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電影推介】
.
由內田英治編導,於日本六大電影賞共獲23項提名的話題新作《午夜天鵝》將於10月7日上映。此作品由草彅剛、服部樹咲主演,草彅剛更成功憑作品榮獲兩大日本影帝殊榮。戲中挑戰跨性別角色,更攜手年度最強新人王——芭蕾少女服部樹咲演繹動人「母女」情。
.
故事始於一間人妖秀舞廳,一個濃妝豔抹的跨性別者凪沙(草彅剛飾)在舞台上跳著蹩腳的天鵝湖。為了錢,她同意暫時收留親戚的女兒一果(服部樹咲飾)。一果看著眼前親戚口中的「叔叔」,對「他」女性化的外型儘管困惑,卻也沒多說什麼。一果因為受家暴而性格乖僻,和獨斷獨行,有著男人身女兒心的凪沙住在同一屋簷下,兩人並不合得來,直至凪沙找到他們的共通點 ─ 他們都是只能靠自己活下去的人,他對一果漸漸由憐憫產生出想保護她、照顧她的感覺⋯⋯
.
原本對生命毫無盼望的一果,某日經過芭蕾舞教室深受吸引,並在舞蹈老師積極邀請下加入學習。凪沙發現了一果驚人的舞蹈天分,看著一果翩翩起舞的身影,他在一果的身上找到自己嚮往多年的少女夢,亦驀然驚覺自己冷傲的外表下,竟藏著一顆想當母親的心。
.
#午夜天鵝 #草彅剛 #服部樹咲 #電影 #日本電影 #asartisticasyou #藝文青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6的網紅HOLA!酋姐來求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愛殺 #國片 #同志 身體真的不會騙人嗎?感情的慾望中終究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還是為了利益之爭?這集就要來破解大尺度女女與同志SM床戲的愛恨糾葛,以及各個角色的性愛與性別角色認同,《愛・殺》爆雷版影評,你可千萬不要錯過! - 📣來聽海鮮CHILL CHILL的podcast 📌各大收聽平台- h...
性別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911算命律師》,葉嘉詠認為電影是很懂得「計算」的野心之作,導演也是場面設計的高手,更有意打破既定論述框架的企圖,在性別層面上展開討論。然而,即使是在文明開放的國度裡,在突破傳統性別角色定型的設計上,看來還是有點為難的。
全文:https://bit.ly/2ZeIfFB
#911算命律師 #影評 #葉嘉詠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博勢力書店(尖沙咀)、夕拾x閒社(觀塘);(新界)神話書店、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 ◤ ◤
「共赴青山」專題徵稿,9月30日截稿;《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性別角色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各位家裡,負責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人是爸爸還是媽媽呢?
臨床實務工作者發現,前來教養與親職諮商服務的人,大多都是——女性。
這樣的現象讓我們開始反思,在教養育兒上,臺灣似乎至今某種程度仍深受 #傳統文化 中家庭性別角色的束縛。
那又怎樣?當 #父親 在家庭中缺席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嗎?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以 #他為的人為障礙症 為例,帶大家探究「缺席的父親」究竟可能會如何在諸多因素影響之下,釀成不可逆的家庭悲劇。
延伸閱讀:
和爸媽吵架是不孝嗎?心理學家剖析青少年親子衝突的內心小劇場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2584
子女永遠是爸媽聽話的「乖孩子」?成年了,你可能需要來點親子權力反轉!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4673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性別角色 在 HOLA!酋姐來求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愛殺 #國片 #同志
身體真的不會騙人嗎?感情的慾望中終究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愛,還是為了利益之爭?這集就要來破解大尺度女女與同志SM床戲的愛恨糾葛,以及各個角色的性愛與性別角色認同,《愛・殺》爆雷版影評,你可千萬不要錯過!
-
📣來聽海鮮CHILL CHILL的podcast
📌各大收聽平台- https://seafoodchill-chill.soci.vip/
📌YOUTUBE- https://is.gd/sOwtXW
💗海鮮IG- https://www.instagram.com/seafoodfrank/?hl=zh-tw
💗酋姐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illchill_der/?hl=zh-tw
性別角色 在 鄭寶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感謝 #仁照議員 與我一同呼籲在男廁增設尿布台。
現今社會下,
兩性角色的觀念與以往大不同,
落實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是相當重要的。
經營家庭需要夫妻兩人互相幫助、扶持,
共同珍惜與孩子成長階段的互動時光,
相信家庭中氣氛肯定會隨之融洽的!👨👧👧
⬇想瞭解更多⬇
🔎鄭寶清FB : https://www.facebook.com/boching520
🔎鄭寶清 IG : boching520
歡迎大家前來支持👍👍👍👍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劉仁照
#男廁
#尿布台
#育嬰
#帶娃
#兩性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性別角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性別角色 在 「性別角色」: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是真正「正常」 - 女人迷 的相關結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指出Sandra Bem:「性別角色的發展是後天學習所照成的,不是天生的,因此,藉由性別來區分人們應要發展/ 遵從的性別角色並不是一個 ... ... <看更多>
性別角色 在 性別角色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性別角色 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通過模仿學習獲得的一套與自己性別相適應的行為模式。早期的性別角色觀念認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於性別角色行為連續體上的兩個極端上. ... <看更多>
性別角色 在 性别角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性别角色 ,相當於性別規範,是一种社会角色,包括人們基於一切生物性別與性別表達的感知或態度,而且被認爲是適當、合宜或可接受的。 ... 性别角色通常集中在女性气质和男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