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昨天出版業、電商與獨立書店 1111 之亂後,還是要來認真推書,昨日不參戰除了為了冠廷的生日以外,做為一個每月固定將收入貢獻在書籍和電影票上、最在意效率和方便性的大量購書者而言,好像沒資格說些什麼,畢竟時間也是多數人的成本,79 折或 66 折倒成了其次,能在短的時間最快入手,能花最少的心力一次收齊所有想買的書,才是習慣選擇在哪裡消費最關鍵的因素。
而這個月的新書,也是不少讓人一見傾心的,先來看正中間,日前介紹過設計質感與故事內容具佳的本月選書,法國作家皮耶勒梅特磅礡華麗的史詩級小說《天上再見》續集《#燃燒的玫瑰》。作者企圖以三部曲的篇幅,探究廿世紀前半的法國,如何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喪失了往昔的輝煌與美德。背景設定在一戰結束後到二戰開戰前夕,希特勒崛起歐陸,法國人民陣線潰散瓦解為止。情節依舊圍繞在巴黎銀行巨擘佩瑞庫爾家族,描寫銀行家之女周旋在貪婪腐敗的官商巨賈間。書名引用作家路易阿拉貢的詩作〈丁香與玫瑰〉,哀嘆法蘭西竟在希特勒侵門踏戶後,醉生夢死,連續兩度投降敗退。對比瑪德蓮接連遭到背叛的愛情,作者筆下的銀行家之女毫不軟弱,寫出了大仲馬都未曾寫過如此精采的反派女性復仇者,大快人心。身為巴黎銀行家佩瑞庫爾家族唯一的繼承人,瑪德蓮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高高在上的她竟會一貧如洗,淪落街頭,她以家族之名為誓,下定決心要拿回失去的一切,所有加諸在她身上的痛苦,終將會化為烈焰反撲到底。
十一月同樣想列為選書的還有兩本,一是伊恩麥奎爾的海洋驚悚文學《#北海鯨夢》,不但重現極地冰寒中的殘暴腥血,以及英國十九世紀捕鯨業的沒落敗壞,全書劇情緊湊兇猛令人屏息,聲響氣味濃烈,文字語言既野蠻又詩意句句刺骨。敘述十九世紀中葉,鯨魚因濫殺銳減,用於燃料的鯨脂、作為馬甲澎裙撐架的鯨鬚,被煤氣和石油大量取代,導致英國捕鯨業日漸衰敗。船長伯朗利卻執迷不悟,堅信傳統捕鯨法,認定向北航行必能找到鯨魚聚集地,夢想滿載而歸大賺一筆,因而籌組三桅帆船「志願者」號,領各自懷著不同目的四十多人出海。就在「志願者」號駛入北極海域,進行獵殺、剝皮、取脂,大豐收時,發生了一起駭人姦殺案。其中一名船員醫官森姆納檢驗屍體追查真相,嫌犯謊言祭出,大小陰謀暗潮洶湧,與血脂、海水和冰的腥臭交雜瀰漫空氣之中,整艘船猶如被監禁在一場災難裡,有誰能活過這個寒冬,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二是期待已久的麥田「幡」書系之九,也是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尾崎紅葉《#金色夜叉》。問世以來 120 年,25 度改編電影、8 度改編電視劇,小說情節高潮迭起,描繪日本社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功利主義掛帥、嫌貧愛富社會的眾生相,以江戶文學為本,借鑑西方小說技法,寫實反映金權主義社會,不但為一本融合文學與娛樂的雅俗共賞之作,也管窺當時日本女性所受的種種社會規範其困境,更是當代必讀的性別反思文本。故事敘述貫一與阿宮是自小互許終身的青梅竹馬,愛情終究敵不過鑽石的誘惑,富商唯繼對美麗的阿宮展開熱烈追求,隨著阿宮的動搖,貫一的世界也一點一點崩塌,於月光朦朧的熱海沙灘上,貫一對阿宮悲憤告白後,消失在黑暗之中。兩人再次重逢時,一個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卻從未感到快樂,另一個對人生絕望,做起過去唾棄的高利貸生意,陷入追逐金錢的深淵。
再者,相當感興趣的小說還有,2018 年獲獎無數的 Sigrid Nunez《#摯友》,寫一名教導寫作的文學老師毫無預警獲知:好友過世了,他是長年陪伴她的摯友與導師,即便對方數十年歷經紛擾複雜的婚姻及親密關係,兩人親近且深刻的友誼仍持續不斷。因此追思會後對方三號妻子的來電請託 ── 照顧摯友遺留下的大丹狗阿波羅,目測體重超過 80 公斤。在哀悼與自我修復的艱難處境中,她的悲傷因阿波羅而變得更加濃稠,她發現阿波羅不能明白主人突如其來的離去,並因之深深受創,嘗試以牠特有的緘默,木然承受這些變化。想像與理解這頭巨犬的傷痛,讓她寧願違反禁養寵物規則,冒著被逐出租屋處的風險,也要繼續與阿波羅相伴,陷溺於失落傷痛的他們,竟然漸漸成為彼此的救贖。另一本 Maggie Gee 的《#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帶著些許奇幻色彩,現代作家安潔拉蘭姆只是想調閱維吉妮亞.吳爾芙的手稿,卻不經意將維吉妮亞從陰間喚回,當渾身泥污的女作家赫然出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書架間,立刻遭到驅逐,安潔拉趕上去營救。安潔拉陪著維吉妮亞在酒店買醉、到美術館尋訪舊友的畫作、哄騙珍本書交易商買下稀有的簽名初版書。維吉妮亞發現大型連鎖書店歇業,印刷世界被螢幕取代,頗受震撼,但走訪雅致的獨立書店後,她的失落感得到補償。她跟安潔拉飛往伊斯坦堡,重溫年輕時的舊夢、吸引新戀人,最後在一場國際研討會成為注目焦點,研討會的主題正是:維吉妮亞吳爾芙。
因應今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游牧人生》即將在金馬放映,唯一一本非近期新書的《#游牧人生: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也在這批書單中,敘述的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跟美國經濟體的腹黑面有關,它暗示不安定的未來可能正在前方等候多數的人,但同時也歌頌這群大膽放棄世俗的根,不曾放棄希望的美國人罕見的適應力和創造力。此書記錄一群原本應從勞動市場上退役,卻不堪金融海嘯衝擊的中老年美國人,選擇減掉最大筆的支出:房租與房貸,住進車裡,形成人數正不斷增加的「露營車打工族」。作者開著她的二手休旅車「海倫」,一路追隨受訪者,包括一生努力工作、獨自拉拔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琳達梅依,由此輻射出一個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 ── 他們原本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退役軍官,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身陷一個又一個低薪、高工時與高風險,卻標榜自己是露營兼賺錢、勞動顧筋骨的季節性工作中。
也謝謝突破出版社從香港寄來的《#幻愛》電影小說,今年無論故事、鏡頭與呈現方式都非常喜歡的華語片值得更深入理解。還有兩本一套,日前舉辦過贈書活動的《#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為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成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從影評人到導演,一窺他如何思考影像,見證創作歷程,並集結其歷年來刊登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同樣描繪女性的故事,丹麥作家 Leonora Christina Skov 暢銷自傳小說《#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身為無法成為母親想要的那個女兒,自幼得不到母愛,時常將母親惹哭,母女關係漸漸成為死結,搬至哥本哈根後依然無法為母女關係增添美感,反而在母親被診斷出乳腺癌時,兩人化膿多時的關係潰爛見骨 ── 因為母親直指她的出櫃,就是致使自己罹癌的主要原因。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驚覺自己仍渴望母愛與認同,遂以文字梳理兩人錯綜複雜的關係,探究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在寫盡這一切壓迫、嫉妒、束縛和否定之後,她終於確定,有一種母愛並不存在。川村元氣的新書《#百花》封面很美,敘述一日暮色將至,遍尋不著母親的葛西泉不禁著急起來,好不容易終於在微弱路燈下發現了百合子,泉不知道母親究竟發生什麼事,只察覺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買東西忘了付錢、一直重複購買相同的物品、食物放到發霉、流理台堆滿了垃圾,直到百合子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某個深夜,泉突然接到百合子的電話,聽著另一頭興奮又激動的聲音,泉覺得母親似乎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就像他試圖塵封,一直當作不曾存在的「那一年」一樣,生命如花,將在不知不覺中枯萎褪色,然而愛,卻在漫長的記憶裡,恆常綻放。
以及相當喜歡此本前幾天分享過的圖文書《#房東阿嬤與我》,是 39 歲單身搞笑藝人矢部太郎與 87 歲優雅房東阿嬤的生活日常,兩段人生因此產生了跨世代的交集,九年前矢部太郎遭逢低潮時期,他租下東京一處老宅的二樓,因此展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際遇,說不可思議其實也不過兩個獨居之人閒暇時一起用膳、喝喝培茶、逛逛伊勢丹百貨,彼此看顧,彼此問候,分享兩個世代、兩種年齡層望向過去與未來的迥異視野,卻在無意間改變兩人的人生,也於繪製成簡單生動的漫畫後感動了無數日本讀者。還有伊坂幸太郎的《#鯨頭鸛之王》,一部一部讀了心情舒暢的作品,寫實又單純的娛樂作品,三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一場夢而產生了特殊的羈絆,夢中有一隻鳥,總是一臉不爽地發號施令,每當出任務打敗怪獸,醒來後現實的難關也會迎刃而解,然而此次現實世界有人遭到襲擊,新型流感大肆蔓延,身邊的家人朋友沒能倖免,面對這場全國性的災難,三人能否再次平安度過?
不能忽視的還有重量級傳記《#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他和他的徠卡相機,影響了二十世紀看見世界的方式。對人類而言,二十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與二十世紀各種人類悲喜劇一同發生的,是一個影像閱讀的時代誕生了。由於攝影技術進步,底片相機變得輕巧而方便攜帶,於是從二十世紀初期起,攝影師開始帶著相機遊走四方,走入歷史現場,將重大時刻的照片印刷在報紙和雜誌上廣為傳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透過現場影像認識世界,被影像牽動喜怒哀樂。而為這影像時代奠基的關鍵人物之一,即是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卡提耶布列松。本書呈現布列松精彩傳奇的人生。他與歐洲現代藝術圈、知識圈互動非常密切,我們透過他的攝影作品與回憶,看到人。他也經常走出小圈子,前往世界各地,目睹並親歷二十世紀重大的歷史時刻,。讀完本書,會看到這是一個獨特的創造性靈魂,在變動不羈的世界之中,不斷鍛鍊著專注力與人文之眼,他所留下的影像,總是呈現著人性,永遠影響了我們看見世界的方式。
最後是兩本華文作品,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講述在將臨的世界,你可以見到任何人,但他可能已經死了。上酒吧看足球賽,球員們帶頭盔用演算法踢球。餐廳吃德國豬腳,豬會向你介紹自己的一生。不需要愛情,因為有完美情人App。不需要寫作,因為有故事大綱演算法。去到任何異地,你的喜好都在資訊網的掌控下。你甚至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人還是人造人,或外星人,在那個世界,沒有大型戰爭,只有日常生活不斷冒出的陰謀,黑社會也是數位黑幫;進入數位資訊時代,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人」的主體性?人工智慧崛起後,我們又要怎麼看待心智?本書展現小說家對人類與宇宙的終極關懷,是臺灣在政治、科幻與後人類小說的頂尖之作。
前時尚雜誌主編、馬華作家范俊奇第一本個人作品《#鏤空與浮雕》,在風流人物「鏤空」的流離歲月裡,「浮雕」出人世的眉眼與鋼索,書寫三十位藝文界名人,包括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梅艷芳、張震、金城武、李安、王家衛、梵谷、芙烈達卡蘿、亞歷山大麥昆、山本耀司、安迪沃荷等人,將他們斑斕過的人生、經歷過的大悲大喜與小情小愛,重新剪開、放大、修補與圓滿,范俊奇透過文字借一塊他人人生的風景,和另一個自己相遇。
德國 租房 自我介紹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小金魚的日更200篇挑戰 #Day31
Q:不知道未來要從事什麼,換了不同產業的工作都不喜歡
我從這個句子的語氣當中可以感受到滿滿的無奈以及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其實,不管是從問卷或是從諮詢者,每次收到這樣的問題,我自己都覺得很難過。
因為我是過來人,我知道這種痛苦,關於這個,除了說道理之外,或許說一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有助於你了解我的思考脈絡。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補教業的老師,因為是中文系,我很怕未來沒有工作。
我從大二開始打工,目標是把從小一到高三的學生都教過一次。我認為,當我擁有整個完整的教學經驗,我至少可以去補習班。
於是,我花三年的時間完成自我KPI,除了在學校當學生上課,我就是在課堂上當老師上課(家教、國小、補習班),其餘的時間,我都在備課。
選擇補習班的原因是,我當時也只想得到補習班。
三年後,我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補教業,但太害怕失業了,於是我倉促加入朋友介紹的補習班當國文老師。這份工作做了一年,我非常痛苦。
這一年,我用正職的工作時間領兼職的計時薪水,因為學生放假我就沒課,算下來,那一年我的月薪不到22k。
現在往回看過去,有兩點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1. 我怎麼會傻到用三年確認自己不喜歡補習班老師,但還是又做了一年呢?
2. 為什麼我會擔心我這輩子只有補習班老師這條路可以選呢?
重新思考了一次,那時候的決定是源自於「對自我認知以及對世界的認知不夠」。
因為對自我認知不夠,才會不喜歡又做了一年。
因為對世界認知不夠,才會覺得自己的選擇只有一個。
***
一年後,我非常確定我一定要離職,但我要去哪?
我那時候翻開了我大學的筆記,發現一件很好笑的事情。
每一年,我都在徬徨,我都問自己說我可以做什呢?
每一年,我都以為明年會有答案。
然而,沒有那一年。
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會不會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確切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不然,為什麼我連續五年不知道答案呢?從我大一到畢業後的工作的第一年。
而且轉眼間,要連續第六年不知道答案了,
那瞬間,我海闊天空。
如果說,我這五年來,給自己的壓力都是一個從來就沒有答案的問題,那我可不可以說「這是對自我的錯誤期待」。
假設這是一個錯誤期待,下一個問題是:有沒有「就算是錯的,我也想要試一次看看」的事情。
我想了很久,發現我大學的時候夢想是想去德國當華語老師,我為此學了兩年德文,還修了華語文教學的學程,學程需要當學校的國際學生免費家教老師,我當得很快樂。
於是,我來到台北,我想找機會當華語老師。
後面的故事,我們有機會再說。
***
我想要說:其實我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甚至自我懷疑。
很常哭,覺得絕望,回到自己租的小套房,覺得自己是loser,怎麼會一事無成到一直都只能住小套房(小套房表示無辜)。
我想說的是,這其實很正常。
以前,我想著要一個職稱、一個產業、一個類型,這些在現實的社會還是很重要。
現在,我更在意一個心態:是不是可以得到新的東西、看到更高的視野、接觸更多有趣的人。
小公司、新創、集團、集團內的新創、高單價、低單價、業務、客服、行政、老師等等。
每一個我都接觸過,我不是全然喜歡每一個工作,也沒有全然討厭一個工作,我知道一個工作一定同時有討厭跟喜歡的地方。
而作為一個成熟的工作者,認為「我會全心全意喜歡一個工作」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如果你換了很多產業的工作都不喜歡,那或許你不要從產業面去想。
而是想:這些工作裡面,有什麼是你喜歡的部分(注意是「部分」,不是「全部」)。
再來思考有沒有一個工作可以把你喜歡的部分增加,然後你就會更喜歡這個工作多一點。
這個問題很深,只有你自己知道。
發現很難,但發現後很值得。
而你值得。
☞100個最常見的職涯問題:https://goldfishblog.tw/top-100-career-questions/
☞即將關單的職涯問卷:https://forms.gle/mkL3VPoAN7TXbxdG7
德國 租房 自我介紹 在 阿翔 Linus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前傳(3)】我早上的鬧鐘是室友的啪啪啪
來到澳洲展開新生活已經一個禮拜,也找到了一份辦公室清潔工,算暫時有了工作,接下來要嘗試解決另一問題──住宿。總不能一直住在昂貴的青年旅館。
在街頭的宣傳街招找了幾家跟別人分租的單位,價錢和位置都相差不遠,我倒較關心同住的是甚麼人。記得其中一間,當我去參觀的時候,甫打開門就飄出濃濃的煙酒味,廚房堆滿沒洗的餐具,發出發酵中的陣陣酸臭味。一個金髮青年剛回家,又抱著一大箱啤酒。進房間看看,一個披頭散髮的青年推推大得驚人的眼袋,跟我身旁的房東打招呼。
「嘿……我呢……昨晚連續跟五個女孩子幹了……五個小時呢……現在累死了!」
看他那樣子,大概不到四十就要靠吃藥才能繼續幹了,我也不太想每晚聽著室友在幹女孩。
我最後選擇了一間位於市中心,地理位置相當不俗的,室友「看起來」也正常一點,而且房東是華人比較容易溝通,但衞生情況倒是差不多,為了省錢也只好選這種便宜的地方。
單位共三個房間,每房間住上四人,整間房只有約五步闊,卻擠了兩張雙層床,床與床之間只有一個人的空間。整個單位共住十二個男人,混亂的程度是可以想像的。然而要怪,就該怪房東完全不介入管理。房間沒劃分每個人的空間、沒設輪更清潔制、屋內禁煙之規定名存實亡。十二個人互不相識,且都是短期租客,總不會有人把這裡當作自己家般愛惜。結果就是,房間內大家的物品到處散落、廚房髒得令人不敢煮食、客廳永遠堆滿空酒瓶、煙頭、垃圾,唯一令我能放心的地方,就只有自己的床。
首日遷進新居,認識了室友韓國人Jack,正巧有幾位他在這邊認識的韓國朋友來探訪他,我也加入跟他們聊天。才剛互相自我介紹過,其中一位韓國人就突然正經夸夸地問我︰
「阿翔你接受一夜情嗎?」
「吓?你說甚麼」有點懷疑自己有沒有聽錯。
「我覺得沒關係啊。雖然我有女朋友,隨時可以跟她造愛,但也仍然可以享受一夜情的樂趣啊!」他告訴我他的看法。
「喔,是嗎?」這種打開話題的方式太新穎了,我一時沒能反應。
「我們等一下打算去夜總會跳舞,你也一起來玩吧!」
「喔,不好意思,我剛搬進來,現在要整理一下行李呢。」我暫時不想去一夜情。
住進新居一星期多,衛生情況不但沒改變,更每況越下。廚房裡用過的廚具一直沒人洗、垃圾桶滿了沒有人去倒、客廳永遠堆滿煙頭和酒瓶⋯⋯明明還是冬天,家裡還會有各種昆蟲出沒,即使睡在自己的床上也常常感覺癢癢的。
一天跟Jack吃完飯回家,見房東正在跟住客在吵。
「我們的租金包括了上網費!你拖了這麼久也修不好,是你的責任!」
一位金髮青年指著房東在罵,其實家裡的網絡由我入住那天到現在都沒好過,我也覺得房東有責任修理。
「我已經叫人來修理好了!真不知你們是怎樣用的!這麼快又弄壞!還有,你們把我的房子弄得這麼髒,我怎樣再租給別人?再這樣下去沒有改善的話,就全部給我搬走!」
我和Jack沒好氣,回到房間去。
「我想我也該開始找地方搬了。」Jack說。
如果連唯一較能溝通的室友都搬走了,實在很難在這污煙瘴氣的家待下去,加上我已打算辭掉清潔工另找工作,然而難得暫時安定下來,有點不想再煩。
本來還有點猶豫,但第二天早上就決定好了。
早上還只是七、八點,Jack應該已到餐館上班去,房裡只有我和另一德國男室友。我被奇怪的聲音吵醒了。矇矓中聽到床鋪的搖動聲、急速的呼吸聲、肢體碰撞的「啪啪啪」聲、還有,女人的呻吟聲……喔,不是吧……我擦擦雙眼看看鄰床,下格床被掛起的床單遮蓋住,整張床在激烈搖晃,床裡發出各式各樣難以形容的怪聲。
我繼續裝睡,過了翻雲覆雨的半世紀後(不是讚那男的持久,只是我的感覺真的太久了),終於靜下來了。我也再睡不了,打算去洗手間梳洗。當我經過鄰床的時候,床裡又再傳出聲音,而這一次……
是啜冰棒的聲音。
我默默到洗手間去刷牙,看著鏡中的自己,一隻小蟑螂爬過我在鏡中的臉頰。
刷完牙,出發找房子去。
(完)
《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前傳
(1)醉人的起點
https://www.facebook.com/384965481549135/posts/3248367305208924/
(2)究竟一個Office有幾多個垃圾桶?
https://www.facebook.com/384965481549135/posts/3251780458200942/
澳洲工作假期接下來的故事,在《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繼續。
阿翔新書《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現已接受訂購。
***重要的事情要講三次***
這本書在書局買不到!
這本書在書局買不到!
這本書在三中商買不到!
購買方法:
1) 書展(7月15-21日)
「洄水文化」攤位(Hall 1B-B21)
簽書會:
7月19日(日)15:00-16:00
到時見!
2) 網購
如果沒空去書展,可以選擇網購(書展前就預訂嘅朋友可以得到超限量超神秘禮物~~~)
香港讀者:
https://forms.gle/fDbavx9KEo9r9qHy8
海外讀者:
抱歉暫時不設海外網購,阿翔計劃疫情過後到台灣推銷新書,如有興趣購書的台灣讀者請留言告訴我你身處的城市,希望能盡量安排行程跟讀者見面。
3) 神秘活動
8月尾會有一場同呢本書有關嘅神秘活動,到時亦可以直接買書或者帶書來簽,究竟係咩呢?書展前夕揭曉!如果我可愛嘅讀者寶寶乜都唔知都已經有興趣join,請留言「神秘活動」,有消息小編(其實都係我)馬上聯絡你!(活動有人數限制,先到先得,先到先得,先到先得!)
阿翔IG: www.instagram.com/linuscheng1124