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 熱適應 (Heat Stress Adaptation)
最早接觸到這個名詞,是在進修職業醫學的時候;勞動部在2019年也有公告「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其實有提到勞工熱適應的部分。
(1) 雇主對於未曾於高氣溫環境下作業之新進勞工,第 1 天之熱暴露時間不可超過正常暴露時間之 20%,其後每天最多可增加正常暴露時間 20%之暴露時間,至達到正常暴露時間為止。
(2) 雇主對於已有高氣溫環境作業經驗之勞工,第 1 天之熱暴露時間不可超過正常暴露時間之 50%,第 2 天最多可增至正常暴露時間之 60%,第 3 天最多可增至正常暴露時間之80%,第 4 天則可恢復正常作業。
在附圖中,也把熱指數和相應的風險管理表給大家看看,基本上就是熱指數太高,哪兒涼快哪兒去,避免在高溫時段作業或曝曬於戶外陽光下。
-----------------------------------------------------------------------
說實在的,在我開始認真運動之前,對這個其實感受沒那麼深;反正夏天爬山就找高海拔的,或是沿路有溪流遮蔭的,好像沒什麼影響?再熱一點就開溯溪團,直接下去泡水了。
可是接觸跑步/越野跑之後,天氣一熱,很快就會遇到一個問題,明明就和冬天跑一樣的路線和配速,心率就是容易爆掉,很快就喘了,速度隨之變慢;還會覺得水份補充跟不上流失的速度...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身體在運動時,是怎麼去應對高溫的環境:
1. 流汗,並經由汗水的蒸發,帶走體表的熱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熱指數在相對溼度高的時候,數值會更高;因為在溼熱的環境中,汗水不易蒸發,造成散熱不易。
然而,如果身體脫水,也會造成出汗量不足,造成熱的蓄積,提高熱傷害風險。(水份流失1%,核心溫度可能會提高攝氏0.2度;流失2%以上,運動的表現還會受到影響)
2. 擴張表淺層的皮下血管,加快體溫散失
可是要注意的是血液送到表淺層,如果你不做好防曬,明明是要來散熱的,你又重新被太陽輻射熱加熱,就很容易出現熱傷害。
另外要小心的是,運動時,因為要供給肌肉更多血液,所以相對到體表的血流是減少的;這也說明為什麼在熱適應時,應該要減低強度,縮短時間,以避免熱傷害。
3. 心血管系統的調控
為了維持一樣的心輸出量提供給運動的肌群;但因為天氣熱時,運動流汗增加,造成血量的下降,所以心率要拉上來,才能達到一樣的效率,因此容易爆心率。
這也是為什麼要注意水份和電解質的補充,避免脫水;不然一脫水,心率就爆得更快 (好像馬達一直空轉,沒水可打)。
※ 小結:
所以說了那麼多,要怎麼去做熱適應呢?
1. 循序漸進:時間由短到長、長度由低到高,一般抓1~2週的時間來做熱適應。
2. 水份和電解質補充:一脫水,核心溫度飇高,那基本就不用練了。
3. 防曬要做好:曬傷絕不是認真訓練的徽章,皮膚曬傷只會加快水份和電解質的流失;而且發炎反應會讓皮膚表淺層的血液散熱不易,進而造成熱傷害的風險上升。
所以不論是認真運動的人,或是工作需要有高溫曝露的勞工,都應該要了解一些熱適應的原則,才不會成為熱傷害的受害者。
※ 題外話:發燒的病理機轉和運動產生的發熱原理不同,不要想說好像都熱熱的,快燒快燒的感覺,就開始吃退燒藥,或是運動前預防性投藥,希望提早熱適應的速率。基本上是沒用的。
引用文獻:
Sawka, Michael N., et al. "Integrated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exercise performance, adaptation, and maladaptation to heat stress."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1.4 (2011): 1883-1928.
心輸出量減少文獻 在 大夫訓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ttps://youtu.be/jLPYuwTrfE0
這篇影片的內容是關於有研究指出,阻力訓練會減少動脈順應性,也就是會使得「動脈硬化」,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什麼?運動不是可以促進心血管健康?阻力訓練真的那麼恐怖嗎?
在解說阻力訓練是否真的會造成動脈硬化之前,先來介紹一下「病理性」的動脈硬化,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害怕的粥狀動脈硬化 (atherosclerosis) 。
所謂的動脈硬化,就是動脈管壁變硬沒有彈性,動脈管壁的彈性可以緩衝心臟輸出血液的壓力,用以調節血壓,減少心臟輸出的負荷。而粥狀動脈硬化不但動脈彈性減少,且常伴隨管腔狹窄,使得血流減小,心臟輸出的負荷增加,血壓增高,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反過來使得動脈硬化更加嚴重。
粥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也就是俗稱的三高。另外,遺傳、老化、肥胖、男性、抽菸等等也都會有影響。粥狀動脈硬化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沒有控制的高血壓,使得血管內皮受損,另外是膽固醇堆積在內皮,造成長期發炎反應,內皮因此增厚變硬,甚至會產生粥狀硬化斑塊,讓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粥狀動脈硬化好發在心臟冠狀動脈,頸動脈和顱內動脈,嚴重的話連四肢動脈都會發生。
粥狀動脈硬化會造成什麼危害呢?一方面使得血壓升高,心臟輸出負荷增大,長期下來會導致心臟肥大,甚至心臟衰竭。另一方面,組織的血液灌流不足,嚴重時會導致組織缺氧。例如心臟冠狀動脈硬化,在日常生活沒有什麼異狀,但在劇烈運動時,就可能會因為心肌缺氧而產生心絞痛,也就是狹心症。更嚴重的,還可能因為血管壁堆積的斑塊破裂、剝落,使得動脈產生血栓而急性阻塞,造成組織壞死,例如急性心肌梗塞,腦梗塞 (缺血性腦中風) 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要那麼擔心粥狀動脈硬化的原因。
回過頭來,談談阻力訓練後的動脈硬化,我搜尋了一些文獻資料做重點整理。
1. 阻力訓練是否會造成動脈硬化,還沒有定論。有的研究說會,有的研究說沒有影響,有的研究說不同的訓練強度,對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性別,會有不同的影響。反正,結論就是沒有結論。
2. 在阻力訓練會導致動脈硬化的研究裡,動脈硬化在訓練後就會立即產生,但持續訓練一段時期 (數個月) 後就會穩定硬化的程度 (增加10%-20%),不會無限制的硬化下去,而且停止訓練後,動脈可以恢復訓練前原本沒有硬化的彈性。這暗示阻力訓練造成動脈硬化的發生機轉,不同於長期膽固醇堆積慢性發炎所產生的粥狀動脈硬化。
3. 阻力訓練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機轉不明,可能是訓練時的瞬時高血壓 (收縮壓可能高達300-400mmHg),導致血管內皮細胞調控血管壁能力的變化。
4. 阻力訓練的動脈硬化並不像粥狀動脈硬化一樣會使得血管變窄血流變少,反而是管腔變大血流增加,剛好抵消了動脈硬化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5. 阻力訓練可以減少肥胖,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糖,對粥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都有正面的影響。
所以, 阻力訓練所造成動脈硬化,是血管為了適應訓練時的瞬時高血壓所產生的「生理性」變化,而不同於「病理性」的粥狀動脈硬化,自然不能相提並論,也無需擔心。
對於已經有粥狀動脈硬化或是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人,平常可能沒有任何的症狀,但是這些堆積在動脈血管內壁的班塊,遇到訓練時劇烈的血壓變化,就有可能會破裂、脫落,而造成急性梗塞或管壁剝離,雖然發生的機會非常少見。
所以訓練前,要先了解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等的病史。如果有,在訓練的時候不是完全不能閉氣用力,而是要小心的安排調整訓練強度,不要一開始就狂操猛練拼PR,start low,go slow。隨著訓練後身素質的進步,再逐漸的增加訓練強度。
另外,雖然阻力訓練時發生嚴重心血管意外的機會非常的低,比耐力訓練還低,但也要了解紅色警戒red flag。訓練時如果有不舒服,如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症狀,或是頭暈、頭痛、臉歪嘴斜、單側肢體無力等腦中風的情形,就要盡速就醫,千萬不要堅持把課表做完。
運動,不管是耐力或是阻力訓練,對於動脈硬化以及其它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等的慢性疾病都有益處,只是阻力訓練同時也可以增進肌力和骨質,預防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減少日常生活中肌肉關節酸痛的機會,避免跌倒受傷骨折的風險,對於有限的訓練時間來說是最有效益的。所以不要因為微小的風險甚至是道聽塗說,而不敢從事阻力訓練。
🔹️🔹️🔹️🔹️🔹️🔹️🔹️🔹️🔹️🔹️🔹️🔹️
重量訓練與疾病風險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388928908627647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迷 - vasovagal syncope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360202788166926
高血壓與阻力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657567211763814
主動脈剝離與重量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757068611813673
被妖魔化的重量訓練與Valsalva maneuver
https://www.facebook.com/275349773318895/posts/820534712133729
心輸出量減少文獻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動醫學】~ 彈性襪/壓力褲/加壓衣 能提升運動表現嗎?
上次在登山講座時,有人問到這個問題,因為沒有好好準備資料,只說我自己穿覺得沒有效果,回去再查查資料。
沒想到拖延症發作,一拖就半個月了!把找到的文獻資料分享給大家;當然,老規矩,有些只想看結果的,一樣把結論寫在最前面:
「對於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來說,各種加壓機能服飾,在實驗中,並沒有提升運動表現;但有看到可以減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
(所以你如果只是想變強,那就好好練,不會因為一件衣服就提升攻擊力⋯⋯如果是想減少運動後的痠痛不適,那就可以考慮。)
〖文獻資料〗
A. Sperlich, Billy, et al. "Different types of compression clothing do not increase sub-maximal and maximal endurance performance in well-trained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8.6 (2010): 609-614.
https://doi.org/10.1080/02640410903582768
這個實驗找了15位訓練有素的耐力運動員,分別穿著「彈性襪」、「壓力褲」、「全身壓力衣」進行運動測試。
結果發現在以下幾個數值,都沒有差異:最大攝氧量、動脈血乳酸濃度、pH值、血氧飽和度;另外,勞累感受等級、肌肉酸痛和力竭時間,也不受不同服裝的影響。
B. Sperlich, Billy, et al. "Cardio-respiratory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to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ression during submaximal exercise." (2011): 102-106.
https://doi.org/10.1258%2Fphleb.2010.010017
這篇找來了15個訓練精良的耐力運動員,穿著不同壓力等級的及膝壓力襪,進行跑步實驗。
測驗以下數值皆沒有差異:心輸出量、動靜脈氧氣飽和度差異、攝氧量、動脈血氧飽和度、心率、動脈血乳酸濃度。
C. Duffield, Rob, et al. "The effects of compression garments on intermittent exercise performance and recovery on consecutive day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3.4 (2008): 454-468.
https://doi.org/10.1123/ijspp.3.4.454
這次找來14名男性橄欖球運動員,測驗有無穿著壓力服飾進行高強度的運動訓練,比較運動中的表現和運動後肌肉受傷的程度及主觀的痠痛等級。
只在主觀的肌肉痠痛上有差異,其他客觀數值,在兩者間,並無統計學上的差異。
D. Ali, Ajmol, M. P. Caine, and B. G. Snow.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physiological and perceptual responses during and after exercise."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5.4 (2007): 413-419
https://doi.org/10.1080/02640410600718376
這次是14名休閒跑者(總算想到找一般人了?),穿著漸進式及膝的壓力襪,進行間歇及持續的跑步實驗。
結果和前面類似,運動能力和生理機能上無差異,只有在10公里路跑實驗,運動後延遲發作的肌肉酸痛,在壓力襪組有減少。
E. Kraemer, William J., et al. "Effects of a whole body compression garment on markers of recovery after a heavy resistance workout in men and women."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4.3 (2010): 804-814.
https://doi.org/10.1519/JSC.0b013e3181d33025
前面都在討論跑步,這篇討論阻抗訓練。
找了11男9女,進行高強度的阻抗訓練,並評估全身性的壓縮服,對訓練後的恢復有沒有影響。
結果穿著壓縮服,對復原期的生理、心理的指標皆有改善的效果。
〖小結〗
總之,以目前看到的實驗資料,這些壓力性服飾,並不能提升運動表現,但可以讓運動後的恢復期比較舒服。
希望有回答到講座中發問的那位朋友(話說他有沒有加入粉專我也不確定就是了?反正覺得有幫助就轉發出去,說不定有緣就看到了)
心輸出量減少文獻 在 程序员延寿指南| A programmer's guide to live longer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主要参考:对ACM的学术文献相对较多,可以作为主要参考; 增加寿命与ACM关系非线性:显然增加 ... 通过分析发现,经常食用核桃可以延长寿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