成分、作家的觀點。這一次,私認為作者拿掉了很多「要成為一的作家」的企圖心,而是抱著「我是作家」的創作心態,文內不再有過多的咬文嚼字,或者卡、頓的地方,頗流暢,流暢就自然容易入戲,生成感動。套一句駱以軍先生在座談會上所說的話:謝旺霖註定是要說故事的人。當時我以為是恭維,現在覺得那是真心。
.
果然是十年磨一劍,我覺得《走河》已寫出旅記的新標竿。如果你喜歡《轉山》,你應該也會喜歡《走河》;如果你不喜歡《轉山》,或許《走河》會令你改觀。我決定自己也買一本收藏,聊表崇拜。
.
by 自嘆到想和出版社毀約的瑞夫
.
#轉山 #走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
恆河源頭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猶記得第一次把《轉山》這本書拿起來,是在高雄夢時代裡的連鎖書店,當時新兵二訓在高雄鳳山,放假沒北上回家,索性到新開的百貨公司打發時間,然後遇見了《轉山》。要知道,對於一個不安、徬徨、身心緊繃的新兵,有多需要精神上的撫慰,我讀了序感動涕零,立馬賣下它,在軍中趁有空讀完,並推薦給同袍。轉眼間,那已是十年前的事。
.
後來仔細想想,總覺得有一件事不對勁。我不夠誠實,沒把心裡真正的感受說出來,我說我喜歡《轉山》,其實帶有一點「為喜歡而喜歡」的成分。林懷民耶、雲門耶、流浪者計劃耶,你敢質疑這本書的品質嗎?不敢,身為準下士的我甚至連飄去營站都不太敢,哪敢頭頭是道地說出心聲。直到後來有一次和朋友討論到這本書,朋友說:「你不覺得作者用第二人稱寫很矯情嗎?」晴天霹靂、當頭棒喝,他的一句話把我說感覺的「不對勁」道破了。因此,直到現在,每當有人推薦《轉山》這本書,我總會說,我最喜歡的是“序”的部分。我還記得在夢時代讀那段文字的感動,但已忘記裡面的諸多細節,忘記很多艱澀的用字。又或許是文人相輕吧,因此,我看待《走河》的出版,是抱著一些成見。
.
書是向朋友借來的,那天我們一起去參加謝旺霖先生和駱以軍先生的對談,順便交書。對談的內容先不提,兩位文學作家扯著扯著就不知道扯到哪邊去(尤其是駱 XD)。但會後,我對謝旺霖先生有了舒服的印象,他很謙和、緩慢,甚至散發著有點像女性的溫柔,完全就是會寫出那些文字的人。我能想像這個人對寫作的偏執,以及許自己為作家的強烈志向,過程中一定經歷過很多掙扎、低潮、翻案、重來,再重生。如是完成了一本令人感動的書。
.
這一次,沒有矯情的第二人稱,謝旺霖謝寫「我」,寫他從恆河出海口上溯到恆河源頭的故事。有幾篇文章真的相當精彩,有情感有眼淚,有身歷其境的奇幻感。我特別喜歡在瓦拉納西的那幾篇,作者除了把千年古城還原地很好,也把人際關係寫得相當迷人。另外《克利須納之城》那篇近萬字的旅館故事也很深刻,文末,我幾乎要為離別而傷懷。還有很多很多,關於作者從自身出發的「觀」與「想」,加上親見謝旺霖先生的印象,使得那些觀想變得合理而不煽情,並且讓這本書很有靈魂。全書沒有半張照片,只有兩張菩提樹葉的拓印,宣示了這是一本文學作品,重點是「人」的成分、作家的觀點。這一次,私認為作者拿掉了很多「要成為一的作家」的企圖心,而是抱著「我是作家」的創作心態,文內不再有過多的咬文嚼字,或者卡、頓的地方,頗流暢,流暢就自然容易入戲,生成感動。套一句駱以軍先生在座談會上所說的話:謝旺霖註定是要說故事的人。當時我以為是恭維,現在覺得那是真心。
.
果然是十年磨一劍,我覺得《走河》已寫出旅記的新標竿。如果你喜歡《轉山》,你應該也會喜歡《走河》;如果你不喜歡《轉山》,或許《走河》會令你改觀。我決定自己也買一本收藏,聊表崇拜。
.
by 自嘆到想和出版社毀約的瑞夫
.
#轉山 #走河
恆河源頭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恆河源頭 在 功夫班傑 Kungfu Benj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是我第一次去印度朝聖。我借了朋友的5D2單眼相機,拍了一堆不能用的畫面。但恰好經過現在的剪接技術能呈現當時朝聖的3個重點。我平常閱讀瑜珈哲學書籍。這隻影片主要是介紹影響我修行最深的瑜珈師,作者,和修女。可惜當時我拍攝技術太差,沒辦法好好介紹每個地方其它特色,各還有很多看頭沒介紹。還好主要的目的地畫面還算足夠,再補充一些配音也算完整。我想其它沒介紹留給自己去探索的人發現好了。印度是世界修行的聖地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個地方是RIshikesh。適合拍照,學瑜伽,學梵文,看古蹟,找山洞靜坐,和體驗恆河的源頭。
第二個地方是Pondicherry。他是法國殖民過的小村,少年PI就是這裡長大。這裡是整合哲學的起源,不分宗教,只談道理,透過各個角度探索人的意識,甚至可以拜訪一個實際運作的共產社區Auroville。
第三個地方是Kolkata。接到滿滿被英國殖民的古老味道。是最不適合修行的城市,宗族屠殺,宗教互嗆,政權鬥爭,喇叭按不停。但這個地方產出活在黑暗中卻還照亮別人的兩個心靈大使。有時候震撼我們的心不是一個人講的多好,而是一個人突破了多大的困難。
我5分鐘短片只能介紹表面,也就是一些修行的線索。有感觸,有感覺,就得自己研究,不夠如果還想問我什麼可以留言,我試圖給你補充。
I love yoga philosophy. So my first trip to India was about checking out the holy places I read about in books and the places where many of my favorite authors grew up and spent there time. The influence they have had over my inner workings are quite significant. So I planned out visits to all of them, borrowed my friends nice camera and filmed what I could. There is much more to see, but I at the time I only captured the major points that I was focused on. This trip actually happened in 2012, and now only 6 years later, through editing the process do I know how to make this footage into something interesting for others to watch. I only scratch the surface of each place, so if anything especially interests you you can leave a message below and I will reply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ies.
Special thanks to:
Mr Pink by Topher Mohr & Alex Elena
Let the Show Begin by HookSounds http://www.hooksounds.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CEUvKL8ZLWg
Easier to Fade (feat. Madi Larson) by A Himitsu https://soundcloud.com/a-himitsu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CC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d432TRZEeYw
Let's Go Surfing by Joakim Karud https://soundcloud.com/joakimkarud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1pt4pRSHk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