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混仗的混障綜藝團:劉銘
作者/宋汝萍
「我們需要的是同理心不是分別心,不用可憐我們,但可以協助我們!」──劉銘
在夏日晴空朗朗的早晨,鶯歌二橋國小的操場上,一個綜藝團正熱熱鬧鬧的表演著,台下的小朋友們看得目不轉睛、幾乎跟台上表演者打成一片。但仔細一看,表演者全都是身障人士。而主持這場奇特綜藝表演的人,男的是笑口常開的輪椅大叔,他叫劉銘,女的則是得過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藝人李淑楨。整場表演,揚溢的是孩子們濃濃的笑聲。
我們先試著假設一下,如果不幸是個手腳萎縮的小兒麻痺重度患者,會選擇怎麼度過每一天?躲在家裡不出門,過一天算一天?或是不斷怨天尤人?
但劉銘偏不想把自己人生過那麼悲慘,他把身障當成另類表演,還要拉更多不同身障程度的人一起表演,搞成一個轟轟烈烈的「混障綜藝團」,不僅全省走透透,甚至還出國表演,讓好手好腳的人都來看看身障者的厲害跟堅強。
劉銘的前半生充滿辛酸。三歲時得到小兒麻痺,導致雙腳無法走、手無法舉高、終身要坐輪椅,加上長年累月都坐在輪椅上,脊椎嚴重側彎,屬於重度身障,醫生甚至斷定:這個小孩可能最多只能活到三十歲。
九歲時父母告訴劉銘,想讓他念書受教育及接受醫療復健,所以把他送到廣慈博愛院,「我永遠記得那一幕,看著父母逐漸遠去的背影,我放聲大哭」。劉銘說,開始在廣慈生活的日子,他常聽到,有些院童父母,把小孩一丟,從此不見人影,所以每當獨處,或是午夜夢迴時,他都擔心父母會真的拋棄他。
劉銘在廣慈一待就是13年,他記得有次耶誕節,大家都要出去玩,興奮的劉銘洗好澡後,竟然無法靠自己的力氣爬出浴缸,他就這樣一個人默默的掙扎、努力、想盡辦法慢慢爬呀爬呀,最後花了兩個小時才氣喘吁吁逃出浴缸。「一般人可能兩秒鐘就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我卻花了兩小時。」當時才只有14歲的劉銘瞬間醒悟:「如果連我都放棄自己,那天下根本沒有我生存的餘地了。」「浴缸事件」後他好像一夕長大,所以現在談到廣慈的歲月,他心中滿是感恩,「我在廣慈學會了12個字:『獨立勇敢、相信自己、笑比哭好』。」
事後回想,如果父母沒有把他送到廣慈,他也許一直留在家中,父母會因為愧疚,百般照顧他,「那我豈不變成溫室花朵?」所以廣慈是他人生重要轉捩點。
離開廣慈後,劉銘進入松山高職就讀,畢業後有好長一段時間他無所適從,「像我這樣一個重度身障人士,可以做什麼養活自己呢?刻印章?修鐘錶?算命?還是按摩?」劉銘問了自己不下百餘次,但這些他都沒興趣,最後決定先從自己擅長的寫作開始,開班教小朋友作文,但教作文教不了一輩子,他想到,自己的聲音還蠻好聽、咬字又清楚、口語表達也算流利,乾脆毛遂自薦去警廣找工作好了。
那年劉銘剛好滿30歲,他沒有理會醫生之前說他可能只活到30歲的話,反而更努力的去過每一天。「我是頭部以上100分、頭部以下才是零分,那我為什麼不好好發揮自己的優點?」40歲以前,劉銘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有人際關係上,得到很多貴人相助,就算是路人甲,都可能扶過他一把,所以他決定40歲後要成為別人的貴人。
就是這個信念,讓他在2004年,45歲時創立「混障綜藝團」。劉銘那時想,身障者本就弱勢,若不願靠別人同情過日子,要如何自立更生呢?倘若將他們集中起來,是不是可以形成很大力量,讓生活更有保障?
在旁人眼中,劉銘這個跨越多重障礙表演團體構想,完全不可行,家人也不看好,他非但不氣餒,還從身邊老友聽障人士陳濂橋下手招募,不過一開始其他身障人士都抱持觀望態度,但在劉銘熱情的呼籲、及看到眾多身障人士加入後的安心感催化下,「混障綜藝團」終於成軍。
劉銘笑說,綜藝團取名「混障」,乍聽像在罵人「混帳」,但其實是「混合各種障別」的簡稱。他就是想用自我解嘲的方式,鼓勵身障朋友,樂觀面對身體的缺陷。
為了讓身障朋友有固定收入,「混障綜藝團」採收費表演,劉銘嚴格要求每位加入的團員都要具備水準以上的才藝。他說,之前有位身障朋友想應徵表演唱歌,但他要伴著卡拉oK才會唱,只能請他回去多練習,「我們算是職業表演,才藝不夠,誰願花錢來看?」
綜藝團的演出形式包羅萬象,有歌唱、默劇、輪標舞和特技等,至今已有15年了,團員從原先的3、5人,現在已有將近30位,他們都是拿出絕活來表演,足跡遍及全台大小鄉鎮、學校、監獄,甚至還會應邀出國表演,平均一年表演約百餘場。
不過劉銘還是有一個小小遺憾,「我們雖是跨障別,至今還沒有辦法讓心智障礙的朋友加入」,因為「混障綜藝團」除了表演,還要跟觀眾分享生命故事,心智障礙朋友這方面表達能力還有些欠缺,但他正在想辦法克服,希望未來他們也可成為團員。
「混障綜藝團」用生命演繹藝術的故事,已被教育部編進國小教科書內,我採訪這天,小朋友們對混障團員並不陌生,視他們如英雄,像是有「微笑天使」之稱的郭韋齊,七歲生病截掉四肢,卻是彈琴跳舞樣樣來,穿上義肢,跟著團員們四處表演、甚至還曾登上玉山,她一出場,就獲得小朋友熱烈掌聲。舞蹈讓韋齊更有自信,她告訴我,每次跟團出去表演,都學到不少東西。
而每一場都擔任主持人的劉銘,從不吝於拿自己開玩笑。這一天,他和李淑楨一搭一唱,劉銘問小朋友:「大家知道我坐輪椅是得到了什麼病嗎?一是肌肉萎縮、二是小兒麻痺、三是皮膚病、四是神經病!」有小朋友舉手大聲回答:「神經病!」劉銘也會張大眼睛回嗆:「說我是神經病的那個同學你過來,我覺得你才是神經病耶!」在全場哈哈大笑中,李淑楨就會接著介紹即將上場的身障者的生命故事,聽了故事、再看到身障者賣力專業的演出,小朋友們都深受感動,「想到自己好手好腳,就應該要更努力才對。」
也許有人好奇,為什麼李淑楨不演戲卻跑來當「混障綜藝團」的主持人?而且一主持就是三年,跟著混障搭巴士吃便當,一點藝人派頭都沒有。
李淑楨因為演出大愛電視台的戲劇認識劉銘,沒想到戲散了,友情卻留下來。「剛開始就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看看」,李淑楨說,來了以後看到每一場演出小朋友大朋友們的回饋,讓她覺得很有意義。「我最佩服劉銘,他腦袋裡沒有做不到的事。」
四處奔波、加上每場混障的表演至少都兩小時起跳、每周還要主持廣播節目跟電視錄影,劉銘的日常生活並不輕鬆,我忍不住問他,如果身邊剛好沒人,正好內急怎麼辦?劉銘似乎算準我會問他這個問題,不急不徐的從腰間霹靂包掏出一個小塑膠袋,「這是我的隨身魔法袋!超級好用的,如果真的沒辦法我就會先用它解決問題。」為了儘量不麻煩別人,劉銘早已養成凡事預先計劃的個性。
不過就算身邊有人,兩個身障朋友在一起,也會發生蠻多趣事。劉銘說,有次到外地表演,他跟陳濂橋兩人都睡過頭,先驚醒的劉銘躺在床上死命想把陳濂橋叫醒,偏偏陳濂橋聽不見,而劉銘根本無法自己從床上爬起來,他只好隨手抓起手邊的東西丟向陳濂橋、嘴裡還一直大叫「起床起床了!」劉銘說,當時的感覺都快崩潰了!
跟劉銘相處,會感受到他樂觀、陽光的那一面,就連婚姻,都是他鍥而不捨努力得來的。「年輕時想,若有身障朋友願意嫁給我就好了」,劉銘從不敢奢求能夠交到一位四肢健全的女友,所以當時女友的父母堅決反對他倆交往,不解女兒為何不交一位好手好腳的人?但劉銘不屈不撓,最後終在愛情長跑8年後,娶得美人歸,劉銘戲稱,他的婚姻是8年抗戰,很感謝太太,在他無名無利的情況下,願意嫁給他。
劉銘對女兒有很獨特的教育觀。女兒14歲時,他送她到英國去讀書,至今已有2年,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女兒那麼小,要把她送出國?「也許跟我自己的經歷有關吧!」9歲就被父母送到廣慈,劉銘在廣慈學到了獨立勇敢,「我也希望女兒沒有父母保護傘後,也能學習獨立勇敢」。或許是成長過程中,看盡人世無常,劉銘認為,女兒的國外學歷、語文,或是增長世界觀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女兒往後能獨自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如今的混障綜藝團已經闖出名號,劉銘做到很多正常人都做不到的創舉,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很簡單,就是把每一天都做好,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這樣就夠了。」劉銘說,混障的團友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障礙,但他們都選擇珍惜自己,讓自己透過表演發光發熱,所以他還要推著輪椅繼續前進,繼續主持,舞台永遠都在,他會帶著身障朋友們一起閃亮下去。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90630/O3R4ZY6L6ZTCAGGNXH3UUZBKZE/
心存感恩作文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需要家裡先有足夠的空間來同時放置還能運作的舊冰箱,以及這座新冰箱。然後,用從市場買來的蔬果與肉,搭配上超市買來的佐料與醬汁填滿新冰箱。舊冰箱則拿來存放從好市多買回來的印度淡艾爾(IPA)以及美國淡艾爾(APA)啤酒、白葡萄酒,並製作威士忌需要的冰塊。看起來,我還會有許多空間來冷藏蛋糕、甜點與各式起司。如果我真的有一座新冰箱,那麼現在我缺少的就是來將冰箱中的食材做成菜餚的時間,以及在家中辦聚會來跟朋友享用美酒、甜點與起司和美食的空檔。所以,比起一座新冰箱,我寧可用來換取時間,進一步充分利用我的舊冰箱,把煩惱新冰箱用途的時間換成與朋友聚會的時光。冰箱的用途以及它對於我生命道德意義或許需要時間煩惱,美好的時光與回憶有可能就在煩惱中流失了!
———————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首先,會煩惱舊冰箱該怎麼辦。舊冰箱沒有壞,各種機能都很好,製冰盒製作出來的冰塊很可愛,動手做蜂蜜檸檬汁時,看著冰塊在玻璃杯裡晃來晃去,發出可愛的碰撞聲音時,會覺得夏天沒那麼可怕。但學測作文評分老師應該沒興趣知道這件事。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希望維持冰箱空間七到八分飽的程度就好,過於擁擠的冰箱會出現食物墳場的恐懼,尤其是冷凍庫,各種動物肉體經過支解,裹著塑膠袋或保麗龍盒子,互相堆疊卡位,冰凍之後再解凍,血水變成血塊。肉類或海鮮經過烹煮之後固然美味,有可能是年紀越來越大,目睹肉類或海鮮拿出來解凍的過程中,分不出它們究竟是在流汗還是在流淚,慢慢就感覺悲傷。但我最後還是把解凍之後經過烹煮的肉類海鮮都吃光了。為了活下去,人類做了很殘忍的事,於是每次打開冰箱冷凍庫,盡量保持著懺悔與感恩的心,或是內心默念著,要不然下輩子我投胎成為豬或蝦子或墨魚讓你們吃好了。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希望可以維持冰箱有進有出的習慣,而不是把生鮮蔬果冰進去之後就任憑它們被遺忘在角落腐壞或脫水。雖然已經很有信心自己不會像長輩那樣,以為什麼東西冰進冰箱就萬年防腐不會壞掉,對於冰箱裡面到底冰了什麼東西,起碼要在腦內開一個存貨明細檔,還有半顆高麗菜就絕對不會再買高麗菜,鮮奶快要過賞味期限就要記得快點喝完,豆腐乳還沒吃完就不要再買一罐新的。每次看到醬料罐上層浮著白色黴菌就開始懊悔每次開罐取用應該是筷子湯匙沒有擦乾,也深感黴菌的生存力真是人類無法抵達的境界。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雖然也希望配置多門多抽屜,聽說這樣子不用為了拿一樣東西就開整片冰箱門,似乎比較省電,但也擔心自己根本忘了東西放在哪一層哪個抽屜,結果還是全部打開找一輪,也沒省到電。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希望可以像廣告DM一樣,各類食材分別用漂亮的透明密封盒整齊排列,但希望也只是希望,最後應該都是一堆紅白塑膠袋擠在一起的逃難狀態吧!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到底是選擇傳統的銀灰色比較好,還是有生活美學概念的鏡面深色系比較好?但我不太可能像廣告裡的貴婦穿著晚禮服與高跟鞋做家事啊,那還是普通樸素款就好。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如果在考試的時候看到這樣的作文題目,腦袋應該一片空白吧,因為不曉得要寫什麼,於是就開始想念冰在冰箱門邊還沒開罐的啤酒。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這麼多如果又如果,根本與冰箱本人無關,而是希望改變自己的冰箱使用習慣。改變自己有時候因為壓力太大或太想買東西就硬塞滿冰箱的壞習慣,改變自己有時候讓冰箱空空蕩蕩好像餓肚子餓了好幾天,改變自己放任各種食物氣味在冰箱密閉空間裡面互相攻擊,然後融合成為一股異味,反過頭來攻擊自己。雖然也會買各種脫臭劑,檸檬口味水蜜桃口味或竹炭效果,後來發現咖啡渣很好用,檸檬切片也可以,但重點好像不是這些,總之新年新希望,我會努力讓冰箱保持口氣清新。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應該會想起小時候的阿公阿嬤家沒有冰箱,拜拜的三層肉就用鹽巴醃起來,吊在屋樑下,當天採買的食材就盡量當天吃完,吃不完就拿去餵豬。阿公過世之後,大家幫獨居的阿嬤買了一台冰箱,一開始阿嬤因為怕弄壞冰箱都不敢開冰箱也不敢冰東西,後來消息傳遍村莊,冰箱就冰滿鄰居寄放的食物,晚來的還搶不到位置,鄰里互愛的感覺。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可能會想起小時候家裡的冰箱需要定時去按除霜鍵,除霜之後可以扒下大片冰塊,握在手裡也不知道要幹嘛!
等一下,為何有新冰箱卻一直想起舊回憶?我想是因為冰箱是為了食物的回憶而存在的吧!譬如日本旅行買回來的納豆都已經躺在冷凍庫快兩年了還捨不得吃也捨不得丟,每次打開冰箱就會想起買納豆的那條商店街,還有當時的氣溫和濕度,如果吃掉或丟掉了,疫情當下,也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再去旅行,這麼說來,冰箱可以保存的好像不只是食物,而是記憶。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等等,為何是「一座冰箱」?一直以來我都是用「一台冰箱」啊!總之,先不管了,要擁有一座新冰箱之前,應該要先有買冰箱的錢吧!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7/article/10423
心存感恩作文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2 億蓋的艋舺公園 到底有什麼問題?
萬華龍山寺對面有一座 1 萬 3 千平方公尺的艋舺公園,許多人想到這裡就想到髒與亂。
其實,艋舺公園在馬英九市長任內才改建成如今模樣。
1960 年代,這裡是龍山商場,在地長輩跟我說,當年這裡可是熱鬧非凡。
90 年代配合市政府政策,把攤販安置到地下街,原址改建公園,台大城鄉所畢業作者群出版的《叛民城市》下了這樣的註解:
政府搭配龍山寺古蹟觀光和捷運興建,將其按照都市計畫之公園用地興建,期待以艋舺公園作為翻轉城市東西發展失衡的樞紐,卻忽略了當地使用者的慣行,以及鄰近環境的敏感度,遂成為居民與遊客眼中一處汙名化的恐懼地景。
這座恐懼地景,是馬英九前市長留給萬華的災難。
斥資高達 22 億,工期長達 6 年,結果蓋給我們這個醜東西,更改變了當地生態。
你在艋舺公園看到的噴水池,造價 2 千 4 百多萬。
設計理念是:「結合中國風水,依北斗七星方位配置觀景平臺」
你在其他公園都很少看到的宮廷風屋簷長廊,叫作「文化藝廊」,當年預計舉辦展覽。
先不論花 22 億,為什麼,可以,蓋這麼不美。
噴水池沒有好好營運,對不起它的造價。文化藝廊就是笑話。
如果你曾走進艋舺公園待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這裡的錯誤不在街友。
街友聚集只是公園一角,現在也各有置物袋,定期清潔,社工訪視列冊,相對有秩序。
你們看到下棋的阿伯,他們不是街友。他們跟后翼棄兵路上的阿伯是一樣的,只是沒穿絨毛大衣。
我從上任的第一次質詢,就花很多時間,舉一堆國外案例,建議市長艋舺公園需要改造。
一座公園基本的功能,休憩、綠美化、運動、兒童遊戲,艋舺公園通通不及格。
遊客拜拜完不會在艋舺公園停留,在地居民叮嚀孩子不要走進公園,萬華到處公園都有人在運動,艋舺公園卻空空如也。
一座公園應該容納多元的使用者。這裡成為恐懼地景,街友到底是因還是果?
台北兩大街友聚集地都在我的選區,一個是艋舺公園,一個是台北車站。北車門口也有很多街友,當然也有抱怨,但其他使用者並不會因此不走進車站。
艋舺公園的問題,就在於規劃設計。
市府跟我說,再改建沒可能。
這兩年我找了公園處、都發局、文化局、捷運公司不斷討論,有沒有可以優化的方式,包括硬體、設施、動線、植栽改善,以及舉辦活動來活化。
去年,我彙集這些建議,和主責艋舺的蔡副市長會談,達成共識。
第一步,先舉辦 #艋舺公園願景競圖 比賽,凝聚在地共識與專業介入。
邀請景觀設計界參與,以現代使用需求及美觀,提出環境改善提案。
終於,市府公園處主辦 艋舺公園環境改善提案競賽今年起跑了!
由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承辦,將邀請在地居民與景觀界相互激盪,產出改善提案。
我擔心競圖結束,設計圖永久存在光碟,這會期質詢也特別要市長承諾,後續要編列工程經費。
第一場工作坊在 3 月舉辦,邀請地方團體、公部門、相關專家學者與參賽團隊進行交流。
你心目中的艋舺公園應該長成什麼樣子?
如果你對這裡有一點期待與想像,請一起來幫忙它,好嗎☺️
感恩四方大德。
💡 艋舺公園環境改善提案競賽辦法
http://www.landscape.org.tw/news/announce/545 https://reurl.cc/nnzg8v
競賽主題為「穿透的光年」,以艋舺公園作為設計範圍。以穿透圍牆、融合都會城市及人文歷史距離的概念,促使艋舺公園打破固有想法與藩籬,從景觀改善願景有新的可能性。期盼透過本競賽啟動在地居民、景觀相關科系學生及景觀專業者相互激盪,拉近市民與景觀專業者距離,對於人文歷史與現代都會時光融合進行議題討論發想,以艋舺公園未來景觀改善願景為主軸,本次競賽重點內容如下:
█ 艋舺公園環境改善、光環境與龍山寺之整體結合。
█ 整體設施及照明改善設計。
█ 強化公園植栽設計。
█ 公園內指標系統設計。
________
【吳沛憶爭取艋舺公園改造紀錄】
▸2019.04 市政質詢:艋舺公園空間規畫不佳、缺乏設計特色,要求市長參考國外案例,研議艋舺公園改造專案,打造萬華觀光新指標。
▸2019.05 交通部門質詢:針對捷運龍山寺站站體,要求台北捷運公司結合萬華在地特色進行美化。
▸2020.03 副市長會議:配合艋舺無圍牆計畫,我向蔡炳坤副市長爭取艋舺公園改造。蔡副市長承諾辦理,指示公園處著手規劃艋舺公園願景競圖活動。
▸2020.05 邀集公園處與景觀學會,討論願景競圖活動方向與細節。我要求公園處納入地方工作坊環節,確保地方居民的意見參與。
▸2020.11 市政總質詢:避免願景競圖活動後,設計圖畫好了卻無後續經費支持。我在質詢時向市長爭取納入艋舺無圍牆博物館、編列改造經費,市長承諾辦理。
心存感恩作文 在 心存感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心所渴慕祈求盼望祢將這一切都賜給我我在祢裡面沒有缺乏祢給我的總超出我所求除帶著 感恩 的心還能用何來回應我心因祢喜樂口也要歌頌讚美祢我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